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书的日子

 捡些时光 2022-08-16 发布于江西

物转星移,人间美好,不期而遇

 与其叹时光飞逝,不如用文字细数当下

      Hi,有缘相遇,点击以上卡片,关注我吧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日”。

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世界很大,但文学最大


01

小时侯,并没有世界读书日,也没有太多的书看。

我常常盼望父亲放假,日日站在村头张望,望向小路的尽头,看父亲是否挑了满满的行李,从马路转进村头的小路。

八十年代初,没有到乡村的车,父亲在钨矿上班,放假了班车只到镇上,便要走路回家。

那时也没有带着轮子的行李包和行李箱,只有两个蛇皮袋,被父亲装得满满当当,在镇上下了车,就用一根竹竿子做扁担挑回来。

父亲上班的地方靠着山,竹竿子多得是,父亲常常带些山里的特产和小家具,竹笋竹凳子竹筷子的,还会买点肉带点小零食回来,当然,还有另一样宝贝,是什么呢?

02

当父亲挑着蛇皮袋一到家,弟弟们迫不及待找零食,我却往蛇皮袋里找宝贝。

找到了,《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还有《半月谈》和一打报纸,这是我的最爱。

话说我小时候的我比较肥,跟如今的瘦对不上号,也许因此不被伙伴待见,或许也因此而自卑。

记忆中每每伙伴们玩读书游戏,有的扮老师,有的扮班长,而我,从来都是扮那个最普通的学生。

所以,我对游戏兴趣不高,父亲行李包里的书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书里有更多的小伙伴,书里面有着比现实世界更宽广的天地。

三年级第一次写作文的时候,同学们都抓头挠耳,我却一气呵成。

四年级全乡口头作文竞赛,竟然拿了二等奖。那回是三个小伙伴到参加比赛,我是四年级组,另外两个是五年级组。

三个小伙伴走路去的乡中心小学,巧的是,三个都拿了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我们比赛后又走路回来。在途中,我们又到小桥下看溪水,嬉戏玩耍。

不知那两个小伙伴还记得此事否?我却常常回忆起这份美好。

03

四年级,我和珍同桌,她是我的好朋友。

孩童的心事总是难以捉摸。有那么一回,我突然讨厌起珍来,那段日子都是灰暗的,因为她把《小猩猩》先放进了自己的书包。

八十年代的小学生,书包里除了装语文数学两本书,就是两本练册和少得可怜的作业本,课外书就如彼时的零食一样稀有和珍贵。

《小猩猩》是两个人合订的,全班都一样,同桌共订一本,两个人轮流看,看完了,你分一本,我分一本。

这本《小猩猩》新发的,珍说这本轮到给她了,我说也要给我看完的,要么我先看,看完了就属于你了。

可珍也要先看,她把书放进了书包。第二天,珍却告诉我,书被他三岁的弟弟撕烂了,丢屋旁的池塘里了。

丢了那本书,我像失去了一个挚友,眼泪霎时夺眶而出,几星期没跟珍说话。

多年后,珍已远嫁他乡,有一次春节在家乡邂逅,和她说起这事,都笑得稀里哗啦的,童稚的那份段渴望,是如此刻骨铭心。

04

五年级,是星星的五年级,星星是我的孩子。我买了两大箱国学经典书,七千多元,和星星一起读,能读多少是多少。

先生说:真会浪费,书架上都堆满了,又买这么多,读得完吗?

我笑言:也许我童年缺失的,想要在繁华如今的年代补回来吧。

是的,如今的时代,不用等书了,也不用抢书了,最不缺的就是书籍,纸质的,电子的,音频的,应有尽有。

宁可少穿一件华衣,少吃一顿㺯食,也想请些书回家,书可相伴一生,也可流传后世,何谈浪费呢?

和星星一起参加读书会挑战,他摘过读书之星的称号,我们也共同捧回了书香家庭的奖杯。

05

我加入了简书,参加了写作营,也拥有了自己的公众号,每天都完成一千字的日更,对的,至少一千字,从未少过。

现实的工作很繁忙,生活也常常一地鸡毛,无论失意,无论快乐,无论日子多难捱,有书相伴,有书为友,有书为师,我幸福,知足,内心丰盈。

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做不到老祖宗说的“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至少努力去做“修身齐家”,做好自己,给孩子一个榜样。

孩子也许不是很顶尖优秀,但至少他温暖,善良,好学,上进和热爱生活。

做家务时,也会一边听樊登读书,听书也是一种享受,一种长进,一种豁然开朗。

最喜欢樊登的一句话:分享知识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分享知识给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会越来越好。

与书相伴的日子,那样沉静,那样温煦,读书,最简单也最实用,人人可以,一起来读书吧!

作者简介:笔名夏亦语冰(曾用笔名:屋后的芙蓉花),江西吉安人,一名70后的IT女生,爱读书,爱文字,爱学习,爱忙碌,爱孩子,爱家庭,爱人间烟火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