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爱新觉罗·永琪之孙—贝勒奕绘的侧福晋顾太清,与风流才子龚自珍被捉了个正着,两人多年的地下情就此曝光。自此,这位举世闻名的才女被婆婆无情地赶出了王府,只能凄苦流落市井。 清朝有着这样一种说法:“满洲词人男有成容若,女有顾太清”,在清朝的文坛上必然会留下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纳兰性德,一个就是顾太清。 顾太清,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成亲后,报宗人府为“顾”姓,她的丈夫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五阿哥永琪的孙子。 虽然永琪英年早逝,但他却留下了六子一女,只可惜夭折了5个儿子,只留下了荣恪郡王绵亿,而贝勒奕绘就是绵亿的长子。 尽管顾太清只是奕绘的侧福晋,但是她却极受宠爱,不仅有才学,还兼有美貌,是个很迷人的女性。 据史书记载,顾太清肌肤如雪,明眸皓齿,虽出生在北京,却像极了江南的美人。而且在那个缠足的时代,顾太清坚持不缠足,还经常穿着男儿装,是个有思想的女性。这也正是为何她后来能够有大造诣的原因。 从康熙到乾隆,都积极推崇汉文化,作为一个长于诗词的才女来说,顾太清的能够声名远播也就可以理解了。 顾太清年幼时家逢变故,所以后来在江南长大。幸运的是,顾太清能够嫁给一位附庸风雅的丈夫,两个人不仅有共同语言,而且感情非常和睦,大有当年李清照和赵明诚的那般光景,也不失为一对神仙眷侣。 顾太清与奕绘是关系较远的远方亲戚,所以二人一早便有往来。不过,直到奕绘在江南遇见顾太清,两个人才渐生情愫,最终结合到一起。那一年,顾太清已经26岁了,是名副其实的剩女。 但是,顾太清毕竟是罪臣之后,她的祖上因为“文字狱”而获罪,她这才在江南的姑母家长大。为了迎娶她为侧福晋,奕绘打通各种关系,才将她改成了二等包衣奴才顾家之女,这才得名顾太清。 奕绘的嫡福晋妙华夫人性格温婉,有容人之量,对待顾太清也是十分照拂。后来,妙华夫人早逝,奕绘再也不曾娶福晋,只是一心疼爱顾太清,两人育有3子4女。可以说,顾太清婚后的生活是相当得如意。 如果说最理想的夫妻关系是夫唱妇随、心灵相通,那么,奕绘和顾太清绝对是让人艳羡的。他们相伴14载,直到奕绘在40岁那年病逝,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不快。 既然顾太清与奕绘感情甚笃,为何还会插进来一个龚自珍呢? 龚自珍为人熟知就是因为一首《己亥杂诗》,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便足以让他在诗坛留名。 都说人红是非多,这话用在顾太清和龚自珍身上也没毛病。 自从奕绘过世,顾太清并没有像其他寡妇那般深居简出、吃斋念佛,而是继续与文人名士谈诗论词。在那个封建时代,顾太清的行径虽不算惊世骇俗,但势必会引起风言风语。不久,顾太清的厄运就来了。 奕绘在世时,他有个下属善于诗词,因此成为了他的座上宾,此人正是龚自珍。 龚自珍虽然有才华,但是一直没能进去翰林院,原因还有点令人啼笑皆非,那便是他写字不是很好看。 龚自珍非常喜欢写诗,一生留下的诗作足有350余首。他的诗作题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一部分则是以爱情为主题的艳诗。就在这些艳诗里,大部分还都是源于他的亲身经历。 在与顾太清以诗会友时,龚自珍的一首小诗迅速传遍京城,更被有心人解读为是与顾太清之间的鸿雁传情。 那么,龚自珍写了什么呢?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表面看没有不妥,但是坏在了题注——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顾太清所在的贝勒府前便是太平湖,而湖畔种植的正是一片丁香林。顾太清平日素爱穿白衣,恰好又印证了“缟衣人”。 事情还没发酵呢,龚自珍又写下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九霄一脉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分明就暗含夜会嫌疑。 很多事情就怕联想,当人们将细枝末节也编排的具有说服力时,假的也就变成了真的,这也是顾太清的悲哀。 任凭龚自珍和顾太清才华横溢,妙笔生花,却无法自证清白。 1898年,龚自珍选择辞官归乡,他走得相当匆忙,就连京城亲眷还是另行派人接走的。龚自珍的作法反而让顾太清更难自处,而他们的故事也被编排地越来越香艳。 俗话说“三人成虎”,这件绯闻越传范围越广,几乎成了众口铄金之势。 此后,这件事也传进了王府,顾太清和他的子女被看作血统不纯正,全部被赶出了王府。一向心高气傲的顾太清没有空去理这些流言蜚语,而是专心地抚育子女。 直到20年后,顾太清才再次被准允搬回王府。可是,她与龚自珍的这段无中生有的“丁香花公案”也让她高洁的一生蒙上了污点。 在生活最艰难之时,她提笔写下了“一番磨炼一重关,悟到无生心自闲”,这种洒脱的心境着实让人心生敬佩。 在她临终前,留下了愿与丈夫“死同椁”的心愿,她与奕绘相爱14载,却用一生去怀念。 顾太清不仅擅长诗词,晚年时还续写《红楼梦》,创作了《红楼梦影》,成为了我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 如今我们再读她的诗作,仿佛看到一位绝色美人手持书卷,从丁香花丛缓缓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