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犬病真的这么可怕吗?这7个真相你要知道!

 常笑健康 2022-08-17 发布于江苏

▼本文作者▼

狂犬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一旦感染上了狂犬病,几乎无法治疗,病死率100%。因此,很多人对狂犬病产生了恐惧感,在社会上有一种很常见的病症,称为“恐狂症”。

恐狂症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伴随着严重的焦虑,有时甚至会产生精神病样表现,需要心理科、精神科医生的干预。实际上,我们只要正确认识狂犬病,解决好狂犬病的几个误区,大多数人能够克服“恐狂症”,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只有哺乳动物才能传播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不属于哺乳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除了有患者因器官移植感染狂犬病的报道以外,目前尚无狂犬病人际间传播的依据。

大多数感染途径是被咬伤 

患病的猫、狗等动物的唾液中含病毒量较多,病毒通过被咬伤的伤口侵入体内。也有极少数通过唾液,也会感染。被病兽抓伤,而病兽的爪子上正好有唾液,也会感染。

其他少见的有眼结膜被病兽唾液污染,或肛门被病犬触舔而获得感染。此外,偶可通过剥病兽皮、进食染毒肉类而发病,也有因吸入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而得病者。

健康的猫狗不会传染狂犬病

如果确认咬伤的动物是健康的,绝对可以放心。健康的动物不会携带狂犬病毒,不可能传染狂犬病。

“十日观察法”绝对靠谱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十日观察法”全球适用。狗、猫等哺乳动物在狂犬病发作后的3-5天内100%会死亡,而动物只有在死亡前的3-5天内才是传染期,这段时间内被咬伤才会有危险。

所以说,即便被咬伤了,十天之内咬伤人的狗或者猫没有死亡,也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咬人的时候狗或者猫不在传染期。十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特意延长的安全观察期限,10天内咬人的动物没有死亡,完全可以摆脱对狂犬病的恐惧。

潜伏期一般在3个月之内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以内,国内报告平均66.9日。4%-10%患者的潜伏期超过半年,1%超过1年,有报告7年者;潜伏期的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伤者的发病较早,平均39日,下肢伤者的潜伏期平均90日)、伤口深浅(深者潜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毒力强者潜伏期短)等因素有关。

其他如扩创不彻底、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狂犬病可以有长达10年-20年的潜伏期。

I级暴露无需注射狂犬疫苗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I级暴露: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就不需要处理。

II级暴露指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肉眼难以判断时,可以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果有痛感,就说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这种情况属于轻度暴露,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处理的方式:

① 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如条件允许,建议使用狂犬病专业清洗设备和专用清洗剂对伤口内部进行冲洗。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

② 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III级暴露:

(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的咬伤。

(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

(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粘膜的暴露)。

这些情况属于严重暴露,应立即处理伤口,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伤口咬伤严重、复杂,建议在专科医生协助下完成。

注射过就不用再注射

既往注射过狂犬疫苗,再次暴露,三个月内无需再次接种狂犬疫苗。

以前注射过狂犬疫苗,在免疫有效期三个月内再被咬伤或出现其它可能感染狂犬病的高危情况,可不用注射狂犬疫苗。如果在注射最后一针狂犬疫苗的3-6个月内再次出现可能出现狂犬病的高危情况,需要加强注射2针,间隔一周。如果超过6个月,应当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上述情况是狂犬病的常见误区,正确认识狂犬病就能克服“恐狂症”。

作者介绍

蒋卫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博士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导华山北院感染科     执行主任

简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艾滋病学组成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艾滋病学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骨结核组成员;上海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