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度自信中诠释青春担当——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在南京安生学校圆满落幕

 安生教育集团 2022-08-16 发布于上海

2022年8月7日~12日,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集中展示活动在线上如期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直辖市,近百所知名中学、近700名“小委员”,代表全国数百所高中、数万名中学生,带着94份精心准备的提案参会,在地区分布、小委员和提案数量上再创高。


本届活动以南京安生学校为主会场,设全国83个直播点,“小委员”们通过召开模拟新闻发布会,围绕模拟提案展开界别讨论,进行展示交流等形式,展现少年学子们参政议政,勇担责任的青春力量,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和家国情怀。


模拟提案彰显社会责任感

少年强则国强。在模拟政协活动中,同学们敢于展我风采,勇于责任担当,尽显青春力量。虽然活动转为线上举行,“小委员”们的调查研究和模拟提案却是实实在在的。

不仅题材百家齐放,事关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关注的都是社会热点及“痛点”问题,尤其能紧随时代步伐,紧扣民生热点,比如
  • 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双减”背景下优化中小学生特色课程设置,
  • 加强小学生生命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生命观,
  • 再到疫情之下完善医院就诊流程
···

小委员们的提案涵盖社会多个方面和领域存在的切实问题。不仅彰显“00后”学子们心系天下事、年少有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凸显了模拟政协活动一直以来的主旨和要义。

模拟政协实现思政教育、素质教育双轮驱动

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表示,

模拟政协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强调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双轮驱动,共同发展。面对实际的社会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开展调研、提出建设性、创新性的建议,让大家以青少年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来,承担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

这个活动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于一体,将原来被动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将分数和应试导向转为能力和问题导向,将有围墙的校园拓展到祖国大地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将校园学生的角色切换到履职尽责的委员角色,实现了从学生“小我”向社会“大我”的转变,体现了当代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风貌。

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李洪波表示:

许多学校、小委员获得了最佳社团、最佳提案等奖项,但他们收获更多的,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参政议政的切身体验,是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回归。同时,活动也强化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和理性思维,建立了学校之间的友谊,这些收获,远远超出奖项本身的价值。


“小委员”多项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小委员”代表表示,自己在整个调研至撰写提案报告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这对自身的领导与组织能力提出了考验,通过团结小组成员,及时与各方沟通,最终使问题都得到完满解决。另外,在全国活动的舞台历练无疑锻炼了抗压能力,在强者如云的活动中展现自我最耀眼的一面,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与面对困难的勇气。

  

来自河北衡水中学的“小委员”代表同样感受颇深。他们认为,

对于青少年而言,通过模拟和体验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了解和体会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同时培养了“四个自信”、增强了“四种意识”、培养和提高了“四大能力”。其次,大家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有了一种对社会民生的责任、对团队的责任。同时,模拟新闻发布活动让大家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进一步提升。界别讨论过程中,更是让大家完成了从只知提出问题到积极解决问题的蜕变。


专题讲座令学生收获颇丰

不仅仅是一次社会调研、一次模拟提案,一次集中展示,模拟政协活动更是一次连续多日不断展开的丰富多彩的思政活动。除了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所发挥的思政作用外,本届活动继续设置多场政协知识专题讲座与提案点评,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政治素养。(图为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点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全国政协研究室副主任、原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秘书长原冬平先生第二次莅临集中展示活动,在云端为同学们带来了特别具有启发性的专题讲座《从人民政协发展历程中读懂政协》。

原冬平从协商建立新中国时的人民政协、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的人民政协、实现新时代中国之治中的人民政协三个阶段为我们娓娓讲述政协的发展历史,围绕人民政协制度,向同学们系统地介绍了人民政协的产生、人民政协的保留和发展、人民政协新时代的使命、政协履行职能的新提升等知识点,帮助小委员们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本届活动承办单位南京安生学校书记李新宇表示,通过这项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少年对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认同感。他认为,

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为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也为他们展示聪明才智、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从模拟提案到全国两会提案

每一份模拟提案的背后,都有大量的问卷调查和无数次的街头采访,“小委员“们深入社会和基层走访调研,努力发掘深层次的本质问题,积极提出应对方案。对社会民生热点和痛点的关注,加上详实的数据、精准的分析、可行的建议、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导,这样得出的“提案”自然会得到政委委员的认可。

2014年至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已成功举办9届,这些被亲切称为“小委员”的年轻学子,已将32份“提案“经由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给全国两会,将其变成了真正的提案,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实现了青少年学生的参政议政。

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是在致公党中央领导直接关心和倡导下,在全国各级政协、致公党等民主党派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等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推动下,面向全国高中生创办的公益性、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活动。


这一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思政课改革创新,促进了民主协商思维方式在青少年学生中扎根萌芽,增强了学生“商量”的意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现象,更加理性地分析社会问题,并且通过过程性的实践参与,强化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以模拟政协社团与相关活动推动学校思政工作,以“政协小委员”代表广大青少年学生,促进了中学生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质量提升。

活动得到全国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媒体给予了多次报道和高度评价,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这样评价模拟政协中的上会提案:

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样就会让很多的年轻人不会变成抱怨派,而是变成改变派、行动派和推进派。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如果大家发现了问题,都在那儿摇头,全在抱怨,谁去推动它呢?你只有变成行动派,才能慢慢不再是一个抱怨者,才会去想更多的方法,这个国家改变起来,向好发展才会更快一些。

从2012年试办,到2014年正式推出,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已经正式走过了9个春秋,活动的意义早日深入人心,得到全国高中和青少年学生的普遍认可。


诚如活动创始人、活动组委会主任、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梧华所说,

经过一年一届的正式举办,九年的日积月累,模拟政协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中国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一个将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并举的全国思政品牌,正在不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着建设性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