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和方言——夯(hāng)得喜

 新用户45364845 2022-08-17 发布于江西

    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的精神世界决定语言差别,反过来说,从语言中也能体察人的精神追求,这是从个人而言的。自然,某地方言的传播和继承也能体现当地民风民俗,在客观上反映某地的文化追求。

(泰和门)

    我的家乡在泰和,泰和地处江西吉泰盆地,千里赣江迤逦北上,泰和就位于赣江中部,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养育了生生不息的子民,也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庐陵文化。居庙堂之高则唯忠唯信,处江湖之远则唯孝唯义,几乎成为这方水土百姓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体现在百姓们的日常语言当中。

    在泰和方言里,有一个高频使用的词,叫“夯得喜(音)”,我搜肠刮肚,很难用普通话里的某个词来对应它,也无法考证它的起源,但在生活当中它却时不时地出现在各种语境之中。

    说起来这个方言词和自信有关,在对自己人品和承诺的极大自信催生下,这个词往往容易脱口而出。

    信任产生的方式是通过抵押的,人品是有价值的,所以当无第三方作为见证,或不履行承诺别人也无可奈何时,就需要人把人品拿出来抵押。

(泰和火车站)

    兄弟成家了,父母也老了,这时便需要分家了,这就涉及到赡养父母的问题,这也是“孝”的问题。长子养父,次子养母,老大家里搞得好些,老二家有些困难,老大有些不忍看见父亲面有难色,便说:“爸,夯得喜,家分是这样分,但家里斫了肉,有你一份,娘就也有一份,不可能因为老二养娘娘就没吃。”爹娘听了,忧色渐退。弟弟听了,接了一句:“妈,我虽然现在搞得差些,但夯得喜,我不可能亏待自己的娘,好吃好喝不敢保证,但我有什么吃,爹娘就有什么吃,这点我可以保证。”一个家就这样分妥了。父母也因为两个儿子的“夯得喜”把心放回肚子里了,此前怕分家引起兄弟矛盾的顾虑也到了九霄云外。

(泰和金滩古林)

    邻里乡亲,亲朋好友,免不了有时囊中羞涩,便会产生经济上的借贷关系。有一年暑假,二姨父骑自行车30里来我家买猪仔,那时二姨父刚完婚分家,扛了一大笔分家债,买猪仔自然没有现款。母亲心疼二姨,便对二姨父说:“九元,等你把猪养大卖了再把猪仔的钱还给我们。”二姨父怕父亲有意见,便说:“姐夫,确实现在要赊一下账,夯得喜,不要等到卖猪,卖完谷就给钱。”父亲连忙说:“没事没事,都是亲戚,我还不相信你?”可惜车到沿溪苍岭,因为天热,猪仔中暑死了。二姨一边哭一边收拾死猪仔(毕竟是肉还可以吃啊),二姨父一声不吭,白天忙完地里农活,每晚打着手电去田里照田鸡照黄鳝卖,终于凑齐了猪仔钱,按时送到了我家。母亲看着瘦了一圈的二姨父,心疼地流下了眼泪,说:“九元,你姐夫也不是无情无义的人,他说夯得喜,妹夫家遇到这样的事,做姐夫的总要想办法帮一下,猪仔的钱就收一半吧。”“夯得喜”这个词,说的既是信用,也是情义。

(泰和古阁——快阁)

    “夯得喜”有时候是担当,或者你也可以理解为虚荣。但虚荣并不总是坏事,人要脸树要皮,脸都不要这个人也就无可救药了。泰和是耕读文明传承地,散布在山川平原的村落大多一村一姓,一姓一村,几乎村村都有祠堂,宗族自治由来已久,免不了许多公益事业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修桥铺路,兴建修整祠堂,建立助学、助老基金,村民未必要去争第一,但中间数是不会少的,没米也打三下碓,就算苦自己也不愿让人指指点点。这几年老家重修了崇德堂,大房也新建了泉公祠,我花了大约五万元。母亲有些心疼我的钱,妻也有些不理解,对我说:“你是在外上班的人,老家很多好处享受不到,应该不要出那么多。”我说:“夯得喜,人家出得,我也出得,不要因为这事让别人议论,几万块钱,有它也不会富到哪里,没它也不会穷得揭不开锅。”事实证明,每次回到老家,村民对我还是相当尊重的,抠抠搜搜,并不受人待见。人生在世,总得有些“夯得喜”的担当,有了担当,才有动力创造。

    “夯得喜”还可以理解为尊重和友善,村民聚居,难免牙齿碰舌头,有时因为大意礼数未到,有时无意损了对方利益,产生一些矛盾甚而出现纠纷总是存在的。但同宗同族,上溯几代便是亲兄弟,更何况低头不见抬头见。父亲曾因历史问题和一宗亲发生了土地纠纷而对簿公堂,两家几十年不说话。到了我们这一代,心里想着冤家宜解不宜结,总要解开这个死扣,不能让后代活在仇恨里。终于在一次祠堂办酒我登门相请,对方也爽快答应,说:老侄,夯得喜,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你今天能上门请,明天我一定来帮忙。果然,第二天一早,他提着菜刀和砧板,到祠堂帮我切菜忙活。而后来宗亲母亲去世,我也特意驱车县城返回老家,行跪拜礼,送别老人。他夯得喜,我难道不要夯得喜吗?

(千年水利工程——泰和槎滩陂)

    便是至亲之人,也会有误解,何况乡亲呢?当事人有时无法自证,便只能赌咒发誓。赌咒发誓大部分情况是在没有可信的第三方作见证的时候提出让神灵来参与见证。当然,我们知道神灵难以亲见,能相信的只有眼前人。泰和人赌咒发誓往往会带进“夯得喜”这个词,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会说“夯得自喜”,那几乎就是赌咒发誓的最高级别了,说者义正词严,听者也会觉得自己冤枉了对方,一切就让时间去检验了,真相总会出来的。东家丢了一只鸡,西家并不养鸡却刚好在吃鸡,这下便足以怀疑是他偷的了,上门理论,西家立马觉得受了侮辱,大声抗辩:“夯得自喜,不要说一只鸡,一个萝卜也没有拔过人家的。我家的鸡是昨天我丈母娘送过来的,你看,鸡毛还在这里,你看看是不是你家鸡的鸡毛。”东家一听“夯得自喜”,鸡毛也不看了,不断地道歉:“不好意思,是我冤枉你了,走,来去我家喝杯酒,我给你赔礼。”

(泰和早酒)

    “夯得喜”这个词用在泰和人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难以枚举。我不知道这个词产生于什么时候,但我知道,只要这个词还在,一些精神,一些文化,一些美好的东西就还在。只可惜,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正在逐步萎缩,我的孩子估计已经听不懂这个词了,我不知道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退步。 

    这让我怀念起“夯得喜”这个词,这个词一出,说者底气十足,听者顿时心安。

(泰和古宗祠)

    后记:“夯得喜”这个词,不独泰和有说,吉安市各县的村民都有说者,吉安市古称庐陵,泰和是庐陵一部分,这个方言词应该是能反映庐陵先民的三观的,以《泰和方言》命名,只为了写作好操作而已。

    以上图片,皆非本人作品,经由网上下载,谢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