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要让自己开心

 a岳阳 2022-08-17 发布于河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也许你的选择和你现在的状况在别人眼里非常不好。别人都在用可怜和鄙夷的眼光来看你;用贬损和刻薄的话来说你;用讥笑和龌蹉的事来损你;用同情和怜悯的眼光来暗示你是不快乐的人。

你在这种氛围里,时常喉头泛起隐隐的痛,搞的偶尔会无精打采,郁郁寡欢。

你要知道,那些只是别人的认为,其实人活着,自己开心就好。

文章图片1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这记不得谁谁谁讲的了,意思是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

做人也是如此,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快乐与不快乐!只有你自己知道。

别人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他们又怎么知道你快乐与不快乐呢。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但是,人是群体性动物,只要你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心里想得到,你所处的群体就会给你一种无形的压力或者暗示,暗示你活的不好,做的不对,与别人不同。

张方宇说:我们的灵魂想要做自己,但社会和周遭的环境不允许我们做自己,我们被给予了很多的责任和角色。当我们被这些责任所占据,当我们习惯了这些角色,我们就忘记了自己,并且再也做不回自己。
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活动越多,身上沾染的灰尘和脏东西就越多。有了这些灰尘和脏东西,你会感到很沉重,如此一来,你就无法活得轻盈、喜乐。

文章图片2

人为啥会痛苦。

西方哲学家曾经为了衡量人是否幸福,发明了一个数学公式,那就是幸福=满足度/期望值。同等满足感之下,期望值越高,失望就会越大,所以得出一个结论,人要想幸福,就要懂得降低期望,不要有非分的妄想。
老子《道德经》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赤条条一身来,身无长物但是也心底纯净,没有什么所谓的期望,只要吃饱睡足就乐得咯咯笑。

那是无欲无求的状态。无欲则刚,所以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是非常健康的,除了先天遗传的疾病,他们通体明通,血肉里没有任何的杂质和阻障,气血通畅,心宽体胖。

后来开始有了心智,开始认识外界和人伦,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念想”。妈妈抱姐姐比较多,抱弟弟的次数少;给弟弟分好吃的分得比自己多……

这就是“有”的状态,有了比较,有了欲望,有了执念,心理上就会失衡,痛苦应运而生。

文章图片3

如何才能快乐!

化有为无,去伪存真

孔子曾多次赞扬自己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像颜回这样的人,虽然生活落魄,给他一口饭,一瓢水,即使住在破庙里,他们依旧可以自得其乐。

有个捡垃圾的老头老刘,今年快七十了,快五十岁时候,老来得女,老婆有点残疾,女儿现在上了高中。

老刘对女儿没有太高的期望,能够看到她快乐成长,已经是他们老两口最快乐的事了。

爱人在旁,儿女和睦,岁月静好。这一切虽不出彩,但难道不快乐么!

​孔子如果在世,会不会说一句:贤啊,老刘,乐啊,老刘。

老刘自得其乐,是充分把握了“无”的大道,身心轻松,自然快乐,那些讥笑他的人和远离他的亲朋的智慧是无法达到他的精神高度的。

某公司高管老李,四十多岁了,本来是个随性的人,当年不知怎么当了公司高管!虽然是企业,商场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平时说话都谨小慎微,无法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整日忙碌,每天一场酒,天天没有什么时间回家,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父母生病无法陪伴,子女教育也很少参与,经过多年打拼,工作上也颇有建树,但心情越来越压抑,不知为啥,怎么也快乐不起来!后来又吃了一些抗抑郁的药仍然不见好转!

后来组织上考虑到他的情况,把他调整到单位文化站工作,文化站没什么事,和文人打交道谈诗论酒,散扯起来没什么顾忌,上班打卡也不太有人管,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多了一来二去,抑郁症居然好了,后来董事会又调整他去重要岗位任职,被他一口拒绝了。

文章图片4

老李应该真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但是他原本的“角色”应该是与他的真我相悖。

他是个很喜欢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人,受制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无法随便说话,心灵上被加上了桎梏;

他是个孝子,父母生病无法陪伴,内心充满愧疚;

他是个深爱家庭的人,却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喝酒,说着些言不由衷的话,干着些与己无关的事,感觉乏味而无意义。

自身的角色背离了内心的真实需求,躯壳的行为,脱离了灵魂的渴望,不生病才怪。

最后老李找到了真我,回归了自我,得到了快乐。

知足常乐,知止不殆

《道德经》中说,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足的人,最富有。这种富有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心灵上的一种丰盈。人生懂得自我满足,才能活出开心的自己,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长寿了。

人这一生,始终要明白,财富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知足地活着。留自己每一份好心情,顺其自然,不需要太用力,不然,物极必反。

《道德经》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只有懂得满足,才不会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能让自己平常地活着。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有着一份工作,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空余时间带着家人或者约上朋友一起出去休闲娱乐一下。

心情不好的时候,叫上几个朋友出来,喝点小酒,宣泄一下情绪,或者是出去玩玩,对着空旷的天空呐喊,人生满足了,就是活得痛快。

而不懂得满足的人,则会让自己走上歧途,人生路越走越偏,最后亲自毁掉了自己的前途,这对人生,就是一种灾难。

懂得满足的,即使落魄了,依然不会气馁,而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取悦自己而活。

培根就是这样的人,遭遇了宫廷里的阴谋事件以后,培根毅然决定离开政界,朝向学术研究方面发展。虽然阴谋事件让他身败名列,并过着颇为凄凉的生活,但是他却对科学研究方面充满兴趣,虽然后来不幸得了支气管炎病故,但是他在死前还在做着他喜爱的科学研究,可以说他的余生是快乐的。

相反不懂得满足,是人生最大的灾祸!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个例子不用赘述,各省市纪委网站上的例子不胜枚举,自古及今,因为贪婪而坠入人生深渊的人更是数不过来。​
做人,要懂得满足,做事要有底线和原则,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如果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觉得应该是自己的,那么你永远都过得不幸福。

不管怎么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快乐。

而快乐的方法:

一要化“有”为“无”,放弃那些与实际不符的期望,感受当下已有的快乐;

二要遵从本心,卸去与内心不符的面具和伪装做真的自己,人不是为别人活;

三要知足常乐,对已有的生活感到满足,珍惜它,做好当下事,踏踏实实,不贪得无厌;

四是知止不殆,欲壑难平,就会纵身跳入悬崖,一定要懂得在悬崖前止步,否则就会万劫不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