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 北山移文------《古文十五篇》

 野藤斋主人 2022-08-16 发布于上海

【注】北山移文 北山:即锺山,今南京紫金山。移文:古代官府的一种公文,用以颁布命令,晓喻民众。本文是设想北山山灵颁布不许周颙(yóng至的命令,以晓喻北山的岭崖草木。因为这移文是北山山灵刻石颁布的,所以文题叫“北山移文”。 指山神。草堂之灵 草堂:南齐周隐居锺山时建造的茅屋。从字面上看,“草堂之灵”是指草堂的神灵,但从全文看,只有锺山的神灵,而无草堂的神灵。骈文讲求行文成双作对,所以拉出“草堂之灵”来对偶成文。驰烟驿路 “驰烟于驿路”的省略。驰烟:腾驾着云雾驱驰。驿路:马路,大路。勒移山庭 “勒移于山庭”的省略。勒:刻。移:移文。山庭:北山上的周住过的茅屋的庭院。

【译】锺山和草堂的神灵,(从)驿路上腾云驾雾驱驰(而来),在(周颙住过的茅屋的)庭院里把(一篇)移文刻(在石上)。(移文写道:)

【注】fú 助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耿介 耿直有节操。拔俗 超出于世俗之人。 标格,风度。潇洒 形容举止自然大方,不拘束。出尘 超出于尘世。义近“拔俗”。 思考。这里引申为“情怀”。duó 衡量方洁 比洁白gān 冲上。“吾方知之矣”的“方 不详何义,待考。若其 至于那种。亭亭 耸立的样子。这里作“耸立”讲。物表 物外,即世界之外。皎皎 洁白的样子。芥千金 视千金如小草。芥:小草。这里作动词用,……如小草。 斜着眼看。这里是“看”的意思。屣万乘 视万乘如敝bì屣。屣:“敝屣”的省略,破草鞋。这里也作动词用,……如敝屣。万乘:天子。周朝制度,天子有兵车万乘(一万辆),所以称天子为“万乘”。“屣万乘其如脱”的“其” 与上句“芥千金而不眄”的“而”相对,所以也可作“而”讲。闻凤吹 意思是听到天外之音。《列仙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吹笙作凤鸣,游于伊、洛之间”。凤吹:代指笙。洛浦 洛水之滨。浦:水边,岸边。值薪歌 听见采薪者之歌。值:遇到,这里引申为听见。薪:采薪者,指隐士。延濑 指长河边。延:长。濑:湍急的水流。 本来,当然。有焉 可理解为“有之”,即“有这种人”。岂期 哪里想得到。终始参差 前后言行不一致。苍黄翻覆 比喻变化无常。白色的丝可染成青(苍)的,也可染成黄的。翻覆:反覆,变化。“泪翟子之悲”二句 使翟子悲痛得流泪,使朱公哭得极度悲哀。泪:使……流泪。翟子:即墨子,他名翟。恸:使……极度悲哀。朱公:指杨朱。《淮南子》:“杨子见歧路而哭之,wèi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白色的熟绢)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这里说“苍(青)”与“黄”,与《淮南子》说的“黑”与“黄”,小有不同。A或B “或AB”。回迹 指避迹山林,即隐居。心染 心为利禄所染。即不忘利禄。 贞洁。 污浊zhuó,污秽huì何其 多么。用疑问表程度。 荒谬。

【译】“凭着耿直有节操(的性格)、超过世人的风度,潇洒出尘的情怀,(其人品当可)与白雪比高洁,(其志向则)冲青云而直上,(这样的隐士),我是知道有的。至于那种亭亭耸立于俗世之外,皎皎白亮在彩霞之旁,视千金如草芥而不加回顾,把万乘当作敝屣,弃之如脱去一般,在洛水边听作凤凰鸣的笙乐,在长河旁听采薪者的歌唱,(这样的隐士),当然也是有的。哪里想得到(竟有)前后不一,变化无常,(可)使墨翟悲痛得流泪,(可)使杨朱哭得极度哀伤(的假隐士,他们)有的避迹(山林)而心为利禄所染,有的始而贞洁终而污秽,(这类假隐士的言行是)多么荒谬啊!

【注】尚生 指尚子平。西汉末隐士,卖柴为生。仲氏 指仲长统。东汉末隐士,州郡命召,称病不就。山阿 山中隐曲的地方。周子 指周yóng俊俗之士 才智超出世俗的人。A既B AB 玄学,老、庄之学。 史学。学遁东鲁 向东鲁学习隐居。东鲁:指春秋时鲁国隐士颜阖hé。鲁国在东方,故称东鲁。把颜阖叫作“东鲁”,一是因为他是东鲁人,二是为了与下句的“南郭”构成对仗。习隐南郭 向南郭学习yìnjī而坐。南郭:指南郭子qí)。这是《庄子》里的人物,未必真有其人。《庄子》说他隐几而坐,忘情一切。隐yìn,靠。几jī:小桌。偶吹 跟人一起吹竽,即滥竽充数。滥巾 戴上隐士头巾冒充隐士。滥:失实。巾:指隐士的头巾。北岳 北山。 引诱。这里是“欺骗”的意思。云壑 白云和山谷。假容 假装隐士的模样。江皋 江边。 却。缨情 xì情。好爵 指高官厚禄。 排斥。巢父 尧时的隐士。 折辱。许由 也是尧时的隐士。 傲视,轻视。百氏 诸子百家。 蔑视。风情 风度情致。张日 张于日,大过太阳。形容他傲气之盛。张:大。霜气 凛然如霜的志气。横秋 胜过秋气。横:盖,胜过。秋:指肃杀的秋气。幽人 隐士。长往 永远离去。王孙 贵族子弟。不游 指不来山中隐居。空空 指佛教义理。佛家认为万物皆空,这“空”是假名,假名亦空,故称“空空”。释部 佛家经典。 研究考核。玄玄 指道家义理。《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流 道家。这里指道家经典。务光 夏时隐士。汤得天下,想让给他,他潜水而逃。涓子 齐人,隐居在宕dàng山。 同辈,伴侣。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鸣驺 朝廷派出来征召的车马。鸣:侍卫喝道。驺:骑马的侍从。朝廷派出去征召,必前有侍卫喝道,后有侍从跟随,所以称为“鸣驺”。鹤书 指征召的诏书。诏书所用书体象鹤头,所以叫作“鹤书”。 山。指北山。形驰魄散 “形驰”也指“魄散”。都是说高兴得魂灵离了体。志变神动 “神动”也指“志变”。都是说改变了意志。尔乃 于是就。眉轩 眉毛扬起席次、筵上 都指筵席上。袂耸 袖子举起芰制、荷衣 都指隐士的衣服。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cháng。下衣“制芰荷”的“制”:裁制。“芰制”的“制”:裁制成的衣服。芰:菱,指菱叶。抗尘容、走俗状 都是“显露俗态”的意思。抗:扬,引申为显露。走:快跑,引申为充分表现。“尘容”与“俗状”同义,尘俗的容状,也即庸俗之态。凄其 “凄然”,感伤的样子。yè 呜咽。下怆 悲伤得下泪。本应说成“下泪”或“下涕”的,为要押韵,说成“下怆”。怆:悲伤。有失、如丧 都是“若有所失”的意思。

【译】“唉啊!(西汉末年的隐士)尚子平不在了,(东汉末年的隐士)仲长统已经故世了,(这使我的)山阿(无限)寂寞,千年(又有)谁来欣赏(呢)?世上有个周子,是才智出众的人,又有文采又有广博的知识,也通玄学,也通史学。然而(却)向东鲁的颜阖(hé)学样,隐居起来;(又)向南郭子綦         qí)学样,倚着小桌儿坐,忘情世事。(他)滥竽充数,戴起隐士的头巾,在我北山,在我草堂,冒充隐士,欺骗我松桂,欺骗我白云山谷。虽然在江边装出隐士的模(mú)样,却情系于高官厚禄。他刚到的时候呢,(似乎)将要排斥巢父、折辱许由,傲视诸子百家,蔑视王侯(将相),(其)风度情致大过白日,凛然如霜的志气(也)胜过(肃杀的)秋气。有时叹息隐士永离,有时怨恨王孙不来隐居。谈论佛家经典的“空空”之说,考核道家经典的“玄玄”之义。(夏时的隐士)务光哪能相比,(齐国的隐士)涓子(也)不能并提。等到那征车进入山谷,诏书送来了,(他高兴得)魂灵儿离了体,(立刻)改变了意志。于是就在筵席上眉飞色舞、衣袖飞扬了起来,(还)烧毁撕裂了芰制和荷衣,充分地显露了(他的)庸俗嘴脸。(这使)风云凄然,满怀愤怒;石泉呜咽,悲伤落泪。(大家)望着林峦草木,若有所失。

【注】至其 可理解为“等到”,也可理解为“等到他”。 系。金章 县令的铜印。 系。墨绶 系印的黑色丝带。 超越。属城 相连的各县。 豪长zhǎng这里是“称雄”的意思。guàn 位居第一。百里 指县。古代一县所辖xiá之地大约百里。注意:“冠百里之首”意思与“跨属城之雄”相同。 张扬,播扬。英风 英名,美名。海甸 海边。指海盐县。 义同“张”,播扬。妙誉 义同“英风”,美名。浙右 古称绍兴一带为浙右。道帙 道家的书。帙:书套,这里指代书。 埋葬,引申为抛弃。法筵 佛家说经的讲席。 也引申为抛弃。敲扑喧嚣 鞭打犯人的喧嚣声。敲扑:鞭打。 侵犯,扰乱。 思虑。牒诉 公文和诉状。倥偬 事多,繁忙。琴歌 弹琴唱歌。酒赋 饮酒赋诗。绸缪 纠缠。结课 一定时候对官吏政绩的考核。结:终结。课:考课,对官吏政绩考核。纷纶 忙碌。折狱 判案,断案。折:判断。狱:案件。 笼盖,引申为超过。张、赵 指西汉能吏张敞chǎng和赵广汉。往图 从前图书籍上的记载。 超越。卓、鲁 指东汉很有政绩的县令卓茂和鲁恭。前录 从前的记载。希踪 希望赶上。三辅豪 治理三辅地区的能吏。三辅:汉代称京城长安附近的京兆、左冯翊píng yì、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驰声 传扬名声,扬名。九州牧 指地方长官。古代天下分为九州,一州之长称为牧。独举 孤独地升起。落荫 空有其荫。落:空馀。谁侣 有谁陪伴。涧户 涧边的小屋。指周在北山的草堂。摧绝 破坏。无与归 无人相与归来,即无人归来。徒延伫 徒然地久立等候。徒:徒然,空。延:长,久。伫:久立。还飙 旋风。 帷幕。写雾 吐雾。写:通“泻”。 柱子 蕙帐 用蕙草制成的帐幔。蕙:芳草名。山人 隐士。指周投簪 隐逸。解兰 解下兰佩,指放弃隐居生活。兰:兰佩,隐士的服饰。 系冠的带子。

【译】“等到他系上墨绶,挂上金印,超越相连的各县而称雄,播扬英名于海边和浙右,(从此)道家的书籍和佛家说经的讲席都被抛弃了。鞭打(犯人的)喧嚣声扰乱着他的思虑,公文和诉状的繁忙事务装进了他的胸怀。弹琴唱歌已断,饮酒赋诗(也)不再(能够)继续。常常纠缠于考课,每每忙碌于断案。(只想着)超过过去书籍上所记载的张敞、赵广汉和卓茂、鲁恭。(还)希望赶上(从前)治理三辅地区的能吏,(从而)在地方高级长官那里扬名。使我北山的高霞孤单地映照着,明月孤独地升起来,青松空有其荫,白云谁来相伴?涧边的小屋破坏了,再也无人归来(住);石径荒凉了,久立等候也徒然。至于旋xuàn风进入帷幕来,云雾泻出楹柱间,蕙草编织的帐幔空空啊夜里白鹤生怨;隐居在这山里的人儿一去啊早上猿猴心惊。从前听说的是弃官不仕隐逸在海边,现在见到的(却是)解下了兰佩而束上俗世官帽的缨带。

【注】南岳、北陇、列壑、攒峰 指锺山的一切山峰山谷。南岳:南面的山峰。北陇:北面的山峰。列壑:众山谷。攒峰:密密聚集在一起的山峰。献嘲、腾笑、争讥、竦诮 指山峰山谷对山神当年容纳周都争相嘲笑讥讽。献、腾、竦:都是“发出”的意思笑、讥、诮:都是“嘲笑” “讥笑”的意思。 慨叹游子 指周我欺 “欺我”。欺骗我。我:山神自指。 慰问。遣风 把风打发走。秋桂感到羞惭所以不要风来摇曳它了罢月 把月亮打发回去春萝也不要月亮来增其妩媚了骋、驰 “迅速传播”的意思。西山、东皋 泛指真隐者所居之地逸议、素谒 都指真隐者的清议即真隐者对周的批评意见

【译】“(由于周颙的变节),于是南岳、北陇、列壑、攒峰(都为我昔日容纳过这个假隐士而对我)争相嘲笑。(我)愤慨(的是)游子(周颙)欺骗了我,悲哀(的是)无人给我以(些许)安慰。所以我山上的树林、溪涧羞愧不止,秋桂、春萝(也不再需要风月来点缀以增其妩媚),都把清风、明月打发了回去。(我为此)把西山、东皋(的真隐士们对周颙的)批评迅速加以传布,(以使天下人人皆知周颙之罪)。

【注】浪枻 荡桨。这里指驾舟,也就是坐船。上京 京城。指当时京城建业(今南京市)。情投于魏阙 心想着朝廷。魏阙:宫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在此悬布法令,所以代指朝廷。假步 暂时走过。山扃 山门。指北山。芳杜 杜若,香草名。厚颜 羞愧。薜荔 香草名。重滓 再受污垢gòu 污染。游躅 指隐士的足迹。渌池 清池。洗耳 据《高士传》载,尧请许由做九州长,许由觉得听了这话,自己的耳朵脏了,就去颍水边洗耳。这里指如果周再来,人们听了他虚假的言谈必得洗耳。“宜扃岫幌”的“扃” 作动词用,关闭。岫幌 山穴的帷幔,指山穴的窗户。岫:山穴,山洞。幌:帷幔。云关 云流动经过的关口。 收起。 堵截,截住。来辕 指周的车马。 阻塞sè妄辔 乱闯进来的车马。辔:马缰绳,这里指车马。郊端 指山外边。

【译】“现在(他)又急速治理行装,从下邑海盐(出来),(将)驾舟(来到)上京。虽然系情于朝廷,(但)或许要暂时走过(我)山门。怎可使芳杜、薜荔再蒙耻辱,碧岭、丹崖重受污垢,真隐士在蕙路上的足迹(再被)污染,(让大家再听到他的虚伪的言谈而)洗耳,从而弄脏了清池(呢)?应该关闭山穴的窗户,遮住流云的关口,收起轻雾,藏起喧哗的急流,(就)在谷口山外拦截住乱闯进来的车马。”

【注】丛条 成丛的树枝。瞋胆 气坏了肝胆,形容气愤。:本义是怒目。叠颖 重叠的草穗。怒魄 魂魄发怒。扫迹 指扫除周的污迹。 指丛条、叠颖对山神表“请让我们…… 指山神 谢绝拒绝逋客 逃客指周

【译】(读了移文),于是成丛的树枝、重叠的草穗(suì)全都气坏了肝胆,连魂魄都发怒了,有的扬起枝条来(准备)摧折(他的)车轮,有的低下枝条去(准备)扫掉(他的)污迹,(并向山神表态道):“请让我们挡回污俗之士(周颙)的车驾,为您拒绝(那)逃客!”

【提示】这是一篇跟别人开玩笑的文章。

当时有个周,博学善文,佛学、玄学无所不通,尤精音韵,在宋、齐两代他都做官,很受重用。曾在锺山西建造茅屋,放假时便去居住。孔稚跟他开玩笑,说他先隐居在锺山,后来变节,去当海盐县令,现在回到京城来,可能又要到锺山来走走,所以锺山山神气愤得很,写了篇移文刻在石头上,布告四方,不许周再到。这种开玩笑的文章,叫做谐xié隐文。当时写谐隐文,是一种风气,不能算是人身攻击。

虽然是玩笑文学,但文情并茂,描写抒情都很精彩。

这篇是六朝骈体文的典范之作,气韵幽闲,风神散荡,而且对仗精工,词藻华美,音律和谐。

“骈”的本义是“两马并驾一车”,后来引申作“并列”讲。古人因称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叫“骈文”。骈文多四言对四言,六言对六言,所谓“骈四俪(lì)六”是也,故到了宋朝,有人称之为“四六文”。

本文四言对句,分31”式(如“锺山之—英”对“草堂之—灵”)和“22”式(如“驰烟—驿路”对“勒移—山庭”)两种。

本文六言对句,分51”式(如“耿介拔俗之—标”对“潇洒出尘之—想”)、“132”式(如“度—白雪以—方洁”对“干—青云而—直上”)和“24”式(如“或叹—幽人长往”对“或怨—王孙不游”)三种。

本文也有少量三言对句(如“排—巢文”对“拉—许由”)、五言对句和七言对句。

五言对句分14”式(如“泪—翟子之悲”对“恸—朱公之哭”)和“23”式(如“务光—何足比”对“涓子—不能俦”)两种。

七言对句分43”式(如“焚芰制而—裂荷衣”对“抗尘容而—走俗状”)和“25”式(如“昔闻—投簪逸海岸”对“今见—解兰缚尘缨”)。

骈体文原只讲究对仗,而不必用韵。但有些则受了辞赋的影响,也押起韵来了。本文就是通篇用韵的。

骈文的句式是成双作对的。在本文上下句之间,我们尝试使用顿号作为标记。诵读时,上下句宜一气读出,亦即上句之末不要拖长声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