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智慧】培养会动手的孩子

 与孩子一路同行 2022-08-17 发布于河南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换句话来说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最简单高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动自己的双手。

有个儿歌说得好,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劳动,大脑能思考这提醒我们,特别是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很快,双手动作灵活,这时多动手更能促进头部机能的发展,使大脑变得更聪明。世界上许多奇思妙想,都是通过双手变成现实的,劳动的手创造了世界,也造就了人类。

如果你是一个留意的人,你会发现大多数手工艺人、艺术家的大拇指比较宽,为什么呢?他们长期的思考如何制造东西,如何去创造,最终通过动手完成了自己的工艺品,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智力。

诺贝尔,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他的父亲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父亲是一个“发明狂”,在父亲的影响下,诺贝尔对炸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父亲带着诺贝尔去参观自己的火药厂,诺贝尔接触到了许多使他感到新奇的事物。此后,诺贝尔就更加勤奋地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是有关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有关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书,好让自己快一点明白父亲所说的那些陌生的东西。他在父亲的书架上,找出化学读本,翻看制造火药的方法。当他发现火药就是用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制成的时候,兴奋不已,并准备亲自尝试火药的威力。备齐了原料,他便在药品库中找到装硝酸钾的瓶子,并把里面的白色粉末倒在小袋子中,拿回家后立刻关起房门开始做实验。

经过一次次改进,他终于找出了一种最佳的混合比例,使火药的威力显著增强。在实验中他不断总结经验,还发现一个有关炸药的基本原理:把火药包扎得越紧,爆炸的强度就越大。就这样,诺贝尔从游戏中、从不断的实践中完成了一个突破,为他以后从事炸药事业跨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来自他对自然的好奇,来自他对书本的钻研,来自他对危险的无畏,最重要的是来自他反复的实践操作。可以说,是“手”为创造力提供了一套“有思想的工具”。

在生活中,我们要鼓励孩子动手,孩子有做手工的兴趣,一定要支持,孩子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用什么样的原材料、制作什么的造型,如何拼装等等,这也是一种思维,即动作思维习惯。

培养孩子善于动手的好习惯,是为了使孩子的身心手脑更协调,这也是家庭教育工作的关键和指南。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自由就是动作,动作是生活的基础,动作练习具有发展智力的作用。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用一些废弃物品与孩子共同动手制作工艺品,比如用蛋壳制作人头像或用泡沫雕刻一些形状简单的东西。这样一方面能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双手的魅力,并让其懂得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物是可以利用开发、变废为宝的;更重要的是,“成就感”可以增强孩子动手的兴趣。

在做家务时,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不要让孩子失去动手的机会。父母会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动作太慢、太笨,而代替孩子去做。这样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产生很大的惰性,影响孩子的思维和习惯。

总之,动手能力是孩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让孩子把知识和动手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促使孩子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应用知识更加灵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