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女儿的家庭,老人晚年会有怎样的境遇?有些现实怎么也逃不掉

 果妈的育儿间 2022-08-16 发布于江苏

大家好,我是果妈~

因为只生了一个姑娘,就被催生二胎、儿子,这种情况你遇到过吗?
果妈遇到过很多次。
就在前几天,果妈带着开心果去小区游乐场里玩,一群老人正在聊天。其中有一位老太太,还边说边抹眼泪,原来,是老太太觉得自己和女儿女婿住一起,太委屈了。
自从女儿生了孩子,老太太就来帮带孩子、做家务,女婿每个月给生活费。一开始还好,逐渐的,矛盾来了。
前些时候孩子有些咳嗽,老太太就比较注意。周末的时候,女婿要带孩子出去玩,老太太就提醒:“孩子最近有点咳嗽,就别带出去了。”
女婿不听,还不耐烦地说:“孩子要出去多接触接触,抵抗力才能好,这老在家里,憋都会憋出病来。”然后玩了一下午,第二天孩子就发烧了。
老太太看着精神萎靡的孩子,准备带去医院,却又被女婿责备:“孩子有自愈能力,带去医院容易交叉感染。”老太太的女儿也在一旁说不着急,再观察观察。后来老太太趁小俩口上班去,赶紧带孩子看了医生。
老太太哭诉:类似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要是自己儿子就开骂了,但这毕竟是女婿家,不是自己家,女婿脾气又不好,怕骂了他,他要和自己女儿吵架,于是,只能自己忍了。
然后老太太的目光转到开心果身上,对果妈语重心长地说:“哎,孩子啊,你家就一个姑娘,还是再生一个儿子吧!以后老了,底气都足一些。”
果妈瞬间无语住了:这要是以后当了婆婆,就能避免这些矛盾了?还是觉得女婿不能骂,儿媳就可以骂了?
01 女儿成家,和儿子成家,对老人的区别
虽然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是,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儿子和女儿对老人的影响还是有的。
对于绝大多数的老人而言,女儿成家,生的孩子是和男方姓的,总有一种女儿进入另外一个家庭的感觉,这个家庭,是女方父母所无法融入的。
而儿子成家,对老人而言就是家庭内多了一个人。
这两者之间的心态差距,真的非常大。
果妈的一个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女,婚后的房子是两家都贴了点钱买的。但是,她爸爸妈妈、公公婆婆每次去他们那里的状态就不一样。
爸爸妈妈每次过来,就像是做客,和别人也是说:“去女儿女婿家里。”
但是公公婆婆每次来,就很自如,从来不提前打招呼,说来就来,和别人说:“回儿子那里一趟。”
02 只有1个女儿,老人晚年会面临的现实
一个女儿的家庭,老人晚年会有怎样的境遇?有些现实怎么也逃不掉。
只有1个女儿的家庭,并不在少数,那家庭内的老人会面临怎样的现实呢?无论是作为子女,还是作为老人,都要知道。
现实1:女儿远嫁,父母孤独
只有一个女儿,远嫁的概率其实并不小。
现在女性受到的教育,让她们更独立。学历、工作、爱情,都有可能让女孩们选择另一个城市生活,最终的远嫁,也让女儿和父母的相处变得越来越少,果妈的一位朋友,已经3年没有回娘家了。
远嫁之前,我们或许想着,交通发达,想要回去见父母一趟,很是容易。
但是现实时,结婚后,工作、孩子、家庭,自己真的很难走得开。年迈的父母在家,没有子女的陪伴,甚是孤独。
现实2:父母和女儿住在一起
现在不少家庭都是“姥姥带娃”,老人若只有1个女儿,那么便能够全身心帮女儿带娃了。这时候,父母一般都是和女儿女婿一家子住在一起。
其实无论是婆媳,还是女婿丈母娘,都有可能会产生矛盾。因此,父母和女儿住在一起的时候,也要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这算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境遇了。
现实3:老人经济压力小,晚年生活自由
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需要围着子女转。
只有一个女儿,老人的经济压力会稍微小一点。在晚年生活中,不需要帮着带孩子更多的只需要顾着自己就行。
这一类老人相对而言,晚年生活会更自由。不用受儿女的约束,老人生活得也更为自在,晚年生活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比如跳广场舞、去老年大学等等。
03 无论生儿生女,老年生活质量还是得靠自己
果妈身边有一位老夫妻,他们的女儿是远嫁。老人一边想和女儿距离近一些,一边又不想过多地打扰女儿的生活,或者让女儿担心,最终两位老人在女儿生活的城市买了一套房,重新定居。
有人说,这对老夫妻为女儿牺牲量多。
但是这对老夫妻却觉得:我们有能力自己养老,有能力离女儿更近一些,这就是我们最理想的老年生活,何来牺牲?
作为子女的我们,定然是应该尽到养老的义务。但是,作为老人,还真的不能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女儿的身上。
虽然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为了获取更好的生活质量,年轻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非常大,无论子女是否在身边,老人得先“自己靠自己”。
在我们还在赚钱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养老生活,尤其是养老金,一定要充足。这样,即便孩子不在我们身边,我们也不用慌。
而且,父母自己有养老能力,对于子女来说,也是一种减负,在很多时候,这能让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更融洽。
话题讨论:家有一个女儿,你准备如何养老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