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跨度模板专家论证方案(专家论证版)

 工程人类 2022-08-17 发布于广东

目录

1、编制依据..................................................... 6

2、工程概况..................................................... 7

2.1总体简介.......................................................... 7

2.2建筑概况.......................................................... 7

2.3、结构概况:...................................................... 7

2.4、超高、超大跨度模板简介.......................................... 8

2.5、本工程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特点:.................................. 8

2.6混凝土浇注........................................................ 8

3、超高大跨度模板体系设计........................................ 9

3.1碗扣件脚手架楼板模板支架设计.................................... 9

3.2、梁模板扣件钢管超高大跨度模板架设计.............................. 9

3.3梁侧模板设计...................................................... 9

3.4、剪刀撑设置...................................................... 9

3.4.1、竖向剪刀撑布置............................................. 10

3.4.2水平剪刀撑布置............................................... 10

3.4.3、剪刀撑搭接................................................. 10

3.5连墙件设置....................................................... 10

3.6架体基础技术要求................................................. 11

4、模板支撑体系施工............................................ 16

4.1、施工准备....................................................... 16

4.1.1、主材....................................................... 16

4.1.2、主要施工机具............................................... 19

4.1.3、施工进度计划............................................... 19

4.1.4、人力资源计划............................................... 19

4.1.5、作业条件................................................... 19

4.1.6、技术交底................................................... 20

4.2、施工流程说明................................................... 20

5、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施工方法................................... 22

5.1、模板组拼精度要求............................................... 22

5.2、模板定位....................................................... 22

5.3、模板的支设规范要求............................................. 23

5.4、剪刀撑的设置................................................... 23

5.5、核验标高....................................................... 24

5.6、梁模安装....................................................... 24

5.7板模安装....................................................... 24

5.8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与非超高大跨度模板部分整体性处理............... 25

5.9、板孔、洞口模板................................................. 25

5.10、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施工注意事项................................ 26

5.11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混凝土浇注方法................................ 26

5.11.1工艺流程.................................................... 26

5.11.2、操做工艺.................................................. 27

6、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拆除的工艺要求............................. 30

6.1超高大跨度模板拆除工艺要求..................................... 30

6.2、超高大跨度模板拆除安全要求..................................... 31

7、施工组织管理及验收........................................... 32

7.1、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施工管理................................. 32

7.2、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质量检查验收组织与程序................... 33

7.2.1、检查验收组织............................................... 33

7.2.2、脚手架、模板支架搭设过及使用前的检査与验收................. 34

7.2.3、工作流程图:............................................... 35

7.2.4本工程模板工程应符合下述具体规定。........................... 36

8、兩季施工措施。.............................................. 38

8.1、钢筋工程....................................................... 38

8.2、模板工程....................................................... 38

8.3、混凝土工程..................................................... 38

8.4、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 39

9安全、环境保障措施............................................ 39

9.1、安全教育措施................................................... 40

9.2、安全防护措施................................................... 40

9.3、泵送混凝土安全措施............................................. 40

9.4、施工技术措施................................................... 40

9.5、环境保护措施................................................... 41

9.6、安全检查....................................................... 42

10、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42

10.1危险源预防措施................................................ 42

10.1.1、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预防措施................................ 42

10.1.2、高空坠落事故安全预防技术措施.............................. 43

10.2危险源应急措施................................................ 45

10.2.1模板坍塌.................................................... 46

10.2.2、高处坠落.................................................. 46

10.2.3 、触电..................................................... 46

10.2.4、机械伤害.................................................. 47

10.2.5、物体打击.................................................. 47

10.2.6机械伤害.................................................... 48

10.2.7、火灾...................................................... 48

11、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架监测...................................... 48

11.1、监测内容...................................................... 48

11.2、高支搭设模允许偏差及预警值.................................... 49

11.3、监测时间...................................................... 50

11.4、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 51

11.5、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支架搭设时监测措施.......................... 52

11.6、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支架使用时监测措施.......................... 53

11.7、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支架拆除时监测措施.......................... 53

12、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支架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 55

13、成品保护................................................... 56

14、超高大跨度模板安全应急预案.................................. 56

14.1、机构设置...................................................... 57

14.1.1、具体安全管理机构.......................................... 57

14.1.2、人员职责表................................................ 57

14.2、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58

14.3、救援方法...................................................... 59

15、支撑体系计算书............................................. 61

15.1板模板(碗扣式支撑)计算书........................................ 61

15.2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72

15.3柱模板计算书.................................................... 90

1、编制依据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1

本工程地上型钢混凝土梁设计图纸

2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

国家

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13

5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6-2012

6

木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5-2003(2005年版)

7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6-2012

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9

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2006

10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11

行业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2011

1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13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1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1

1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12

1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17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JGJ130-2011

18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300-3013

19

地标

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标准

渝建发〔2008〕169 号

21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渝建发[2014]16号

2、工程概况

2.1总体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职业教育中心迁建过程

2

工程地址

重庆市

3

建设单位

重庆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湖南计研究院

5

监理单位

重庆市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6

质量监督单位

黔江区

7

施工总承包单位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2建筑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

5156.39

地上面积

3993.62

2

建筑层数

地上

四层

地下

一层

3

建筑层高

首层

4.5m

2~4

4.2m3.6m

4

建筑高度

绝对标高

15.9

內外高差

0.3m

檐口标高

15.9m

建筑总高

17.4m

5

建筑平面

橫轴编号

Ak

纵轴编号

114

橫轴距离

53.8m

纵轴距离

37m

6

建筑防火

耐火等级二级










2.3、结构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结构形式

基础结构形式

桩基

主体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屋盖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梁板

2

抗震等级

工程设防烈度

6

2.4、超高、超大跨度模板简介

层次

层高

最大梁截面

板厚

混凝土标号

建筑面积

门厅

8.7

300×800

100

C30

面积137㎡

主席台

8.7

400*1400

120

C30

面积77.4

报告厅

4.5

600*2100

150

C30

面积664㎡

2.5、本工程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特点:

1)、高支架最大面积为137㎡、报告厅大跨径梁最大面积为664m2;

2)、门厅、主席台为高支架梁,最大支撑高度为9.3m,报告厅为大跨径梁、最大跨径为30m。

3)、门厅、主席台高支架梁最大截面为:300mm*800mm(门厅)、400*1400(主席台)梁比较大,报告厅梁高最高处达2100mm,且有2‰起拱;

4)、本工程支撑高度较大,最高部分高度为10.5m;

2.6混凝土浇注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捣时采用2汽车泵在东西两侧从中向两侧同时进行混凝土输送浇注

3、超高大跨度模板体系设计

3.1扣件脚手架楼板模板支架设计

立杆的纵距b=0.7m,立杆的横距I=1.8m,距地0.2m处设扫地杆,立杆的步距h=0.7m,上部不足1m的也设置,梁托主龙骨采用35×85㎜木方,次龙骨为木方35×85㎜,面板为多层板厚度15㎜。

3.2、梁模板扣件钢管超高大跨度模板架设计

1)、梁模板支架搭设高度4.7m、4.85m、5m、5.15m、5.3m、5.45m,5.6m、5.75m、5.9m、6.05m、6.2m、6.35m、6.5m、6.75m、6.9m、7.1m、8.7m、10.1m、

梁截面600㎜×1900㎜、600㎜×1800㎜、600㎜×1200㎜、600mm×800mm。

2)、 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I=0.9m,梁两侧立杆间距0.9m,距地0.2m处设扫地杆,立杆的步距h=0.9m,上部不足1.0m的也设置,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梁底3根承重杆均匀布置,梁托主龙骨100×100㎜木方,次龙骨为50×100㎜木方,面板为多层板15㎜厚板。600mm×800mm的梁截面中间设置1道。

3.3梁侧模板设计

1)、內龙骨釆用50×100㎜木方,内龙骨间距250㎜。

2)、外龙骨釆用100×100㎜木方,外龙骨间距600㎜。

3)、梁截面600㎜×1900㎜、600㎜×1800㎜、600㎜×1200㎜设置3道对拉螺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300+600+600㎜,断面跨度方向间距350㎜,直径A16㎜。

4)、面板厚度15㎜。

3.4、剪刀撑设置

3.4.1、竖向剪刀撑布置

1)、框架式支撑结构在纵向、橫向分别布置竖向剪刀撑,均匀对称,竖向剪刀撑间隔6跨5.4 m,每个剪刀撑的跨数6跨6 m,剪刀撑倾斜角度在45°~60°之间。支撑结构在外围设置连续封闭的剪刀撑。

2)、竖向剪刀撑两个方向的斜杆分别设置在立杆两侧,底端与通长垫板顶紧。

3)、竖向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水平杆上。旋转扣件中心靠近主节点。

3.4.2水平剪刀撑布置

1)、水平剪刀撑长6跨5.4m,宽6跨5.4m。

2)、扫地杆设置水平剪刀撑。

3)、大厅从距地面5.2m标高(层高中间)处设1道水平剪刀撑;多功能厅在距地面7.2m处设置1道水平剪刀。

4)、大厅在顶部在9.0m标高设置1道水平剪刀撑;多功能厅在顶部14m处设置1道水平剪刀撑。层高小于6m的可不设置。

5)、水平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水平杆上。

3.4.3、剪刀撑搭接

剪刀撑接长时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并等距离设置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两端扣件在离杆端不小于100㎜处固定。

3.5连墙件设置

1、连墙件应满足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要求;

2、连墙件采用钢管抱柱做法;连墙件与周边结构柱子拉结成一体;

3.6架体基础技术要求

1)、本工程超高大跨度模板架体是搭设在一层100mm厚混凝土垫层之上,混凝土标号为C15,强度达到100%,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在立杆下垫层面上铺50㎜×200×4000㎜长垫板

超高大跨度模板立杆、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平面布置图

梁模板支撑剖面图

梁模板支撑平面图

板模板支撑平面图

架体与结构柱连接平面布置图

角柱与架体连接节点图

4、模板支撑体系施工

4.1、施工准备

4.1.1主材

1)、模板:1830㎜×915㎜×15㎜木胶合板。

2)、钢管:Φ48×3.6㎜钢管、碗扣件

3)、主要扣件: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旋转扣件。

4)、方木:截面尺寸为50㎜×100㎜×4000㎜的枋木、100㎜×100㎜×4000㎜的枋木。

5)、主要杆件:立杆、剪刀撑、大横杆等。

6)、其它材料:Φ16穿墙螺杆、40~100㎜长铁钉、可调顶托、底托等。

(1)、对进场的钢管、扣件检验合格后才能用到现场。不合格的必须退场处理。本工程模板支架至少抽验一次,检测方式须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

(2)、对钢管、扣件检测的内容

1、钢管检测的内容有:试件的尺寸、抗拉强度及弯曲试验。

2、扣件检测的内容:直角扣件检测: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和扭转及钢度;旋转扣件检测: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

对接扣件检测:抗拉性能。

(3)、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2、钢管弯曲变形符合要求。

(4)扣件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2、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3、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5)构配件的允许偏差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JGJ130-2011,要求。

1、构配件进场检查与验收

项目

要求

抽检数量

检查方法

技术资料

营业执照、资质证明、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相关合同要件。

检查资料

钢管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得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深的划道及严重锈蚀等缺陷,严禁打孔;

钢管外壁使用前必须涂刷防锈漆,钢管内壁宜涂刷防锈漆。

全数

目测

钢管外径及壁厚

外径48mm;壁厚大于等于3mm

3%

游标卡尺测量

扣件

不允许有裂缝、变形、滑丝的螺栓存在;扣件与钢管接触部位不应有氧化皮;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 mm;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全数

目测

碗扣

碗扣的铸造件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碗扣的各焊缝应饱满,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全数

目测

碗扣立杆连接套管

碗扣架的立杆连接套管,其壁厚不应小于3.5mm,内径不应大于50 mm 套管长度不应小于160mm,外伸长度不应小于110mm

3%

游标卡尺测量

底座及可调托丝杆

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4-5扣,丝杆直径不小于36mm 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3%

钢板尺测量

脚手板

木脚手板不得有通透疖疤、扭曲变形、劈裂等影响安全使用的缺陷,严禁使用含有标皮的、腐朽的木脚手板。

全数

目测

安全网

安全网绳不得损坏和腐朽,平支安全网宜使用锦纶安全网;密目式阻燃安全网除满足网目要求外,其锁扣间距应控制在300㎜以内。

全数

目测

 2钢管、扣件的力学性能按表进行检测:

构配件名称

检测项目

抽检数量

检测标准

钢管

抗拉强度、屈服点、断后伸长率

750根为一批,每批抽取1根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扣件

直角: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扭转刚度。

旋转扣件: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抗拉性能、抗压性能。

281~500件  8件

501~1200   13件

12001~10000件20件

《钢管脚手架扣件》

3构配件尺寸有抽检不合格时应对该全部构配件进行实测,不满足要求的严禁使用。

4.1.2、主要施工机具

模板、轻便爬梯、手提电锯、台锯、木工电刨、手电钻、铁锤、活动扳手、墨斗、压力板手、卷尺、水平尺(管)、吊铊、撬棍、5m、50m钢卷尺、脚手板等。

4.1.3、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面积在2176m2,占整个建筑面积的30%,施工过程中专门抽调一组工人进行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支撑系统施工,确保工程总进度计划。

具体进度计划如下:

开工日期2014年5月27开始到10月30日结构完工,工期156天。

为使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系统能够满足安全要求,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较宽裕,确保高支大跨系统严格按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搭设。

4.1.4、人力资源计划

支撑结构搭设和拆除要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特种作业人员要有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工长1人、质检员1人、安全员1人、木工30人,具体视现场情况进行调节,

4.1.5、作业条件

1)、材料进场,机具到位,人员备齐。

2)、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且混凝土强度已满足施工要求;同时,超高大跨度模板区对应的顶板模板支撑保留。

3)、根据图纸要求,放好轴线和模板边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4)、柱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完毕,并且已绑扎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及相关隐蔽验收手续。

5)、已编制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方案可行!同时,根据模板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三级安全教育及施工技术交底等。

4.1.6、技术交底

根据下列“操作工艺”和“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交底人由唐建对工人进行技术、安全交底,由于姜春杰进行监督实施。

4.2、施工流程说明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现制定以下施工流程:

1)、总流程:测量放线→搭设满堂架→顶板标高引测→安装梁底模板→安装梁侧模及板模板→检查验收→绑扎梁板钢筋→检查验收梁板钢筋→浇筑梁板混凝土→养护到设计强度→拆模。

2)、安装梁模

沿梁跨度方向搭设钢管扣件架→引测标高→铺设方木→安装底模→安装侧梁模→检查验收。

3)、安装楼板模板

搭设满堂架→引测标高→铺设方木→铺设模板→检查验收。

4)、混凝土楼板、大厅200mm厚,大厅梁截面600mm×1200mm,搭设高度为10.5m;多功能厅120mm厚,梁截面尺寸600×1200mm、600×1800mm、600×1900mm,跨设高度最高14.7m。

(5)、大梁排架形式:大厅最大跨度为40m,多功能厅最大跨度为48m。采用Φ48´3.6钢管沿梁跨度方向搭设排架,立杆间距(沿梁长方向)900mm ,梁两侧立杆间距900㎜,水平杆步距0.9m, 大梁底下增设一道承重立杆。沿梁长方向间距0.9m,立杆采用扣件连接组成排架支撑体系;支撑立杆下垫50mm厚100mm,长4000mm木垫板,局部不能垫长板的立杆下可垫50×100×300木枋,木枋下为混凝土地面,立杆离地0.2m以内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水平纵横拉杆设置步距0.9m。

6)、板满堂碗扣架形式:采用Φ48´3.6钢管搭设满堂架,立杆间距900 mm ´900mm,水平杆步距0.9m,立杆采用碗扣件组成满堂架支撑体系;支撑立杆下垫50mm厚,100mm宽,4000㎜长木枋,局部不能垫长板的立杆下可埑50×100×300木枋,木枋下为混凝土地面,立杆离地0.2m以内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水平纵横拉杆设置步距0.9m最上部不足0.9m也设一道。立杆顶部设置顶托,其伸出长度不应大于300mm;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大于100㎜。

各构件的具体尺寸见下页模板构件尺寸一览表。

梁取最大截面梁600mm×1900mm作验算对象,模板各构件尺寸一览表  

梁截面

600×1900mm

梁底模

15mm厚胶合板

梁底搁栅

50×100mm枋木4根

梁底主龙骨

100×100㎜枋木@900

梁底纵向主楞

φ48×3.6钢管横向间距900mm

梁立杆

φ48×3.6钢管沿梁长方向间距900mm,垂直梁长方向间距450mm

水平拉杆

φ48×3.6钢管@900mm

立杆与主楞交接

扣件、可调顶托

梁侧模

15mm厚胶合板

梁內侧压枋

50×100mm枋木@250mm

梁外侧压枋

100×100㎜枋木@600mm

对拉螺栓

对拉螺栓设三道200+600+600㎜

取120厚楼板作验算对象,模板各构件尺寸一览表

板厚度

120mm

板底模

15mm厚胶合板

主龙骨

100×100㎜枋木@900

板底搁栅

50×100mm枋木250mm

立杆

φ48×3.6,钢管横向间距900mm,纵向间距900mm

水平拉杆

φ48×3.6钢管@900m

立杆与主楞交接

可调顶托

5、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施工方法

5.1、模板组拼精度要求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或设置木方压缝,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拼装要求详见表

模板拼装精度要求一览表                表4-1

序 号

项  目

允许偏差(单位:mm)

1

两块模板之间拼缝

≤2

2

相邻模板之间高低差

≤2

3

模板平整度

≤2

4

模板平面尺寸偏差

±3

 5.2、模板定位

1)根据定位桩点,投放出十字交叉控制线,再由十字交叉控制线测放出每根偏轴线500mm的控制线。投放完后,再用经纬仪在其它控制线上检查所放控制线的准确性。其它控制线以最外的轴线为主,中间轴线采取抽查方式检查。待偏轴控制线经核验准确后,再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等资料,将梁边线引放出,用以控制模板边线。

2)、标高引测:

根据控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出板面标高(建筑标高)加0.5m控制点,并将其标注在柱钢筋上,再根据此点用钢尺或水平管引测出梁底、板底的标高。待铺设完楼板模板、未与梁柱模板固定前,再用水准仪、钢卷尺配合检查其准确性。

5.3、模板的支设规范要求

模板支设前将已完成混凝土地面垫层清理干净,模板排架支撑体系搭设要严格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执行。

1)、根据方案要求,搭设满堂支架,支立杆时应先在钢管底部按垫50×100㎜×4000㎜木枋垫块,局部不能垫通长垫板的可垫50㎜×100㎜×300㎜木枋,再搭中间水平拉杆,再搭扫地杆,扫地杆离地面200㎜处,使立柱纵横方向左右对直,立杆的水平拉杆,中间步距按900㎜设置最上一步不一定刚好为900㎜但应满足小于900㎜;同时,立柱间距必须满足方案设计要求。之后用水平管根据标志点弹出梁底模标高,并搭设梁底钢管。扣件钢管支撑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采用搭接接长。接头位置应柤互错开,同一断面上有接头的立杆数量不应超过立杆总数的50%

2)、支撑结构应符合以下规定

(1)、剪刀撑、斜杆与连墙件应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不得滞后安装;

2)、每搭完一步,应按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及水平杆的水平偏差。

3)、每步纵向、横向水平杆双向拉通。

4)、在一层顶板上搭设支撑,上下层支撑立杆对准。

5.4、剪刀撑的设置

整个钢管支撑系统须与结构(梁、柱)连在一起,增强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水平剪刀撑采用钢管搭设。纵向、橫向剪刀撑按附图布设,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

5.5、核验标高

标高弹出之后,及时核查正误。并由专业工长和质检员核验。

5.6、梁模安装

按设计间距要求固定好钢管主龙骨,主龙骨间距900㎜,随即铺设梁底模,铺设时应先与柱头对接好并钉牢,并用50㎜×100㎜枋木条作立档及立档支撑。之后吊直侧模,用斜杆顶撑固定。因梁高超过750㎜,考虑到侧模斜撑的作用力减弱,故在梁高的中间加3道φ16穿墙螺杆,垂直间距为300㎜+600㎜+600㎜。另外,当梁跨度大于4米时,起拱均按2‰,主次梁交接时,应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为了保证梁不出现下沉变形等质量事故,在大梁底模加1排立杆,顶部放可调顶托支撑钢管主龙骨,与超高大跨度模板排架相连接。

5.7、板模安装

1)在钢管立柱上弹出横钢管标高控制线,立杆上设可调顶托,在顶托上放100㎜×100㎜主龙骨,主龙骨间距900㎜,主龙骨上放100×50次龙骨间距250㎜,拉线检查,直至平整。然后铺楼面模板,用长40㎜铁钉钉牢,如果楼板宽度不合模板模数时,补板应补在梁、柱边。板缝用胶带纸粘好。

2)板模板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1)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连接件需连接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2)模板第一排次楞木方需紧靠柱边模,模板与模板之间拼接缝小于2mm,否则用腻子封条;

(3)根据板跨度大小,决定板模板起拱大小:<4m 开间不考虑起拱,≥4m的起拱2‰。

(4)板模板支设,下部支撑用满堂架子,立杆底部应设置50㎜×100㎜×4000㎜长木枋垫块。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必须与每根立杆连接并拧紧。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

5.8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与非超高大跨度模板部分整体性处理

为提高整个超高大跨度模板系统整体稳定性,要求做到以下注意事项:

1)、高支与非超高部分立杆间距尽可能保持统一模数,并将水平杆通常连接在一起;

2)、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超高与非超高系统各跨两排立杆;

3)、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

施工前按以上要求进行交底,过程中严格按方案要求施工,完成后将此部位作为重点验收部位。

5.9、板孔、洞口模板

预埋件、预留洞在施工前和安装图详细复核,无误后方能进行施工。在模板和钢筋骨架上画出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标高、几何尺寸和位置用胶合板做成相应规格模盒,盒子内部用方木支撑固牢,安装时, 孔洞模应用铁钉钉牢或用铁线绑牢,并焊钢筋顶侧模。预埋件固定在模板上,预留洞如预留在钢筋上则要用短钢筋电焊固定在钢筋网架上,确保在施工中不会移动。施工完毕的预留洞、预埋件进行复核和验收。混凝土浇捣时,要派专人对预埋件、预留洞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埋件和预留洞的准确。

5.10、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施工注意事项

1)、具体布置立杆时,需对主梁、次梁、顶板三者支撑立杆间距整体考虑,使三者立杆纵、横方向均在同一条直线上。调整平分立杆间距时,以上述立杆间距为最大极限值,间距只能调小,不能调大;

2)、立杆之间必须按每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其在两个方向(x,y)均具有足够的设计刚度;

3)、满堂支撑架底部距基础面200㎜以内必须设双向扫地杆;

4)、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

5)、扣件支撑架确保每一扣件的拧紧力矩控制在45~65N·M内;

6)、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以上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立杆的连接不得采用搭接,必须使用对接扣件进行对接,并确保立杆的对接端头平整;且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中设置。如顶层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11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混凝土浇注方法

混凝土浇注前必须在建筑物四周拉警界线,做明显警界牌,派专人看守禁止人员入內。

5.11.1工艺流程


















梁、板、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5.11.2、操做工艺

(一)作业准备

    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垫好,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

    3)、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掉清净,已经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

    4)、梁钢筋的钢筋定距框已安装完毕,并经过隐预检。

    (二)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本工程采用预拌泵送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进场前首先进行配合比及质保资料的核验,然后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坍落度检查合格。

2)、泵车进场架设必须由施工负责人指挥,按照指定地点进行架设,架设完毕必须通过安全员验收合格。混凝土开泵必须得到项目经理的开泵令方可施工。

3)、润滑泵管的砂浆采用商品搅拌,对于润滑泵管的砂浆严禁喷洒到楼面上。

4)、混凝土自泵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溜管、串槽。

5)、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应遵照从中间向两边的浇筑方法,浇筑层高度应根据混凝土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混凝土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6)、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10cm,以使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8)、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9)、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控制不得大于5mm,标高控制不得大于±8mm。

(三)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3)、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5)、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燉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和混凝土软弱层,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同配比减石子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四)楼梯混凝土浇筑

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2)、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

(五)所有浇筑的混凝土楼板面均进行压光、扫毛:

1)、压光时间要适当掌握好,压光过早易出现混凝土表面裂缝现象,普通楼面压光不得少于2遍,有防水要求的楼面压光次数不得少于3遍,且压光时杜绝浮浆和积水现象。

2)、扫毛时应当顺一个方向扫,刷细纹,严禁随意扫毛,影响混凝土表面的观感。

6、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模拆除的工艺要求

6.1、超高大跨度模板拆除工艺要求

1)、拆模的时机应是混凝土达到必要的强度,其强度要求是根据规范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拆模时所需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侧模、柱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3)、拆除模板前,由专业工长填写好模板拆除申请,项目主管工程师审核后,并附上试块强度报告递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拆除.

(4)、 梁底、楼板模板拆除时应根据试块强度,同时参考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在达到规定强度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模板拆除工作。因部分高支架直接支撑在一层顶板上,故在高支架模板支撑架施工完毕至拆除超高大跨度模板架前,严禁拆除一层的模板支撑,

(5)、在拆除时,不得中途换人,如果必须换人,必须做好移交工作,每天收工前,对未拆除的部分应及时加固处理。

(6)、严禁夜间进行拆架施工。

2)、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拆除的工序要求:

(1)、拆除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由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拆除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材料应整理好及时运走,做到工完场地清。为了便于管理,利于前道工序为后工序创造条件,混凝土模板一经拆除,立即做好现场清理和成品保护工作。大厅及多功能教室为大跨度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应待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预应力张拉及灌浆完成后,方可拆除顶板、梁模板及其碗扣架支撑。

(2)、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并报项目部及监理,待出方案处理后,再拆除模板。

(3)、模板要加强保护,拆除后逐块传递下来,不得抛掷,拆下后,即清理干净,按规格分类放整齐,以利再用。

(4)、模板的拆除对结构混凝土表面、强度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中4.3模板拆除分项的规定:

3)、主控项目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设计强度100%,才能拆模。

4)、一般项目

(1)、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6.2、超高大跨度模板拆除安全要求

1)、本工程使用的钢管架,在材料运输时,不得随意乱丢,以免伤人。

2)、凡超过2m以上的操作部位,必须搭设操作平台,不得违章临边、临空施工。

3)、上班时必须戴好安全帽、穿防滑胶底鞋,严禁酒后上班。

4)、搭设满堂架时,必须随工作面的展开上紧钢管扣件,防止不知情人员发生意外。

5)、禁止垂直交叉作业,特殊要求必须上下同时作业时,要做好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

6)、拆模时,必须设警戒标志,必要时派专人看守,禁止他人入内。

7)、拆模时,禁止将模板大块撬下,以免发生意外。

8)、模板拆除后,在及时归堆清理的同时要避免出现朝天钉。

7、施工组织管理及验收

7.1、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施工管理

1)、严格按支撑架设计书进行操作。

2)、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超高大跨度模板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支模完毕,经施工超高大跨度模板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立即通知公司工程技术部和质保部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4)、严格按设计尺寸和要求搭设。搭设前在施工员、测量员参与下先弹出纵、横立杆位置线,再据此搭设立杆。

5)、支撑支架系统必须连为一体,不得因班组施工区域的划分而断开。

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泵车位置,由浇筑顺序(自中间向两边浇捣)(具体施工方法详见混凝土施工方案)。

6)、施工材料,特别是碗扣件、钢管和扣件不满足要求的严禁使用。搭设的主要材料在进场堆放前,必须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中关于构配件检查和验收的要求,逐一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钢管、扣件按规格、种类,分类整齐堆放、堆稳。堆放地不得有积水。

7)、严格控制实际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严禁在支撑架上集中堆放材料。在实际操作中,施工荷载不能超过设计荷载(3kN/m²)。

8)、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混凝土浇筑开始后,派人检查支架及其支承情况,发现有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予以解决。

9)、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7.2、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质量检查验收组织与程序

7.2.1、检查验收组织

1)、公司为确保超高大跨度模板、特殊支模工程的安全,成立专项验收小组,小组成员由总工办、工程部、安全管理部及施工方案编制人员相关人员组成。超高大跨度模板、特殊支模施工方案按照《施工方案审批制度》要求,由项目部编制,工程部、安全管理部、机电部和总工办审核,总工程师审批。安全管理部负责日常巡检,验收小组负责阶段性验收,总工程师同意后方视为验收合格,才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2)、支撑高度在4.5m以上(含4.5m)的支架模板体系即为高支模,超过8m的特殊支模施工方案必须经过市级及以上专家论证审查,并按照专家论证审查意见修改后方可实施。方案实施由项目部具体负责,实施前安全管理部、项目经理及项目部安全员必须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管理部负责督办全过程实施。

3)、起底验收:超高大跨度模板、特殊支模搭设前必须按照施工方案中立杆排距进行开线、起底,项目部自检,并经公司验收小组验收合格后才允许继续施工。

4)、模板安装前的支架验收:支架体系完成模板安装前必须经验收小组验收支架体系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施工。

5)、全面验收:模板及钢筋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项目部进行自检,公司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包括混凝土泵机、泵管布置、混凝土走向和安全机械等),必须经公司总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项目部需有人旁站。

6)、在三项验收中穿插进行材料验收,验收小组对所用钢管、碗扣架、木枋、托件、扣件及对拉螺杆等周转材料进行验收,材料合格才能使用,避免不合格材料导致危险因素的产生。

7)、超高大跨度模板、特殊支模体系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施工,按规范要求设置竖向、水平剪刀撑、斜撑。梁模板必须按施工方案设置对拉螺杆。

8)、组织监理及相关单位进行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撑体系验收。验收中如发现有不合格项,由相关部门出具整改通知单,项目部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后重新申请复验。

9)、超高大跨度模板、特殊支模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必须从源头抓起,各项目部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确保安全生产。

7.2.2、脚手架、模板支架搭设过及使用前的检査与验收

1)、脚手架、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后按表进行检查验收: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备注

1

专项施工方案

按权限进行审批

检查资料

2

基础及楼面

承载力

满足设计要求

应有设计计算书

要有验收记录

排水

不积水

观察

底座或垫块

不晃动、滑动

观察

不沉降

-10

观察

3

立杆垂直度

≤3‰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备注

4

杆件 间距

步距

±20

钢板尺

纵距

±50

钢板尺

横距

±20

钢板尺

5

水平加强层、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

按规范要求设置

钢板尺

 2)、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模板支架搭设完后对螺栓拧紧扭力矩进行检查:

安装扣件数量(个)

抽检数量(个)

扭力矩值范围

检验方法

允许的不合格数

51~90

5

40N.m-65N.m

随机抽取,力矩扳手测扭力矩。

0

91~150

8

1

151~280

13

1

281~500

20

2

501~1200

32

3

1201~3200

50

5

7.2.3、工作流程图:

7.2.4本工程模板工程应符合下述具体规定。

1)、主控项目

(1)、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支架不拆除。立杆下应铺设垫板。

(2)、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2)、一般项目

(1)、模板接缝不应漏浆,可以使用贴胶带纸或封水泥砂浆。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浇水湿润模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3)、实测允许偏差项目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6-1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国家规范标准

结构长城杯标准

1

轴线位移

柱、墙、梁

5

3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3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3

截面模

内部尺寸

基础

±10

±5

尺量

柱、墙、梁

+4,-5

±3

4

层高

垂直度

层高不大于5m

6

3

经纬仪或拉线尺量

层高大于5m

8

5

5

相邻两板表面高差

2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5

2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

2

方尺、塞尺

垂直

/

2

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

2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置

3

2

拉线,尺量

螺栓外露长度

+10,-0

+5,-0

10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移

+10

5

拉线,尺量

尺寸

+10,-0

+5,-0

11

门窗洞口

中心线

/

3

拉线,尺量

宽、高

/

±5

对角线

/

6

12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5

尺量

外露长度

+10,-0

+10,-0

8、兩季施工措施

8.1、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场地做好排水措施,加工成形的成品钢筋在雨前用雨布覆盖,下部用桩头垫起,防止因淋雨而生锈。

2)、成品钢筋运到现场后,必须堆放在钢筋堆料场的架子上,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避免雨水浸泡而被锈蚀污染。遇雨时, 用彩条布临时加以遮盖。

3)、钢筋的焊接或机械连接应避开大雨天气,直螺纹接头应用保护帽保护好,防止雨淋生锈。

8.2、模板工程

1)、大雨、大风后对模板架子等要及时检查:扣件有无松动滑移、架子和模板有无变形、地基有无沉陷等现象。检查完成后要及时修复,确定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继续使用。

2)、大雨、大风时,禁止进行模板吊装就位施工作业。已就位的模板的对拉螺栓连接要牢固,模板支撑要稳定。

3)、模板堆放场所要及时检查,检查架子的稳定性,以防整体因雨淋地基下沉而失稳倾倒。

4)、制作模板的多层板和木方要分类堆放整齐,而且须用塑料布覆盖防雨。

5)、支立好的顶板模,如遇大雨未浇筑混凝土,应进行遮盖,防止因雨淋而造成脱模剂的失效。雨后要认真检查其平整度、垂直度和脱模剂附着情况,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8.3、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浇筑尽量避开雨天,如遇下雨,应采取如下措施:

1)、底板混凝土浇筑中遇到大雨时,将已浇筑的混凝土振捣密实(留好接搓)后用塑料布覆盖,并将塑料布压牢固,防止被风吹走。

2)、顶板混凝土浇筑遇大雨时,及时留置施工缝,边浇筑边振捣密实(用抹子抹平),同时用塑料布覆盖,严禁混凝土内的水泥浆流失,浇筑到位后立即停止浇筑。

3)、如遇小雨时及时振捣抹压和覆盖,保证水泥浆不流失。

4)、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为把好混凝土质量关,定期派人去搅拌站检查其砂、石堆料场,水泥仓库,检查砂、石的含泥量,水泥的防雨情况。严禁将含泥量超标的砂、石和失效的水泥用于本工程中;

8.4、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

1)、外脚手架座落于基槽回填土上,雨后及时将积水清扫入外围排水沟;

2)、雨后对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全面检查,检查立杆有无下沉,脚手架有无变形,如有不正常之处,须迅速加以加固和修整。

3)、上人马道加上防滑条,做好防滑措施;马道两侧加设300高挡脚板,同时加设不低于1.2米的安全护拦,立封密目安全护网。

4)、大雨期间,不得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大雨、大风后应及时对脚手架进行检查修理,有安全隐患的整改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雨前认真检查脚手架的防雷接地,对不符合处从速进行修补,避免遭受雷击。

9安全、环境保障措施

为保障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安全顺利进行,项目部要求严格做好安全和环境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9.1、安全教育措施

1)、新工人进场或变换工种的工人都要及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模板安装工作存在的易发事故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有关要求,使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时刻牢记做好安全施工。

2)、实行班前安全活动,每天班前,由班长安排工作时,班长向队组人员指出各工作部位的安全注意事项。

9.2、安全防护措施

1)、项目部负责安排人员做好各工作部位的安全防护设施,可由专业队组完成。

2)、楼层洞口、临边应进行有效防护,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3)、楼面模板施工时,必须提前搭设外架,保证高出楼面1.5米以上。

9.3、泵送混凝土安全措施

 1)、浇筑梁板时,混凝土的堆积厚度不得超过模板设计时的计算厚度。

2)、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安排专人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并卸载纠正变形模板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9.4、施工技术措施

1)、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前,应按施工规范、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

3)、立杆底座下垫50㎜×100㎜×4000㎜长垫木板。

4)、不配套的钢管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支撑系统。

5)、支撑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从两端向中间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6)、模板支撑和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7)、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8)、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9)、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10)、拆除模板脚手架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11)、超高大跨度模板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上、爬下,应从施工便梯进入工作面。

12)、超高大跨度模板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13)、混凝土浇筑时,安全员专职负责监测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待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9.5、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在混凝土震捣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震动钢筋及模板,尽可能避免发出不必要的施工噪音,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噪音对环境的污染。

2)、废弃的模板及方木应及时收集清理,要做到工完场清。

3)、楼层模板拆除完后,楼层内的废料垃圾均应清理出楼层,运至堆放场。

4)、现场木作余料要尽量利用,不能再利用的要及时送到回收站。

9.6、安全检查

1)、每天值班工长及安全员必须巡视工地,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潜在的安全因素及时提出,及时整改。

2)、发现违章行为,及时纠正。

3)、班组安全员每天对本班工作部位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值班工长处理。

4)、如果需要动火,如电焊、氧割等,应征得工长和安全员同意,并办好动火审批手续,才能动火。且火源周边配备2个以上灭火器,派专人监控火情。

10、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该模板工程作业危险源较多。因此,有必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及伤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加以控制,才能对施工起到保障安全和文明的作用。

1)、危险源:作业人员在各个部位施工,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触电、模板坍塌,有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2)、可能造成的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模板坍塌等安全事故,可造成肢体伤残、劳动能力丧失、死亡。

10.1、危险源预防措施

10.1.1、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预防措施

1)、模板作业前,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2)、模板作业时,对模板支撑宜采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作立柱。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接,形成整体。

3)、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4)、楼面堆放模板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

5)、安装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等要拿起稳妥堆放,以防坍塌事故发生。

6)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10.1.2、高空坠落事故安全预防技术措施

1)、超高大跨度模板工程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经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2)、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学习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交底。

3)、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身体不适或上岗前喝过酒的工人不准上岗作业。施工现场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4)、安全带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安全带的系扣点应就高不就低,扣环应悬挂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带子不能与锋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触,以防摩擦割断。

5)、项目部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6)、已支好模板的楼层四周必须用临时护栏围好,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5m,然后在护栏上再铺一层密目式安全网。

7)、高处作业前,应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10.1.3、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及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测制度,电气维修制度、工程拆除制度、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安全用电责任制并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安全用电领导体制,防止事故发生。

2)、安全用电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施工现场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等作业,必须由电工完成。施工现场应按工程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情况配备电工。

(2)、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设触(漏)电保护器。

(3)、夜间施工,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设施。

(4)、照明灯具必须悬挂在干燥、安全、可靠处,严禁随意设置。

(5)、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外高、低压线路下方,也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材料及其他杂物等。

3)、机械伤害安全预防措施

(1)、项目部安全员与不定时对工人进行教育,在机械使用前必须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发现有人违反操作规程时应及时阻止。

(2)、在机械使用之前应对机械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作业施工。

(3)、切割小块的模板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4)、物体打击安全预防措施

(1)、模板安装与拆除。模板的安装和拆除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作业。2m以上高处作业应有可靠的立足点,不要在模板垂直下方作业,拆除时不准留有悬空的模板,防止掉下砸伤人。

(2)、避免交叉作业。施工计划安排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同一垂直线内的立体交叉作业。无法避免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能阻挡上面坠落物体的隔离层,否则不准施工。

(3)、外墙外架上的操作人员要把工具材料放置稳固,搬移竹板时下方应设警戒区并有专人监护,预防料具掉下砸伤人。

5)、火灾安全预防措施

(1)、设置抽烟室,工人不得随意乱扔烟头。

(2)、切割模板产生的锯末、随模板因及时清理,防止焊接的火花键入引起火灾。

(3)、现场设置足够的灭火器。

(4)、水管应随楼层设置,便于取水。

10.2、危险源应急措施

抢救疏散组迅速对事故现场是否存在二次危险源进行确认、防止事故蔓延扩大。若事故现场存在有再次发生事故的危险源时,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立即抢救疏散被困现场人员,立即组织施救。

10.2.1模板坍塌

1)、当事故发生时,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统筹安排救援工作。

2)、当发生模板坍塌事故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及时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在有伤亡的情况下,控制好事故现场。

3)、按项目部提供的急救联系电话,迅速电话联系医院,及时对伤员进行有效抢救。(尽量说明伤亡人数、情况、事故地点、联系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10.2.2、高处坠落

1)、发现事故发生的人员立即大声呼喊,并及时电话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组长。

2)、仔细观察伤员的伤势情况,并尽可能了解伤员落地的身体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

3)、如果好似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情况,很可能是头部严重损伤,应及时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如果发现伤者是鼻子或者是耳朵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堵住血液,以免造成头部内压增高或者诱发细菌感染,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4)、如果伤员腰、腿、肩部等先着地,则很可能是伤员已经骨折,这时不能随意翻动伤员,否则,会加重伤员的伤势。

10.2.3 、触电

发生触电事故时,马上断掉电源,组织人员将人员施救。如果事故离电源开关较近,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如果事故离电源开关太远,不即立即断开,救护人员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杆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源线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因抽筋而紧握电线,可用干燥的木柄斧、胶把钳等工具切断电线;或用干木板、干胶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尽量在现场救护,先救后搬;搬运中也要注意触电者的变化,按伤势轻重采取不同的救护方法:

如触电者呈一定的昏迷状态,还未失去知觉,或触电时间较长,则应让他静卧,保持安静,在旁看护,并召请医生。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还有呼吸和心脏跳动,应使他舒适地静卧解开衣服,让他闻些氨水,或在他身上洒些冷水,摩擦全身,使他发热。如天冷还要注意保温。同时,迅速请医生诊治如发现呼吸困难,或逐渐衰弱,并有痉挛现象,则应立即进行人工氧合——即用人工的方法,以起到恢复心脏跳动和人工呼吸互相配合的作用。如触电者呼吸、脉搏、心脏均已停止,也不能认为已经死亡必须立即进行人工氧合,进行紧急救护。同时迅速请医务人员进行抢救,通过使用紧急处理用备用车辆,马上送往就近医院。

10.2.4、机械伤害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现场人员首先大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的包扎、止血等措施。重伤人员由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负责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前迎接来救救护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

10.2.5、物体打击

1)、当发生物体打击伤害时,应尽快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方进行包扎、止血等,应急以后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同时,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统筹安排救援工作。

3)、对伤口包扎应以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员痛楚为主。

4)、若为轻伤。则在工地进行简单处理后,马上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若为重伤,则应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10.2.6机械伤害

(1)、抢救疏散组安排电工立即切断事故现场电源或移出机械。

(2)、发生机械人员伤亡时,医疗救护组应立即对人员进行固定、包扎、止血、紧急救护等。

(3)、伤势严重、呼吸中断或心脏停止跳动:医疗救护组人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急救。

(4)、根据伤情情况、救护组依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分批送往指定医院进行救治。

10.2.7、火灾

当发生火情时,应立即断电,找到水源,并组织各部门人员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如果是由于电路失火,必须先切断电源,严禁使用水或液体灭火器灭火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火灾发生时,为防止有人被困,发生窒息伤害,应准备部分毛巾,湿润后蒙在口、鼻上,抢救被困人员时,为其准备同样毛巾,以备应急时使用,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吸入肺中,造成窒息伤害。被烧人员救出后应采取简单的救护方法急救,如用净水冲洗一下被烧部位,将污物冲净。再用干净纱布简单包扎,同时联系急救车抢救。

11、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架监测

11.1、监测内容

现场监测的内容包括模板搭设、钢筋绑扎、浇注混凝土等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支撑架的水平位移和支架竖向的沉降量。

11.2、高支搭设模允许偏差及预警值

项目

允许偏呈差㎜

预警值㎜

支架水平位移

8

5

支架竖向沉降量

10

8

监测点的布置变形监测点主要有水平位移监测点和竖向沉降监测点,二者设为一点,监测点设在受荷截较大的大跨度梁跨中立杆的上部,距梁底模板1米,在监测点的部位焊接L型棱镜,做为变形观测点,在每个L形棱镜外面安装一个保护罩以防止浇注的水泥漏下来粘到棱镜上影响视线,为了提高质量完成监测工作。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超高大跨度模板施工范围以外,埋设一个工作基准点和三个变形监测基准点,为保证观测成果准确性,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全站仪,固定的水准仪及固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观测点布置见附图)

沉降、位移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11.3、监测时间

混凝土浇注前观测二次,浇注时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浇注完后前三天每天观测一次,第四天开始每三天观测一次,第十天开始每周观测一次,预计总观测时间为一个月。

11.4、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

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一层顶板进行检查,按规范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混凝土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2/1000起拱。

5)、上层支架立杆是否与对准下层支架立杆,立杆底部是否铺设垫板。

6)、模板支架立杆外侧周围是否按方案要求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7)、立杆是否有搭接现象,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8)、支架立杆成一定角度倾斜,或者支架立杆的顶表面倾斜式,是否有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脚底是否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9)、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0)、在浇捣梁板混凝土之前,必须由项目部组织对高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并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质安员、施工员必须随时对高支架进行观测。

12)、因高支架直接支撑在一层顶板上,故在高支架模板支撑架施工完毕至拆除超高大跨度模板架前,严禁拆除顶板的模板支撑,待超高大跨度模板架拆除完毕后方可拆除超高大跨度模板区一层的模板支撑;超高大跨度模板架的拆除按现场留置的同养试块达到拆除要求强度时,方可拆架。

11.5、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支架搭设时监测措施

1)安装前应在楼面或地面弹出支撑架纵、横方向位置线,并进行抄平。本工程高支架基础直接落在一层顶板,二层看台面上。

2)、支撑架的组装要求和顺序可参考外脚手架搭设中相应的规定。

3)、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4)、满堂脚手架顶部施工操作层应满铺脚手板,并采取可靠连接方式与支撑架横梁固定。

5)、搭设用的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或者垫木。

6)、立杆底部的垫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7)、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的防倾覆临时固定设施。

11.6、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支架使用时监测措施

1)、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偏心荷载。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可堆在输送管道出口处,以免产生较大的堆积荷载,使架子偏心受荷;装卸其它物料时亦防止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2)、水平加固杆、交叉支撑等不得随意拆卸,施工要求拆卸时,应待施工完毕后马上补齐。

3)、穿着安全:现场操作人员不得赤脚、穿硬底鞋、拖鞋或高跟鞋,必须戴安全帽。

4)、浇筑同时应控制混凝土出料时不成堆。

5)、支撑架上堆料限制:支撑架的操作层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超载的材料。交通过道应有适当高度。工作前应检查脚手架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6)、模板和支撑承载安全:模板在支撑系统未钉稳牢前不得上人;在未安装好的梁底板或平台上不得放重物或行走。在安装好的模板上,不得堆放超载的材料和设备等。

7)、恶劣天气限制:凡遇到恶劣天气,如大雨、大雾及6级以上的大风时,应停止露天高空作业。风力达到5级时,不得进行大块模板和超高大跨度模板板等大件模具的露天吊装和支撑作业。

11.7、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支架拆除时监测措施

 在高空拆模时。作业区四周及进出口处应设围栏并加设明显标志和警示牌,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垂直运输模板和其它材料时,应有统一指挥,统一信号。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一些构件或一层结构之后,经过覆盖淋水养护之后,在混凝土具有相当强度时,为使模板能周转使用,就要对支撑的模板进行拆除。

 一般说拆模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混凝土硬化后对模板无作用力的,如侧模板;一种是混凝土虽已硬化,但要拆除模板则其构件本身还不具备承担荷载的能力,那么,这种构件的模板不是随便就可以拆除的,如梁、板、楼梯等构件。因此对混凝土支撑的模板,拆除要求: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要拆除时,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图纸上说明的要求;当设计上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1)、侧模板

 如梁的侧模板,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通常在常温时期(气温平均在10-25°C),混凝土浇筑后24h即可拆模。

  2)、梁、板等底模

 梁、板等底模则要求混凝土强度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要求,模板才可以拆除。

   (3)、拆模操作安全

 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力过猛或身体前倾,避免连人带板坠落,拆除高处部位的模板时,必须站稳在脚手架上操作,不得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下面操作。

  (4)、所有构件拆模之前必须填写拆模申请表,待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意签字后,方可拆模。

  (5)、预留孔洞封闭

 平台及楼板模板上的预留孔洞,应使用木板或安全网盖好或设围栏。

  (6)、操作者站立处规定

模板和支模安拆时,指挥、挂卡环和拆环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操作,严禁人员随模板起吊。

  (7)、用电和输送电路安全

 在模板上架设的电线和使用的电动工具,应采用36v的低压电源,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措施。在架空的高压输电线路下作业时,应停电作业或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8)、预防钉子伤人

拆除的木模板,应将板上的朝天钉子向下,并及时运至堆放地点。然后应拔除钉子再分类堆放整齐。

  (9)、拆卸吊运安全

装拆组合模板时,上下应有人接应,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转运;严禁从高向下抛掷,已松动件必须拆卸完毕方可吊运。

12、超高大跨度模板模板支架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

本超高大跨度模板架施工和使用期间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如下:

1)、钢管上严禁打孔。

2)、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3)、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4)、立杆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5)、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6)、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7)、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8)、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9)、作业层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13、成品保护

1)、吊装钢筋上楼时,应轻起轻放,不得冲撞,同时不能堆放过重,每平方米不能超过300㎏,防止模板下沉或变形。

2)、放材料到强度达1.2MPa以上混凝土楼面时,应轻放在梁位置上。

3)、搭设脚手架时,严禁与模板及支柱连接在一起。

4)、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表面应认真涂刷脱模剂,不得漏涂,涂刷后如被雨淋,应补刷。

5)、拆模时应禁锤打或撬棍猛撬,以免损坏模板。

拆除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暂时不用时应遮荫覆盖,防止暴晒。

14、超高大跨度模板安全应急预案

本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作业危险源较多。因此,有必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及伤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加以控制,才能对安全施工起到保障作用。

1)、危险源:作业人员在各个部位施工, 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模板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火灾。

2)、可能造成的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模板坍塌等安全事故,可造成肢体伤残、劳动能力丧失、死亡。

 14.1、机构设置

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快速反应、及时求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求援小组。由项目经理李建国任组长,负责事故现场指挥,统筹安排全面工作。

14.1.1、具体安全管理机构

建立大跨度模板工程管理组织机构:

  长:李勇

副组长:张智全、陈玉春   

  员: 万  宵、黄俊文、刘汉军、曹辉全、叶梦颖、向伟、张洪。

医 院 名 称

黔江区人民医院

单 位 地 址

黔江区

紧急求援电话:

120

14.1.2、人员职责表

职责

李勇

负责组织与指挥整个事故现场的抢救工作,向各应急组调配应急所需的资源(人力、物力、资金)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做出决定。

副组长

张智全

负责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疏散物资材料、汽车、设备工作,了解事故现场需要抢救人员的数量和抢救地点、危险程度并具体组织抢救疏散。

副组长

陈玉春

负责车辆及相应工具的供应,通过各种方法了解事故现场全面情况及其变化,及时向现场总指挥组提供真实可靠的情况。

主要负责组织抢救伤员的应急救护工作。

 

迅速调配抢救运输车辆至事故发生点。

刘汉军

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防护。

曹辉全

负责现场警戒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事故现场。

张洪

负责配合轻伤人员的包扎及资料收集工作。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公司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

14.2、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报告

(1)、报告流程

当事故发生时、按以下工作流程迅速报告:事故第一发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安全部现场指挥组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公司总经理。

(2)、报告内容

现场伤害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和财产损失基本情况,可能产生的后果、性质、当前现场状况初步减少伤亡损失的应急措施。

(3)、联系方式

利用电话联系安全部门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按流程逐级报告。

工 程 部:李勇   电话:15166371409

工程技术部:张智全  电话: 18580993744

质量安全部:陈玉春   电话:13648319660

急救电话:120

2)、联络

(1)、医疗救护组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报告事故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联系医务人员及救护车辆。

(2)、抢救疏散组随时与急救中心保持联系,指挥疏散,小组派专人在路口引导救护车辆,以便顺利准确到达指定地点。

3)、疏散

(1)、疏散组首先了解事故现场有无被困地点和抢救通道是否畅通。

(2)、疏散组在极易造成拥挤疏散通道布置专人看护。

(3)、疏散组派专人引导疏散至安全地带,并确认是否有人员未能脱离危险区,如存在立即进行施救。

(4)、指挥组调派现场安全值班车辆到达事故现场待令,并联系施救所需设备、器具。

14.3、救援方法

1)、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方法:

(1)、现场只有1人时应大声呼救;2人以上时,应有1人或多人去打“120”急救电话及马上报告应急救救援领导小组抢救。

(2)、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可能了解伤员落地的身体着地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

(3)、如果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应该迅速送医院抢救。如发现伤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4)、如果伤员腰、背、肩部先着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瘫痪,这时不能随意翻动,搬动是要三个人同时同一方向将伤员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转脊柱,运送时要平稳,否则会加重伤情。

2)、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方法:

(1)、地当发生超高大跨度模板坍塌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在有伤亡的情况下控制好事故现场;

(2)、报120急救中心,到现场抢救伤员。(应尽量说清楚伤员人数、情况、地点、联系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等待);

(3)、急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公司和有关应急救援单位,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4)、清理事故现场,检查现场施工人员是否齐全,避免遗漏伤亡人员,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小;

(5)、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切割机、起重机、药箱、担架等。

3)、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方法:

当物体打击伤害发生时,应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包扎、止血、固定伤肢,应急以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1)、止血:根据出血种类,采用加压包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堵塞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

(2)、对伤口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伤肢,减少伤痛。

(3)、对于头部受伤的伤员,首先应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如果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如果发现伤员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巾棉花或纱布堵塞,因为这样可能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4)、如果是轻伤,在工地简单处理后,再到医院检查;如果是重任,应迅速送医院拯救。

(5)、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如下页表:

序号

器材或设备

数量

主要用途

1

支架

若干

支撑加固

2

模板、木枋

若干

支撑加固

3

担架

2

用于抢救伤员

4

止血急救包

3

用于抢救伤员

5

手电筒

8

用于停电时照明求援

6

应急灯

8

用于停电时照明求援

7

爬梯

5

用于人员疏散

8

对讲机

4

联系指挥求援

15、支撑体系计算书

15.1板模板(碗扣式支撑)计算书

15.1.1综合说明

由于其中模板支撑架高门厅8.7、主席台9.3  学术报告厅7.2米,为确保施工安全,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范围包括:楼板,长×宽=30m×8m,厚0.18m

特别说明:碗扣式模板支架目前尚无规范,本计算书参考扣件式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据研究,碗扣式模板支架在有上碗扣的情况下,其承载力可比扣件式提高15%左右,在计算中暂不做调整,但在搭设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支模架的上碗扣不能缺失。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条件,经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模板支架的搭设材料,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

15.1.2搭设方案

15.1.2.1基本搭设参数

模板支架高H15.78m,立杆步距h(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取0.9m,立杆纵距la0.9m,横距lb0.9m。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自由长度a0.6m。整个支架的简图如下所示。

               

模板底部的方木,截面宽50mm,高100mm,布设间距0.25m

15.1.2.2材料及荷载取值说明

本支撑架使用 Φ48.3 × 3.6钢管,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mm,钢管上严禁打孔;采用的扣件,应经试验,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模板支架承受的荷载包括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以及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等。

15.1.3板模板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验算

荷载首先作用在板底模板上,按照"底模→底模方木/钢管→横向水平钢管→可调托座→立杆→基础"的传力顺序,分别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其中,取与底模方木平行的方向为纵向。

15.1.3.1板底模板的强度和刚度验算

模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如图所示:

               

1)荷载计算,按单位宽度折算为线荷载。此时,

模板的截面抵抗矩为:w1000×152/6=3.75×104mm3

模板自重标准值:x10.3×1 =0.3kN/m

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x20.18×24×1 =4.32kN/m

板中钢筋自重标准值:x30.18×1.1×1 =0.198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活荷载标准值:x41×1 =1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x52×1=2kN/m

以上123项为恒载,取分项系数1.3545项为活载,取分项系数1.4,则底模的荷载设计值为:

    g1 =(x1+x2+x3)×1.35=(0.3+4.32+0.198)×1.35=6.504kN/m

    q1 =(x4+x5)×1.4=(1+2)×1.4 =4.2kN/m

对荷载分布进行最不利布置,最大弯矩取跨中弯矩和支座弯矩的较大值。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简图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1max= 0.08g1lc2+0.1q1lc2= 0.08×6.504×0.252+0.1×4.2×0.252=0.059kN·m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简图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2max= -0.1g1lc2-0.117q1lc2= -0.1×6.504×0.252-0.117×4.2×0.252= -0.071kN·m

经比较可知,荷载按照图2进行组合,产生的支座弯矩最大。Mmax=0.071kN·m

2)底模抗弯强度验算

Max(M1maxM2max)进行底模抗弯验算,即

               

σ =0.071×106 /(3.75×104)=1.903N/mm2

底模面板的受弯强度计算值σ =1.903N/mm2 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 fm =15N/mm2,满足要求。

3)底模抗剪强度计算。

荷载对模板产生的剪力为Q=0.6g1lc+0.617q1lc=0.6×6.504×0.25+0.617×4.2×0.25=1.623kN

按照下面的公式对底模进行抗剪强度验算:

               

τ =3×1623.495/(2×1000×15)=0.162N/mm2

所以,底模的抗剪强度τ =0.162N/mm2小于 抗剪强度设计值fv =1.4N/mm2满足要求。

4)底模挠度验算

模板弹性模量E=6000 N/mm2

模板惯性矩  I=1000×153/12=2.812×105mm4

根据JGJ1302001,刚度验算时采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取荷载标准值计算,不乘分项系数,因此,底模的总的变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ν =0.144mm

底模面板的挠度计算值ν =0.144mm小于挠度设计值[v] =Min(250/150,10)mm ,满足要求。

15.1.3.2底模方木的强度和刚度验算

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1)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标准值:x1=0.3×0.25=0.075kN/m

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x2=0.18×24×0.25=1.08kN/m

板中钢筋自重标准值:x3=0.18×1.1×0.25=0.05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活荷载标准值:x4=1×0.25=0.25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x5=2×0.25=0.5kN/m

以上123项为恒载,取分项系数1.3545项为活载,取分项系数1.4,则底模的荷载设计值为:

g2=(x1+x2+x3)×1.35=(0.075+1.08+0.05)×1.35=1.626kN/m

q2=(x4+x5)×1.4=(0.25+0.5)×1.4=1.05kN/m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简图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 -0.1×g2×la2-0.117×q2×la2= -0.1×1.626×0.92-0.117×1.05×0.92=-0.231kN·m

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方木截面抵抗矩 W=bh2/6=50×1002/6=8.333×104mm3

               

σ =0.231×106/(8.333×104)=2.775N/mm2

底模方木的受弯强度计算值σ =2.775N/mm2 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3N/mm2 ,满足要求。

3)底模方木抗剪强度计算

荷载对方木产生的剪力为Q=0.6g2la+0.617q2la=0.6×1.626×0.9+0.617×1.05×0.9=1.461kN

按照下面的公式对底模方木进行抗剪强度验算:

               

τ =0.438N/mm2

所以,底模方木的抗剪强度τ =0.438N/mm2小于抗剪强度设计值fv=1.3N/mm2满足要求。

4)底模方木挠度验算

方木弹性模量 E=9000 N/mm2

方木惯性矩  I=50×1003/12=4.167×106mm4

根据JGJ1302001,刚度验算时采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取荷载标准值计算,不乘分项系数,因此,方木的总的变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ν  =0.521×(x1+x2+x3)×la4/(100×E×I)+0.192×(x4+x5)×la4/(100×E×I)=0.135 mm

底模方木的挠度计算值ν =0.135mm 小于挠度设计值[v] =Min(900/15010)mm ,满足要求。

15.1.3.3托梁材料计算

根据JGJ1302011,板底托梁按二跨连续梁验算,承受本身自重及上部方木小楞传来的双重荷载,如图所示。

1)荷载计算

材料自重:0.0384kN/m(材料自重,近似取钢管的自重,此时,偏于保守)

方木所传集中荷载:取(二)中方木内力计算的中间支座反力值,即

p=1.1g2la+1.2q2la=1.1×1.626×0.9+1.2×1.05×0.9=2.744kN

按叠加原理简化计算,钢管的内力和挠度为上述两荷载分别作用之和。

2)强度与刚度验算

托梁计算简图、内力图、变形图如下:

托梁采用:木方 : 50×100mm

W=83.333 ×103mm3

I=416.667 ×104mm4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中间支座的最大支座力 Rmax = 10.926 kN

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0.902×106/83.333×103=10.822 N/mm2

钢管的最大挠度 νmax = 1.319 mm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m=205 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10.822 N/mm2小于 钢管抗弯强度设计值 fm=205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1.319小于最大允许挠度 [v]=min(900/150,10) mm,满足要求!

15.1.3.4立杆稳定性验算

                        立杆计算简图

1、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计算

1)立杆荷载。根据《规程》,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下式计算:

             N = 1.35NGK + 1.4NQK

其中NGK为模板及支架自重,显然,最底部立杆所受的轴压力最大。将其分成模板(通过顶托)传来的荷载和下部钢管自重两部分,分别计算后相加而得。模板所传荷载就是顶部可调托座传力,根据3.1.4节,此值为F1=10.926kN

除此之外,根据《规程》条文说明4.2.1条,支架自重按模板支架高度乘以0.15kN/m取值。故支架自重部分荷载可取为

F2=0.15×15.78=2.367kN

立杆受压荷载总设计值为:

Nut=F1+F2×1.35=10.926+2.367×1.35=14.121kN

其中1.35为下部钢管自重荷载的分项系数,F1因为已经是设计值,不再乘分项系数。

2)立杆稳定性验算。按下式验算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按《规程》附录C采用;

A  --立杆的截面面积,取4.89×102mm2

KH --高度调整系数,建筑物层高超过4m时,按《规程》5.3.4采用;

计算长度l0按下式计算的结果取大值:

l0=h+2a=0.9+2×0.6=2.1m

l0=kμh=1.185×1.845×0.9=1.968m

式中h-支架立杆的步距0.9m

   a --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取0.6m

    μ--模板支架等效计算长度系数,参照《规程》附表D1,1.845

    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规程》附表D2取值为1.185

l02.1m

λ=l0/i=2.1×103/15.8=133

查《规程》附录Cφ= 0.381

               

KH=1/[1+0.005×(15.78-4)]=0.944

σ =1.05×N/(φAKH)=1.05×14.121×103 /(0.381×4.89×102×0.944)=84.271N/mm2

立杆的受压强度计算值σ =84.271N/mm2 小于 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满足要求。

2、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计算

1)立杆荷载。根据《规程》,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ut取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受压荷载总设计值计算。由前面的计算可知:

Nut14.121kN

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Wk=0.7μzμsWo=0.7×0.74×0.273×0.45=0.064kN/m2

其中  w0 --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w0 = 0.45 kN/m2

      μz--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μz= 0.74

      μs -- 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为0.273

Mw=0.85×1.4×Mwk=0.85×1.4×Wk×la×h2/10=0.85×1.4×0.064×0.9×0.92/10=0.006kN·m

2)立杆稳定性验算

σ =1.05×N/(φAKH)+Mw/W=1.05×14.121×103/(0.381×4.89×102×0.944)+0.006×106/(5.08×103)=85.358N/mm2

立杆的受压强度计算值σ =85.358N/mm2 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满足要求。

15.1.3.5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fgk×kc = 120×0.5=60 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20 kPa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0.5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1.05N/A =1.05×14.121/0.25=59.309 kPa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14.827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25 m2

p=59.309kPa fg=6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15.2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15.2.1参数信息

15.2.1.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60;梁截面高度 D(m):1.90

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9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30

立杆步距h(m):0.9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9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15.78;梁两侧立杆间距(m):0.90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1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15.2.1.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8.0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

15.2.1.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东北落叶松;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6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15.2.1.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10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10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4;面板厚度(mm)15.0

15.2.1.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250,主楞竖向根数:4

主楞间距为:100mm220mm210mm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600

穿梁螺栓直径(mm)M16

主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100mm,高度100mm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50mm,高度100mm

次楞合并根数:2

15.2.2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5.2.2.1.梁侧模板荷载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5.71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计算得 50.994 kN/m2、18.000 kN/m2,取较小值18.0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15.2.3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

15.2.3.1.强度计算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100×2.1×2.1/6=73.5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1×18×0.9=19.44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 1.4×1×2×0.9=2.52kN/m

q = q1+q2= 19.440+2.520 = 21.960 kN/m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250mm

面板的最大弯距 M= 0.125×21.96×2502= 1.72×105N·mm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72×105/ 7.35×104=2.33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2.334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15.2.3.2.挠度验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21.96N/mm

      l--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25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9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100×1.5×1.5×1.5/12=28.12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5×21.96×2504/(384×9500×2.81×105) = 0.418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 = l/250 =250/250 = 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418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mm,满足要求!

15.2.4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15.2.4.1.内楞计算

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50mm,截面高度10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102×2/6 = 166.67cm3

I = 5×103×2/12 = 833.33cm4

                      内楞计算简图

1)内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σ  -- 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内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

               

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q = (1.2×18×0.9+1.4×2×0.9)×1=21.96kN/m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 = 177mm

    内楞的最大弯距: M=0.101×21.96×176.672= 6.92×104N·mm

    最大支座力:R=1.1×21.96×0.177=6.039 kN

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6.92×104/1.67×105= 0.415 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7N/mm2

内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0.415 N/mm2 小于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N/mm2,满足要求!

2)内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 l--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 = 6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q=21.96 N/mm

     E -- 内楞的弹性模量: 10000N/mm2  

     I -- 内楞的截面惯性矩:I = 8.33×106mm4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21.96×6004/(100×10000×8.33×106) = 0.231 mm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600/250=2.4mm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231mm 小于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2.4mm,满足要求!

15.2.4.2.外楞计算

外楞(木或钢)承受内楞传递的集中力,取内楞的最大支座力6.039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2根木楞,截面宽度100mm,截面高度10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102×2/6 = 333.33cm3

I = 10×103×2/12 = 1666.67cm4

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σ  --  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根据三跨连续梁算法求得最大的弯矩为M=F×a=2.608 kN·m

其中,F=1/4×q×h=10.431h为梁高为1.9ma为次楞间距为250mm

经计算得到,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2.61×106/3.33×105= 7.823 N/mm2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7N/mm2

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7.823N/mm2 小于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N/mm2,满足要求!

2)外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E-外楞的弹性模量:10000N/mm2

F--作用在外楞上的集中力标准值:F=10.431kN

l--计算跨度:l=500mm

I-外楞的截面惯性矩:I=16666666.667mm4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1.615×10431.000×500.003/(100×10000.000×16666666.667)=0.126mm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外楞的最大挠度为0.126 mm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500/250=2mm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126mm 小于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2mm,满足要求!

15.2.5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 N/mm2

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径:  16 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13.55 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144 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1.2×18+1.4×2)×0.6×1.255 =18.373 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144/1000 = 24.48 kN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18.373kN 小于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24.48kN,满足要求!

15.2.6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900×15×15/6 = 3.38×104mm3

I =  900×15×15×15/12 = 2.53×105mm4    

15.2.6.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σ --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00.00mm

     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 1.2×24.00+1.50×0.90×1.90×0.90=47.09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

q2:1.2×0.35×0.90×0.90=0.34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2.00×0.90×0.90=2.27kN/m

q = q1 + q2 + q3=47.09+0.34+2.27=49.70kN/m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 0.10×49.702×0.22=0.199kN·m

σ =0.199×106/3.38×104=5.891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σ =5.891 N/mm2 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15.2.6.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 =(24.0+1.50)×1.900+0.35×0.90= 43.92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0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5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200.00/250 = 0.8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43.92×2004/(100×9500×2.53×105)=0.19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198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 200 / 250 = 0.8mm,满足要求!

15.2.7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5.2.7.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24+1.5)×1.9×0.2=9.69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0.35×0.2×(2×1.9+0.6)/ 0.6=0.513 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2.5+2)×0.2=0.9 kN/m

15.2.7.2.方木的支撑力验算

静荷载设计值 q = 1.2×9.69+1.2×0.513=12.244 kN/m

活荷载设计值 P = 1.4×0.9=1.26 kN/m                     方木计算简图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10×10×10/6 = 166.67 cm3

    I=10×10×10×10/12 = 833.33 cm4

方木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线荷载设计值   q = 12.244+1.26=13.504 kN/m

最大弯距   M =0.1ql2= 0.1×13.504×0.9×0.9= 1.094 kN.m

最大应力   σ= M / W = 1.094×106/166666.7 = 6.563 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6.563 N/mm2 小于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13.504×0.9 = 7.292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7292.16/(2×100×100) = 1.094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6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1.094 N/mm2 小于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1.6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q = 9.690 + 0.513 = 10.203 kN/m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10.203×9004/(100×10000×833.333×104)=0.544mm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ν]=0.900×1000/250=3.600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544 mm 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ν]=3.6 mm,满足要求!

15.2.7.3.支撑托梁的强度验算

支撑托梁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如下

荷载计算公式如下: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2)

q1 = (24.000+1.500)×1.900= 48.450 kN/m2

(2)模板的自重(kN/m2)

q2 = 0.350 kN/m2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2)

q3= (2.500+2.000)=4.500 kN/m2

q = 1.2×(48.450 + 0.350 )+ 1.4×4.500  = 64.860 kN/m2

梁底支撑根数为 n,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为a 梁宽为b,梁高为h,梁底支撑传递给托梁的集中力为P,梁侧模板传给托梁的集中力为N

n=2时:

                

n2时:

               

                      计算简图(kN)

                      变形图(mm)

                      弯矩图(kN·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 RA = RB=4.2 kN,中间支座最大反力Rmax=28.061

最大弯矩 Mmax=1.244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Vmax=0.355 mm

最大应力 σ=1.244×106/166666.7=7.465 N/mm2

支撑抗弯设计强度 [f]=17 N/mm2

支撑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7.465 N/mm2 小于支撑托梁的抗弯设计强度 17 N/mm2,满足要求!

15.2.8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水平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4.2 kN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49×15.78=2.82 kN

        N =4.2+2.82=7.02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k1k2(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243

k2--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5 按照表2取值1.049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243×1.049×(0.9+0.3×2) = 1.956 m

Lo/i = 1955.86 / 15.8 = 124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428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7019.511/(0.428×489) = 33.539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33.539 N/mm2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2.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梁底支撑最大支座反力: N1 =28.061 kN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49×(15.78-1.9)=2.82 kN

        N =28.061+2.82=30.541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k1k2(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243

k2--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5 按照表2取值1.049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243×1.049×(0.9+0.3×2) = 1.956 m

Lo/i = 1955.86 / 15.8 = 124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428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30540.997/(0.428×489) = 145.925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45.925 N/mm2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15.2.9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fgk×kc = 120×1=120 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20 kPa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1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28.061/0.25=112.244 kPa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28.061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25 m2

p=112.244 fg=12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15.2.10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5.2.10.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15.2.10.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15.2.10.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

   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15.2.10.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15.2.10.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9.2.10.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15.2.10.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15.3柱模板计算书

柱模板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柱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木楞或钢楞)组成,第一层为直接支撑模板的竖楞,用以支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第二层为支撑竖楞的柱箍,用以支撑竖楞所受的压力;柱箍之间用对拉螺栓相互拉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柱模板支撑体系。

       

                   柱模板设计示意图

柱截面宽度B(mm):1000.00;柱截面高度H(mm):800.00;柱模板的总计算高度:H = 3.00m

根据规范,当采用溜槽、串筒或导管时,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为2.00kN/m2

                         计算简图

15.3.1参数信息

15.3.1.1基本参数

柱截面宽度B方向对拉螺栓数目:1;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数目:5

柱截面高度H方向对拉螺栓数目:1;柱截面高度H方向竖楞数目:4

对拉螺栓直径(mm):M14

15.3.1.2.柱箍信息

柱箍材料:钢楞;截面类型:圆钢管48×3.5

钢楞截面惯性矩I(cm4):12.19;钢楞截面抵抗矩W(cm3):5.08

柱箍的间距(mm):600;柱箍合并根数:2

15.3.1.3.竖楞信息

竖楞材料:木楞;竖楞合并根数:2

宽度(mm):50.00;高度(mm):100.00

15.3.1.4.面板参数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5.00

面板弹性模量(N/mm2):95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50

15.3.1.5.木方和钢楞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方木弹性模量E(N/mm2):9500.00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ft(N/mm2):1.50

钢楞弹性模量E(N/mm2):210000.00;钢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205.00

15.3.2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57.246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2 kN/m2

15.3.3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模板结构构件中的面板属于受弯构件,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取柱截面宽度B方向和H方向中竖楞间距最大的面板作为验算对象,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由前述参数信息可知,柱截面高度H方向竖楞间距最大,为l= 250 mm,且竖楞数为 5,面板为大于 3 跨,因此柱截面高度H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作用下下的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5.3.3.1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对柱截面宽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用下式计算最大跨中弯距:

               

其中, M--面板计算最大弯距(N·mm)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 =25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57.25×0.60×0.90=37.095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0.60×0.90=1.512kN/m

式中,0.90为按《施工手册》取用的临时结构折减系数。

           q = q1 + q2 =37.095+1.512=38.607 kN/m

面板的最大弯距:M =0.1×38.607×250×250= 2.41×105N.mm

面板最大应力按下式计算:

               

其中, σ  --面板承受的应力(N/mm2);

       M  --面板计算最大弯距(N·mm)

       W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 :

               

         b:面板截面宽度,h:面板截面厚度;

       W= 600×15.0×15.0/6=2.25×104 mm3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f=13.000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M/W = 2.41×105/ 2.25×104 = 10.724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10.724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σ]=13N/mm2,满足要求!

15.3.3.2面板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 =25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57.25×0.60×0.90=37.095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0.60×0.90=1.512kN/m

       式中,0.90为按《施工手册》取用的临时结构折减系数。

           q = q1 + q2 =37.095+1.512=38.607 kN/m

面板的最大剪力:∨ = 0.6×38.607×250.0 = 5791.111N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下式:

               

其中, τ --面板承受的剪应力(N/mm2);

      --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 5791.111N

       b--构件的截面宽度(mm)b = 600mm

       hn--面板厚度(mm)hn = 15.0mm

       fv---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 = 13.000 N/mm2

面板截面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3×5791.111/(2×600×15.0)=0.965N/mm2

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0N/mm2

面板截面的受剪应力 τ =0.965N/mm2 小于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N/mm2,满足要求!

15.3.3.3.面板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kN/m)q = 57.25×0.60=34.35 kN/m;

       ν--面板最大挠度(mm);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 =250.0mm

       E--面板弹性模量(N/mm2):E = 9500.00 N/mm2

       I--面板截面的惯性矩(mm4)

               

       I= 600×15.0×15.0×15.0/12 = 1.69×105 mm4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 [ν] = 250 / 250 = 1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34.35×250.04/(100×9500.0×1.69×105) = 0.567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567mm 小于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设计值 [ν]= 1mm,满足要求!

15.3.4竖楞方木的计算

模板结构构件中的竖楞(小楞)属于受弯构件,按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柱高度为3.0m,柱箍间距为600mm,竖楞为大于 3 跨,因此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竖楞采用木楞,宽度50mm,高度10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0×100×100/6 = 83.33cm3

I = 50×100×100×100/12 = 416.67cm4

竖楞方木计算简图

15.3.4.1抗弯强度验算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

                

其中, M--竖楞计算最大弯距(N·mm)

       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 l =600.0mm

       q--作用在竖楞上的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57.25×0.24×0.90=14.715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0.24×0.90=0.600kN/m

           q = (14.715+0.600)/2=7.657 kN/m

竖楞的最大弯距:M =0.1×7.657×600.0×600.0= 2.76×105N.mm

               

其中, σ  --竖楞承受的应力(N/mm2);

       M  --竖楞计算最大弯距(N·mm)

       W  --竖楞的截面抵抗矩(mm3)W=8.33×104

       f --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f=13.000N/mm2

竖楞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M/W = 2.76×105/8.33×104= 3.308N/mm2

竖楞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3.308N/mm2 小于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σ]=13N/mm2,满足要求!

15.3.4.2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竖楞计算最大剪力(N)

       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 l =60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57.25×0.24×0.90=14.715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0.24×0.90=0.600kN/m

           q = (14.715+0.600)/2=7.657 kN/m

竖楞的最大剪力:∨ = 0.6×7.657×600.0 = 2756.569N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下式:

               

其中, τ --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N/mm2);

      --竖楞计算最大剪力(N):∨= 2756.569N

       b--竖楞的截面宽度(mm)b = 50.0mm

       hn--竖楞的截面高度(mm)hn = 100.0mm

       fv--竖楞的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 = 1.500 N/mm2

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3×2756.569/(2×50.0×100.0)=0.827N/mm2

竖楞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0N/mm2

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0.827N/mm2小于 竖楞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N/mm2,满足要求!

15.3.4.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竖楞上的线荷载(kN/m)q =57.25×0.24 = 13.62 kN/m

       ν--竖楞最大挠度(mm);

       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 l =600.0mm

       E--竖楞弹性模量(N/mm2):E = 9500.00 N/mm2

       I--竖楞截面的惯性矩(mm4)I=4.17×106

竖楞最大容许挠度: [ν] = 600/250 = 2.4mm

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13.62×600.04/(100×9500.0×4.17×106) = 0.302 mm

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302mm 小于竖楞最大容许挠度 [ν]=2.4mm ,满足要求!

15.3.5B方向柱箍的计算

本算例中,柱箍采用钢楞,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5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钢柱箍截面抵抗矩 W = 5.08 cm3

钢柱箍截面惯性矩 I = 12.19 cm4

柱箍为2 跨,按集中荷载二跨连续梁计算(附计算简图):

B方向柱箍计算简图

其中 P - -竖楞方木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kN)

        P = (1.2 ×57.25×0.9 + 1.4 ×2×0.9)×0.238 × 0.6/2 = 4.59 kN

B方向柱箍剪力图(kN)

最大支座力: N = 13.732 kN

B方向柱箍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 M = 0.719 kN.m

B方向柱箍变形图(mm)

最大变形: V = 0.485 mm

15.3.5.1柱箍抗弯强度验算

柱箍截面抗弯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 ,柱箍杆件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M = 0.72 kN.m

     弯矩作用平面内柱箍截面抵抗矩: W = 5.08 cm3

B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134.82 N/mm2

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

B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134.82N/mm2 小于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满足要求!

15.3.5.2柱箍挠度验算

经过计算得到: ν= 0.485 mm

柱箍最大容许挠度:[ν] = 500 / 250 = 2 mm

柱箍的最大挠度 ν=0.485mm 小于柱箍最大容许挠度 [ν]=2mm,满足要求!

15.3.6 B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 N/mm2

查表得:

   对拉螺栓的型号: M14

   对拉螺栓的有效直径:  11.55 mm

   对拉螺栓的有效面积: A= 105 mm2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 13.732 kN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105×1.05×10-4= 17.85 kN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13.732kN 小于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17.85kN,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15.3.7 H方向柱箍的计算

本工程中,柱箍采用钢楞,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工程中,柱箍采用钢楞,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5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钢柱箍截面抵抗矩 W = 5.08cm3

钢柱箍截面惯性矩 I = 121.9cm4

柱箍为2 跨,按二跨连续梁计算(附计算简图):

H方向柱箍计算简图

其中 P -- 竖楞方木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kN)

         P = (1.2×57.25×0.9+1.4×2×0.9)×0.25 ×0.6/2 = 4.83 kN

    

H方向柱箍剪力图(kN)

最大支座力: N = 10.967 kN

H方向柱箍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 M = 0.578 kN.m

H方向柱箍变形图(mm)

最大变形: V = 0.218 mm

15.3.7.1柱箍抗弯强度验算

柱箍截面抗弯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 柱箍杆件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M = 0.58 kN.m

      弯矩作用平面内柱箍截面抵抗矩: W = 5.08 cm3

H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108.29 N/mm2

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

H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108.29N/mm2 小于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满足要求!

15.3.7.2. 柱箍挠度验算

经过计算得到: V = 0.218 mm

柱箍最大容许挠度: [V] = 400 / 250 = 1.6 mm

柱箍的最大挠度 V =0.218mm 小于柱箍最大容许挠度 [V]=1.6mm,满足要求!

15.3.8 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 N/mm2

查表得:

   对拉螺栓的直径: M14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  11.55 mm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A= 105 mm2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105×1.05×10-4= 17.85 kN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 10.967 kN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10.967kN 小于[N]=17.85kN,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