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启示录082:为什么说事前定则不困

 新用户17779036 2022-08-17 发布于江苏
导读
中庸书中说,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我们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话,不能只图自己说个痛快?说话为什么要兼顾人与我、言与行、事与理?人做重大决策时,最常见的错误是什么?怎样才能看得够透,做事更从容?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中庸》第20章,第9小段,我们在上一讲详细地解剖了“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今天,咱们再精读这一章的时候,咀嚼消化这一段的时候,应该好好了解了解: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01
咱们先说说“言前定则不跲”
言前定则不跲,就是告诉我们,说话之前一定要提前考虑好,这样说起来就不会词不达意,就不会没有条理。
说话的是自己,而听话的是别人。
中国人常讲“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口六月寒”。咱们说出去的一句话,能够说得人家笑,也能够把人家说得跳起来。
因此说话绝对是不能只图自己说的痛快,还要考虑考虑对方听了以后会是什么感受人家听了以后会不会痛快
如果能够提前换位思考,能够洞察对方的感受,尤其是提前了解到对方的敏感点,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能做到这样,我们说出来的话,才能既表达了自我,又能够得到对方的理解和认同,并且做出积极的回应。
这种提前能够找到人我关系平衡点的思维和做法,就是言前定。
02
绝大多数的语言,都需要有事实和过后的行动来进行验证。否则找不到根据,就会被人家质疑,甚至是对个人的人品和能力全方位地质疑。
要是没想好,一张嘴就承诺了别人什么,结果事后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或者也不想做了。
那样就做不到言出必行,做不到言行合一,就等于丢掉了个人的信用,就会成为别人眼里撒谎的孩子,自己的路就一定会越走越窄。
同时,说话,尤其是在重要场合的重要讲话,如果不能提前理清思路,一方面可能是说不清,另外一方面也会没有条理,逻辑混乱。
因此说话前,既要想清楚自己最想要说什么,还要想清楚自己最应该说什么,最应该怎样去说。这样才能够兼顾人和我、言和行、事和理的对等、互补和平衡。
这种行为和思维能够达到合一,不就是符合中庸之道的境界吗?
03
我们再来说一说“事前定”和“行前定”。
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做事情之前计划好,就不太容易碰到困难;在修养德行、去做自我修行之前,要有独立的主张,就不会引起悔恨和愧疚。
任何一个人的人生当中,都是需要做很多重大决策的,而这些决策的对和错,则会将人生导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可谓是关键的一步做对了,后面就会步步都对,否则就是一步错,步步错。
而要想做对决策,做对事情,能够将事态向自己理想的方向引导,中庸之道就最为关键。
04
首先,必须深刻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知道“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本质。
人世间的事,本来都是半好半坏的,都是好坏一体的,如果只看到其中的一面而看不到人事物的另外一面,那么结果的一半就只能交给运气。
如果我们看到好的,知道其中藏着坏,反过来也一样。看到坏的,也知道其中藏着好,这样就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做好危机的防范。
对各种不利的情况,有了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失误的概率自然而然就会大大地降低。
即使不利的情况真的发生了,因为有了预见,也不至于到时候手足无措,损失太大,局面仍然不至于失控。
做决策、做行动之前,能够见利又见弊,见显又见隐,能够在进攻前做好必要的防守和准备,这样看事情就看得更通透,做事情也会格外从容。
05
更为关键的是,知道事态是会变的,局面好的时候知道会变坏,在思想和行动上就会有分寸感了。
就不会太冒进了,就会留有必要的余地了,能够做到以变应变,不至于局面变化的时候手忙脚乱。
普通人最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只看好不看坏,或者是只见坏不见好。
因此,在有利的时候,非常容易盲目乐观,行为上会过度,导致局面变化的时候不好收场。
或者是看到局面不利,就会彻底丧失信心,不能够从危险中找到机会的种子。
看不到形势会变化,更看不到形势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变化,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做好个人准备,去推动和迎接这种变化。
能够见近又见远的人,能够见显又见隐的人,才能够客观、全面、理性,才会少犯错误,才会多成功。
06
最后我们再说说“道前定”.
非常好理解。咱们现在的人,别说开车出远门,就是在城市里边开车,都要用导航,都要提前做好道路的规划。
小到出门办事儿,大到人生之路的选择,走错路和走到绝境,都是很可怕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下面这句俗话:人生很漫长,但是关键的几步要走好了。
其实很多有大成就的人,原因就是他们关键时刻做对了决策,跟对了人。
反过来也一样,有很多人资质很好,但是关键时刻做错了决策,跟错了人,所以一辈子就活得很委屈,很窝囊。
由此可见,路径的选择本质上也是要兼顾两面,也是要去权衡利弊,也是要能够提前看清事态的走向,最起码要有必要的弹性和回旋的余地。
能够看到眼前,更要多去想想未来事态的走向和发展。如果孤注一掷,不留余地,很容易把自己逼上绝路。
07
其实,我们真正理解了中庸对等、互补、平衡的关键,就会明白这一章这一段当中讲的四个前定。本质上就是能够要兼顾人与我、利与害、远与近。
同时能够对二者之间的转化有预见,有准备。这样人生才会主动,才有可能从容
否则,就容易因为思维和行为上的偏颇与极端,导致自己最后无路可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