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湖阳公主哭啼啼地跑到光武帝刘秀的面前痛斥:“你的姐姐遭人羞辱,你说这事怎么办?”刘秀忙问此人是谁,将其唤到朝堂之上时,这人却对刘秀说:“陛下若是如此袒护家人,那我干脆死在这算了!” 
光武帝刘秀一共有3位姐妹,但是最出名的就是湖阳公主刘黄。在刘秀一家贫困交加时,作为长姐的刘黄承担起重担,悉心照顾弟弟妹妹,付出了许多艰辛。 刘秀登上帝位后,刘黄苦尽甘来。但是,刘黄怎么也没想到,她从此不仅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而且与她相关的这两件事似乎都不太光彩。最让她郁闷的是,她以自己丢脸的方式成全了两个男人的声名。
弟弟刘秀成为皇帝时,刘黄已经年近40岁,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皇家一姐。依着刘黄的尊贵地位,那真是无人敢惹。可偏偏就有人敢去触霉头,这个人叫董宣,是个小县令。

有一回,刘黄有个家仆因为杀人而被通缉。他干脆就在长公主的家中躲了一段时间,待风声不紧之后,又大摇大摆地现身了。这人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早就被盯上了。 大概以为长公主就是护身符,所以,有一次刘黄外出,这位家仆就公然变成了刘黄的马夫。谁知,这一行人走了没多远,突然出现个人直接挡在刘黄的车前,登时就跪在了地上,手中的剑不停地挥舞,口中甚至念念有词。
这个举止怪异的人就是董宣。
这边刘黄还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何事,董宣手起刀落,直接将那个犯事的家仆给斩杀了。不消说,刘黄自是吓得惊呼了起来,还没等她发作,董宣抢先说道:“身为公主却不懂得约束家仆,此子其罪当诛!”
刘黄不仅受了惊吓,还被董宣当街痛骂,心中不快可想而知。于是,她哭哭啼啼地进宫找刘秀告状:“皇上当为我作主,区区县令,眼里何曾有皇家尊严?如此放肆,必须严惩!”

刘秀不知前因,只知道董宣当众杀了长公主的家仆,自然是十分愤怒,很快便将董宣召进了皇宫,准备乱棍将他打死。 这边董宣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见了刘秀直接就跪了下去,开口便说:“臣死又何妨,但请准许臣说几句话不迟。”
刘秀示意让董宣讲下去,董宣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圣明,使得汉室中兴。然而,若是因为是您的家人,就可以纵容家仆随意杀害平民百姓,陛下何以服众?又怎样治理天下?微臣杀了那贼人,就做好了以身殉死的准备。今日也不用陛下仗责,我自己就撞柱死了算了!”
董宣说罢就要起身去撞柱子,却被刘秀拦下了。刘秀能够成为东汉的开国皇帝,靠的就是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通过董宣的一番话,刘秀得知,原来自家姐姐有错在先,只好宽恕了董宣。

但是,为了挽回公主的面子,光武帝让董宣给湖阳公主磕头道歉,董宣不同意,只得强行按着他的头才行。公主虽然心中不满,却也无可奈何了。 为了表彰董宣的法度森严,刘秀还特意赐钱三十万。要说这董宣也真是让人敬佩,他非但没有将这笔赏金留下,反而发给了所有属下官吏。自此,董宣更加乐于惩恶扬善,打击豪强,以至于令贪官污吏闻风丧胆。
刘秀曾这样评价董宣:“董宣衙前从无击鼓鸣冤之事!”可见,湖阳公主还真是碰到了狠角色。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再起,这湖阳公主的脸也算丢尽了。
不久,湖阳公主的丈夫胡珍去世了,未免姐姐太过孤单,刘秀打算为她再找一个可心的新夫君。为了让姐姐满意,刘秀便问她:“依姐姐看,朝中哪位大臣的品性最佳呢?”
湖阳公主腼腆一笑,脱口而出:“这满朝文武,我看只有宋弘品貌极好。”

刘秀一听,有点了犯了难。因为这宋弘早就成婚不说,听闻他与妻子的感情还不错。于是,刘秀只能想办法来解决。 隔几日,刘秀把宋弘召进了宫,让湖阳公主躲在屏风后面。在闲聊了几句之后,刘秀开始切入正题,他这样问道:“宋相公,朕有一事不明,都说人富贵了就喜欢换朋友,家里富有了就想换老婆,这是不是人之本性呢?”
宋弘则说:“我听说贫贱时的交情不能忘记,穷困时共患难的妻不能抛弃。”
刘秀一听,心凉半截,事后只能告诉姐姐:“这事没戏了。”

宋弘的这一番话最后也成为了著名的典故,就是“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这番品性确实值得称颂。
经此一事,湖阳公主心灰意冷,她让弟弟为自己修建了一座道观,从此皈依道门,前去清修了。
其实,湖阳公主也是个可怜的女性。她的前半生为家族操劳,后半生得享荣华,却因家仆犯罪,而让董宣成名,又因被拒婚,让宋弘成名。
然而,她身为高贵的公主,家仆犯法她未必得知,追求所爱之人也没有过错。只可惜,她是公主,所以一切看似手到擒来,其实又是多么无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