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刚毕业的我在工地待了一个月就准备跑路这件事

 A土木小生 2022-08-17 发布于山西


1

本文作者:锡锡123,22届应届毕业生,普通一本土木专业毕业,中铁某局工作一个月辞职。

不知不觉已经毕业两个月了,来工地搬砖也差不多有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按照自己的境况来说,应该算是刚毕业那帮人里面混的还不错的,身边玩的好的,有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的,还有没毕业得再来一年的,自己确实也算是不错了,大学疯玩了四年,毕业之后就职央企,五险一金,月入7k之类,但还是跟父母还有身边人说过之后,毅然决然决定裸辞,因为我明白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其实这一个月也不是很痛苦,我是真的混,纯摆烂不干活,或许以后混久了身边那些干活的或者跑路或者升职,留下自己资历最老,也能混个部长之类当当,然后这辈子衣食无忧,直接阶级跨越晋升中产阶级。

但属实接受不了工地的007。当然辞职的最终原因是因为我接受不了这种从学生变成打工仔的这种割裂感。

最初高中毕业选择专业,母亲建议我报物流管理,可我没听母亲建议,毅然决然选择了土木工程,因为我打心底想着去行万里路见见世面,想着学了土木,以后工作的时候全国到处跑,在工地上白天溜溜弯稍微干一点活,晚上和工友们一起抽烟喝酒聊天吹牛皮。

可我万万没想到土木现在的行情,工地技术员白天打灰放线搞外业,晚上画图做数据搞内业,工作和生活完全到了一起,不请假就没有假,导致我一点盼头都没有。

2

当然各行各业都有各行各业的苦我是明白的,只是土木苦出名来了。虽然土木劝退跑路的一大堆,但是现在宇宙尽头的公务员都有不少跑路的。

所以为什么长大了之后,当我们一个人在初次面对这个社会总是感觉到痛苦呢?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被时间推着向前走的,被迫成长。

十八岁之前为了高考做准备,考一个好的分数,有些人可能好一点,听或者不听家长的建议,选一个专业,选一所大学,然后迷迷糊糊,猝不及防的长大离开学校工作,到了年纪之后跟一个或喜欢或合适的人去结婚,养孩子,然后变老。

回想两个月之前自己还在学校白天跑步晚上唱歌,两个月之后就已经进入了工地白天钢筋混凝土晚上画图。

猝不及防的身份转变总会给人带来伤痛,甚至是伤疤。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从学生到打工仔是如此,从男孩子到父亲也是如此。

我想一个好的成长曲线应该是平滑的,像是山坡一样,但不知道为何,我还有我身边大部分人的成长曲线,是阶梯状的,像爬楼梯一样,一脚过后的自己,和迈出这一脚之前的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扮演的完全就是两个角色。

在成长过后,而伤痛过后留下的伤疤,有些人留着警醒自己,有些人则把他藏在心里自己催眠自己去忘记。

我不明白,我也不理解,但是我只能选择接受。或许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也或许这是人性的悲哀。

3

那些藏起自己伤疤的人,他们继续浑浑噩噩麻痹自己,突然工作所带来割裂感忍着忍着也就习惯了,然后继续混,别人催一下,往前走一下。

当了父亲也是如此,甚至过分些还会给自己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比如我第一次当爹,这次犯的错下次不会再犯了云云。

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自己或者是家人,然后一次又一次的麻痹自己。

但有的人他们把伤疤留给自己看,他们有的人或许是在经历了无论是从高中到大学的那种迷茫期之后,也可能是从学生到打工仔的那种割裂感,甚至再晚一点,经历过当了父亲之后的惊喜和不知所措之后,明白了我们被迫成长所带来的弊端,或者代价。

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去填平自己台阶般的成长曲线。我不知道怎样去填平,我猜测或许早做准备,心态上的,生活上的,这样或许好一些。

因为这些事情早晚会忽然间来到,如果提前去适应,到时候不会被搞得措手不及,也或许是去苦中做乐,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好,在我们以后回忆的时候,无论在那些阶段里是痛苦还是开心,都会怀念,所以珍惜当下,抓住眼前所值得纪念的,也许会慰藉被突然割裂的生活。

其实到现在我都还没有适应我现在的角色,是从心里不想去接受,连麻痹自己都不想,就像我现在都不想称呼自己为企业员工,而是叫打工仔,因为我觉得这个更俏皮可爱一些……

4

小生点评

割裂感,嗯,形容得很到位,大概刚毕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都会有这种感觉的,生活环境和每天遇见的人的突然转换,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和适应是正常的。

所以在进工地的前三个月是最容易跑路的,也不能说是前三个月吧,刚进工地的第一年我觉得都容易跑路,尤其是在第一个春节之后,很多人过完年就跑路了。

小生我个人觉得这种现象是好的,大家都越来越有想法且愿意付诸实践,而不再是任人拿捏的纯纯牛马,挺好的。

还是那句话:不管你怎么选择,我都祝愿你在自己的长安城里永远鲜衣怒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