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别人沟通时,尽量找到同一个频率

 北京老付 2022-08-16 发布于北京

今天咱们说一个在职场上与人交流的技巧,叫“模仿对方的表达习惯”。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职场上接触的人各有不同,有各种各样的身份,各种各样的脾气。

比如说,有的是高级知识分子,说话文绉绉的。

有的呢,是来自厂矿的工人,说话直来直去。

有的是在社会上跑贸易的,做物流的,说话就比较油滑。

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特点,从思维习惯,到语言用词,说话的状态上等等,都是不同的。

我们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要想达到理想的沟通状态,就要尽量顺应对方,想办法找到一个共同的频率,能够产生共鸣,这样你们就能谈得来,就容易把事情办成。这是一个技巧,不能搞错了,搞拧巴了。

比如说你跟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说话,就要尽可能向他的习惯靠拢。逻辑思维要缜密,用词要讲究,态度要平和,礼貌客气,表达不能太直接,要给对方留下一定的余地。

有的朋友不以为然,有那么复杂吗?我就喜欢直来直去:“张总啊,咱们那个合作项目你考虑得怎么样了?给个痛快话行不?你放心,只要能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兄弟我绝对不会亏待你,明白吧?”

你觉得说得直爽,不拐弯抹角,但是对方不适应,不习惯,即便是你这边提出的条件还可以,他也可能会拒绝这个项目,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他无法接受你的这种交流方式,江湖气太重。感觉你没层次,算了,不跟你谈了。

反过来说,如果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下基层,下工地,和一线的师傅交流,就必须跟人家一样,直来直去,简简单单,不绕弯子,不说废话,也不猜谜语。有啥说啥,人家才接受你。

如果你还端着大学生的架子:“大家好,关于这个项目,我总的感觉还是蛮好的,印象深刻。我想谈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个第一点啊,就是关于对这个项目的整体印象……”

然后是第二点、第三点,说得人家不胜其烦,一线人员脾气爆,也许人家转身走了,不跟你谈了。

还有就是江湖上的那种人,跑采购的、跑贸易的,他们有他们的交流习惯,他们的专门用语。如果你跟他们打交道,就必须向他们靠拢,用他们的语言去沟通,不然的话,这笔生意你就容易吃亏。因为他们发现你是个外行,可能就会欺负你,抬高价格,或是降低质量。

当你跟一个陌生人交谈的时候,首先是用心观察他是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尽可能跟他找到同一样的频率,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表达方式,这样你们谈事情就方便多了。当然这里有很多技巧,不是你想模仿就能模仿成功的,你得用心观察,用心研究,用心模仿和练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