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世繁华半世僧,天才大师李叔同:母丧弹奏钢琴,弃二妻而出家

 雪忆柔 2022-08-16 发布于黑龙江

1905年,李叔同将母亲灵柩从上海一路送回天津,叔父却带着族人以李母是妾室为由,不让棺椁走正门。葬礼上,李叔同既不披麻戴孝,也没有泣泪悲痛,反倒搬来一架钢琴,优雅地弹起乐曲,悠悠地唱起歌来......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落发为僧。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幼子匆匆赶来,在寺院前磕到头破血流,只求再见他一面。纵然是铁石心肠又怎能忍受亲人长跪不起?然而李叔同托人带去的只有两个字:不见。

李叔同出家的决定,唯有日本妻子子知晓,不曾告知老家苦守的发妻俞蓉儿。

李叔同是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才子,一曲《送别》写出多少离人的悲。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爱恨交加的传奇。

编辑搜图


李叔同原是天津首富家的爱子,父亲在60岁那年娶了16岁的妾室,而后生下一子,这个孩子就是李叔同。

在他出生那天,有支喜鹊竟衔着松枝,送到了产房外。当时,李家族人都称这是佛赐祥瑞。不曾想,他在红尘数十年,一切在出生命中注定。

后来,这根松枝跟随李叔同走向了人生终点,不曾分离。

李叔同的母亲与李家大太太都笃信佛教,耳濡目染的李叔同,自小就与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青年时代的李叔同依然有凡人的七情六欲。

李母喜欢听戏,年幼的李叔同时常陪伴身侧。梨园头牌杨翠喜那曼妙的身姿,清亮的歌喉,顿时让李叔同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戏子。 

李母16岁嫁为人妾,李叔同16岁也有了想要为一个女子挽青丝的念想。 

编辑搜图

他爱慕她,一如所有追求她的男子一样,但是,杨翠喜却在人群中一眼就与李叔同惺惺相惜。名门大户岂能娶戏子过门?这是人尽皆知的世俗,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两个人全然忘在了脑后。 

他们相爱许久,李叔同如谦谦君子,不肯踏入禁区。 

一日,杨翠喜不安地问:“为何你从不肯碰我?莫非嫌弃我是优伶?但我自认向来洁身自好,你如此待我,究竟为何?” 

这一番娇责让李叔同心生爱怜,那一夜,他们尝尽了人性的诱惑和贪恋。

 然而,这段恋情很快被李家发现,为了阻止李叔同继续误入歧途,李母迅速为他说了一门亲事。对方正是著名盐商之女——俞蓉儿 

这一年李叔同18岁,俞蓉儿年长他两岁。都说“龙虎斗”,他们一个属龙,一个属虎,命中注定的结局。 

一对鸳鸯被棒打,而杨翠喜从此竟然数次被迫“嫁人”,以一己之力搅动了清末乱局,从此在历史上留下了如同陈圆圆等人一样的悲名。 

编辑搜图

面对无可挽回的变局,李叔同也只能被迫接受俞蓉儿带着母亲和妻迁到上海,他时常粉墨登场地站在戏台上,或饮酒写诗,或书画篆刻,大名迅速传遍了上海滩。 

他不爱俞蓉儿,只能给她当母亲的资格。而后便与诗妓李平香耳鬓厮磨,将那个寡言温顺的贤妻抛诸脑后。 

1905年,李叔同的母亲病逝,正在忙着购买棺材的李叔同甚至没能与母亲见上一面。落叶总要归根,当他千辛万苦地带着母亲的灵柩回到天津老家时,李叔同的亲叔父连同李家族人竟然不允许李母的棺椁从正门而进。 

来不及悲伤,李叔同请李氏一族允许他操办葬礼。他让所有宾客带着黑纱,请了儿童合唱团,他又请人搬来钢琴,为母亲的送别弹唱了自己写的歌。 

李叔同惊世骇俗的举动震惊了所有宾客,而天津的《大公报》却颂赞这是一场“文明丧礼”。 

编辑搜图

失去了母亲的李叔同也没有了根,他本就对俞蓉儿无情,于是安顿好妻儿,与李平香和平分手后,选择东渡日本学习西洋画作。 

一次,他在描摹少女模特时,那女子轻柔地解下衣衫,阳光下,她是如此温柔可爱,像朵含苞待放的花。李叔同无法自持,他们相爱了。女孩不顾李叔同已有妻儿,两人在日本举行了婚礼,而后,漂洋过海陪伴李叔同回国安居在上海。 

她,就是李叔同的第二任妻子诚子。 

编辑搜图归国后的李叔同,在文化和艺术上的领域登峰造极,林语堂曾坦言:在我们同时代里,李叔同是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 归国后的李叔同,在文化和艺术上的领域登峰造极,林语堂曾坦言:“在我们同时代里,李叔同是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 可是,他偏偏不走寻常路,这世间留不住他。 1916年,李叔同在寺院经历了一段辟谷的日子,而后竟然萌生了寂寥避世、遁入空门的念头。 

归国后的李叔同,在文化和艺术上的领域登峰造极,林语堂曾坦言:“在我们同时代里,李叔同是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 

可是,他偏偏不走寻常路,这世间留不住他。

2年后,他写下一封信,托友人带给诚子:“关于我出家一事,已托故友安排妥当。” 

李叔同对诚子有了交代,却不曾告知俞蓉儿 

身在佛门,他惦记的却是众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叔同告诫佛门弟子,念佛也不该忘记国家。他四处奔走宣传,面对日军司令威胁,依旧没有停下他的脚步。

“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

“今居东齐湛山,复值倭寇之警。为护佛门而舍身命,大义所在,何可辞耶?”

“为护法故,不怕炮弹。”

他放了小爱,却留爱于世人。

诚子去找他,他终是不忍,见了,却说:“我已安排好你回日本。”而后转身离去,未曾有半点留恋。 

俞蓉儿带着孩子去找他,在寺院外的台阶上长跪不起,却未能换来他的一眼垂怜。 

他放下宜室宜家的发妻俞蓉儿,舍得心灵相通的爱妻诚子,他说:“弃你,非我薄情。” 

多年后,西湖之上,俞蓉儿与李叔同再见,恍若隔世,她幽怨地问他:“何为爱?” 

李叔同淡漠:“爱是慈悲。” 

他将慈悲给了众生,却将绝情留给了爱人。半世繁华半世僧,一生的极致,终归于平淡,一盏佛灯度余生。 

世上再无李叔同,只有高僧法师弘一。

编辑搜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