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邮四海 | 苏州拙政园:城市山林宛在,清风明月作伴

 十一贝子 2023-03-08 发布于北京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退休还乡,利用大弘寺旧址建造了一座宅园,取名“拙政园”,典出西晋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思是“浇灌菜园,卖菜为生,相当于笨拙的人从政。”表示自己从此远离官场,甘心当一个隐居的菜农。
明代文徵明《拙政园图》
嘉靖十二年(1533年),书画大家文徵明作《王氏拙政园记》,并绘制了三十一幅园景图,各系一诗,汇为一册,晚年又绘了另一组《拙政园图》。
王献臣去世后,园归徐氏。此后经过多次转手,历代园主或为文人学士,或为高官显贵,清代康熙年间还一度成为苏松常道新建衙署的花园。乾隆年间,此园的主体部分分为东西两部,东为蒋氏复园,西为叶氏书园。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军队占领苏州,忠王李秀成将这座园子和相邻的潘宅、汪宅辟为王府。同治二年(1863年),淮军收复苏州,李鸿章在此设江苏巡抚行辕,此后又屡次变迁,1952年整修后作为公园开放。
拙政园是现存所有江南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手笔也最为大气,烟水弥漫,山石起伏,空间疏密有致,不似其他苏州庭园那样偏于逼仄。

拙政园平面图
全园结构以水为骨架,山为依托,建筑、植物点缀其间,气韵流动,浑然一体。从梧竹幽居往南,经听雨轩,穿枇杷园到远香堂,过小飞虹绕香洲,登宜两亭,沿长廊至见山楼、倒影楼,转塔影轩,坐三十六鸳鸯馆赏留听阁,一路行来,荷香、梅香宜嗅,风声、雨声宜听,月色、云色宜看。一年四季,日夜晨昏,阴晴雨雪,千变万化。每一段落,每一细部,各有绝胜之处,彼此照应,西面又借景北寺塔,远近高低,无一不美,无一不妙。
1984年.中国邮政部门发行了一套《苏州园林——拙政园》邮票。这是继《留园》之后的第二套古典园林邮票,仍由孙传哲先生设计,全套四枚,影雕套印,以俯瞰的视角展现拙政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画面。
《宜两亭前望倒影楼》邮票
宜两亭
第一枚《宜两亭前望倒影楼》,右侧那条曲折的长廊一边是院墙,一边是临水的栏杆,乃是分隔拙政园东西两部的界限。位于假山之上的宜两亭视野开阔,恰好可以兼顾两边的景致。对岸有一座扇面形的小轩,名叫“与谁同坐轩”,来自北宋苏东坡的《点绛唇》词:“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溪流尽端的倒影楼是一座两层小楼,楼前波光粼粼,如照明镜。
《枇杷园景物》邮票
枇杷园月亮门
大型园林通常会在内部单辟庭院,形成相对独立的园中之园。第二枚《枇杷园景物》就是这样一处院子,内种枇杷树,点缀山石。从南向北看,近处是方形平面的嘉宝亭,东侧是玲珑馆和听雨轩的一角,远处是白粉墙上开设的圆门洞和假山上的绣绮亭。
《小沧浪水院》邮票
小飞虹廊桥
“水院”是古典园林中的一种独特的空间形式,不同于包含水池的一般庭院,其院内平地基本上都为水面占据,水池的边界直抵周围的建筑、游廊和围墙,从而在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地营造出丰沛的水景。第三枚邮票《小沧浪水院》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其南为三间水阁,东为听松风处,西为得真亭,北为廊桥小飞虹,以不规则的平面形状截取一段河流,除了东部有少量陆地之外,其余地段均为水面。在水阁栏杆前北望,可获得“庭院深深”的空间感受。远处水岸边可见一座模仿画舫的建筑,名为“香洲”;更远处的两层楼阁是见山楼,四面环水,体量较大。
《远香堂与倚玉轩》邮票
远香堂与倚玉轩
香洲
明代造园名著《园冶》称:“凡园圃立基,先定厅堂为主。”园林所有建筑物中,厅堂的地位最为重要,是主要的宴饮活动场所,拥有最佳的赏景视野,而像拙政园这样的大型园林,会设置多座厅堂作为局部的核心。第四枚邮票《远香堂与倚玉轩》描绘的东部远香堂是全园最大的一座厅堂,前设平台,夏日可近观盛开的荷花,体验“香远而益清”的境界。堂边有一座倚玉轩,隔水又见香洲的身影。
每一枚邮票都是竖向构图,加大纵深,包含近景、中景和远景,尽量展现拙政园深邃疏朗的特色。但是在绝大多数邮迷看来,这套邮票并不算很成功,远不及之前的《留园》那样迷人。
仔细考量,大概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画面表现的内容偏多而票幅偏小,很多细节只能省略,看上去不够精致,而且并不显得宽敞。
其次是印刷质量不高,局部套印不准确,有些模糊。对此孙传哲先生本人也表示不满意。
其三是色彩不佳。这套邮票采用俯视的角度,以线条刻画屋顶,灰蒙蒙一片,有些单调,而假山、花木、水面的颜色相对缺乏层次感,没有实景那种清爽明丽的气质。
《苏州园林——留园》邮票
反观《留园》,采用的是横长的宽票幅,仰视角度,裁剪得当,印刷精美,色彩变化微妙,自然要胜出一筹。
邮票号称“遗憾的艺术”,即便是孙传哲先生这样的一代大师,也不能保证自己设计的每一套邮票都尽善尽美。无论如何,这套《拙政园》在方寸之间重现古典名园,把众多的景物纳入视野,难能可贵,还是很值得细细欣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