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中的“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第4师团 师团,是日军独有的编制名称,既非“团”也非“师”,二战时期在人数上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军,但战斗力却是好几倍。 日军在扩大战争前,设有17个常设师团——分别是近卫师团、第1-12师团,以及第14、16、19、20师团。它们满额编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大部分都曾参与侵华战争,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 ![]() 影视剧中调侃大阪师团贩卖九二式步兵炮 只不过其中的第4师团,常常被认为是异类,流传出很多糗事——据说他们出身商贾云集的大阪,信奉和气生财,在战场上磨磨唧唧不拼命,甚至还倒卖战争物资,毫无军国主义的残暴气象。 那么事实究竟如此呢,法西斯日军中真有这样一支“认钱不认天皇”的窝囊废部队吗? ![]() 大阪城 第4师团的来历和传说日军师团的前身是镇台——明治六年(1874年)开始施行的“镇台制”,把全国划分为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和熊本六个镇台。 这些镇台在1885年改建为师团,它们沿袭了镇台“军管区”的特色,即在各自的驻地内完成征兵——每个师团下设4个联队管区,各部队都在管区内完成征兵任务,所以每支部队中的成员都是同乡。 ![]() 第4师团的征兵地 第4师团的管区在大阪府,兵员分别来自大阪、神户、和歌山和堺,因此被称为大阪师团。在这片管区内,大阪市和神户市是超级港口、物流贸易发达,堺市在明治年间就是商贸重地,和歌山物产丰富、轻工业发达——商贾云集,到处是繁华景象。 就连第4师团的代号“淀”,也被认为取自淀川河——由京都经大阪入海,流过大阪最繁华的商业区,听上去很像是“财富在大阪积淀”。这就给人一种印象,大阪人满脑袋的生意经,哪有什么心思搞军国主义。 让大阪师团“窝囊废形象”广为传播的,是日本人编著的《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撰写了第4师团的各种奇葩行为,其中有三个传说最为经典。 ![]() 徐州会战 传说1:徐州会战”打酱油“事件 据说1938年徐州会战末期,一支中国军队从徐州向河南撤离时,在鲁苏皖交界处的公路上遭遇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由于刚在徐州经历苦战,中国军队以为遭遇到日军堵截,仓皇向山地撤退,但久久不见日军追击。 稍作安定后,国军向公路方向派出侦察兵,发现这股日军大部队完全无视国军,大摇大摆地在路边埋锅造饭。后来这支日军被查证,是由第4师团下属第37、70两个联队组成的南下支队,从此不会打仗的大阪师团就名声在外了。不少国军甚至于一听说有第4师团出阵,就抢着打前锋,要捏一捏这个软柿子。 ![]() 日军在诺门罕的惨败 传说2:诺门罕战役迟到事件 1939年5月末开始,日本与苏联在诺门罕地区激烈交战,日军在投入近3个师团、数十门重炮、数十辆坦克以及300架战机后,仍然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 咽不下这口恶气的关东军,把黑龙江东部的第2、4两个师团紧急调往诺门罕。第2师团接到命令后火急火燎地赶路,先遣队仅4天就急行军赶到诺门罕战场,虽然被苏军一顿胖揍,却也是不辱使命。 而大阪师团再一次展现了“坑队友”的本质,接到动员令后师团上下各种官兵报病要求留守,磨磨蹭蹭地用了八天才赶到诺门罕战场,刚好赶上苏日宣告休战。 ![]()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的日军 传说3:第二次长沙会战溃逃事件 据说由于种种劣迹,第4师团已经成为日军眼中的“猪队友”,几乎一出现就会拖累整个战局。第二次长沙会战时,日军5个师团齐头并进向长沙推进,结果第4师团刚刚突入长沙后不久,就遭到国军驱赶,灰溜溜地后撤。最后由于全线溃败,第4师团灰头土脸地撤回本土休整。 ![]() 第4师团未参与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这些大会战 第4师团在二战期间的真实战历这些有关第4师团的种种传说到底是真是假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了解清楚第4师团的详细情况和真实战历。 ![]() 1907-1931年日军在中国东北的轮值
第4师团自从在1905年参加日俄战争之后,就长期驻守大阪。此后从1907年开始到1931年,日军以轮值的方式长期向中国东北派驻军队,每个师团轮值两年。 还没轮到第4师团,“九一八”就爆发了,日军不再施行师团轮值制度。 ![]() 1931-1937年关东军的编制变化 从1931-1936年,第1、2、3、6、7、8、9、10、12、14、16师团,都曾整个或者半个派出到东北作战,偏偏第4师团就是不现身。或许这也是第4师团后来遭到鄙视和嘲笑的原因之一,毕竟常设师团中,只有第4师团和近卫师团长期窝在本土,而近卫师团好歹还承担着护卫天皇的任务。 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入关,从本土调兵加强关东军,这才把第4师团拉出本土。时隔30多年后,第4师团再一次踏上中国东北的黑土地,很快被编入关东军下属的第5军中,驻守佳木斯市,主要防备苏联远东军区。 ![]() 第4师团的基本编制 此时的第4师团采取两旅团四联队的标准编制,配备一定数量的骑兵、炮兵、辎重兵和工兵。 步兵主力:包括步兵第7、32旅团,下设步兵第8、37、61、70联队,总人数大约为16000人。 骑兵部队:骑兵第4联队人数较少,分为2个骑兵中队和1个机枪小队,配备452人和429匹军马,主要承担警戒、侦查和机动任务。 ![]() 日军的91式榴弹炮 炮兵部队:野炮第4联队是战役级的炮兵单位,配备有36门野炮和12门榴弹炮,为整个师团提供火力支援。虽然火炮只有几十门,却需要大量的人员支持和驮物牵引,配备2894人和2269匹骏马。此外在各步兵联队中,也配属了联队炮中队和速射炮中队,主要武器为92式步兵炮和94式速射炮。 ![]() 英勇的东北抗联,壮烈的八女投江 尽管此时日苏只是保持对峙状态,第4师团却并没有因此闲下来,不断袭击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冬天,第4师团和伪蒙军共计2.5万人,在松花江下游一带发起了所谓的“三江大讨伐”,企图把英勇的抗日武装扼杀在冰天雪地里。 第4师团仗着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给东北抗日联军造成了巨大损失。虽然抗联最终跳出包围圈,却付出了巨大伤亡。著名的“八女投江”,就是发生在第4师团的这次进攻中。 ![]() 关东军主力部署在黑龙江东部 就在第4师团不断残害抗日武装、强化奴役统治时,诺门罕战役爆发了。由于诺门罕位于满洲西部和外蒙的边境,第4师团的主要任务还是防备远东滨海军区的苏军,所以并没有立即参战,还把兵力向南推进到勃利一带。 直到8月底,诺门罕前线的第23师团打到几乎报废,关东军才从东线抽出第2、4、8师团增援,但是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诺门罕战事彻底告终,第4师团再度返回原驻地。 ![]() 抗战相持阶段
时间推进到1940年,此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军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也非常清晰。
在这种情况下,华中的日本第11军战线不断扩展,兵力明显不足,第4师团被调到了第11军。 ![]() 改编为三联队模式后的第4师团 在划归第11军的同时,第4师团还进行了编制改组,由四联队模式改编为三联队模式。原先的第7、32两个步兵旅团撤销,第70联队划归第25师团,将步兵第8、37、61联队统编为1个第4步兵团。同时将骑兵第4联队升级为搜索第4联队,配备了装甲车和卡车,加强机动力。 ![]() 第4师团在应城地区布防 由于第11军在1940年6月攻入宜昌,第13师团、独立混成第18旅团和第39师团都在宜昌一带展开,第4师团负责镇守应城,防备豫南方向的中国军队。 第5战区的李宗仁,瞅准了第11军兵力不足、无法机动的困境,不断越过汉水骚扰第4师团,大搞运动战和游击战。第4师团在这一带确实受了几个月的“窝囊气”,想大打又没有友军支持,想安稳休整又有游击队不断骚扰。 ![]() 豫南会战 不堪忍受李宗仁不断袭扰的第11军司令园部和一郎,从1940年11月开始,集中第3、4、13、17、39师团等部队,不断向鄂西北进攻,企图寻找并消灭中国主力。1941年1月,第11军又发起豫南会战,企图消灭信阳北部的汤恩伯等国军主力。 第4师团也派出一部参与作战,主力仍留在应城地区防备汉水以西的国军。由于国军此时已经转入灵活战术,避开日军主力运动作战,不断打击其侧翼和后方,导致日军的豫南会战惨淡收场。而第4师团倒是运气不错,因为只派出小股部队,没有遭受重大损失。 ![]() 第二次长沙会战 直到1941年9月,第4师团才第一次全力作战,参加到第二次长沙会战。这次会战的目的,是打击与武汉隔江相望的中国第九战区主力,然后收缩第11军的防区,把第3、4师团等精锐主力撤出中国战场,转向太平洋战场。 新上任的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吸取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兵力分散的教训,采取齐头并进的阵势,以4个师团、5个支队的兵力向长沙袭来。日军接连渡过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上的中国防线,直扑长沙,企图聚歼长沙守军。 ![]() 长期坚守长沙的抗日名将——薛岳 尽管集中进攻给第九战区造成了较大损失,但是由于日军过于深入、消耗巨大,而且跨越了湘北数条河流,补给困难、后方不稳,在第4师团占领长沙两天后就全军北撤,草草收场。 尽管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既定目标没有完成,但太平洋战事已经弓在弦上,第4师团于当年11月调出第11军,改由大本营直辖,前往上海整装待命。 ![]() 虎!虎!虎!——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正式打响。 寺内寿一率领的日本南方军,在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同时发起进攻,多点开花。或许是因为寺内寿一曾担任第4师团长,这位老长官对第4师团照顾有加,直到1942年3月才把第4师团调往菲律宾前线,此时菲律宾岛上的美军“硬骨头”已经啃得差不多了。 第4师团被划入了本间雅晴的第14军,很快加入到对巴丹半岛的第二次进攻。第一次巴丹半岛战役中,日军仅仅投入了1个旅团的陆军,尽管海军与航空兵全力压制,仍然无法突破美军的防御。 ![]() 菲律宾战役的主要过程 第4师团参战后,在巴丹半岛的东部突破了美军防线的核心点——萨马特山,一路向南追击,最终逼迫巴丹防守军司令金克少将率部投降。 紧接着第4师团又被调往马尼拉,新目标是美军驻菲律宾的最高军事指挥部,它位于马尼拉湾口的一个蝌蚪状岛屿——科雷希多岛。这里是一个坚固的堡垒,筑有机场、码头和地下防御工事,还有可以封锁马尼拉湾的海防炮台。 但是毕竟美军在菲律宾的主力已经战败,海空权全部丧失,日军投入整个第4师团后,仅1天就占领了这里,并接受了菲律宾美军司令温立特中将的投降。 菲律宾大胜之后,第4师团再度调回本土修整,在1943年调往苏门答腊岛警戒、1945年调入驻守泰国的第15军,再无大战,直至最终投降。 ![]() 第4师团种种传说的真相到底如何? 第4师团种种传说的真相细致地盘完了第4师团在二战期间的完整经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前文中的传说。 传说1:徐州会战打酱油事件——假的 徐州会战爆发于1938年,而第4师团1940年才调入关内作战,时间上就是矛盾的。从中日两国的战史资料中也可以看出,日军在徐州会战时参战的师团有第5、6、9、10、13、16、101、114八个,并不见第4师团的痕迹。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抽出部分南下作战呢? ![]() 甲午战争时期,日军就开始编制混成旅团 日军确实有抽出半个师团组成混成旅团的习惯,但是混成师团的番号是有规律的,它们直接来自于师团下属的步兵旅团。比如第1师团下属第1旅团和第2旅团,从第1师团抽掉的混成旅团,番号就是混成第1旅团或者混成第2旅团。 徐州会战中参战的混成旅团仅有第3、13旅团两支,按照番号可以知道分别来自第3师团和第7师团。第4师团下属第7旅团和第32旅团,派出的也只能是混成第7旅团或混成第32旅团,所以连分兵南下也是不可能的,到徐州会战打酱油的传说纯粹是杜撰。 ![]() 诺门罕战役被称为日本的“第一次战败” 传说2:诺门罕战役迟到事件——半真半假 有关诺门罕战役的传说,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在诺门罕战役末期,关东军的确从东线抽调大量军队西进,包括第2、4、8三个主力师团。而第4师团的先遣队,也确实是存在行军迟缓的情况,赶到诺门罕前线时日苏已经停战。 ![]() 从铁道图可看出,第4师团赶到诺门罕要更久 但是第4师团之所以比第2师团晚到,很可能是路途问题。第4师团驻地在佳木斯,从佳木斯到诺门罕附近的铁路还要绕过第2师团的驻地牡丹江,显然会比第2师团慢很多。而且所谓第2师团急切赶赴诺门罕,与苏军大战一场,却是完全的臆造。 早在1939年8月29日,苏军包围圈内的日军残部被全歼后,苏日双方实质上已经暂时停火,苏蒙军队撤回了己方阵地。第2师团即使赶到诺门罕战场,在没有参谋本部和关东军指令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与苏军交火。 事实上,就在第2、4师团赶赴诺门罕的同时,关东军还在和参谋本部讨价还价——参谋本部坚持要求节约兵力,要求仅仅投入第2师团,限制第4师团的使用——这恐怕才是第4师团缓慢行军的真实原因。 ![]()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坚持巷战的中国军队 传说3:第二次长沙会战溃败事件——假的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第4师团并不是一进长沙就被撵跑,而是在占据长沙两天后主动撤出。当时日军一步步从湘北突击到长沙,后方已经不断遭受国军袭扰,大有反包围的趋势。 再加上中国军队在豫南和宜昌方面施加压力,驻守宜昌的第13师团一再告急,第11军必须抽身回援,所以才将南下的5个师团全部撤回。最终第4师团也不是灰溜溜地撤回国内,而是在上海等待南下,并在第二年参加了菲律宾作战。 ![]() 万家岭大捷,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 除了这三个传说外,还有一些更荒唐的说法——为了衬托第4师团“窝囊废”形象,直接扯出了万家岭会战中几乎被全歼的第106师团,称106师团为大阪预备役编成,由106师团的惨败即可看出大阪人的战斗力之差。 其实这是明显的张冠李戴,106师团跟第4师团毫无关系。 日军二战期间番号在100以上的师团,确实多是预备役编制,但从101-120师团都是按照“常设师团番号+100”的规则——即第1师团预备役编制为101师团——106师团恰恰是熊本第6师团的预备役编制而成。 况且106师团正是因为凶顽倔强,才一步步滑入薛岳的口袋阵。如果真的是大阪商贩组成的窝囊废师团,早就风紧扯呼了,怎么可能不顾一切地向万家岭突进。 ![]() 豫湘桂会战——日军最后的疯狂 而第4师团真正的预备役部队是104师团,长期在华南战场作战。第104师团的对手正是悍勇的桂军,多次攻入柳州等地,并在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中攻陷桂林,可见并不是什么不爱打仗的窝囊废。 ![]() 地域黑比比皆是,大阪人连口音都被吐槽 结语既然真实的第4师团并不是厌战、“爱好和平”、“只爱钱财”的“商贩师团”,那些“窝囊废”的黑历史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想这很可能仅仅是日本人的地域黑而已。 从某些著作可以看到,大阪师团的一些黑历史,往往来自于九州兵的战场记录——这种主观性的回忆录,很容易带上地域攻击色彩——穷九州看不惯富大阪,自然会拼命吐槽。 由于大阪师团参战次数少,打的硬仗更少,战场上运气也不错,显然会让那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看不惯。九州兵的吐槽再经过文人包装,变成地域黑的猛料,传播到中国后就成为喜闻乐见的日军糗事。 ![]() 只有看清侵略者的真面目,才能理解抗日战争的艰难 其实真正的抗日战场哪有这么多奇葩日军,各个都是凶神恶煞、狡猾顽强,是无数抗日先烈们付出生命代价才最终打败的。只有正确认识侵略者的面貌,才能真正理解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 |
|
来自: 白衣钱子 > 《二战[非中国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