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到底值不值得传承?

 渐华 2022-08-17 发布于山东

有关南怀瑾先生的一条视频中看到先生为中国传统文化而痛哭流涕,心里很不是滋味,恰巧最近也一直在读傅孟真、王开元、胡适等各位大师的文章,写下了一些东西,仅供参考。

首先是对经学的抨击,那么什么是经学:指古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在分类时,位于四部之首(经史子集),此外,按照历史上又分为古今经学。那么来看看诸位大师对经学的抨击吧。

傅梦真先生曾提出:①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业不靠经学,而后提倡经学之后,国力往往衰弱,汉、唐、宋、明都是实例。②经学在过去的社会时代,有装点门户之用,并没有修平齐治的功效,五经势力在政治上远不如正《贞观政要》,在宗教道德上,远不如《太上感应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礼》包含《周礼》、《仪礼》、《礼记》;《礼记》包含《大学》、《中庸》;《春秋》包含《左传》、《公羊传》、《谷梁传》)③附会时代思想,所谓经学,每代之哲学也。且提五经之难,没有宜师。王开元先生则是抱有支持的态度,他说:“中国的文学离不开政教伦常。”并且举例说明,这个例子就是《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在今天看来无非就是一首情诗,但是儒家人士却衍生出了另一种味道——美后妃之德。有关解释如下,但是想要了解更多请看这本《情到深处是中庸》。

至此,孔子把《周南·关雎》置于《诗经》第一篇的意义得以完美呈现——“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一个理想社会由君子和淑女组成,在个人情感之上,还有使命和责任需要担当。有了这份担当以后,一个曾经痛苦得夜不能寐的女人就可以变成端庄大气的王后。 总而言之,女人德一厚,心胸一开,世界便会随之宽广。除此之外,先生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学中没有逻辑和结构。胡适先生是支持的态度,黑格尔也曾在《哲学史演讲录》中说,东方哲学强调统一性而忽视特殊性。

胡适先生反对的理由是以经学之难,加之无有宜师来反对的。原文如下:这也难怪,毛公郑玄以下,说《诗》的人谁肯说《诗》三百篇有一半不可懂?王弼韩康伯以下,说《易》的人谁肯说《周易》有一大半不可懂?郑玄马融王肃以下,说《书》的人谁肯说《尚书》有一半不可懂?古人且不谈,三百年中的经学家,陈奂胡承珙马瑞辰等人的《毛诗》学,王鸣盛孙星珩段玉裁江声皮锡瑞王先谦诸人的《尚书》学,蕉循江藩张惠言诸人的《易》学,又何尝肯老实承认这些古经他们只懂得一半?所以孟真先生说的“六经虽在专门家手里也是半懂不懂的东西”,这句话只是最近二三十年中的极少数专门家的见解,只是那极少数的“有声音文字训诂学训练的人”的见解。这种见解,不但陈济棠何键诸公不曾梦见,就是一般文人也未必肯相信。”这里提到的训诂学是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像《尔雅》、《说文解字》都是属于此类专著。大家可以看看《尔雅》,里面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填充完,就好比阅读英语短文,不知者甚多,而字典又不全,自然是不会知道文章的本意的。

另一方面,就是历史带来的问题: 汉哀帝时,刘歆领校秘书,发现古文经不但文字与当时立于学官的博士本有异,而且有的博士本定为今文经。他指责今文经为秦代焚书之余,残阙不全。举个例子:《老子》请看

锦书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楚简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可以看出区别来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