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浪亭始于?

 贝叶闲持 2022-08-16 发布于江苏

对于园林爱好者来说,沧浪亭始于何时是毋庸置疑的宋代,苏舜钦修园于此。

静然斋毛老师发过来一张图表为苏州市文保单位,是宋代太过久远没了遗迹元代有吗?他问了很久也寻了很久。

毛老师保存的文保表

在宋平江图上,沧浪亭的范围包括现在亭北的可园和东部100医院。元代谁是沧浪亭的主人呢?

从沧浪亭的沿革来看,元代到明带,沧浪亭为僧居。

嘉靖年间,归有光有篇《沧浪亭记》,廖廖数笔介绍了沧浪亭的这段历史“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从描述来看,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的大云庵,到此时的主持文瑛,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归有光写这篇《沧浪亭》记,也是为文瑛所邀请。

那时候的大云庵“地特空旷,四无居民,田塍缦衍,野桥流水,林木蔽亏。虽属城闉,迥若郊墅。”

冒着40度的高温,顶着骄阳,我走到了沧浪亭街。因为疫情的缘故,大门没有开放,进出口移到了东面的乌鹊桥后门。

沿着医院的围墙走在沧浪亭后街上,通过侧门的铁栅栏,一眼便能看见一座古桥横亘在放生池上,喷泉四射。好巧不巧,一个健壮的女保安正好开门。我跟她说明来意,她让我绕到乌鹊桥的后门,凭我怎么央求,也不让进。我们人生的关键时候,总有一个保安挡住去路,对你说NO,而且没有理由。

结草庵七孔桥  清

我也是有准备的好吧,就怕进不去。前一天特意托朋友找在医院的朋友万一我进不去也好行个方便。谁料到门口,啥也不用,连个苏康码都不用。

进门左拐,直奔古桥而来。我背着手绕着放生池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又踏上古桥踩踩。感觉这个举动,很像敦煌的王圆箓,啥也没看懂,啥也没看到。

相对于同时期的大小寺院,大云庵并不出众。加之地点偏僻,据说,大云庵被人们误以为附近另有一座名为“吉草庵”的寺庙。由于方言的谐音,吉草庵又被讹传为“结草庵”。

白皮松

几经兴毁,如今的结草庵只剩下了一池一桥一树,不用我多介绍,百度搜搜就有了。

还是这株白皮松

值得一提的是沈周根据结草庵,创作了一副《草庵纪游图》,现存上海博物馆内。

沈周第一次来到结草庵是庵主德本所邀,为弘治十年八月(1497年),那时的他已七十高龄。但这次游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十年的沈周,经常栖息于此,才有了博物馆的草庵图。

再来说一说和结草庵有关连南禅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开成年间(836-840)。当年,寺内不仅有千佛堂和转轮经藏,还藏有白居易寄赠的一套《白氏长庆集》。后来,南禅寺湮灭。

洪武二十四年(1391),宝昙和尚特向朝廷奏请将大云庵周边的集云寺、妙隐庵,合并复建新南禅寺,获批准后并蒙皇帝赐名为南禅集云寺。

作为南禅寺别院,大云庵最终成为宝昙和尚舍利的供奉之所。

''文革''前,放生池的东西两个小岛中央,除了供奉宝昙和尚的舍利塔,还有一座供奉四大部经目塔

至此,也没看出文保图上的元代遗迹。想来,也许是文保部门打印错误吧,有空去文保部门问问。

  附:

在乌鹊桥北,与沧浪亭街垂直相接的羊王庙河上,横跨有一座大云桥。始建于宋嘉祐三年(1058),明《水道图》,清《姑苏城图》、《巡警图》均标注“大云桥”。明《姑苏志》,清康熙《苏州府志》、乾隆《苏州府志》著录。因桥西北有元代大云庵(即结草庵),故名“大云桥”,俗称“三官桥”。王謇《宋平江城坊考》载:“大云桥侧,有砖刻'宋嘉祐三年七月募建,宝祐二年三月募修’,元大德三年己亥四月里人重建。”1970 年扩建为条石板梁平桥,宽2.8 米,跨径2.3 米,钢筋水泥桥栏,西侧石梁阴刻楷书桥名。1990 年6 月,拓宽乌鹊桥路时重建,为钢筋水泥板梁平桥,长30 米,宽12 米,跨径8 米,花岗石实腹桥栏,望柱镶嵌云头纹饰,桥中间书写桥名,引桥两侧各有步阶14 级。(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