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科】生活需要积极心态——心理摆效应

 老沔城人 2022-08-17 发布于湖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生活需要积极心态——心理摆效应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有这么一段话: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她想的也有个道理,她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花谢时则徒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她反以为悲。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花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奈何了。

    其实,贾宝玉的“喜聚不喜散”和林黛玉的“喜散不喜聚”是一回事,他们都留恋聚时的欢喜,伤感于散后的冷清。只是为了避免散后的冷清,林黛玉才觉得“不如倒是不聚的好”。

    虽然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小说中的人物,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聚时欢喜散时伤感的情绪,也是相当普遍的。心理学家发现:人的情感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变化,起伏、涨落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因其强度的多样性和情感的正反性而呈现出多梯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

    在情绪心理学中,这种由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而引发的像钟那样向两极摆动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钟摆效应”。而且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转化为相反的情绪状态。例如,此刻你感到兴奋无比,那相反的心理状态就会在另一时刻出现,正所谓“乐极生悲”。再者,情绪往“正”向摆动强烈时,心理摆动朝着“负”向的挥动力往往也很大。这种心理状态巨人的变换,多发生在那些环境和角色反差较大的人身上。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大悲大喜,但是长期的剧烈的“心理学效应”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缓解甚至消除其负面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心灵的淡然,才不会出现这样强烈的心理反差。

    在导致“心理学效应”的因素中,思想存在偏差,自我认知不足是关键。生活,就像一首歌的歌词所写的: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
    生活像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
    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
    ……
    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

    生活是麻,但也会拧出花。没有什么真的糟糕的事情,换个角度,一团麻会是一朵花,“山穷水尽”之后是“柳暗花明”。所有的潮起潮落、聚散离合、酸甜苦辣,其实都是很自然的,何必使自己备受折磨呢?

    此外,生活是云、霞、歌,这是诗意的表达,更多时候,生活是苍白的、平淡的,不会处于激情、浪漫、刺激和甜美的理想境界,所以,不要排斥平凡的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们要学会体验不同生活状态的乐趣。既能在激荡人心的活动中体验激情,热烈奔放,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平实,悠然自得。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场景中发生较大转换时,避免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和消极的情绪。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理智对情绪的调控作用。在快乐兴奋的生活时空中,应该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例如,在相聚时,“人以为喜之时,她反以为悲”,莫非林黛玉连悲喜都不分了?其实,林黛玉知道有聚必有散,为了避免散后的冷清、伤感,她故意在聚时保持冷静和清醒。林黛玉多愁善感,但在这一点上,她倒是用理智对情绪进行了调控。在情绪处于低谷时,要尽量避免不停地回顾自己情绪高潮时的“激动画面”,更不可做对比,把注意力转入到一些能平和心境或提振精神的事情和活动中去。

    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需要心理的淡定,没有这种能力,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到无尽的烦恼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