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啊!物走星移,人间美好,不期而遇, 祝你幸福!你会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吗? 同学群里发出一张照片:乡村的祠堂门口,立着彩虹门,彩虹门上,大红灯笼,双龙戏珠,十一个金黄大字特别显眼: 热烈祝贺袁贝贝考取清华大学(化名)。 马上有同学问:哪里? 发照片的答:XX镇(同乡,正是我们的镇)。 又有同学接着问:在哪里考上? 曾校长回答:南昌A中,初中在县四中读的。 考上清华大学的袁贝贝,是镇上邻近村子的一个女孩,隔得那么近,无比感慨,我将图片转发到朋友圈:南昌A中,初中在县四中毕业,别人家的孩子(三个大赞表情)! 袁贝贝的图片就象一束光,立刻吸引了一大堆点赞和留言: 有人说:同事的侄女; 有人说:你也是XX镇的; 有人说:哇,好厉害; 有人说:A中今年考了十几个清北的; 有人说:前几天我朋友圈发过的,我同事的孩子... 特地到留言的朋友圈去看,是一个视频:舞台上,女孩随着节奏跳拉丁舞,舞步既婀娜多姿,又欢快利落,既激情火辣,又浪漫优美,魅力四射,风光无限。 优秀的孩子样样优秀,那光芒四射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满心羡慕,满心向往,也叮嘱自己的孩子:加油啊,努力啊! 我也看到另外一束光。 夏日中午,娇阳似火,多数人在家里吹着风扇或者享受空调午睡,元老师却迫不待地骑着电动车,带了两台笔记本,一台打印机,到我店里维修调试。 说调试快一些,好用一些,备给儿子用。儿子8月1日要回来吉安参加夏令营活动,其实也是一次有关学习挑战的活动(后来才知道是北京大学的审核评估考试),需要电脑。 元老师的儿子清北,也在南昌A中,下半年高三,跟袁贝贝同一个学校,都是小县城走出去的学霸。 元老师夫妇都是教师,父母年过八旬,无法安排陪读,儿子只能在学校住宿。 从小到大,清北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突然之间,离开县城到遥远的省城读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学习节奏快,学习压力大,饮食起居又得全靠自己,好在清北在努力适应,学习成绩并未落下。 元老师很心疼儿子,每周未都要去省城陪伴清北,用大容量的保温盒装了煮好的佳肴,坐火车,周六去,周日回。 清北的大伯在南昌,元老师的佳肴一式两份,一份半加工好的,给南昌大伯家的儿子,一份加工好开盒即食的,一下火车便坐地铁直奔学校,去给清北吃。 元老师一边看着清北吃,一边帮清北减负,整理清北一周没来得及清洗的衣物,趁着周末的功夫,带回到大伯家洗。 周日在大伯家做好饭菜,整理洗好的衣物,再送到清北学校,等清北吃完,又匆匆坐火车返回县城。 元老师周六晚都是住大伯家,清北的大妈要减肥,晚饭简单,只吃青菜和稀饭。 一次大伯家来了大妈娘家的三个客人,清北大妈短信给元老师:亲,晚上帮我多煲个排骨汤。 元老师又去买菜,煲了排骨汤,多备了三四个家常菜,替东道主招呼那娘家来的三个客人,清北大妈一回来,往餐桌上一瞥,眼光冷却下来:“这么点菜,够谁吃?” 元老师语塞:大嫂子哦,您只吩咐我多煲个排骨汤,特意多备了三四个菜,平时你们家只吃稀饭,有更高的标准怎么不多交待一下呢! 实际上,元老师每周未过来,不但包揽了大伯家周未的伙食(及费用),还包揽了大伯家周未的卫生。 清北大妈瞧不起小县城的人,平时对元老师就不冷不热的。 俗话说,住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元老师心里难受,但设身处地想想,每周一次住大伯家,也确实打扰到人家。 一切为了儿子,顾及什么呢,其它的都是小事,儿子的事才是大事,元老师还是每周每周地厚着脸皮往省城去,只要能关照到儿子,看人脸色算什么呢,受点委屈算什么呢。 清北的成绩很优秀,学校有优惠政策:成绩排名前二十的学生,家属可以获得套房照顾孩子。可元老师平时要上班,根本不可能有空,但暑假有两个月假期呢,本可以好好地陪伴儿子. 元老师又想,平时每周过来都是在大伯家,大伯家也有个儿子读高二,元老师每周末的佳肴及保姆式地来往,倒也让大伯家依赖上了。 算了,暑假不搞特例,还是按往常吧,顺便照顾下高二的侄子,也是一种报答,毕竟清北下半年高三了,还有一年的周未要来往于大伯家,得熬过去。 这次元老师又是修电脑,又是修打印机的,忍不住问元老师:清北只用一台电脑就好了,为何要修两台呢? 元老师一笑:不瞒你说,我也是有小小私心的。同来的几位同学,都是外地的,有一位是来自赣州的,那个孩子的爷爷奶奶才六十出头,在学校照顾孙子读书呢,这次过来吉安,我作为东道主,要好好招待招待啊。 元老师又是订酒店,又是买车票,又是备电脑,全程包揽,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就等着迎接清北和同学一行五人过来吉安, 带上修好的电脑和打印机,烈日炎炎下,元老师准备回家,回过头来神秘一笑:我期望那个爷爷奶奶煮肉汤时,能分一碗我儿子吃啊。 我震憾于元老师的“小小私心”,谁说母爱鞭长莫及,母爱分明扬鞭万里,母爱无处不在啊! 那些光芒四射的学子背后,聚焦了多少爱的光源!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