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卅路历史文化街区:草桥小学

 贝叶闲持 2022-08-16 发布于江苏

2020 年,苏州把五卅路一代东起公园路,西到人民路,南至十梓街,北抵干将路的这块区域划为苏州历史文化街区。所辖16处控保建筑和五卅纪念碑等三处红色资源。

五卅历史街区

7月18日,特意绕这段历史文化街区走了一遍,第一个地点便是草桥小学。

科举制度从隋朝到清末,存在了1300多年,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清末,由于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的传播,科举制度阻碍了人才的发展。1888年,清廷把自然科学纳入考试范围;1898年,经济特科也成为考试科目,且废八股为策论。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慈禧宣布科举照旧。

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八国联军的入侵,废除科举又被提上日程。1901年,朝廷实行新政,各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科举改革;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清廷准奏了袁世凯、张之洞育人和取才合一一图的办学理念,于9月2日,经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恩准,清王朝下诏废止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

草桥小学成绩通告

1906年,根据清政府的号召,各地兴办了新的学堂。苏州府当时由吴县、长洲县、元和县三个县组成 。分别办了

吴县官立高等小学堂现为东大街小学;

    长洲县官立高等小学堂,现为善耕小学;

    元和县官立高等小学堂现为大儒小学;

    元和甫里官立高等小学堂现为叶圣陶小学;

    长兴吴官立高等小学堂现为草桥小学。

现在的草桥小学边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国废苏州府,并把长洲、元和两县并入吴县,苏州则为吴县。同年,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改称学堂为学校。清末官办的五所高小重新命名为吴县五高小。

五高小百年校庆纪念     三随老人提供

草桥学堂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历史学家顾颉刚、画家颜文梁、吴湖帆、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等。而关于民国的人文掌故最近看了杂志社黄恽编辑的多本书籍,也渐觉鲜活起来。

草桥小学的大门

为了重现草桥小学过去的旧貌,我特意把60年代在这里取景的电影《早春二月》找出来看了一遍。

苏州人说,《早春二月》从苏州开拍,苏州的风景,贯穿全片,几乎就是一部完美的古城苏州风光片。(不怎么敢苟同,我一处也没发现)

在影片中露过脸的旧校门虽然已经被新校门替代,但却至今依然保存着原有的风貌。片中出现的那幢红砖房还幸存着。

电影中的大门口

大门

教室

电影是很感人的,尽管旧。

这是苏州的哪里?知道的告诉我一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