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萨迦达塔 | 觉知升起世界现

 mayprc 2022-08-17 发布于青海

图片

我是那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的开示录

I AM THAT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 著

灵智宝鬘翻译团队 中译

对话056:

觉知升起世界现

提问者:普通人在死亡时,发生了什么?

尼萨迦达塔:他信仰什么,就发生了什么,正如他死前的生活只是他想象出来的,他死后的生活也会如此。梦在继续。

问:那智者呢?

尼:智者不会死,因为他从未出生过。

问:但在别人看来,他是会死的。

尼:但对他自己则不然。就其自身而言,他不受任何事情的影响——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影响不了他。

问:但一个人死了的话,你肯定还是知道的。至少,你自己也经历过许多前世吧。

尼:在我遇到我的上师之前,我知道很多事情。现在,我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在梦中的,本就虚妄。我了解我自己,我发现在我身上无生也无死,有的只是纯净的本然存在——不是作为“这个”或“那个”而存在,而仅仅是“在”。但是,当心利用其记忆的仓库开始想象时,从那一刻开始,它就用物体填满了空间、用事件塞满了时间。既然我连这次出生都不知道,我怎么可能知道前世呢?心,本身就处在运动之中,而正是心,看到了一切都在运动,并且正是心在创造了时间之后,对过去和未来感到焦虑。整个宇宙都孕育在“大觉”(maha tattva)之中,从有完美秩序与和谐(maha sattva)的地方诞生。正如所有的波浪都存在于海洋之中,一切事物——物质的和精神的,也都存在于觉性之中。因此,觉性本身最重要,而它的内容则不重要。深化和拓宽你自己的觉知,从而所有的加持都将涌现出来。你不需要寻求任何东西,一切都会自然而然且毫不费力地来到你身上。五种感官和心的四种功能——记忆、思考、理解和自我感;五种元素——地、水、火、风、空;创造的两大方面——物质和精神,所有这些都包含在觉性中。

问:然而,你也一定相信自己曾经活过吧。

尼:经文上是这么说的,但我对此一无所知。我知道我自己本来是什么样子;我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样子不在我的体验范围之内。并非我不记得了,事实上,没有什么是可被记住的。轮回,就意味着有一个轮回的自我,但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东西。被称为“我”的这个记忆和期望的集合体,想象着自己永远地存在,并创造了时间以顺应其虚假的永恒。要存在的话,我并不需要有过去或未来。所有的体验都源自于想象;我不想象,所以也没有出生或死亡会发生在我身上。只有那些认为自己出生了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有前世。你栽赃说我已经出生了——但我绝不承认!

一切都存在于觉性之中,觉性既不死亡也不转世重生。它是不变的实相本身。

整个能被体验的宇宙与身体一道出生,也与身体一起死亡;它在觉性里有其开始和结束,但觉性不知道有开始和结束。如果你仔细地想一想,并长时间好好去思考,你就会看到觉性之光,袒露无遗,世界将从你的视野中消失。这就像看一根燃烧的熏香,你首先看到的是香棒和烟雾;当你注意到火苗时,你会意识到它有能力吞噬掉堆积得如山一般高的香棒,让整个宇宙都充满了烟雾。永恒的真我彰显了自己,但并未耗尽它的无限的可能性。在香棒的这个比喻中,香棒是身体,烟雾是心。只要心还带着各种扭曲忙忙碌碌,它就不会觉察到自己的源头。遇到上师后,上师把你的注意力转向内在的火苗。心,就其本质而言,是向外的;它总是习惯于在事物之中寻找事物的根源;被告知了要寻找内在的源头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新的生命的开始。觉知取代了意识;在意识中,有一个“我”,他是有意识的,而觉知是不可分割的;觉知知道自己。“我在”只是一个念头,而觉知不是一个念头,在觉知中没有“我知道”。意识是一种特征属性,而觉知不是;人可以知道自己是有意识的,但不能意识到觉知。上帝是意识的整体,但觉知超越了一切——超越了存在和不存在。

问:我一开始问的是人死后会怎样。当他的身体被摧毁时,他的意识会怎样?他是带着他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一起走呢,还是会把它们留下?如果他失去了感官,他的意识又会怎样?

尼:感官代表的仅仅是感知的模式。随着粗的模式的消失,更精细的意识状态便会出现。

问:死后,意识(consciousness)难道没有转变为觉知(awareness)吗?

尼:意识不会转变成觉知,也不可能,因为觉知不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意识只能变得更加精微和精细,这就是死后会发生的事情。随着生命的各种载体的消亡,由它们促成的各种意识模式也会逐渐消失。

问:直到只剩下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尼:你看你,你把“无意识”说成了是有来有去的东西!意识到没有意识了的是谁呢?只要窗户开着,房间里就会有阳光;关上窗户后,太阳仍然在那里,但它看到房间里的黑暗了吗?对太阳来说,有黑暗这类东西吗?不存在“无意识”这回事,因为“无意识”是无法体验的。当记忆或交流出现空白时,我们就会推断曾有无意识的状态出现过。如果我不再响应外界的变化,你会说我是无意识的。但事实上,我那时可能有着最敏锐的意识,只是无法交流或记忆罢了。

问:我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世界上大约有40亿人,他们注定都将死亡。他们死后会是什么状况——我问的不是他们身体上会怎样,而是精神上会怎样?他们的意识会延续下去吗?如果会,是以什么形式?不要告诉我,我的问题问得不对,或者你不知道答案,又或者在你的世界里,我的问题毫无意义;当你开始谈论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是不同的、不相容的时候,你就在我们之间竖起了一堵墙。要么承认我们在同一个世界里生活,要么承认你的体验对我们没有帮助。

尼:我们当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只是我看到了它本来的样子,而你却没有。你在世界中看到自己,而我在自己之中看到世界。对你来说,你会出生,也会死亡,而对我来说,是世界出现了并会消失。我们的世界很真实,但你对它的看法却不真实。我们之间没有墙,除了你建的那堵墙外。感官没什么错,是你的想象误导了你。它掩盖了世界本来的样子,用的是你想象出来的世界的样子——你将其想象成是某种独立于你而存在的东西,同时这跟你继承的或获得的模式紧密相关。你的观点中有一个核心的矛盾,你看不到矛盾,而那就是悲苦的起因。你坚持认为自己出生在了一个充满痛苦和悲伤的世界里;而我知道这个世界诞生于爱,是爱的孩子——在爱中出生、在爱中长大和成熟。但我,甚至超越了爱。

问:如果你是从爱中创造了这个世界,那它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呢,充满了痛苦?

尼:从身体的角度来看,是你说的这样。但你不是身体。你是觉知的广袤与无限。不要将不真实的东西假设为真实的,从而你会看到我所看到的。快乐与痛苦、好与坏、对与错:这些都是相对成立的术语,决不能将之绝对化。它们是有限的和暂时的。

问:在佛教的传统中,有人说一个涅槃者(Nirvani)、一个觉悟的佛陀,可以自由地驾驭整个宇宙。他可以知道并亲身体验存在的一切;他可以发号施令,干预自然,干预因果链,改变事件发生的顺序,甚至可以撤销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世界和他同时都存在,但他在其中是自由的。

尼:你所描述的就是上帝。当然,在有宇宙的地方,也会有宇宙的对应物,那就是上帝。但我是超越两者的。有一个国家想要挑选出一个可以统治他们王国的国王。他们找到了合适的继任者,并立他为王。对这位新王来说,他过去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样,丝毫也没有改变。他只是被赋予了国王的头衔、权利和义务。他的本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受影响的只是他的行为。同样地,对觉悟者来说,虽然他的觉知领域内的内容有了彻底的转变,但他没有被此蒙蔽——他知道不变的“那个”。

问:不变的“那个”不可能是有意识的。意识总在变化。而不变的“那个”在意识中是寻不到踪迹的。

尼:对,也不对。纸张不是文字,但它承载了文字;墨水不是信息,阅读者的心也不是信息——但它们都使信息的存在成为了可能。

问:那么,意识来自实相吗,还是说它是物质所具有的某种特征属性?

尼:意识本身就是物质的精微的对应物。正如多磨(tamas)和罗阇(rajas)是物质的特征属性一样,萨埵(sattva)也是,而萨埵就表现为觉知。你可以把意识或觉知看作是一种非常精微的能量形式。每当物质组合成了一个稳定的生命体,意识自然就会出现;随着生命体消亡,意识也就消亡了。

问:那还有什么能存活下来吗?

尼:能存活的“那个”,它无生也无灭,而物质和意识只是其两个方面。

问:如果它超越了物质和意识,那它如何能被体验到呢?

尼:可以通过它对两者的影响来了解它;可以在美丽和喜悦中寻找它。但除非你超越了物质和意识,否则你既不了解身体,也不了解意识。

问:请明确地告诉我们:你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尼:觉悟者(jnani)既非有意识也非无意识。但在他的智慧(jnana)之中,包含了一切。觉知(awareness)包含了每一种体验,但觉悟者超越了任何一种体验。他超越了觉知本身。

问:体验的背景,可以叫作“物质”;体验的主体,可以叫作“心”。是什么构成了桥梁,架在两者之间?

尼: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桥梁。一端是物质,另一端是心,这本身就是桥梁。不要把实相拆分成身体和心,不需要什么桥梁。

觉知产生了,世界就产生了。当你考虑遍在的智慧和美妙时,你就会称之为上帝。要了解这一切的源头,它就在你自己之内,你会发现你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问:见者(the seer)和所见(the seen):它们是一还是二?

尼:只有见;见者和所见都包含在其中。不要在没有差异的地方制造差异。

问:我们的谈话是从“人死后会怎么样”的问题开始的。你说人死后的经历,会由他的期望和信仰来决定。

尼:在你出生之前,你期望按照你自己制定的计划来生活。你自己的意愿就是你命运的主干。

问:当然,业力一定干扰了命运。

尼:业力塑造了环境,而采取怎样的态度却取决于你自己。归根结底,你的品质塑造了你的生活,而只有你能塑造你的品质。

问:人要如何塑造自己的品质?

尼:通过看清它的本质,并诚恳地感到悔悟。这种全局的观察和感受可以创造出奇迹。这就像铸造铜像一样,光有金属或火是不行的,光有模具也没用;火必须加热到足够的高温,你必须在火中融化掉金属,然后把它铸在模具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