分享

天干相合,合化的条件是什么?(上)

 丙戊巳 2022-08-16 发布于河南

​西风独醉/文

大家都知道天干之间有“五合”,何谓五合?“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是也。对于天干五合来说,大家更关注的其实是“合化”是否能成功。今天的文章我就跟大家谈谈天干的合化问题。

天干地支,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知道地支是“象地”的,而天干是“法天”的。有人问“法天”是什么意思?法天就是“效法天象”,也就是说,天干是参照天上日月星辰的布局和运行而得到的阴阳五行符号。

正因为天干是“法天”的,所以天干相合也是“法天”的。天干之间相合的理论在《黄帝内经》中解释得最为清楚,书中是这样说的:“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这就是著名的“五运”。

那么,这个“五运”是怎么来的呢?《黄帝内经》中又说了:“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这就是非常著名的“五运经天”,后人根据其描述制作了《五运经天图》

通过《五运经天图》我们就可以看出,甲己为什么相合?是因为“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心尾两宿对应天干为甲,己分对应天干为己,“黅天之气,土也”(《医宗金鉴·运气要诀·客运歌》),所以“甲己之岁,土运统之”。其他四运以此类推。

因为《黄帝内经》中有五运经天,所以后人就将其演化成了“甲己化土”等五种“合化”,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合化理论。我没有深入的去考究目前我们所用的天干相合的理论起源于何时,但我估计可能稍晚于《黄帝内经》吧。因此,《黄帝内经》中的“五运经天”应该是天干五合的直接的理论源头,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另外,《黄帝内经》中的五运有特定的使用范围,是用在“年”上,与月、日、时没有关系。张隐庵说:“五运之气,递相沿袭,而一岁皆为之主治”,就是这个意思。

晋代的《郭氏元经》中也有天干相合的记载,但并没提到合化。《五行大义》中则直接以“甲己土”来描述甲己之间的关系。可见在这些书籍中,甲己相合本身就是土,而不需要任何的合化条件。明代的《三命通会》中提到了“逢龙而化”,但其实该书中所有的例子中,均是甲己相合即为土,而没有提到合化条件。因此,更早的古人可能认为甲己相合就是土,而不需要任何的合化条件。

那么,天干相合的“合化”理论,如“逢龙而化”,“化气十段锦”,以及“通根而化”这些理论,以及“化气格”等到底是否可用呢?请看下篇文章。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