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甘薯大田栽培技术
2022-08-16 | 阅:  转:  |  分享 
  
甘薯大田栽培技术一、深耕整地,起垄栽培(一)甘薯对土壤条件的要求甘薯对各种土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要获得高产必须具备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
性好、保肥保水力强和富含有机质的良好土壤条件。甘薯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甚严格,在pH4.5-8.5范围均能生长,但以pH5-7的微酸
性到中性土壤最为适宜。薯地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二)垄作的优点1.便于排灌,有利于防渍抗旱。2.能加厚土层,扩大根系和块
根的活动范围。3.增大土壤与外界的接触面,增大垄土受光面积,加大土壤的昼夜温差,加强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三)起垄的规格与要求
起垄规格大垄双行种植,适用于栽插密度较大、产量较高薯田,垄距带沟1.2-1.3m,每垄错窝双行插苗;小垄单行种植在土壤贫瘠、土层较
浅的山地或坡耕地应用较广垄距带沟80-100cm,垄高20-26m,每垄插苗1行。起垄要求:垄脊高宽,垄沟深窄;垄面平,垄距匀;垄
土实,无坷垃。二、平衡施肥(一)甘薯的需肥特点甘薯对主要元素的吸收:钾素>氮素>磷素。氮、磷、钾比例多在1:0.3-0.4:1.5
-1.7之间。一般生产1000kg薯块,需从土壤中吸收氮3.93kg,磷1.07kg,钾6.2kg。即在亩产2500公斤的生产水平
下,约需要复合肥(15-15-15)50公斤,尿素5公斤,硫酸钾15公斤。甘薯是忌氯作物,不要使用含氯化肥。(二)施足基肥基肥一般
在作垄时集中进行条施,即将肥料施在垄心内,或作垄后于垄顶开沟施入(又称“包心肥”),使肥料流失少,吸收快,肥效高。一般基肥施用量占
总肥量的70%-80%,覆膜栽培时,基肥用量占到总肥量的90%以上。施基肥时应注重有机肥的施入,可以选用生物有机肥、农家肥或草木灰
.(三)追肥甘薯追肥原则“前轻、中重、后补”。1.促苗肥前期促苗肥宜早,一般在栽后7-15d进行,每亩施尿素3-5kg。壮株肥在基
肥、苗肥不足或土壤肥力低的薯地,可在分枝结薯阶段(栽后30d左右)追施壮株肥,每亩施尿素5-6kg,以促进分枝与结薯。2.“夹边肥
”在薯蔓伸长后至封垄前,结薯数基本定型,用牛耕或人工在垄侧破开三分之一,暴晒半天至一天后,将肥料(有机肥为主,配合部分化肥)施入垄
的两侧,然后培土恢复原垄,注意覆土不要过多过高。中期施夹边肥促使薯块持续膨大。裂缝肥生长后期追肥为裂缝肥,即栽后80-90d,垄顶
出现裂缝时每亩用尿素5kg左右兑水或稀薄人粪尿100kg沿裂缝浇施,施后应用土盖裂缝。对前、中期施肥不足,长势差的薯苗,裂缝肥有增
产效果。3.根外追肥(叶面肥)甘薯很适合也很容易进行叶面喷肥,叶面喷施钾肥能促进甘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同时能提高甘薯品质和
产量。薯蔓封行时进行第1次叶面喷肥,促进早结薯,生长后期叶面喷肥能延缓叶片早衰。一般使用0.5%磷酸二氢钾和0.3%硼砂溶液混合喷
雾。三、覆膜栽培(一)覆膜栽培的优势1.保温增温,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薯块膨大。2.调节土壤水分,防旱防涝,后期阻挡雨水,有效提高
甘薯品质。3.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疏松土壤,既有利于前期秧苗根系生长,又有利于后期薯块膨大。4.加速土壤养分的分解,提高肥料利用率。
5.控制病、虫、草害。盖膜后可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土壤温度,杀死线虫,防病效果好,又不污染环境。同时膜下高温可烫死杂草,减少除草用
工,避免杂草与甘薯争夺肥水和空间等。6.促进根、茎、叶的生长发育,栽插早、还苗快、分枝结薯早,封垄提前。覆膜比不覆膜可提前10d左
右栽插,还苗期早2~3d,分枝期提前5d,结薯期提前9d,封垄期提前10d,薯块膨大期提前15d。(二)覆膜栽培的方法1.先覆膜后
移苗,起垄施足基肥后,选择在地墒足覆膜,移栽时按照种植规格在膜上打动移苗,浇定苗水后用细土封严穴孔。2.先栽苗后覆膜,先挖窝,后浇
水,再插苗,将薯苗平躺埋入,外面只留3片叶,然后覆膜。让薯苗在膜内多长几天,当中午膜内温度接近40℃及时放苗出膜。放苗时,先将地膜
横向划2小孔通气以防烧苗,下午再引苗出膜,及时将薄膜口用土封严。覆膜后要经常检查,发现膜被风刮起或膜面破损,应及时盖土封严。四、定
植(一)选苗与采苗用顶段苗栽插的发根成活快,产量最高,中段苗次之,基段苗发根差,产量低。采用高剪苗方式,即从苗床地表上3~5cm处
剪苗,选取顶端壮苗进行剪苗,每株苗留取5-6节。(二)适时早栽一般以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6~17℃时为秧苗栽插始期的指标,一
般来说,插栽越早,生育期越长,则产量越高。(三)定植的密度甘薯定植的密度在每亩3500-4000株左右,一般来说,晚栽要比早栽稍密
,旱薄地要比肥沃地稍密,小株型的要比大株型的密。(四)栽插方法甘薯栽插方法较多。栽插时必须掌握“苗要插得浅、节要插得多”的原则。生
产上常用的有3种。1.斜插:将薯苗斜插入土中3-4个节。单株结薯数比直插多,且近土表结薯较大,下部节位结薯少而小。插苗较深,较抗旱
,成活率较高。2.直插:将薯苗垂直插入土中2-3个节,其余节露在外。因插苗较深,吸收下层水分、养分较多,比较抗旱耐瘠,成活率也较高
。但入土节数少,加之结薯集中在上部节位,单株结薯数较少,影响产量提高。应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以弥补单株结薯少对产量的影响。3.水平插
:将薯苗平插入土中3-5个节。这种插法入土节数较多,入土节位又较浅(均处于良好的土壤环境),结薯早而多,薯块大小均匀,产量较高。但
用苗量多,不耐旱,栽插较费工。水平插适用于水肥条件好和生产水平高的薯地。甘薯栽插深度以3-7cm为宜。五、田间管理(一)发根还苗期
和分枝结薯期田间管理主攻目标使薯苗快速发根还苗,茎叶早发快长,全苗,壮苗,分枝早而多。查苗补苗和灌溉薯苗栽插后,遇晴天应连续浇水护
苗,及时查苗补苗,在5-7d内完成。分枝结薯期遇旱灌浅水,有利于分枝结薯。中耕、除草和培土在还苗后(栽插10d后)至封垄前,一般进
行2-3次中耕。中耕时结合除草和培土。(二)薯蔓并长期田间管理在本田生长期,夏薯要及时清沟排水,避免渍水影响生长;因地制宜追施促薯
肥,同时注意茎蔓管理和控制徒长,但不必翻蔓。翻蔓一般减产10%-20%。对徒长的田块,采用提蔓、摘心、剪除枯枝老叶等措施,或使用生
长抑制剂,如喷施矮壮素和多效唑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三)翻蔓减产的原因一是翻蔓降低了茎叶制造养分的能力,主要是由于翻蔓损伤
茎叶,打乱植株叶片的正常分布,叶面积减少,削弱光合效能;二是翻蔓使茎叶受到损伤,刺激腋芽生长,新枝新叶成倍增长,影响植株养分的正常
分配;三是翻蔓还折断蔓上不定根,降低养分吸收和抗旱能力。(四)薯块盛长期田间管理此期应保护好茎叶,防止脱肥、受旱等原因引起的早衰现
象,延长茎叶的功能期,以促使块根迅速膨大和延长膨大时期,增加块根积累量。遇旱灌水和排水防秋涝是其关键。过湿影响薯块膨大,造成烂薯和发生硬心,不利于贮藏和晒干。六、适时收获地温下降到18℃时,块根增重很少,15℃时停止膨大,9℃以下时间稍长即受冷害。要在地温降到18℃时开始收获,地温降到12℃以前(即在枯霜前)收完。收获应选择晴天进行,做到细收、收净、轻刨、轻装、轻运、轻放,尽量减少薯块破伤,以避免传染病害。
献花(0)
+1
(本文系绿源生物36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