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姓傅

 傅荣楷图书馆 2022-08-16 发布于江西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自从家中有了电脑,上了宽带,我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世界大事,还能与远在天边、素昧平生的朋友们交流思想,畅叙友情。这是现代社会里的现代人,才能享受到的无限美妙的新生活。

退休以后,我在网上结交了一批新朋友,其中有各级政府的公务员、各地有名望的企业家,还有长年与土地庄稼为伴的农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姓傅。

                     (一)

事情的起源,还得从2002年说起。那时,我刚刚出版了个人回忆录《崎岖的山路》,以书会友,结识了许多新老朋友。江西省委党校的黄昌保教授,是我省社会科学界的知名人士,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造诣颇深。在进行课题研究进行社会调查的同时,兼顾进行家谱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主持编修出版了《江西黄氏通史》。在族谱研究和社会活动中,他认真研究传承族谱文化,同时又注意推行爱国守法、族群和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之新风,受到各阶层人士的赞誉。他赠送我一本《江西黄氏通史》,希望我在这方面也有所作为。

小时候我常常听父亲说起,我们家的老祖宗叫傅说,在商朝时“出为将,入为相”,是一位能人,家乡族谱中有记载。看到黄教授颇有成就的族谱研究工作,我想,傅姓中怎么没有人做这方面的工作呢?我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从无到有地开始收集资料。后来,我在因特网上得知,全国已经有一些人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四川傅昌志,是一位长期从事书报、族谱文物资料收集与研究的收藏家。他于2001年,协助中央电视台摄制了专题片《傅姓》,在“天涯共此时”栏目中播出。2002年编著出版了《寻根认祖·傅》一书。正是他,多次来信来电话,请我与他一道为傅姓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光大,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北京有位傅瑛辉2002年创办了《世界傅氏》网站,为世界各地傅姓人士的交往,提供了宽阔便捷的平台。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站上留言,交谈和聚会,点燃了傅氏文化研究的烈火。

参加活动最早的一批人中有河南的大志、浙江的浙辉、广东的光波、重庆的以平、上海的增明等人。我与他们在网上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由于仍在职,工作较忙,我并未全身心地投入。我体质不太好,没有充沛的精力来从事繁重的研究和交流活动,再说,我是科技工作者,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我更愿意作为局外的热心者,为他们的研究与交流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通过因特网,我知道了华夏傅姓族群的来源,知道了傅姓始祖傅说是我国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圣人,知道了彭真同志本姓傅,还知道了我国历史上许多有名望的傅姓人士的事迹。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也增强了我扩展视野、丰富知识的欲望。

傅说是商代的名相,他辅佐武丁开创殷商中兴盛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推广版筑技术,造福华夏人民三千年;他在甲骨文时代,就提出了“行之惟艰”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丰功伟绩,受到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广大群众的崇敬和爱戴,理所当然地被华夏傅氏族群推崇为肇基始祖。200311月,我即兴写了一首自由体诗《先圣说公之歌》,登在“世界傅氏网”上,以表达我对傅圣说公的崇敬之情。

2004年初,北京华夏傅氏文化研究院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6月,一批热心傅姓文化研究的有志者聚集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我因故请假,没有去参加,只是用电子邮件发送了一个《发言稿》,祝贺大会胜利召开,并对以后的工作和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此前,我在网上交流中提过一些看法和建议,也曾回到家乡去进行过联系,为研究活动搜集资料,看到了家乡的傅氏族谱。

这次会议,使以前从未见过面的朋友走到了一起,会议过后,相互间的交往更加频繁。特别是明确了当前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山西省平陆县政府,全力做好2005年纪念傅圣诞辰3340周年庆祝活动的筹备工作。各地的联络和交流活动,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

                       (二)

国有史,邑有志,家有谱。 国家史、地方志、家族谱,是记载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历史的重要文献。中国历史上,盛世之时编史、撰志、修谱,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惯例。当前,我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是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整理编撰、更新补充文史资料,正当其时。

现在,国家历史研究蓬勃发展,地方志的编撰工作也在各地全面地展开。唯有家族谱牒的编修与研究工作,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

1984年,国务院档案局曾下文收集全国各地民间的姓氏族谱。文件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发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某些工作”指的是满足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思乡思亲的强烈愿望和寻根问祖的迫切需要。此后,多位国家领导人也指出,族谱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以保护和发掘。

文革动乱时期,在极左思潮的冲击下,绝大多数农村都把族谱作为“封资修”东西烧毁了。今天人们仍然心有余悸,提到族谱就像问到法律禁止的“秘密材料”一样,不敢公诸于众。其实,修族谱本身是为了做好家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只要摒弃封建意识,不搞宗派活动,对社会是有利无害的。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正在城镇化,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原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和家族聚居的生活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数千年来相对稳定的族群将越来越分散,甚至消失。因此,抓紧抓好族谱的整理和编修,将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录保存下来,已是当务之急,贻误时机将会造成永远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为了了解江西傅氏的历史情况,我曾几次回到家乡察看族谱,并复印了一些页面作为研究之用。我的家乡在南昌县广福镇潭岗村,有傅姓自然村三个,均属丰城傅氏支系。族谱创修时间在唐朝,至今自延续1100多年。文化大革命时绝大多数村落的族谱都烧毁了,只有一个村子保留了下来。由于丰城支系(包括丰城、南昌、进贤、临川、崇仁、樟树等七八个县100多个分支)在一起联修,1989年第14修时得以完全恢复。族谱共计48卷,每卷有100多页,共记录数万人的姓名和生辰和忌日。还有历次编修的谱序、字派表、历代名人事迹等许多珍贵资料。族谱为大开本,仍为古代木雕版式,手工印刷,纸张质量很差。

我粗略地翻阅过这些古式族谱,发现其中文字与史料方面都有许多明显的错漏,当代人的信息资料也收集得很不全。我省农村的经济条件差,农民的文化程度有限,加之没有充分沟通和研讨,单由少数农村人匆忙完成(城市人一般都没有介入),错误在所难免。我感觉到,有必要及时予以纠正和补充,否则会对以后的续修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他地方情况也大多如此。要对民间族谱进行整理和研究,必须要有热心族谱文化的、有较高文化程度的人士来主持。可见,自发的民间族谱文化研究机构生当其时,任重而道远。

     (三)

200411月,湖南湖北两省傅氏宗亲在岳阳市召开会议,成立了“湘鄂傅氏宗亲联谊会”。会议发起和组织者傅正湘,一再邀请我去参加会议。盛情难却,几经犹豫,终于决定去洞庭湖畔会会网上认识的朋友们。

利用双休日举行的会议,开得紧张极了。115日晚,一到岳阳宾馆,就参加了研究院工作会议,一直开到深夜12点,要不是第二天要参加大会,会议还结束不了。第二天是正式会议,一整天的议程安排得满满的。晚上又是研究院会议,这一开又到了深夜一点。

第一次参加民间组织的会议,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会议的场地条件、生活安排,比以前在工作单位时参加的任何级别的会议都要简陋、寒酸。代表们参会的一切费用都是自理,更不要说发什么劳务费、纪念品了。可会议的热烈气氛,参加者的认真态度,都是令人赞叹的。

会议期间,我见到了非常熟悉、却又从未见过面的新老朋友。湖南的正湘有着湖南人精明能干的特点,会上会下忙碌不停。北京的傅珉,作为女同志的代表,在会议中分外瞩目,这是我们联谊会进步性的体现。她是一位在职的处级干部,作为研究院院部代表,办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山西的跃进,是平陆电视台的负责干部,摄影录像,施展专长。河南的大志,是个踏实能干的活动积极分子,开着汽车来参会,兼做联络工作。山东的乐铜,是傅斯年先生的侄子,忠厚诚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加参加会议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北京、山东、山西、四川、重庆等地的宗亲代表,其中有许多是我第一次认识的朋友。大家一见如故,有相见恨晚之感。北京的瑛辉,福建的加星也赶来参加会议。

这次会议到会代表80多人。除湖南、湖北各地区的宗亲代表外,还有北京华夏傅氏文化研究院的成员,其中有各级政府的公务员和退休干部,文史研究工作者、民营企业家。山西省平陆县政府的有关领导也赶来参加会议,共商傅圣诞辰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事宜。

爱国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次会议中得到充分体现。代表们来去匆匆,热情高昂地加班加点开会,完全自愿地担负起各项工作任务。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确实做到了积极参与,无私奉献。浓烈的亲情和热情,使我深受感染。

会议的组织者,湘鄂两地的宗亲代表,对我们江西来的代表,给予了特殊的礼遇,作为祖籍地代表发言在先。岳阳电视台还对我进行了采访。会议休息期间,一批又一批湘鄂宗亲前来会晤,他们的祖辈都是从江西迁移去的,希望我能为他们接续脉缘。他们热情友好的言语,寻根问祖的迫切心情,使我感到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江西省不能没有人从事这项重要而又有积极意义的工作。我在会议发言中表示:江西的傅氏宗亲决不辜负湘鄂宗亲的殷切期望,一定把族谱文化研究工作搞起来;在江西还没有年富力强的合适人选担当重任之前,我将把这副担子挑起来。

尊重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大家对我的真诚态度和殷切期望,使我深受感动。我愿意为他们做些有意义的工作。这次会议上,我被增补为研究院副院长,江西分院筹备处的负责人。从此,我承担了把江西地区活动推动起来的光荣责任。

    在回南昌的列车上,我心潮澎湃,即兴填写了一首词《水调歌头》,表达了参加岳阳会议时的激动心情和深切体会:

久伴滕王阁,今登岳阳楼。千里会晤亲友,欢快楚地游。

君山林茂丹青,洞庭水阔玉镜,名楼说乐忧。湖广鱼米乡,景美不胜收。

英才聚,同胞会,共筹谋。史海寻根探源,湘鄂先泛舟。

傅圣华诞庆典,宗亲平陆携手,蓝图细描勾。说公神灵佑,后辈竞风流。

                     (四)

承诺一言九鼎,责任重于泰山。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近乎狂热地、不自量力地行动起来。

按照几十年工作中养成的习惯,我立即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把要做的工作全部罗列出来,再按轻重缓急,分阶段进行安排。当前工作重点,放在了联络热心族谱研究工作者、组织参加平陆大会江西省代表团之上。

首先,我撰写了一封《致江西傅氏宗亲的联络信》,在网站上刊登的同时,通过信函和电子邮件发往各地。一个月之中,我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南昌市的一些傅姓知名人士,向外地的有关人士发出邮政信件和电子邮件四十多封,创办了《江西傅氏》临时网站,给《江南都市报》、《信息日报》投稿,到省图书馆查阅资料,给能够提供帮助的亲朋好友打电话求助……

天气渐渐凉了,连日不知节制地紧张忙碌,使我的身体难以支撑,终于病倒了。先是胸闷、发热,接着口腔溃烂、扁桃发炎,后是便秘、痔疮出血,一连串毛病都来了。我躺在床上,想到一大堆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心绪焦躁,一筹莫展。

由于年轻时生活艰苦,我的体质一直不太好,没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去独自承担这样繁杂的任务。我知道,这样硬挺下去,我可能会倒下。家属告诫说:自寻烦恼,劳命伤财,这是何苦哟!

然而,这还不是我心中想得最多的问题。使我感到不安的是,巨大的努力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专程拜访的“名人”,态度多数冷淡,对族谱研究无兴趣,尽管其家乡族谱中都留有他们的大名。发出去的数十封信,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接信人连给以回绝答复的基本礼貌都没有。

我想寻找一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志有识来担当江西重任的急切愿望,一时难以实现。我意识到,对于这种费时费力又没有报酬的份外工作,需要热心人自告奋勇来参加,不能靠我低声下气地去请。于是,我在“世界傅氏网”、“江西傅氏”站点上刊出了一张《招贤榜》,等待着有能人毛遂自荐来担当。

就在江西地区停步不前之时,全国各地分院的筹组工作都取得了进展。山东、福建、四川、重庆、浙江都在积极行动起来。2005年1月,北京华夏傅氏文化研究院各地代表在三门峡召开了傅圣纪念大会筹备工作会,成立了“世界傅氏宗亲联谊总会筹委会”,并与山西平陆县政府领导会商了大会具体准备工作。福建的加星当选为筹委会主任。我因病请假未能前去参加会议,仍被推举为筹委会副主任。

春节过后,北京研究院通知我,福建泉州将举办“元宵灯会”,邀请各地负责人前往参加。我生病刚好,尚未痊愈,考虑到责任在身,决定带病前往。我决心继续工作,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到平陆傅圣纪念大会开过之后。

到泉州的几天,真是大开眼界。早就听说泉州是侨乡,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次才亲身体会到侨乡的特殊之处。这里的人家几乎都与海外有联系,家境相对内陆要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这里的人们爱国敬祖的信念和热情,比内陆强烈得多。这里村村有宗词,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宗族事务。

自唐宋时期以来,泉州每年元宵都举办灯会,沿袭至今,形成传统。今年是五年一次的大型灯会,特别是海外和内陆宗亲代表应邀参会,更使今年灯会增色。 这次应邀参加泉州灯会活动的有全国各省的代表,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和金门的傅氏宗亲。会议期间,全国各地的代表与平陆领导再次具体商讨落实了平陆大会的各项活动安排。

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回到南昌,我赶紧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调整,重点放在组织平陆大会江西代表团上。具体任务列了二十多项,主要是下地市、下农村,联系基层群众。

等到天气转暖,已是阳春三月了。我与家乡一位宗亲一道,到进贤县农村寻访。这里是湖南华容、湖北石首傅氏的祖籍地,也是福建省福州西门傅氏的祖籍地。正湘的重托,我常记于心,第一次深入农村理所当然选在了进贤县,并决心一定要找到凤凰村。

从凌晨到夜晚,我们马不停蹄地在县城和农村寻觅,最远处到达30公里外鄱阳湖畔的赵埠乡。我们先后到了民和镇五里傅家、云桥傅家、赵埠大路上傅家,受到各地宗亲的欢迎和接待。云桥傅家将文宗亲还请我们在家吃中饭。在各村访问时,我们介绍情况、察看族谱、与宗亲合影。一天十四个小时的奔波的确很辛苦,我忍着腹部疼痛,乘了11次车,走了几十里路,但有不小的收获,颇感欣慰。然而,由于时间紧,来去匆匆,有许多事情没有落实,还要今后不断努力去完成。

回来以后,我的健康状况迅速地恶化了,不停地到各个医院看病。最后不得不住进了医院。我在南昌工作了几十年,虽然体质不好,但从来没有住过医院。这一回可好,连着住了两次院,还不得不动了手术。

2005515日,农历四月初八,山西省平陆县政府组织、世界傅氏宗亲联谊总会协办的“纪念傅圣诞辰3340年大型祭祀活动暨首届世界傅氏宗亲恳亲大会”,在平陆县傅相祠前隆重举行,参加的有当地群众上万人,来自世界各地的傅姓同胞有1200多人。

我刚从医院回来,在家中养病,心情激动地密切关注着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圆满结束。平陆大会召开之日一大早,我就代表江西傅氏宗亲在“世界傅氏网”上刊登了一篇《拜祭词》,作为向大会发出的致敬电。 我为大会的成功举行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也为不能亲身参加这次大会感到由衷地遗憾。

这次江西去参加会议的只有四人,与湖南、福建、四川、重庆等地参会人数相差甚远。我们半年的努力已经有些进展,已与南昌、进贤、上饶、新余、萍乡、金溪、信丰、遂川等地的傅氏宗亲取得了初步联系,有湖南、河南、重庆、四川、云南、福建、山东、台湾等地傅姓人士来电来函寻亲寻根。要不是我生病躺下了,江西的联络与组织工作肯定会好些,参加大会的决不止这几个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成效甚微非我所愿,要做到与湖南、福建等地那样轰轰烈烈,非我个人力所能及。江西目前受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难以推动这方面的活动。为了推动这方面的活动,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去几千元钱,并且在身体健康方面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我想,我为这项社会公益活动尽了力,问心无愧。从家族角度来说,我上对得起老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我的身体和经济条件有限,难以继续挑起这副担子。现在是该我闭门休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当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还会继续关注傅氏文化研究和联谊活动的动态,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为江西地区寻访能够担负这项光荣而艰巨任务的人而努力。

随着联络活动的扩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进来,各方面相应的问题自然会增多。由于人们的文化程度、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政治信仰各不相同,势必会产生各种矛盾,又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及时处理和化解,这将成为困扰这个民间组织的重大隐患。好在大家都尊敬和信仰先祖——圣人傅说。傅圣说公为祖国尽忠尽职,为劳苦大众谋福利,成为大家的光辉榜样。可以相信,在爱国敬祖的共同意愿之下,在国家法制允许的范围内,傅氏族谱文化研究和联谊活动将会继续开展下去。

我为有幸结交了许多诚实善良、热情无私、热心公益事业的朋友,感到非常的高兴。真诚祝愿他们平安幸福,心想事成!我有生之年里会永远记得他们。

                                           (傅荣楷     20055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