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唯一的混血公主,母亲深受朱元璋宠爱,她则经历8朝7帝,虽高寿却守寡64年

 雪忆柔 2022-08-16 发布于黑龙江

1376年,高丽向明朝进献了几位美人,其中一位相貌出众的女子被封为了韩妃。5年后,备受宠爱的朝妃诞下了大明朝唯一的混血公主。此后,这位公主历经87位皇帝,活到了82岁,却足足守了64年寡。

《明史·朝鲜传》中清晰记载了,高丽王国对大明朝的尊崇。也是自朱元璋开始,高丽开始有了向明朝进献美女的传统。韩妃就是这样一份,进献给明太祖朱元璋的礼物。

韩妃品行端庄,性格温柔,也让朱元璋十分宠爱。1377年,韩妃为49岁的朱元璋诞下了第十五子朱植。虽然朱元璋宠爱韩妃,但是这个儿子可没有多么受宠,毕竟朱元璋出色的儿子太多了。

4年后,韩妃又为朱元璋诞下一位皇女——含山公主。许是思乡心切,而且外邦妃子本就地位略低,所以,韩妃在第二次生子后就郁郁寡欢,最后得了重病,不久便死在了异国他乡,至死未能归国。

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兄长又不受父皇待见,可以想到公主的生活该有多么凄惨。

忆柔曾经写过朱元璋最小的孩子——宝庆公主,这位公主因为年幼且深受父皇宠爱,母亲才逃过了殉葬一劫,却不幸因过度惊吓早亡,留下了宝庆公主一人。

幸运的是,从建文帝朱允炆到明成祖朱棣,都很疼爱宝庆公主。可是含山公主却不同,她没有任何人的护佑,除了朱元璋。可是,晚年朱元璋的心思都在铲除功臣上,也没有太多精力放在儿女教育一事。

1394年,朱元璋将年仅14岁的含山公主下嫁给了朝中大臣之子——尹清。朱元璋的前几位女儿,几乎都是嫁给开国功臣家的儿子们,朱元璋也是先后和李善长、徐达等人结下了儿女亲家。

但是,尹清是个名不经传的人物,史书上对他唯一的记载便是他的身份——朱元璋的女婿。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这个女儿并没有投入过多的情感。

对于父亲草草安排的婚事,含山公主也没有太高的期待值,可是直到嫁过去她才发现,自己所遇乃良人,驸马对她温柔体贴,这是她过去十多年的生活未曾体会过的。

婚后的含山公主过得十分幸福,夫妻举案齐眉,非常和谐,两个人还生下了2个儿子——尹勋和尹玉。可是,这样快乐的生活只维持了4年,驸马尹清便过世了,此时的含山公主才18岁。

在宫中孤独长大的含山公主刚刚有了一个家,驸马便撒手人寰,她不得不再次品尝失去至亲的滋味。悲痛欲绝的公主一度想要殉葬,但是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就在丈夫去世后不久,含山公主的父亲——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驾崩了。至亲相继离去,让含山公主再次要面临孤独的境遇。

也就是尹清去世的那年,建文帝刚刚继位,朝堂时局动荡不安,含山公主的哥哥朱植也因为建文帝的疑心,而从封地被调回了京城。好在含山公主只是一介女流,也就不会参与这场大明朝政权更迭的血洗。

哪怕是朱棣和建文帝剑拔弩张之时,深居简出的含山公主依然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所以,朱棣篡位成功后,他的屠刀也没有伸向这个不谙政事的妹妹这里,反而对其多加照拂,还专门为含山公主修建了公主府。

朱棣驾崩后,他那个宽厚仁德的长子朱高炽继位,对爷爷朱元璋的这几个女儿也是格外恩典,甚至为她们加封为“大长公主”。

此后,明朝历任皇帝登基后,将公主进封长公主、大长公主便形成了一项制度。

朱高炽死后,其子朱瞻基对含山公主这个长辈也是格外尊重。此时,尹勋和尹玉也都长大成人,朱瞻基也给了他们为国效忠的机会,各自为他们安排了一份俸禄高,但是又很清闲的高位。

转瞬间,那些曾被朱高炽加封的“大长公主”们相继离世,只留下了含山公主一人,她也成了深受朝廷上下尊重的人。

朱瞻基驾崩后,他的两个儿子朱祁镇和朱祁钰轮着坐上皇帝的宝座,但是他们对含山公主的敬重却从未改变。

虽然享受的待遇很高,每年的俸禄也不少,但是含山公主已经迈入了古稀之年,深感时日无多的她提出了修建墓葬的想法。

明英宗朱祁镇知道后,立刻为她送去了丰厚的金银珠宝,这当然不是盼着公主死,而是表示对她的尊重。不仅如此,朱祁镇还送给她一份大礼——一顶九翟博鬓冠。

要知道,这是只有皇后才能佩戴的凤冠,象征着女人至高的尊崇地位。其他女子若非得到允许而私自佩戴,则属于违制,将会受到重罚。由此可见,含山公主的地位绝对不一般。

朱祁镇的作法虽然体现了孝道,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认为他的作法僭越礼制。遗憾的是,就在朱祁镇将这顶凤冠赐给公主2个月后,长寿的含山公主将人生永远地定格在了82岁。

她是大明王朝唯一的混血公主,一生长寿,享尽尊崇,本该是幸运的。但是,她自幼没有母亲的温柔陪伴,没有父亲的呵护宠爱,待遇也并没有好到哪去。更何况,她虽长寿却未必快乐,只是延长了孤独的日子罢了。

作为公主,她原可以再嫁,却选择了为相处只有4年的丈夫守寡大半生,日夜饱受思念之苦。想必是因为,那婚后的4年才是她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