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与朱标的嫌隙:一边教太子实施仁政,一边培养他杀伐决断

 雪忆柔 2022-08-16 发布于黑龙江

公元1377年,朱元璋让太子朱标审讯犯人,父子俩发生严重分歧,朱元璋怒斥道:“你是迫不及待地要取我而代之了?”自从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有一次甚至要用剑刺死朱标,为了保命,朱标想到一个办法。

编辑搜图

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正式被立为皇太子。能够成为朱元璋钦定的太子,朱标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虽然生在乱世,但是朱标并未真正地饱受过战乱之苦,他的性格更像宽厚的母亲马皇后,且远没有朱元璋的魄力和杀心。

朱标是个宽厚的兄长,弟弟朱樉卖儿鬻女、滥杀无辜、作恶多端,若非他的求情,早就被朱元璋处决了。除此之外,诸多弟弟经常惹得朱元璋暴怒,都是由朱标从中斡旋。

虽然朱标的性格仁慈,但是兄弟们对他都很服气,当然,也包括朱棣。那是因为,大家都能看出朱元璋对朱标的一番栽培,还有确定他为继承人的决心。

为了将朱标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朱元璋真是费尽心思地帮他拨开迷雾,拔掉荆棘,甚至不惜清洗了同出于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的同乡功臣,就是想为他日后登基留下一片晴朗江山。

编辑搜图

为了让朱标有值得信任的智囊团队,朱元璋不仅为他请来了同龄的青年才俊伴读,还安排那些博古通今的名儒授课。为了确保每个人都是全身全心地辅佐皇子们,朱元璋下朝后,都会皇子们上课的地方聆听一回。

不仅如此,朱元璋对皇子的老师们非常敬重,时常与他们谈古论今,还要设宴款待他们,并且告诉大家:“我的儿子们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你们首先要教他们的,就是心术要正,要循循善诱。”

此时的朱元璋一定想不到,大部分皇子们在他驾鹤西去后,被他选定的皇孙削了藩,再也没机会为国效力了。

与弟弟们不同,朱标的课程还要多一些,因为他还要学习帝王之术。可以说,朱标早已失去了自由,这是作为接班人的代价。

编辑搜图

然而,朱标还是太过慈善,他的老师们给他的评价几乎都是“孝友仁慈”“善美友爱”,这也是让朱元璋最头疼的地方。

为了锻炼朱标的性格,有一次,朱元璋命人给朱标抬去一筐累累白骨,吓得朱标顿时面色惨白,一边后退一边说:“善哉!善哉!”

善良的朱标因此和朱元璋发生过许多次意见不合。

公元1374年,孙贵妃病逝,朱元璋让朱标为其服丧一年。朱标觉得,自己的母亲是马皇后,母亲尚且健康,这样做不合礼法,于是拒绝了朱元璋的提议。

朱元璋的性格是讨厌自己被质疑,却时常怀疑别人,朱标的行为无疑触了朱元璋的逆鳞。气得朱元璋拔出剑就要刺死朱标,幸而朱标跑掉了。

这次的事让朱标内心惊恐不已,父子之间也有了说不出的嫌隙。

编辑搜图

公元1377年,朱元璋对朱标委以重任,其实就是朱元璋对儿子的一次考验。

朱标在和酷吏詹徽在审讯一个犯人时,善良的朱标认为应该宽大处理,而詹徽却认为应该严惩立威。后来,两个人找到了朱元璋处理论,朱元璋非常认同詹徽的观点,而朱标坚持己见。

就在父子意见发生冲突时,朱标温和地说:“治理国家应该实行仁政。”

朱元璋一听,这分明是在教老子做人,直接大发雷霆地训斥道:“你翅膀硬了?迫不及待想治理国家了?还是你着急做这个皇帝,来教训我?”

朱标见状,吓得忙跪了下来。后来,朱标在临终前还不忘告诉儿子朱允炆:“我的死,詹徽脱不开干系。”朱允炆继位后,果然杀掉了詹徽为父报仇。

编辑搜图

话说回来,在强势父亲的震慑下,朱标内心有着强烈的不安。尤其是在朱元璋将屠戮的刀伸向自己的老师李善长等人时,朱标心中的惶恐越发地在扩大。想到元朝末年的萧墙之祸,朱标更加担忧历史的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公元1382年,朱元璋一生最信任的爱妻马皇后离世了。自此,他人性的阀门好像被关上了,性格更加乖张,行事更加残暴。

而与朱元璋朝夕相处的朱标也没少受到斥责和惩罚,由于没有了马皇后的庇护,朱标只能靠自己。为了保命,朱标想到一个法子,他让画师画了一幅马皇后救朱元璋的画像,随时藏在袖口中,以备不时之需。

还别说,朱标后来真用上了这张画像。

编辑搜图

有一回,朱标又惹朱元璋雷霆震怒,朱标为了躲避处罚,只好故意掉出了马皇后的画像,睹物思人的朱元璋怒气也就消了下去。

不过,这样的方法毕竟不能总用,所以,朱标始终生活在战战兢兢的恐惧中。

据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明汪宗所著的《南京太常寺志》中记载,认为朱标并非马皇后亲生,生母是李淑妃,因为马皇后不育。

这种说法明显站不住脚,然而,不管朱标身世如何,都承载了朱元璋的期望,只可惜他最终英年早逝。

朱标的死直接改变了明朝的政局,朱元璋曾教育朱标,处理政务要坚持几个原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仁”。

朱标显然听进去了父亲的教诲,但是,过分的仁慈更适合一个太平盛世的明君,还不适于刚刚稳定的明朝,这便是朱元璋常常恨铁不成钢的原因吧!

编辑搜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