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劝好友戒色,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男子看后飘飘欲仙,却惹恼了女性同袍

 瑞德阁楼 2022-08-16 发布于河南
01.

一门三杰是不少人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早在千百年前的苏家已经实现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位列唐宋八大家,实在是历史上少见的书香世家。苏轼自小就立下要当社会栋梁的志愿,终于在二十二岁时考取进士入朝为官,可惜自那以后却一生颠簸。

苏轼的仕途走得从来都不顺利,因为过于直言,常常受到其他官员的排挤和陷害。苏轼一生经历了三次贬官,而在起起伏伏间,他最终看淡了名利。而且在贬黜期间,苏轼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以佛学中的哲理淡然面对事实,所以为人豁达乐观。

苏轼的才学和豁达,使他得以广交好友,他也写过不少诗送给朋友。相传苏轼有一位朋友叫张先,张先年纪很大,却纳了一位比他年纪小得多的女子为妾。而苏轼为了调侃张先“老牛吃嫩草”,于是创作了一首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代指张先的白头,而海棠则是女子红妆的比喻。这首诗一出,顿时让张先很不好意思。不过回头一想,虽然苏轼是在讽刺自己,但何尝不是在反面彰显了自己的不老雄姿呢,所以并没有对苏轼生气。

事实上,“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于民间故事,是明朝时期流行的民间段子,最早见于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因为苏轼确实在张先纳妾时送给他一首诗,调侃对方老年娶妻,所以人们在记录时就将两件事混为一谈了。




02.

而且,苏轼写诗讽刺好友并不是个例,可以说,这算是他的一种习惯。有一次,苏轼去到庐山旅游,顺路拜访好友王友道。王友道是一位道友,却喜欢女色。在苏轼看来,修道之人不应该迷恋女色。可他也不好直说,让好友难堪,于是写作了一首诗送给王友道。

这首诗叫做《临江仙·赠王友道》:“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

苏轼先对好友吹了一波彩虹屁,夸王友道超然脱俗。然后就来个急转弯,劝谏王友道既像个仙人,就得有仙人的姿态,除了淡泊名利,还得“色戒”,修身养性。不能贪图一时之快,毁了自己多年的修行,切勿步司马相如的后尘。

话说到这里,王友道也明白了苏轼的意思,苏轼很欣慰,朋友听进了自己的劝谏,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不再沾花惹草。不仅王友道受教,后世不少男子为了不让金钱美色挡住自己上进的步伐,也以这首诗警醒自己。

但是据说男子都爱这首诗,而女子却对这首诗相当不满,不满的原因恰恰在于苏轼引用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本是个寒门子弟,但却极有才华,而卓文君就为他的才华所倾倒。




03.

一首《凤求凰》,让卓文君毅然决然地放弃富足的生活,与司马相如私奔。卓文君的父亲最终被两人的真心所打动,开始对两人进行资助。生活逐渐好起来以后,司马相如也有了更多的精力追求更远大的理想。

司马相如后来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前途一片光明,但就在司马相如飞黄腾达之际,他对卓文君有了异心。而卓文君写作了一首《白头吟》,最终赢得丈夫浪子回头,两人就此白头偕老。在很多女子看来,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对对方的爱至死不渝。

可是苏轼却将两人美好的爱情当做沉迷美色的反面教材,这就让众多憧憬爱情的女子感到十分幻灭。在不少女子的心中,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良好品德不应该被调侃、被奚落。可是对于苏轼来说,也许他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单纯为了劝谏好友。

话说回来,虽然司马相如最终选择回归家庭,也不意味着他是个对爱情专一忠诚的好男人,他始终也是精神出轨过。所以大家自可放轻松,与其揪着一个典故不放和自己生闷气,不如学着苏轼那样活得潇洒自在。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