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币超发不一定会诱发通货膨胀,政府有很多方式可以化解

 资本屋 2022-08-16 发布于湖北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总觉得货币超发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其实不是这样的。货币超发可能诱发短期的资产泡沫,如股市、债市和楼市的短期上涨,但在泡沫承载期内政府有太多办法可以加以调节,来保证物价稳定。

物价水平与货币总量无关,只跟流通中的货币量有关。想确保物价稳定,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就可以了。

笔者梳理了几种常见的政府手段:

一是加大股市、债市和楼市整体规模,吸纳更多的流通货币。大家都习惯把股市和楼市称作资金蓄水池,那在池子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水一增多,水位肯定上升;但假如池子变大,水再增多时,水位就不一定上升,还可能下降的。

二是提高国内经济热度,扩大流通货币总需求。经济发展越活越、商品交易规模越大,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货币超发后,很多国家都寄希望于产业革命来做大蛋糕,但这难度很大,其实提升第三产业规模也是可以的。

三是债转股,将央行购债转化为市场股权。央行购债本身,就是货币增发,归还央行便可以减少流通货币量。当政府财政困难时,可以把自有资产部分股权拿到市场上变现,用来偿还所欠债务。

四是向国外输出货币,让超发货币变成他国外汇储备。他国用商品“买”走本国货币,国内流通货币总量自然就减少了。大洋对岸的美国,每次货币超发时,都会主推这一手段,让国内问题国际化。

五是削减银行货币乘数规模,政府增发货币成了需求补充。我们知道,市场上的很多“钱”都是银行在的反复存贷中产生的,那只要削减银行的贷款规模,就可以收回大量市场流通货币。此时的货币增发就成了满足市场需求,印得少了还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但这样操作也是存在问题的,银行贷款的目的为了放大市场需求,缩减贷款规模后出现的市场需求不足就需要政府来解决。

总结一下,货币可以视作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满足基本的市场供求关系。作为供给方的政府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调节,在遇到货币宽容时,我们切不可被网络上某些观点误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