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
2022-08-17 | 阅:  转:  |  分享 
  




第1节概述
【知识要求】一、总体思路指导原则:“安全发展”;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要
求:“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二、工作目标深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对查处的隐患彻底整改,遏制新的安全隐患产生,形成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三、排
查范围1)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
运等各类设备设施。2)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
3)渔业、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4)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览场所)、旅
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
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6)易受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雪、雷电、泥石流、山体
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7)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单位。四、生产经营单位职责
1)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
用专项制度。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事故隐患。4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
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5)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6)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
对自然灾害的预防。8)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
,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
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第2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各行业
(领域)各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学习目标】第2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知识要求】一、煤
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1)矿井通风情况2)瓦斯治理情况3)煤矿整
顿关闭情况4)资源整合及建设项目情况5)采掘布置情况6)机电管理情况7)顶板管理情况
8)水害防治情况9)火工品管理情况10)防止“三超”情况11)自然灾害防治情况12)应急救援措施落实情况
13)制度落实情况14)灾后复产验收情况15)露天矿排查治理重点二、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三、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四、冶金有色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内容五、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1.防井喷失控2.防硫
化氢中毒3.重大基础设施的防火、防爆4.海洋石油生产作业设施5.放射源和民用爆炸物品6.直接
作业环节安全防范7.安全基础管理六、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理的主要内容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
化工和医药生产企业2.其他使用氯、氨、剧毒和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企业3.危险化学品储存企
业和单位4.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和单位5.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6.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七
、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1.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和常年经销
的零售网点3.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八、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九、民爆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1.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安全生产管理文件的执行情
况2.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落实情况3.作业现场管理情况十、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十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内容十二、建筑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十三、铁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内容十四、水利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1.水利工程建设2.水利工程运行3.农
村水电站及配套电网建设和运行4.河道采砂5.水文测验6.水利工程勘测设计7.水利科学研究实
验与检验8.水利旅游9.后勤服务和综合经营十五、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内容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
面2.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方面十六、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十七、环境安全隐
患排查治理内容目前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国内将安全评价分为三类。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程序(1)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程序1)
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召开有关会议,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等。2)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情况。检查有关许
可证的持证情况,有关会议记录,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合情况,安全投入,安全费用提取等。3)作业现场检查。
4)提出意见或建议。检查完后,与被检查单位交换意见,说明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3)作业现场检查。4)提出意见或
建议。检查完后,与被检查单位交换意见,说明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5)发出《整改指令书》《处罚决定书》。(2)颁发管
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许可的程序1)申请;2)受理;3)征求意见;4)审查和调查;5)做出决定;
6)送达。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1)事前监督管理(2)事中监督管理(3)事后监督管理3.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的内容(1)安全管理和技术(2)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3)隐患治理(4)伤亡事故(
5)职业危害(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行政许可第2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通过学习,理解特种
设备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检查人员的职责和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
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
定的大局【学习目标】第2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知识要求】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1.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和安
全监察机构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中
央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方是指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目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内设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内设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各地市设安全监察科,工业发达的县或县级市设安全股。
各地建立压力容器检验所和特种设备检验所。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规章和
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法规—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5个层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结构。3.安全
监察制度按照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及进出口等环节,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实施全过程一体化的安
全监察。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1)行政许可制度(2)监督检查制度(3)事故应对
和调查处理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1)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修理、使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2)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3)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情况。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规定。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第16章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第1节事故报告第2节事故调查
第3节事故处理本章提要第1节事故报告学习了解事故等级的划分、事故报告的规定和事故报告的
类型,以及事故报告的范围、报告方式、报告内容、报告时限等。【学习目标】第1节事故报告【知识要求】一、事故等级划分的规
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
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事故报告的规定
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
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
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
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三、事故的报告1.事故快报(1)事故快报的范围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火
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用机械和渔业船舶伤亡事故及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2)事
故快报的时限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或社会影响重大的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6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2)一次死亡(遇险)3-9人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12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调度统计机构;3)一次死亡l-2人的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24小时内逐级报告至省(区、市)安全监管部门调度统计机构;
4)煤矿一次死亡l-2人事故发生后要在24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3)事故快报的
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时、分);2)事故发生地的行政区划;3)事故发生的地点、区
域;4)发生事故单位全称,经济类型,生产经营规模;5)发生事故的车辆、船舶、飞行器、容器牌号、名称及核载、实载
情况;6)事故类型;7)发生事故单位的安全评估等级和持证情况;8)事故现场总人数和伤亡人数;
9)事故简要情况;10)事故抢救和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事故抢救的有关情况。(4)事故快报的方式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下事故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的网络传输软件报送,尚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报送;
2)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发生后,使用网络传输软件和电话同
时报告,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使用传真和电话同时报告。2.事故统计月报报告部门、报告时限、报告内容、报告
方式3.有关统计规定解释l)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含非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伤亡事故均应进行统计(公安机关列为刑事
案件的除外)。2)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水上交通事故按事故发生地进行统计(船
舶在境外和公海海域发生事故按户籍港统计);民航飞行事故按飞行器注册地进行统计;渔业船舶事故按渔船户籍港进行统计。3)
轻伤。4)重伤。5)死亡和失踪。第2节事故调查通过学习,掌握事故调查的分级原则、
调查组成员的组成、调查组的职责、调查报告的内容。【学习目标】第2节事故调查【知识要求】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
1.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
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
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3.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的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
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4.其他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
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
与调查。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事故调
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事故调查组成员
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
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2)认
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四、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
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
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5
)事故责任认定及对事故责任者处理建议;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第3节事故处理学习掌握事故调查
处理的原则、依据、目的,事故调查与处理之间的关系,责任追究,法律责任。【学习目标】第3节事故处理【知识要求】一、事
故调查处理原则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四不放过”原则3)公正、公开的原则
4)分级管辖原则二、事故调查处理的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三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
例》(国务院令493号)。三、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通过对事故的调查,查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科学分析事故原因,找
出发生事故的内外关系,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以警示后人。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
关系事故调查是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基础,事故处理是事故调查目的的实现和落实。事故调查处理,是事故预防工作的延伸。
五、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期限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
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六、事故责任
追究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
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七、法律责任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
有关人员、中介机构及其有关人员,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及其有关人员,在事故报告
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以及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等行为,都要有惩处措施,包括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刑事责任等。第17章安
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第1节概述第2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本章提要第1节概
述掌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总体思路、工作目标、排查范围以及生产经营单位职责。【学习目标】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学习目标】本节主要是学习了解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应急预案的层次及基本结构、编制过程、重大事故
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第1节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知识要求】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及因素1.事故应急预案在应
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1)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2)制
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3)事故应急预案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进行协调。5)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
虑的因素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2)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
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6)周边重大
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综合预案危化专项预案
防洪专项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现场预案1现场预案2现场预案n……三、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四、事故应急预案的编
制过程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下面5个过程:1)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
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3)编制应急预案。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5)应急预案的实施。
五、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核心内容包括7个方面:①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②规定应
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③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④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
援助资源等;⑤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⑥现场恢复;⑦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6个一级关键要素,包括:①方针与原则;②应急策划;③应
急准备;④应急响应;⑤现场恢复;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第3节应急预案的演练【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应急预案中演练的类型、参加人员、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以及演练结果的评价。第1节应急预案的演练【知识要求】一、应
急预案演练的类型1.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
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桌面演练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2.功能演练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
练活动,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例如,指挥和控制功能的演练,其目的是检测、评价多个政
府部门在紧急状态下实现集权式的运行和响应能力,演练地点主要集中在若干个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并开展有限的现场活动,调用有限的外
部资源。3.全面演练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全面演
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
,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与功能演练类似,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二、应急预案演练
的参与人员1.参演人员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
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演员。2.控制人员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
3.模拟人员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4.评价
人员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5.观摩人员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
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三、应急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演练准
备2)演练实施3)演练总结四、演练结果的评价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
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不足项2)整改项3)改进项本章提要第14章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1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第2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的步骤与方法第3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学习目标】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运
行模式,掌握组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第1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一、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运行模式第1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知识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安全健
康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集。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从总体上来讲,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一级要素5个,二级要素17个,这些基本要素一般被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管理、计划与实施、
检查与评价、改进措施等方面。第2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与方法掌握建立与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
步骤和基本方法。【学习目标】第2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与方法【知识要求】一、学习与培训培训的对象主要
分为3个层次:管理层培训、内审员培训和全体从业人员的培训。二、初始评审初始评审的目的是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
提供基础,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绩效基准。三、体系策划1)确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2)制定职
业健康安全体系目标、指标及其管理方案。3)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职能分配和结构职责分工。4)确定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5)为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准备必要的资源。四、文件编写
多数情况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结构是采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型式所组成。五、体系试运行六、评审完善第3
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与认证。【学习目标】第3节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审核【知识要求】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内部审核又称为第一方审核,外部审核又分为第二方审核和第三
方审核。1)第一方审核:指由组织的成员或其他人员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的审核。2)第二方审核:在某种合同要求的情况下
,由与组织(受审核方)有某种利益关系的相关方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实施的审核。3)第三方审核:由与某组织无经济利益关
系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特定的审核准则,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受审核方进行的审核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是认证机构依据规定的标准及程序,对受审核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审核,确认其符合标准要求并授予其证书的活动。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程序:1.认证的申请与受理2.审核策划及审核准备3.审核的实施4.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
5.审批发证及认证后的监督与复评第15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第1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2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本
章提要第1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了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及监督
管理的方式与内容。【学习目标】第1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知识要求】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1.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2
.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3.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4.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普
遍约束性5.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2)坚持以事实为
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4)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
合的原则。6)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1)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
政策、方针的要求。2)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3)要根据实际情况,既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
4)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负责制定和落实,并实施修订。5)应有配套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实。三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2)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3)生
产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4)班组长5)岗位工人第4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管理组织保障【学习目标】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第4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知识要求】组织保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的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事安
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有明确规定。第5节建设项目“三同时”【学习目标】了解
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第5节建设项目“三同时”【知识要求】一、实施建设项目“
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劳动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
含义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标准,保障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三、建设项目“三同时
”的主要内容1)可行性研究2)初步设计3)施工4)试生产5)竣工验收
6)投产使用本章提要第12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1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第2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与监控第1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学习目标】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内容及特性、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以及重
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范围。第1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知识要求】一、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1.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
)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2.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
十条(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4)《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对于78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该标准直接规定了其临界量。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
根据《安全生产法》,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如下:①储罐区(储罐)②库区(库)
③生产场所④压力管道⑤锅炉⑥压力容器⑦煤矿(井工开采)⑧金属
非金属地下矿山⑨尾矿库第2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学习目标】学习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并能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第2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知识要求
】一、重大危险源的评价1.评价单元的划分2.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3.数学模型4.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
的评价5.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性相关系数的确定6.事故严重度评价7.危险性抵消因子
8.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
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生产
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
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那些可能使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
,及时给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本章提要第13章事故应急救援第1节事故应急救援体
系第2节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第3节应急预案的演练第1节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学习目标】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
基本任务及特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以及如何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第1节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知识要求】一、事
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
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
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2.事故应急救援的特
点(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二、事故应
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近年来的有关应急体系建设及预案管理的重要文件1、《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自2006年6
月15日起施行)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3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应急〔2007〕34号,自自2007年2月15日起施行)4、《关于加强企
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13号,自2007年2月28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69
号,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6、《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大纲》(试行)(2007年)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安监总局令17号,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8、《关于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
9〕84号)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10、《2009年全国安
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安监总厅应急〔2009〕22号)11、《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办函[2009]62号)12、《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标准(暂行)》(鲁安监发[2010]49号)1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23号)14、《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25
号文)三、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1.预防2.准备3.响应4.恢复恢复(Recover)准备
(Preparedness)响应(Response)预防(Precaution)预防准备应急管理过程事前事发事中
事后监测预警处置救援恢复重建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
对不同的响应级别,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
等。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3级。3.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2)应急启动(3)
救援行动(4)应急恢复(5)应急结束4.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以一个单位工程或一个交工的系统工程为对象而编制。是指导本工程项目生产活动的文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全套施
工图设计完成并进行会审、交底后进行,由直接组织施工的单位组织编制,并经本单位的计划、技术、质量、安全、动力、材料、财务、劳资等部门
审核,由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审批、签字后生效。(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也称为专项施工方案,它的编制对象是危险性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技术项目,用来具体指导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
该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技术组织措施等。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概念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具体安排和指导工程安全施工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文件,是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
的环节进行预测,从而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事故的发生。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工程施
工的指令性文件,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具有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必须编制和贯彻执行。(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1)进入施
工现场的安全规定;2)地面及深坑作业的防护;3)高处及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4)施工用电安全;
5)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6)为确保安全,对于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专门安全技
术措施;7)预防因自然灾害(台风、雷击、洪水、地震等)促成事故的措施;8)防火、防爆措施。3.施工现场的安
全规定1)施工现场的入口处应当设置“一图五牌”,即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和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牌、安全生产规定牌、
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牌,以接受群众监督。2)施工现场四周用硬质材料进行围挡封闭,在市区内其高度不得低于1.8m
。场内的地坪应当做硬化处理,道路应当坚实畅通。3)施工现场的孔、洞、口、沟、坎、井以及建筑物临边应当设置围挡、盖板和警示
标志,夜间应当设置警示灯。4)施工现场的各类脚手架(包括操作平台及模板支撑)应当按照标准进行设计,采取符合规定的工具和器
具,按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搭设,并用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5)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应当符合临时用电
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6)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
保护工作。7)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必要的生活设施,并符合国家卫生有关规定要求,应当做到生活区与施工区、加工区分离。
8)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攀登与独立悬空作业时必须配挂安全带。第2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学习目标】掌握建筑
施工中土方工程、模板工程、建筑构件及设备吊装工程、拆除工程及其安全技术。第2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知识要求】一、土方工程1.
边坡稳定因素及基坑支护的种类(1)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1)土类别的影响。2)土湿化程度的影响。3)
气候的影响。4)附加载荷或外力的影响。(2)挖方边坡的最陡坡度(3)挖方直壁不加支撑的允许深度(4)基坑和管沟常用
的支护方法2.土方开挖及基坑和边坡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1)每项工程施工时,都要编制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其内容包括施工准备、
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等,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有设计计算书。2)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
持安全距离,一般应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进行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3)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4)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
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加固处理。5)机械挖土,多台机械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性。根据规定和计算确定挖土机离边坡
的安全距离。6)深基坑四周设防护栏杆,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7)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要符合有关规定。8)土方
爆破时要遵守爆破作业的有关规定。二、模板工程1.模板的分类及作用(1)定型组合模板(2)墙体大模板(3)飞模(台模
)(4)滑升模板(5)一般木模板2.模板的构造及使用材料一般模板通常由模板面、支撑结构(包括水平支撑结构,如
龙骨、桁架、小梁等,以及垂直支撑结构,如立柱、格构柱等)和连接配件(包括穿墙螺栓、模板面连接卡扣、模板面与支撑构件以及支撑构件之间
连接零配件等)3部分组成。三、建筑构件及设备吊装工程1.常用起重工具和起重机械1)千斤顶;2)倒链
;3)卡环;4)绳卡;5)吊钩;6)手搬葫芦;7)绞磨;
8)滑车和滑车组。2.构件的吊装构件吊装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它也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部分。施工方案
中应包括:根据吊装构件的质量、用途、形状和施工条件、环境选择吊装方法和吊装设备;吊装人员的组成;吊装的顺序;构件校正、临时固定的方
式;悬空作业的防护等。四、拆除工程1.拆除工程施工常用的方法和施工准备1)人工拆除,2)机械拆除,
3)爆破拆除。2.拆除工程施工安全规定拆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应针对拟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周围环境、结构类型
;各部构件受力状况;水、电、暖、燃气布置情况;以及采取拆除施工方法等进行编制。3.采用控制爆破拆除工程的规定1)必须
经过爆破设计,对起爆点、引爆物、用药量和爆破程序进行严格计算。2)爆破材料应严格分类并存放在安全的库房内。3)
要严格保管、领取、使用爆炸材料,执行登记手续。4.有关措施的执行经批准的拆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认真执
行,遇到工程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有变更,或施工条件等有变化,必须及时相应变更或补充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并按规定办理变更审批手
续。五、建筑施工机械1)混凝土搅拌机;2)砂浆搅拌机;3)卷扬机;
4)机动翻斗车;5)蛙式打夯机;6)钢筋加工机械;7)水泵。六、垂直运输机械
1.塔式起重机2.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七、脚手架工程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临时设施。例如,砌筑砖墙
、浇筑混凝土、墙面的抹灰、装饰和粉刷、结构构件的安装等,都需要在其近旁搭设脚手架。八、高处作业工程1.临边作业的安全防护
在施工现场,当工作面的边沿并无围护设施,使人与物有可能坠落的高处作业,属于临边作业。2.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3.悬
空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4.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九、焊接工程电焊操作的不安全因素1)触电机会多2)易发
生电气火灾、爆炸和灼烫事故3)易发生因触电造成的二次事故4)机械性伤害十、建筑施工防火安全1.建筑材料
燃烧性能GB8624-2006划分四级:A级不燃烧建筑材料、B1难燃烧建筑材料、B2级可燃烧建筑材料、B3易燃烧建筑材料。
2.建筑施工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原因3.防火防爆措施本章提要第11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1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第2节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第3节安全生产责任制第4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
织保障第5节建设项目“三同时”第1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及目标,
掌握生产中的安全与本质安全的区别。第1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知识要求】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是为了
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
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
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二、安
全、本质安全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
故的功能。第2节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学习目标】了解掌握安全生产“五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第2节安
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知识要求】一、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
技和安全投入。二、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安全生产“五要素”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甚至互为条
件。第3节安全生产责任制【学习目标】了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以及建立安全责任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第3节安
全生产责任制【知识要求】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1)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
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2)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中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生产安
全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意义:1)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要求。2)通过明确责任使
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2.线路截断阀输油气管道应设置线路截断阀,天然气管道截断阀附设的放空管
接地应定期检测。3.管道穿(跨)越输油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地质、水势、地形、地貌、地震等自然条件,
及两岸的村镇、交通等现状,并考虑到管道的总体走向、日后管道管理及维护的方便,选择合理的穿(跨)越位置。考虑到输油气管道的安全性,管
道通过河流、公路、铁路时宜采用穿越方式。十二、输油气站场1.一般规定石油天然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于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场所和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2)甲、乙类
液体储罐宜布置在站场地势较低处,当受条件限制或有特殊工艺要求时,可布置在地势较高处,但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3
)当站场采用阶梯式竖向设计时,阶梯间应有防止泄漏可燃液体漫流的措施。4)对于天然气凝液,甲、乙类油品储罐组,不宜紧靠排洪
沟布置。2.输油站1)输油站的选址2)输油站场的消防要求3)输油站的防雷、防静电4)输油
站场工艺设备安全要求3.输气站1)输气站的选址2)输气站场设备3)输气站场的消防要求4
)输气站场的防雷、防静电5)泄压保护设施十三、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埋地输油气管道应设计有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的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措施。十四、管道监控与通信1.管道的监控输油气生产的重要工艺参数及状态应连续检测和记
录;复杂的油气管道应设置计算机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对输油气工艺过程、输油气设备及确保安全生产的压力、温度、流量、液位
等参数设置联锁保护和声光报警功能。2.通信用于调控中心与站控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通信接口应采用两种通信介质,双通
道互为备用运行。输油气站场与调控中心应设立专用的调度电话,调度电话应与社会常用的服务、救援电话系统联网。3.辅助系统S
CADA系统以及重要的仪表检测控制回路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在室内重要电子设备总电源的输入侧、室内通信电缆、模拟量仪表信号传输线和
重要或贵重测量仪表信号线的输入侧应加装电源防护器。十五、管道清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清管周期,对于首次清管或较
长时间没有清管的管道,清管前应制定清管方案。对于结蜡严重的原油管道,应在清管前适当提高管道运行温度和输送量,从管道的末站端开始逐段
清管。十六、管道检测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管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管道运行安全状况以及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确定
管道检测周期。实施管道内检测的管道,收发球筒的尺寸在满足相应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还应满足内检测器安全运行的技术要求。管道及其三通、弯
头、阀门、运行参数等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并满足内检测器的通过要求。十七、管道维(抢)修根据管道分布,合理配备专
职维(抢)修队伍,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应合理配备管道抢修车辆、设备、机具等装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及保养。管道维(抢)修现场应采取保护
措施,划分安全界限,设置警戒线、警示牌。进入作业场地的人员应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与作业无关的人员不应进入警戒区内。在管道上实施焊接前
,应对焊点周围可燃气体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制定防护措施。焊接操作期间,应对焊点周围和可能出现的泄漏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测。十八、海底
管道1.海底管道路径选择2.海底管线的铺设3.海底管道的检测、监控和评估第9章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安全技术本
章提要第1节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安全基础知识第2节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管
理要求【学习目标】第1节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安全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掌握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安
全的基础知识,熟悉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安全管理要求。一、烟花爆竹及民用爆破器材基础知识1.烟花爆竹基础知识(1)烟花爆
竹药剂的分类根据烟火药在烟花爆竹制品中的使用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动力药剂、照明剂、有色发光剂、燃烧剂、延期药剂、哨声剂、爆
音剂、烟雾剂、点火剂、摩擦剂。【知识要求】第1节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安全基础知识(2)药剂的选择
运用于烟花爆竹的药剂为机械混合物,通常有五部分组成,即氧化剂、可燃剂、粘合剂、使火焰着色的物质及其它添加剂(如含氯有机物、防潮剂、
钝感剂等)。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需要烟花爆竹产生不同效应,在药剂组成上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2.民用爆破器材基础知识民
用爆破器材是用于非军事目的的各种炸药(起爆药、猛炸药、火药、烟火药)及其制品和火工品的总称。民用爆破器材包括:
1)工业炸药2)起爆器材3)专用民爆器材二、火药燃烧的特性及炸药爆炸的特征1.火药燃烧的特性
火药燃烧的特性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能量特性2)燃烧特性3)力学特性4)安定性5)安全性
2.炸药爆炸的特征炸药的爆炸是一种化学过程,但与一般的化学反应过程相比,具有以下三大特征:1)反应过
程的放热性2)反应过程的高速度3)反应生成物中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三、危险物质的燃烧爆炸敏感度及其影响因
素1.起爆器材、工业炸药和烟花爆竹药料的燃烧爆炸敏感度热、电、光、冲击波、机械摩擦和撞击等外界作用会激发火炸药发生
爆炸。火炸药在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火炸药的敏感程度,简称火炸药的感度。2.火炸药爆炸影响因素影响
火炸药爆炸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炸药的性质、装药的临界尺寸、炸药层的厚度和密度、杂质含量、周围介质的气体压力、壳体的密封、环境温度和湿
度等。四、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1.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
00MPa以上。其峰值超压达到一定值时,会对建(构)筑物、人体及其他各种生物(如动物等)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伤。2.防护
措施选址、平面布置、内外部距离、工艺、设备设施防爆、配套附属设施等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五、预防燃烧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
1.民用爆破器材1)民用爆破器材的生产工艺技术应是成熟、可靠或经过技术鉴定的。2)凡从事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储存
的企业,应制定能指导正常生产作业的工艺技术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3)可能引起燃烧事故的机械化作业,应根据危险程度设置自动报
警、自动停机、自动卸爆、应急等安全措施。4)所有与危险品接触的设备、器具、仪表应相容。5)危及生产安全的专用设
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鉴定。6)预防火炸药生产中混入杂质。7)在生产、储存、运输时,不允许使用明火,不得接触明
火或表面高温物。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在工艺资料中应做出明确说明,并应限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且遵守用火细则。8)在生产、
储存、运输等过程中,要防止摩擦和撞击。9)要有防止静电产生和积累的措施。10)火炸药生产厂房内的所有电气设备都
应采用防爆电气设备,所有设施都应满足防爆要求。2.烟花爆竹烟火药、烟花爆竹制造过程中应有防火防爆措施。粉碎和
筛选原料时应坚持做到:1)三固定:固定工房、固定设备、固定最大粉碎药量。2)四不准:不准混用工房、不准混用设备
和工具、不准超量投料、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3)所有粉碎和筛选设备应接地,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的,要做到远距离操
作,进出料时必须停机停电,工房应注意通风。第2节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掌握民用爆破器材、烟
花爆竹生产安全管理要求。【学习目标】第2节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知识要求】一、民用爆破器材、烟花
爆竹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为加强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许可
条例》,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布《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管理规定,提出民用爆
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应满足的安全生产要求。二、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条款民用爆破器
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民用爆破器材、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经考核合格。烟花爆竹药物混合、造粒
、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等工序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烟花爆竹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建设、生产和经营中,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如《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
—2007)、《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2009)、《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GB11652—89)、
《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20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00)等。本章提要第10章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第1节建筑施工专业知识第2节建筑施工
安全技术第1节建筑施工专业知识【学习目标】熟悉建筑施工的特点、伤亡事故类别及危险源的辨识,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
术措施,并了解施工现场及过程中的安全规定、安全操作知识及安全措施。第1节建筑施工专业知识【知识要求】一、建筑施工的特点及
伤亡事故类别1.建筑施工的特点(1)产品固定,人员流动任何一栋建筑物、构筑物等一经选定了地址,破土动工兴建后就固定
不动了,但生产人员要围绕着它上上下下地进行生产活动。(2)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属繁重体力劳动(3)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律
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工程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每栋建筑物由于用途不同、结构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等,危险、有害因素不相
同。2.易发和多发事故的类别建筑施工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四个类别的伤亡事故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
被称为建筑业四大伤害。随着建筑物的高度从高层到超高层,其地下室亦从地下一层到地下二层或地下三层,土方坍塌事故增多,特别是在城市里拆
除工程增多。因此,在四大伤害的基础上增加了坍塌事故。二、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分为:施工组
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建设项目或群体
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对其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全局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或扩大设计批准后,即可进行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
。③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④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
)、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⑤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
生产基地;⑥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⑦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⑧法
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4)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5)不得采用和使用国家明令
淘汰、禁止使用的工艺、设备;6)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车间、仓库不得与从业人员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与从业人员宿
舍保持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7)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8)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需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合格。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有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为从
业人员配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辨识、确定本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八、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要求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
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并符合下列安全
生产要求:1)委托有资质的评价机构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使用涉及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
,应当对本单位剧毒化学品使用涉及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
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3)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4)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
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5)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6)从业人员经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7)新建、改建、扩建应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有关规
定规范实施项目建设。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九、泄漏控制与销毁处置技术1.泄漏处理及火灾控制(1)
泄漏处理:泄漏源控制、泄漏物处理。(2)火灾控制2.废弃物的销毁废弃物的销毁包括: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爆炸性物品的销
毁、有机过氧化物废弃物的处理十、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毒性危险化学品通过一定途
径进入人体,在体内积蓄到一定剂量后,就会表现出慢性中毒症状。危险化学品在体内的毒性与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产环境、劳动
强度、个体因素以及几种毒性危险化学品的联合作用有关。腐蚀性物品接触人的皮肤、眼睛、肺部、食道等,会引起表
皮细胞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而且被腐蚀性物品灼伤的伤口不易愈合。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化学品能从原子
核内部自行不断地放出有穿透力及为人们肉眼不可见的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流等)。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在于它的
放射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原则:在安全技术措施中,改善劳动条件,排除危害因素是根本性的措施,但在一定条件下,如事故救援
和抢修过程中,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就成为保证人身安全的主要手段。从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着眼,防护用品应防止其由呼吸道、暴露部位、
消化道等侵入人体。第2节化工安全技术掌握典型设备安全技术与车间布置,熟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与典型反应过程的安
全技术。【学习目标】第2节化工安全技术一、典型设备安全技术与车间布置1.典型设备工艺安全分析设备运
行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对定型(或标准)设备的选择和非定型(非标准)设备的工艺计算等。定型设备的选择除了要符
合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根据设计项目规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周期确定设备的台数。运转设备要按其负荷和规定的工艺条件进行选型;静止设备则要
计算其主要参数,如传热面积、蒸发面积等,再结合工艺条件进行选型。【知识要求】典型设备流体输送设备:泵、风机、压缩机传热设备
:换热器传质设备:精馏塔、萃取设备分离设备:过滤设备反应设备:釜式、塔式、燃烧炉存储设备:槽、罐、柜其他设备:搅拌器、
密封设施、蒸发设备二、车间设备布置的安全分析1.设备布置车间设备布置是确定各个设备在车间中的位置,生产仪表
管线、采暖通风管线的走向和位置;确定场地与建筑物的尺寸。2.设备布置的安全技术要求布置设备时应尽量做到工人背光
操作,高大设备避免靠近窗户布置,以免影响门窗的开启、通风与采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露天或半露天布置,室内布置时要加强通风,防止爆炸
性气体的聚集;危险等级相同的设备或厂房应集中在一个区域。三、化工生产管路与管系安全技术化工管路主要
由管子、管件和阀件构成,也包括一些附属于管路的管架、管卡、管撑等辅件。化工生产中输送的流体是多种多样的,化工管路也各不相同,以适应
不同输送任务的要求。管路及管件的标志是管系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四、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安全技术1)非均相分
离2)加热及传热3)蒸馏4)气体吸收与解吸5)干燥6)蒸发
7)结晶8)萃取9)制冷10)筛分与过滤11)物料输送 五、
典型反应过程的安全技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硝化反应聚合反应裂化反应第3节石油天然气主要危险及其控制【学习目标】
了解硫化氢防护,石油地震勘探安全要求,录井、测井、射孔、试油(气)和井下作业安全要求;熟悉钻井、采油、采气过程,油气集
输与处理以及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要求;掌握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过程中管道线路、输油气站场、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管道监控与通信、管道清
管、管道检测、管道维(抢)修、海底管道铺设等工序过程及安全技术。第3节石油天然气主要危险及其控制【知识要求】一、硫化氢防护
在含硫化氢的油气田进行施工作业和油气生产时,所有生产作业人员都应经过硫化氢防护的培训;来访者和其他非定期派遣人员
在进入硫化氢危险区之前,应接受临时安全教育,并在受过培训的人员随同下,才允许进入危险区。在含硫化氢作业现场
应安装硫化氢报警系统,在作业现场有可能出现硫化氢气体的部位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探测仪,此外还应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探测器,在作业人员易于看
到的地方应安装风向标、风速仪等标志信号。根据现场作业人员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空气补充装置。在有可能形成硫化氢和二氧
化硫聚集的地方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二、石油地震勘探安全要求营地是地震队临时性的生产、生活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干燥、
道路畅通、取水便利、水源无污染和背风的地方,并应避开产生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物品的工厂或场所,以及易受自然灾害侵袭的地方,同时应
避开传染病、地方病的高发区。在荒漠、沼泽等无人烟地区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至少2人以上同行,并确保通信联络畅通;若遇险情,应
采取求生措施,发出求救信号;穿越陡坡、江河、急流、湖泊、沼泽、险沟、陡崖等地段时,应提前实地察看,并采取安全监护措施。在沙漠
地区测量时,应在已确定的营地中心至测线工区道路两旁设置明显、牢靠的路标,路标间隔一般为300—500m,高差起伏大的地段应加密路标
。进行爆炸作业时,在接近危险区的边界处应设警戒岗哨和安全标志,禁止人、畜、车(船)进入危险区域内;对盲炮应采取引爆方式处理
,不应采用捅、挖的办法。三、钻井1.井场井队生活区距井口300m以上,井口距高压线及其他永久性设施不少于75m,距民
宅不少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少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少于500m。2.井控及复杂情
况处理在钻井施工中应设专人坐岗观察,及时发现、控制溢流。3.固井天然气井各层套管水泥浆应返至地面,未返至地
面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四、录井作业安全要求当发生井喷时,应按钻井施工单位的统一指挥,及时关闭所有录井用电,灭绝火种,并妥
善保管资料;遇中途测试、泡油解卡、爆炸切割、打捞套铣等特殊作业,应严格遵守钻井施工单位的有关安全规定和应急措施;在新探区、新层系及
已知含硫化氢地区录井时,应进行硫化氢监测,并配备相应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上钻台吊套管作业时,核对入井套管编号的录井人员,应远离钻台
大门坡道15m以外;固井时,录井人员不应进入高压警戒区;带电检修仪器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操作时应至少有两人在场实施监护。五、测井
作业安全要求测井车接地良好,地面仪器、仪表应完好无损,电气系统不应有短路和漏电现象,电缆绝缘、电阻应达到规定
要求。地滑轮应及时保养,做到灵活、好用,牢固、可靠。井口电动机齿轮啮合良好,销及齿轮轴不松旷;深度系统、张力传感器的连线绝缘、导通
良好,定期按标准校准。固定地滑轮尾链应完好无损,承受拉力不低于120kN并定期检查。检查绞车链条固定处,应无开焊、脱焊;深度、张力
传感器和马笼头应定期检查及保养。马笼头拉力棒应每测完10口井后更换一次,遇硫化氢应随即更换,电缆应定期做拉断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存档。
六、射孔作业安全要求1)在射孔前应按设计要求压井;射孔时平台上(现场)不应使用电焊、气焊。平台上或停靠在平台(作业现场
)周围的船舶(车辆、人员)不应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2)装炮时应选择离开井口3m以外的工作区,圈闭相应的作业区域。联炮前,
操作工程师应拔掉点火开关钥匙和接线排上的短路插头,并安装好控制闸门或井口装置和防喷装置。3)射孔时应有专人观察井口,有外
溢现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下深未超过200m时,不应检测井内的枪身或爆炸筒。七、试油(气)和井下作业安全要求1)起、下管
柱应连续向井筒内灌入压井液,并控制起、下钻速度;对井漏地层,在起、下管柱前,应向射开井段替入暂堵剂暂堵地层。2)起出井内
管柱后,应下入部分管柱,并装好采油(气)树,严防空井井喷事故发生。3)压井作业中,当井下循环阀打不开时,可采用连续油管压
井或采用向地层挤入法压井,然后对油管射孔或切割,实现循环压井。4)进行油气层改造时,施工的最高压力不能超过油管、工具、井
口等设施中允许的最小许可压力范围;若油管注入泵压高于套管承压,应下入封隔器,并在采油(气)树上安装安全阀以限定套管压力。
5)井口操作应避免金属撞击产生火花。修井机排气管道应安装火花捕捉器。对特殊井应装置地滑车,将通井机安放在距井口18m以外的位置,进
入井场车辆的排气管应安装阻火器。6)若发现封隔器失效,应立即终止测试,采用反循环压井。7)若出现环空压力升高时
,应通过节流管汇及时泄压,若泄压仍不能消除环空压力的上升,应立即终止测试。8)若发现地面油气泄漏,视泄漏位置应及时关闭油嘴管汇、
紧急切断阀或采油树生产阀门,对泄漏设备进行整改。9)测试过程中若发现管柱自动上行,应及时关闭防喷器,环空憋压平衡管柱上行力。环空
憋压不应达到井下压控测试阀的操作压力。10)压裂、酸化、化堵压裂、酸化、化堵施工所用高压泵安全销的切断压力应不超过额定的最高工
作压力。八、采油、采气1)油气井、站设计的安全原则,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
183—2004)和《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05)的规定。计量站、集输站避雷设施、电气装置及设备的接地执行国家
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的规定。2)油气井站,油气井井场、计量站、集
气站应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建立严格的防火、防爆制度。3)油气井生产作业安全九、油气集输与处理安全要求1)
原油集输站、集输管道防火、防爆基本要求2)天然气集输站场、管网的扩建、改建及检修与抢修3)天然气的储存与计量
十、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要求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山冈、悬崖、陡坡处应设置安全护栏。影响安全施工的坑、洼、沟等均应
填平或铺设与地面平齐的盖板,其他障碍应予以清除。坑、槽施工时,应经常检查土质稳固情况,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因裂缝、疏松或支撑偏移而造
成坍塌事故。开挖管沟时,应根据土质情况决定边坡坡度,防止塌方。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应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上部需承受负荷的沟渠应设有
盖板或修筑涵洞、敷设涵管。十一、管道线路1.管道线路的布置及水工保护埋地输油气管道与地面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
合国家标准《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和《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的规定。埋
地输油气管道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安全间距应符合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
10)和GB50253—2003的规定。2)排水系统扬升式排水主要有直接排水接力排水集中排水五、矿山粉尘及其防治
技术1.矿山粉尘的性质(1)粉尘的概念矿山粉尘是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的总称。1)全尘
2)呼吸性粉尘3)浮尘和落尘(2)粉尘性质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2)粉尘的粒度
3)粉尘的分散度4)粉尘的浓度5)粉尘的吸附性6)粉尘的荷电性
7)煤尘的燃烧和爆炸性2.矿山粉尘防治技术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抽尘;净化风流;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1)采煤工作面防尘1)煤层注水2)合理选择采煤机截割机构3)喷雾降尘4)采用除尘设备(2
)掘进工作面防尘1)炮掘工作面防尘。①打眼防尘②放炮防尘2)机掘工作面通风除尘。①
通风除尘系统②通风除尘设备③通风工艺的要求3)锚喷支护防尘。(3)运输、转载防尘
1)机械控制自动喷雾防尘装置。2)电气控制自动喷雾降尘装置。(4)综合防尘措施综合防尘措施包括湿式钻眼、冲
刷井壁巷帮、使用水炮泥、放炮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3.煤尘爆炸和防爆、隔爆措施(1)矿山粉尘(煤矿煤尘)爆炸的条件
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有足以点燃粉尘的热源;有可供爆炸的助燃剂。(2)煤尘爆炸性
评价方法1)煤尘爆炸指数2)煤尘爆炸性鉴定(3)防止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1)防尘措
施2)杜绝着火源3)撒布岩粉法(4)防止煤尘爆炸传播技术1)被动式隔爆技术2)自动
隔爆技术六、煤矿安全检测煤矿安全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井下CH4,CO,O2等气体浓度的检测;
2)对风速、风量、气压、温度、粉尘浓度等环境参数的检测;3)对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监控等。检测仪表可以
是机械式、化学式、光学式、电子式等,如U形压差计、机械风表、化学试纸、光干涉瓦斯检测仪等。但传感器一般都是电子式的,将物理量变换成
电信号后方能记录并传输。七、顶板、边坡、尾矿坝事故及其防治技术1.顶板事故及其防治技术(1)顶板事故的原因1)采
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2)缺乏有效支护3)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4)地质条件不好5)地压活动
6)其他原因(2)顶板事故的防治技术1)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2)搞好地质调查工作3)加强工作面顶板的支护与
维护4)坚持正规循环作业5)严格顶板监测制度6)及时处理采空区2.露天矿滑坡事故及其防治技术(1)
露天矿滑坡事故原因1)露天边坡角设计偏大,或台阶没按设计施工。2)边坡有大的结构弱面。3)自然灾害,
如地震、山体滑移等。4)滥采乱挖等。(2)边坡事故的防治措施1)合理确定边坡参数①合理确定台阶高度
和平台宽度。②正确选择台阶坡面角和最终边坡角。2)选择适当的开采技术①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
②合理进行爆破作业。3)制定严格的边坡安全管理制度。3.尾矿坝(库)溃坝事故(1)尾矿坝(库)溃坝事故的原
因尾矿坝是尾矿库用来储存尾矿和水的围护构筑物。尾矿坝(库)溃坝事故的根源主要是尾矿库建设前期对自然条件了解不够,勘察不明
;设计不当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生产运行期间对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监测、检查、维修措施以及紧急预案等,一旦遇到事
故隐患,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导致危险源状态恶化并最终酿成灾难。可以通过声发射、位移监测等技术手段监测尾矿坝(库)溃坝事
故。(2)尾矿坝(库)溃坝事故处理技术措施1)滑坡。滑坡抢护的基本原则是“上部减载,下部压重”,即在主裂缝部位进行削
坡,而在坝脚部位进行压坡。2)溃坝①在满足回水水质和水量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尾矿库水位。②水边线应与
坝轴线基本保持平行。③尾矿库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在汛期前进行调洪验算。3)地震。尾矿库的抗震应贯彻预防
为主的方针。当接到震情预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防震、抗震计划和安排。八、矿山救护1.矿井火灾事故救护和处理(1)矿井火灾事
故救护原则1)控制烟雾的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2)防止火灾扩大;3)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4)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5)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6)创造有利的灭火条
件。(2)井下火灾的常用扑救方法1)直接灭火方法2)隔绝方法灭火3)综合方法灭火2.矿井瓦斯、煤尘
爆炸事故的救护及处理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矿山救护队的主要任务是:1)抢救遇险人员。2)对充满爆炸
烟气的巷道恢复通风。3)抢救人员时清理阻塞物。4)扑灭因爆炸而产生的火灾。首先到达事故矿井的小队应对
灾区进行全面侦察,查清遇险、遇难人员的数量、地点、倒地方向和姿势,遇险、遇难人员的伤害类型、部位和程度,并进行现场描述,若发现幸存
者应立即佩戴自救器将其救出灾区,发现火源要立即扑灭。3.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的救护(1)一般原则发
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矿山救护队的主要任务是抢救人员和对充满瓦斯的巷道进行通风。(2)抢救遇险人员方法采掘工作面发生煤
与瓦斯突出事故后,首先到达事故矿井的矿山救护队应派一个小队从回风侧,另一个小队从进风侧进入事故地点救人。仅有一个小队时,如突出事故
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应从回风侧进入救人。4.矿井冒顶事故的救护及处理(1)一般原则1)矿井发生冒顶事故后
,矿山救护队的主要任务是抢救遇险人员和恢复通风。2)在处理冒顶事故之前,矿山救护队应向事故附近地区工作的干部和工人了解事
故发生原因、冒顶地区顶板特性、事故前人员分布位置、瓦斯浓度等,并实地查看周围支架和顶板情况,必要时加固附近支架,保证退路安全畅通。
(2)冒顶事故的处理方法1)局部小冒顶的处理2)局部冒顶范围较大的处理3)大冒
顶的处理5.矿井水灾事故的救护及处理1)井巷发生透水事故时,矿山救护队的任务是抢救受淹和被困人员,防止井巷进一步被淹和
恢复井巷通风。2)处理矿井水灾事故时,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要了解灾区情况、突水地点、性质、涌水量、水源补给、水位、
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具有生存条件的地点及其进入的通道等,并根据被堵人员所在地点的空间、氧气、瓦斯浓度以及救出被困人员所需的大致时间
,制定相应的救灾方案。3)矿山救护队在侦察时,应判定遇险人员的位置,涌水通道、水量、水的流动线路,巷道及水泵设
施受水淹程度、巷道冲坏和堵塞情况,有害气体浓度及巷道分布情况和通风情况等。4)采掘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时,第一个小队应
进入下部水平救人,第二个小队应进入上部水平救人。5)对于被困在井下的人员,其所在地点高于透水后水位时,可利用打钻等方法
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如果其所在地点低于透水后水位时,则禁止打钻,防止泄压扩大灾情。6)矿井透
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有全矿或水平被淹危险时,应组织人力和物力强行排水,在下部水平人员被救出后,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区放水。
7)如果透水威胁水泵安全,在人员撤退的同时要保护泵房不致被淹。8)排水过程中要切断电源,保持通风,加强对有毒、有害
气体的检测,并且要注意观察巷道情况,防止冒顶和掉底。6.矿井淤泥、黏土和流沙溃决事故的救护及处理(1)矿井溃决事故的类型
1)岩溶突泥2)地面淤泥从塌陷区裂缝溃入井下3)煤层顶部含水泥沙层溃入(2)处理矿井溃决事故的行动准则
1)处理淤泥、黏土和流沙溃决事故时,矿山救护队的主要任务是救助遇险人员,清除透入井巷中的淤泥、黏土和流沙,加强对有毒、有害
气体的检测,恢复通风。2)溃出的淤泥、黏土和流沙使遇险矿工被困堵时,在抢救时应首先确定遇险人员所处的位置,并尽快清通淤堵
区,向被困堵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食物和饮料等生活必需品。3)当泥沙有溃入下部水平的危险时,应将下部水平人员撤到安全处
。4)在淤泥已停止流动,寻找和救助人员时,应在铺于淤泥上的木板上行进。5)在拆除阻挡淤泥的阻塞物时,可在其中开
一些小孔,供淤泥逐渐流放之用。如果阻塞物内的淤泥带具有压力,则应在防护墙的掩护下拆除阻塞物。6)遇险人员救出后,应使处于
淤堵地点附近的人员迅速绕过灾区进入安全地带,禁止逆着淤泥蔓延的方向撤运人员。本章提要第八章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
术第1节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2节化工安全技术第3节石油天然气主要危险及其控制第1节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概念、类别、特性、事故类型及危害,以及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要求;掌握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
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运输安全,泄漏控制与销毁处置技术;了解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第
1节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一、危险化学品概念及类别划分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
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知识要
求】2.化学品危险性类别的划分《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分别是第
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注:其蒸气一般不会形成重气扩散是错误的);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
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二、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主要有: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
腐蚀性三、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高温的破坏作用爆炸直接的破坏作用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四、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危险化
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从理论上讲,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消除点火
源、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
离、通风、个体防护和保持卫生。五、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运输安全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
得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要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的规定。六、
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要求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条件:1.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2.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3.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4.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七、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要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
施、设备、工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划和布局;2)在设区的市规划的专门用于危险化学
品生产、储存的区域内;3)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
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①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②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
等公共设施;(2)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目前,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钻屑法2)声发
射和微震监测方法3)综合指数法(3)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根据发生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防范措施,另一类是解危措施。1)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预留开采保护层;尽量少留煤柱和避免孤岛开采;尽量将主要巷道和硐室布
置在底板岩层中;回采巷道采用大断面掘进;尽可能避免巷道多处交叉;加强顶板控制;确定合理的开采程序;煤层预注水,以降低煤体的弹性和强
度等。2)解危措施。冲击地压解危措施包括卸载钻孔、卸载爆破、诱发爆破和煤层高压注水等。三、矿山设备1.
井下电网电压等级煤矿井下各级配电网络电压和各种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1)高压,不超过1000
0V。2)低压,不超过1140V。3)照明、信号、电话和手持式电气设备的供电电压,不超过127V。
4)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超过36V。5)采区电气设备使用3300V供电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2.
井下电气设备的类型分为矿用一般型和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两类。3.煤矿井下保护接地、漏电保护和过流保护(1)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就是用导体把电气设备中所有正常不带电部分的外露金属部分和埋在地下的接地电极连接起来,是预防人身触电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
施。(2)漏电保护漏电动作保护器可以在设备或线路漏电时,自动切断电源而起到保护作用。(3)过流保护
过流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电流超过规定值。要使过电流保护装置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应合理选择熔丝的额定电流,选择并调整继电器的
动作值。第2节矿山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技术【学习目标】主要掌握矿山主要危害,如矿井通风、瓦斯、火灾、水害、粉尘、顶板
、边坡、尾矿坝(库)等事故及其防治技术;掌握煤矿安全检测及矿山救护的相关知识。第2节矿山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技术【知识要求】
一、矿山火灾及防治技术1.矿山火灾的分类和特点根据引火源的不同,矿山火灾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两大类。外因火灾是指由
于外来热源的原因造成的火灾。外因火灾的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如不能及时发现,往往可能酿成恶性事故。内因火灾是指煤(岩)层或含硫
矿场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积聚热量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内因火灾的特点是发生过程比较长,而且有预兆
,易于早期发现,但很难找到火源中心的准确位置,扑灭比较困难。2.矿井内因火灾防治技术(1)煤炭自燃倾向性
煤炭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它取决于煤在常温下的氧化能力,是煤层发生自燃的基本条件。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
燃3类。(2)煤炭自燃的预测预报我国的煤炭自燃的预测预报主要采用气体分析法。(3)煤炭自燃的预防技术煤炭自
燃的预防技术包括惰化、堵漏、降温等,以及它们的组合。(4)火区封闭、管理和启封3.火灾时期应变与救灾技术(1)风流控制技
术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加强通风管理,减少漏风。(2)矿井反风技术根据井下火灾具体情况,在保证作业人员和重大设
备设施安全的条件下,可采用局部反风或全矿反风方法。(3)防止火灾扩大技术1)隔离法2)窒息法
3)采用灌浆灭火4)阻化剂灭火二、煤矿瓦斯及其防治技术1.瓦斯性质及瓦斯参数测定(1)瓦斯性质瓦斯是一
种无色、无味、无臭、可以燃烧或爆炸的气体,难溶于水,扩散性较空气高。(2)煤层瓦斯赋存状态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形式主要有
两种状态:①自由气态,称为游离瓦斯或自由瓦斯;②吸附瓦斯。(3)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含量是指单位质
量煤体中所含瓦斯的体积,单位为m3/t。(4)煤层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压力是存在于煤层孔隙中的游离瓦斯分子热运动对煤壁所表
现的作用力。2.矿井瓦斯涌出及瓦斯等级(1)矿井瓦斯涌出的形式矿井瓦斯涌出形式可分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两种。(2)
矿井瓦斯涌出量及主要因素矿井瓦斯涌出量是指开采过程中正常涌入采掘空间的瓦斯数。影响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因素主要有煤
层瓦斯含量、开采规模、开采程序、采煤方法与顶板管理方法、生产工序、地面大气压力的变化、通风方式和采空区管理方法等。(3)矿井瓦斯
等级及其鉴定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不同,瓦斯矿井划分为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和煤(岩)
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3.瓦斯喷出
矿井瓦斯喷出是指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或炮眼中大量瓦斯异常涌出的现象。4.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及防治煤(
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是指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二氧化碳)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动
力现象。5.防治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措施1)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主要分为区域性措施和局部性措
施两大类。2)“四位一体”综合防治突出措施。所谓“四位一体”综合防治突出措施,就是说首先应对开采煤层及其对开采煤
层构成影响的邻近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3)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是控制突出危害程度的措施,也就是说即使发生突出,也
要使突出强度降低,对现场人员进行保护,保证不至于危及人身安全,如避难所、震动性放炮、远距离放炮、反向防突风门、在炮掘工作面安设挡栏
、压风自救器、个体自救器等。5.瓦斯爆炸及预防矿井瓦斯不助燃,但它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后,遇火能燃烧、爆炸。
瓦斯爆炸时会产生3个致命的因素,即爆炸火焰、爆炸冲击波和有毒、有害气体。(1)瓦斯爆炸的条件引起瓦斯燃烧与爆炸必须具
备3个条件,即一定浓度的甲烷、一定能量的引火源和足够的氧气。(2)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包括4个
方面:1)防止瓦斯积聚和超限。2)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3)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4)防止瓦
斯爆炸灾害扩大的措施。6.矿井瓦斯抽放(1)瓦斯抽放方法根据抽放瓦斯的来源不同,瓦斯抽放可以分为本煤层瓦斯抽放、邻
近层瓦斯抽放、采空区瓦斯抽放以及几种方法的综合抽放。(2)瓦斯抽放指标1)反映瓦斯抽放难易程度的指标包括煤层透气性系数
、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百米钻孔瓦斯涌出量。2)反映瓦斯抽放效果的指标包括瓦斯抽放量、瓦斯抽放率。三、矿井通风1.
矿井通风系统(1)矿井通风的目的一是在正常生产时期,保证向矿井各用风地点输送足够数量的新鲜空气,用以稀释有毒、有害气体
,排除矿尘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二是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他措施结合,防止灾害扩大。
(2)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除污浊空气的通风网络、通风动力及其装置和通风控制设施(
通风构筑物)的总称。(2)矿井通风系统1)通风类型①中央式(中央并列式和中央分列式)②对角式(两翼对角式和分区
对角式)③混合式2)通风方式①抽出式②压入式③压抽混合式(3)矿井漏风矿井漏风是指通风系统中风流沿某些细小通道
与回风巷或地面发生渗漏的短路现象。产生漏风的条件是有漏风通道并在其两端有压力差存在。(4)矿井反风矿井反风是为防止灾害
扩大和抢救人员的需要而采取的迅速倒转风流方向的措施。1)全矿性反风2)局部反风中央式通风系统,进风井、出风井大
致位于井田的中央只有两个通达地表的井筒(或平窿)这种布置多用于矿体埋藏比较深的矿井对角式通风系统2.矿井风量的计
算及通风参数的测定(1)矿井风量的计算矿井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的最大值: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
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风量应不少于4m3。2)按采煤、掘进、硐室和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2)通风参
数的测定1)压力2)风速3.矿井通风设备和通风构筑物(1)矿用通风设备矿用通风设备中最主要的
是通风机。通风机按其服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主要通风机、辅助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按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离心式通风机和轴
流式通风机。(2)通风构筑物矿井通风建(构)筑物是矿井通风系统中的风流调控设施,用以保证风流按生产需要的线路流动。4
.局部通风技术利用局部通风机或主要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对井下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法称为局部通风。(1)局部通风的方法
1)局部通风机通风①压入式通风②抽出式通风③压抽混合式通风2)矿井全
风压通风3)引射器通风(2)局部通风的安全管理规定1)瓦斯喷出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的掘进通风
方式必须采用压入式。2)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m。
3)瓦斯喷出区域、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应采用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
路)供电。4)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两个掘进工作面
供风。5)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
工开启局部通风机。四、矿井水害及其防治技术1.矿井突水水源及涌水特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井突水水源主要有地表水、溶洞
—溶蚀裂隙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水、采空区形成的“人工水体”等。(1)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涌水特征1
)矿井涌水动态与当地降水动态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多年周期性的变化规律。2)多数矿床随采深增加矿井涌水量逐渐减少,其
涌水高峰值出现滞后的时间加长。3)矿井涌水量的大小还与降水性质、强度、连续时间及入渗条件有密切关系。(2)以地表水为
主要充水水源的涌水特征1)矿井涌水动态随地表水的丰枯做季节性变化,且其涌水强度与地表水的类型、性质和规模有关。
2)矿井涌水强度还与井巷到地表水体间的距离、岩性与构造条件有关。3)采矿方法的影响。(3)以地下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
能造成井巷涌水的含水层称为矿床充水层。当地下水成为主要涌水水源时,有如下规律:1)矿井涌水强度与充水层的空隙性
及其富水程度有关。2)矿井涌水强度与充水层厚度和分布面积有关。3)矿井涌水强度及其变化还与充水层水量
组成有关。(4)以老窑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在我国许多老矿区的浅部,老采空区(包括被淹没井巷)星罗棋布,且其中充满大
量积水。它们大多积水范围不明,连通复杂,水量大,酸性强,水压高。如现生产井巷接近或崩落带达到老采空区,便会造成突水。2.矿井导水
通道及探测技术(1)自然导水通道1)地层的裂隙与断裂带2)岩溶通道3)孔隙通道(2)人为导水通道
1)顶板冒落裂隙通道2)底板突破通道3)钻孔通道(3)导水通道探测技术1)用音频电穿透
仪探测含水层与导水构造。2)用地震勘探仪和组合测井仪探测地质构造。3)通过地质构造检测水位。4)用同
位素质谱仪对矿山地下水中环境放射性同位素3H和14C的能谱进行测定,用以判断地下水年龄。5)用离子色谱仪、高
压液相色谱仪对矿山地下水中常量、微量的离子进行分析。3.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1)地表水治理措施1)合理确定井口位置
2)填堵通道3)整治河流①整铺河床②河流改道4)修筑排(截)水沟(2)地下水的排水
疏干1)地表疏干2)井下疏干3)井上下相结合疏干(3)地下水探放1)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2)超前探放水(4)矿井水的隔离与堵截1)隔离水源①留设隔离煤柱防水②建立隔水帷
幕带防水2)矿井突水堵截4.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1)矿井水灾的预测矿井水灾的预测是指在开采前,根据
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资料及专门进行的水害调查资料,确定矿井水灾的危险程度,并编制矿井水灾预测图。(2)矿井突水预兆
一般突水事故可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突水水量小于矿井最大排水能力,地下水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迫使矿井长期大量排水;另一种是
突水水量超过矿井的最大排水能力,造成整个矿井或局部采区淹没。1)一般预兆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3)松散孔隙含水层突水预兆(4)二次爆炸及燃烧危害当容器所盛装的介质为可燃液化气体时,容器破裂爆炸在现场形
成大量的可燃蒸气,并迅即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混合气,在扩散中遇明火即形成二次爆炸。可燃液化气体容器的这种燃烧与爆炸常使现
场附近变成一片火海,造成严重的后果。(5)压力容器快开门事故危害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开关盖频繁,在容器泄压未尽前或带压下打
开端盖,以及端盖未完全闭合就升压,极易造成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产生爆炸事故。2.压力容器事故的预防为防止压力容器
发生爆炸,应采取下列措施:1)在设计上,应采用合理的结构,如采用全焊透结构,能自由膨胀等,避免应力集中、几何突变。针对设
备使用工况,选用塑性、韧性较好的材料。强度计算及安全阀排量计算符合标准。2)制造、修理、安装、改造时,加强焊接管理,提高
焊接质量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热处理和探伤;加强材料管理,避免采用有缺陷的材料或用错钢材和焊接材料。3)在压力容器的使
用过程中加强管理,避免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及安全装置失灵等。4)加强检验工作,及时发现缺陷并采
取措施。三、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1.重物失落事故起重机械重物失落事故是指起重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空
中坠落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毁坏的事故,简称失落事故。常见的失落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1)脱绳事故
2)脱钩事故3)断绳事故4)吊钩断裂事故2.挤伤事故指在起重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两个物体之
间,造成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1)吊具或吊载与地面物体间的挤伤事故2)升降设备的挤伤事故3
)机体与建筑物间的4)机体回转挤伤事故5)翻转作业中的挤伤事故3.坠落事故坠落事故主
要是指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从起重机机体等高空处坠落至地面的摔伤事故。1)从机体上滑落摔伤事故2)机体撞击坠落事故
3)轿箱坠落摔伤事故4)维修工具及零部件坠落砸伤事故5)振动坠落事故6)制动下滑坠落事故
4.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指从事起重操作和检修作业的人员因触电而导致人身伤亡。(1)触电事故类型触电事故可以
按作业场合分为以下两大类型:1)室内作业的触电事故2)室外作业的触电事故(2)触电安全防护措施
1)保证安全电压2)保证绝缘的可靠性3)加强屏护保护4)加强漏电触电保护5)严格保证配电最小安
全净距6)保证接地与接零的可靠性5.机体毁坏事故机体毁坏事故是指起重机因超载、失稳等产生结构断裂、倾翻,从
而造成结构严重损坏及人身伤亡的事故。常见机体毁坏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1)断臂事故
2)倾翻事故3)机体摔伤事故4)相互撞毁事故本章提要第七章矿山安全技
术第1节矿山基础知识第2节矿山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技术第1节矿山基础知识【学习目标】掌握井巷掘进的原则、施工方
法、维护要求及爆破器材的安全管理,熟悉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采矿方法、采场矿压及其控制方法、冲击地压现象,了解矿山设备的安全知识。第1
节矿山基础知识【知识要求】一、井巷施工1.井巷施工程序和基本原则井巷是为进行采掘工作在岩层或煤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
硐。井巷工程包括井筒、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主要石门、运输大巷、采区巷道及回风巷道等全部工程。这些工程中有一些工程构成联锁工程项目,
也可以称为矿井建设的关键线路,是决定矿井建设工期、只能按顺序施工的路线。1-竖井;2-盲竖井;3-垂直天井;4-斜天井;5-
垂直天井;6-平硐;7-脉外平巷;8-脉内平巷;9-横巷;10-斜井;11-盲斜井;12-石门2.井巷掘进的主要施工方
法根据施工方法及地层赋存条件的不同,井巷(井筒或巷道)施工分为普通凿井法与特殊凿井法。(1)普通凿井法普通凿
井法一般采用凿岩爆破的方法。根据炮眼深度与直径的不同,我国煤矿将凿岩爆破法分为浅孔爆破法、中深孔爆破法和深孔爆破法。(
2)特殊凿井法特殊凿井法是当井筒穿过不稳定含水地层时,用普通凿井法无法通过时采用的特殊施工方法,主要有冻结法、钻井法、注
浆法。气腿式风动凿岩机外貌伸缩式凿岩机上下钻孔凿岩台车YQ-100型潜孔钻机冲击式,内部结构不同冲击器潜入
孔内,以减小由于钎杆传递冲击功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大规模的巷道用3.井巷支护及维护井巷支护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锚杆支护与锚喷支护1)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是单独采用锚杆的支护。2)锚喷支护。锚喷支护又称喷锚支护,是联合使
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或喷浆的支护。(2)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支护混凝土支护是用预制混凝土块或浇筑混凝土砌筑的支架所进行的支
护。(3)棚状支架棚状支架根据材质不同可以分为木支架和金属支架。4.矿用爆破器材及安全管理矿用爆破器材主
要包括炸药和起爆器材。(1)炸药炸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而对周围介质产生
强烈的机械作用,呈现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2)起爆器材起爆器材可分为起爆材料和传爆材料两大类。1)雷管
。雷管由外界能激发,是能可靠地引起其后的起爆材料或各种工业炸药爆轰的起爆材料。2)导火索。导火索又叫导火线,用于引爆雷管
。3)导爆索。导爆索又叫传爆线,是以副爆药为索心,以棉、麻、纤维等为被覆材料,能够传递爆轰波的索状起爆材料。
4)继爆管。继爆管是专门与导爆索配合使用的延期起爆器材,借助于继爆管的微差延期继爆作用与导爆索一起实现微差爆破。
5)导爆管。导爆管是一种非电起爆器材,不能直接起爆炸药,只能传递爆轰波起爆雷管,由雷管引爆炸药。(3)爆破材料的安全管理
1)爆破材料的储存。爆破器材必须存放在爆破器材库里。2)爆破材料的运输。爆破器材运输过程中的主要安全要求是防
火、防震、防潮、防冻和防爆。3)井下爆破作业的安全要求。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爆破器材。5.井巷
施工期间常见的事故1)冒顶片帮事故2)水灾事故3)火灾事故4)瓦斯煤尘事故5)立
井的悬吊与提升事故二、矿山开采1.采矿方法(1)井工采煤方法1)壁式体系采煤法。①缓倾斜及倾斜煤层单
一长壁采煤法。缓倾斜及倾斜煤层采用单一长壁采煤法所采用的回采工艺主要有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高档普采)和综合机械化采煤3种类型。
②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我国放顶煤开采主要是指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以下简称综放开采)。2)柱式体系采煤
法。柱式体系采煤法分为房式、房柱式及巷柱式3种类型。(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1)空场采矿法。可分为全面采矿
法、房柱采矿法、留矿采矿法、分段矿房法和阶段矿房法等。2)崩落采矿法。主要包括单层崩落法、分层崩落法、分段崩落法、阶段崩
落法。3)充填采矿法。按矿块结构和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充填采矿法又可分为单层充填采矿法、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下向分层充填采
矿法和分采充填采矿法;按采用的充填料和输出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干式充填采矿法、水力充填采矿法、胶结充填采矿法。空场采矿法之一
:全面采矿法在薄和中厚、缓倾斜且矿体和围岩均稳固的条件下,使用全面采矿法工作面沿矿体走向或沿倾斜方向全面推进,在回采过程中将矿
体中的夹石或贫矿留下,呈不规则矿柱,以维护采空区。空场采矿法之二:房柱法典型方案采准与切割采空正在采采准空场采矿法
之三:留矿采矿法典型方案充填采矿法之一:干式充填法充填天井混凝土隔墙混混凝土垫板钢筋混凝土隔离层(3)金属、非金属露
天矿山开拓方式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的开拓方式按采用的运输方式可分为公路运输开拓、铁路运输开拓、斜坡箕斗开拓和平硐溜井开拓
。2.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1)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的基本概念通常把由开采过程而引起的岩移运动对支架围岩所产生的
作用力,称为矿山压力。(2)煤矿直接顶稳定性分类直接顶分为不稳定、中等稳定、稳定和非常稳定4类。(3)老顶压力显现
强度分级老顶压力显现分为4级,即老顶来压不明显、来压明显、来压强烈和来压极强烈。(4)回采工作面支架种类回采
工作面支架主要有单体摩擦式金属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和液压自移支架等几种,有少数矿井使用木支柱。3.矿山开采常见顶板事故
按一次冒落的顶板范围及伤亡人数多少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面积切顶事故,共六大类,分别是顶板事故、压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金
属网下推垮型冒顶、漏垮型冒顶、冲击推垮型(砸垮型)冒顶。4.冲击地压预防技术(1)冲击地压的分类冲击地压(岩爆)是井
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根据原岩(煤)体应力状态不同,冲
击地压可分为3类:重力型冲击地压、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中间型或重力—构造型冲击地压。2.高温作业防护措施1)高温作业防
护: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
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实现。3)通风降温: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4)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
营养,暑季应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5)个体防护:使用耐热工作服等。本章提要第6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第
1节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第2节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第3节特种设备常见事故及预防第1节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熟悉承压类特种设备及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特性等相关安全基础知识,掌握特种设备的各种检测
技术。第1节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知识要求】一、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
性较大的设备、设施。特种设备分为两类:(1)承压类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2)机电类特种设备:电
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和场(厂)内机动车辆。1.锅炉锅炉是指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又将热能传递给水、
气、导热油等工质,从而产生蒸汽、热气或通过导热工质输出热量的设备。(1)锅炉的工作原理(2)锅炉的工作特性1)爆
炸的危害性。2)易于损坏性。3)使用的广泛性。4)可靠的连续运行性。(3)锅炉的分类1)按用
途不同分2)按载热介质不同分3)按锅炉产生的蒸汽压力和蒸发量不同分4)按热能来源不同分
5)按锅炉结构不同分6)燃煤锅炉按燃烧方式不同分7)按蒸发段工质循环动力不同分(4
)锅炉的安全附件1)安全阀2)压力表3)水位计4)温度测量装置5)保护装置6
)防爆门7)排污阀或放水装置8)锅炉自动控制装置2.压力容器压力容器,一般泛指在工业生产中盛装用于
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工艺过程的气体或液体,并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1)压力容器的操作条件1)压
力2)温度3)介质(2)压力容器的分类压力容器按压力等级划分为以下4类:1)低压2
)中压3)高压4)超高压(3)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1)安全阀2)爆破片4)爆破帽
3)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5)易熔塞6)紧急切断阀7)减压阀。8)压力表、液位计、温
度计3.电梯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轨道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人、货物的
机电设备。它主要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电梯可能发生的危险一般有:人员被挤压、撞击和发生坠落、剪切;人员被电击
,轿厢超越极限行程发生撞击;轿厢超速或因断绳造成坠落;由于材料失效而造成结构破坏等。电梯应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或功能有:1
)防超越行程的保护;2)防电梯超速和断绳的保护;3)防人员剪切和坠落的保护;4)缓冲装置;5)报警和救援装置;6)消防功能;7)停
止开关和检修运行装置;8)机械伤害的防护;9)电气安全保护。4.起重机械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
重物的机电设备。(1)起重机械的工作特点1)起重机械通常具有庞大的结构和比较复杂的机构,能完成一次起升运动、一次或几次
水平运动。2)所吊运的重物多种多样,载荷是变化的。3)大多数起重机械需要的活动空间较大。4)有些起重
机械需要直接载运人员在导轨、平台或钢丝绳上做升降运动。5)暴露的、活动的零部件较多。6)作业环境复杂。
7)作业中常常需多人配合,共同完成一项操作。(2)起重机械安全、正常工作的条件起重机械设计时应满足下列3个基本
条件:1)金属结构和机械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屈服能力。2)整机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倾覆稳定性。3)原动机具有满足
作业性能要求的功率,制动装置提供必需的制动力矩。(3)起重机械安全装置1)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①上升极限位置限
制器②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③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④缓冲器2)防风防爬装置起重机防风防爬装置主要有夹
轨器、锚定装置和铁鞋3类。3)安全钩、防后倾装置和回转锁定装置①安全钩②防后倾装置③回转锁定装置
4)起重量限制器超载保护装置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自动停止型和综合型两种。按结构形式分为电气型和机械型。
电气型产品一般由载荷传感器和二次仪表两部分组成。5)力矩限制器①动臂变幅的塔式起重机力矩限制器。②
小车变幅式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③流动式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6)防碰装置。防碰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有:①反
射型。②直射型。7)危险电压报警器。5.大型游乐设施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在封闭的区域内运行,承
载乘客游乐的设施。6.客运索道索道是利用架空绳索、支撑和牵引客车(或货车)等运送乘客(或货物)的一种运输设备,包括客运
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和拖牵索道等。7.场(厂)内机动车辆场(厂)内机动车辆广义的是指从事非道路交通运输的车辆,是指本企业
在所在区域或在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施工作业现场区域内行驶作业的各类机动车辆。二、特种设备的检测技术1.
宏观检查直观检查和量具检查通常称为宏观检查,是对在用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内、外部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1)直观检查
2)量具检查2.无损检测它是在不损伤被检工件的情况下,利用材料和材料中缺陷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探查其内部是否存在
缺陷的方法。1)射线检测2)超声波检测3)磁粉检测4)渗透检测5)涡流检测6)磁记忆检
测7)声发射探伤法3.测厚厚度测量是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中常见的检测项目。最常用的物理方法是超声波。4.化
学成分分析钢铁材料元素分析的方法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两种。5.金相检验金相检验分为宏观金相检验和
微观金相检验。6.硬度测试材料硬度值与强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硬度测试有时用来判断材料的强度等级或用于鉴别材质。7
.断口分析断口分析是指人们通过肉眼或使用仪器观察与分析金属材料或金属构件损坏后的断裂截面,来探讨与材料或构件损坏有关的各
种问题的一种技术。8.耐压试验耐压试验主要用于检验压力容器承受静压强度的能力。9.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又称
为致密性试验或泄漏试验。10.爆破试验爆破试验是对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质量,及其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考核的一项破坏性验证
试验。11.力学性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的目的是检测材料及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12.应力应变测试应力应变测试的
目的是测出构件受载后表面的或内部各点的真实应力状态。13.断裂力学分析断裂力学分析是应用断裂理论,对含缺陷构件的剩余强
度和寿命进行分析的方法。14.风险评估风险评价技术就是将设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概率)和事故造成的严重程度(经济损失)进
行综合考虑,将设备划分成不同的风险等级。第2节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学习目标】熟悉特种设
备使用安全管理及检修安全技术。一、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1.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要点(1)使用定点厂家
的合格产品(2)登记建档(3)专责管理(4)持证上岗(5)照章运行(6)定期检验(7)
监控水质(8)报告事故2.锅炉启动、运行与停炉(1)锅炉启动步骤1)检查准备2)上水3
)烘炉4)煮炉5)点火升压6)暖管与并汽(2)锅炉点火升压阶段的安全注意事项1)
防止炉膛爆炸2)控制升温、升压速度3)严密监视和调整仪表4)保证强制流动受热面可靠冷却(3
)锅炉正常运行中的监督与调节1)锅炉水位的监督与调节2)锅炉气压的监督与调节3)气温的调节
4)燃烧的监督与调节5)排污和吹灰(4)停炉1)正常停炉2)紧急停炉(5)停炉保养停炉保
养主要指锅内保养,即汽水系统内部为避免或减轻腐蚀而进行的防护与保养。常用的保养方式有压力保养、湿法保养、干法保养和充气保养。3
.锅炉压力容器检修技术检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注意通风和监护2)注意用电安全3)
禁止带压拆装连接部件4)禁止自行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二、压力管道运行使用安全管理1.运行前的检查
1)竣工文件的检查2)现场检查3)建档、标识与数据采集2.运行中的检查和监测1)运行初期检查
2)巡线检查及在线监测3)末期检查及寿命评估三、电梯使用安全管理1.电梯使用须知1)电梯使用操
作安全2)对电梯紧急状态的处置2.电梯管理措施1)法定管理要求2)建立管理制度3)远程管
理系统四、起重机械使用安全管理1.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措施1)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2)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
案3)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制度2.起重伤害事故形式1)重物坠落2)起重机失稳倾翻3)挤压4)高
处跌落5)触电6)其他伤害3.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4.起重作业安全操作技术1)吊运前的准备
2)起重机司机通用操作要求五、游乐设施运营安全管理1.游乐设施运营应具备条件2.游乐设施运营管理制度(1
)安全质量管理手册游乐设施运营单位应制定系统、协调、切实可行的安全质量管理手册。(2)主要规章制度安全质量保
证机构对手册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有检查记录。检查的重点是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与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3.游乐设施运营环境条件
游艺、游乐场所应符合卫生城市的指标规定;室内场所采光、照明、通风等应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各类管理、服务人员应穿着工作服,
佩戴服务标志。六、客运索道安全管理1.客运架空索道安全特点1)露天高处作业2)钢丝绳的安全影响
大3)自然条件变化大、规则性差2.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营救1)救护组织2)救护方法
3)往复式索道的救护4)单线循环式索道的救护七、场(厂)内机动车辆1.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2.场
(厂)内机动车操作安全1)驾驶作业前做好安全准备工作2)出车前检查车辆3)行车中注意事项4
)作业安全要求5)停放要求6)行驶后检查7)新车的走合3.机动车驾驶员操作要求第
3节特种设备常见事故及预防【学习目标】了解特种设备各类常见事故的后果及原因,掌握特种设备常见事故的
处理和预防知识。一、典型锅炉事故及预防1.锅炉爆炸事故1)水蒸气爆炸2)超压爆炸
3)缺陷导致爆炸4)严重缺水导致爆炸2.锅炉重大事故1)锅炉缺水事故2)锅炉满水事故
3)锅炉汽水共腾4)锅炉爆管5)省煤器损坏6)过热器损坏7)水击事故
8)炉膛爆炸事故9)尾部烟道二次燃烧10)锅炉结渣二、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1.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1)
冲击波及其破坏作用冲击波超压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破坏。(2)爆破碎片的破坏作用具有较高速度或较大质量的碎
片在飞出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动能,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碎片还可能损坏附近的设备和管道,引起连续爆炸或火灾,造成更大的危害。(3)介质伤
害主要是指有毒介质的毒害和高温蒸汽的烫伤。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决定也可选
择粉状石墨灭火器、专用干粉灭火器,也可用干砂代替。扑救E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扑救F类火灾应
选择动植物专用灭火器。危险场所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2、建筑灭火器的配置建筑灭火器的配置主
要依据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灭火有效程度、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一般规定:
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五、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1、初起
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1)断绝可燃物;2)冷却;3)窒息;4)扑打;5)断电;6)阻止火势蔓延。2、火场人员
疏散及逃生路线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3)自救、互救
逃生;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第2节防爆基础知识【学习目标】掌握爆炸的概念、分类,爆炸极限以及
粉尘爆炸的特点。第2节防爆基础知识【知识要求】一、爆炸的概念1、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广义上讲,爆炸是物质
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
现象。(1)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爆炸可以分为3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2)按反应相态的不同分类
按反应相态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3类。2、爆炸反应历程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发生
爆炸,有链式反应和热反应两种不同的历程。链式反应有直链式反应和支链式反应两种。历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链引发、链传递、链终
止。热反应历程是指危险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在某一空间内进行时,如果散热不良会使反应温度不断提高,温度的提高又会使反应
速度加快,使得热大于失热,导致爆炸发生。二、爆炸的极限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性
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参数。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
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惰性
介质、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点火源等。三、粉尘爆炸的特点1、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的连锁反应,属于
不定的气固二相流反应。从粉尘爆炸过程可以看出,粉尘爆炸有如下特点: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气体爆
炸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2)爆炸感应期较长。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4)粉
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2、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是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
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
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
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2、控制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主要技
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对于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可以进行惰化防护,即在生产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
使实际含氧量比临界含氧量低20%。控制产生粉尘爆炸还可以采用抑爆装置等技术措施。抑爆装置由爆炸压力探测器、信号放大器
和抑爆剂发射器组成。本章提要第五章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生产性粉尘危害第2节生产性毒物危害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第1节生产性粉尘危害【学习目标】熟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及理化性质。第1节生产性粉尘危害【知
识要求】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1.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在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
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的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的处理,化学工业中
固体原料加工处理中,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尘。此外,还包括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
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2.分类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
其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3类。(1)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
属性粉尘,如铁、锡、铝及其化合物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
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3)混合
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物,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二、生产性
粉尘的理化性质1.粉尘的化学成分2.分散度3.溶解度与密度4.形状与硬度5.荷电性6.爆
炸性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1
.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2.湿式作业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3.密
闭—抽风—除尘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
第2节生产性毒物危害【学习目标】了解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掌握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1.来源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自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
、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2.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
境中。第2节生产性毒物危害【知识要求】二、治理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
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办法。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该系统
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2.局部排气罩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3种类型。(1)密闭罩(2)开口罩(
3)通风橱3.排出气体的净化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1)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1)设计前
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2)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3)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4)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2)有害气体净化方法有害气体
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1)洗涤法。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
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变化,以实现气体的净化。2)吸附法。吸附法是使有害
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使有害物(吸附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物理吸附)。3)袋滤法。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
,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4)静电法。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电后,向沉淀极移动,碰到集尘极
即释放电子而呈中性状态附着在集尘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气体净化的方法。5)燃烧法。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
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O2和H2O,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4.个体防护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腐服
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第3节物理因素危害【学习目标】掌握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作业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
素的来源、种类及防护措施。第3节物理因素危害【知识要求】一、噪声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
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1)生产性噪声的分类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
噪声和电磁性噪声3类。(2)生产性噪声的特性(3)生产性噪声的危害2.噪声的控制措施控制生产性噪声的措施如下:
1)消除或减弱引起噪声的振动,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二、振动1.产生
振动的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2.振动的危害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
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1)操作锤打工具。(2)
手持转动工具。(3)使用固定轮转工具。(4)驾驶交通运输车辆和使用农业机械。3.振动的控制措施1
)控制振动源。2)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
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三、辐射1.非电离辐射(1)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1)射频辐射。2)红外线辐
射。3)紫外线辐射。4)激光。(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1)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
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2)对微波辐射的防护。3)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4)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
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5)对激光的防护。2.电离辐射(1)电离辐射来源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
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α,β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
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
射性核素和X线机等。(2)电离辐射的防护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四、高温作业1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是指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内容安全评价过程控
制按其内容可划分为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硬件管理主要指安全评价机构建设的管理;软件管理主要指硬件运行中的管理。三、安全评价过程控
制的目的和意义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要使安全评价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质量的保证。在安全评价机构中建立
一套科学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指导安全评价工作势在必行。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意义1)强化安全评价质量管理,提高安全评
价工作质量水平。2)有利于安全评价规范化、法制化及标准化的建设和安全评价事业的发展。3)能使安全评价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更有
效的作用。4)有利于安全评价机构管理层实施系统和透明的管理。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意义5)促进安全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安
全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6)可加强对安全评价人员的培训,促进其工作交流。7)提高安全评价机构的市场信誉,
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第2节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了解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建立的依
据,掌握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文件的构成与编制,以及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第2节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知识要求】一、
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依据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依据为:管理学原理、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
的监督管理要求和安全评价机构自身的特点。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过程控制体系的内容包括
:风险分析、实施评价、报告审核、技术支撑、作业文件、内部管理、
档案管理、检查改进等。1、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应在安全评价项目合同签订之前进行。风险分析的重点是:
1)被评价单位:基本概况、评价类别(预评价、验收评价、现状评价)和项目投资规模、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行业风险特性等。2)评价机构
:项目是否在资质业务范围之内,现有评价人员专业构成是否满足评价项目需要,是否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承担项目的风险。3)项目的经济
性。4)项目的可行性。5)工作计划。2、实施评价根据过程控制方针和目标实施安全评价,组建评价项目组并任命项目
组长。项目组应由与评价项目相关的专业人员组成,且评价人员专业配备能够满足项目要求,个别专业人员不足时,应选择相应专业的技术专家参加
。项目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及过程控制要求进行安全评价。3、报告审核报告审核的重点是评价依据资料的完整
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充分性、评价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对策措施的针对性和评价结论的正确性等。4、技术支撑
安全评价机构应有基础数据库: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数据库;有关物质特性、事故案例数据库及其他数据库。5、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是按照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业务范围及领域,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作业文件。6、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主要有: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管理、业绩考核、业务培训、信息通报、跟踪服务、保密、资质和印章管理。7、档案管理1)
明确获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内容、途径、方法、频次,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识别,保持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政策信息及时、有效。2)文
件和资料管理。3)建立并不断改进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4)建立并不断改进获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控制程序
。5)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录,并定期更新。6)过程控制记录应便于查询,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明确记录保存期限。8、
检查改进检查改进是安全评价机构过程控制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1)内部审查;
2)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3)建立并不断改进内部审查程序;4)建立并不断改进投诉申诉处理程序。三、安
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构成及编制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构成及层次关系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
件一般分为3个层次:管理手册(一级)、程序文件(二级)、作业文件(三级)。其层次关系和内容
如图3-1和图3-2所示。图3-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层次关系图3-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
内容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编制(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管理手册的编写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管理手册的编写要有系统性,
避免面面俱到、冗长重复。(2)程序文件的编写编制程序文件必须以安全评价管理手册为依据,符合安全评价管理手册的有关规定和
要求,并从评价机构的实际出发,进行编制。(3)作业文件的编写(4)记录的编写四、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
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建立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是依据管理学原理、国家对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要求及机构自身的特点3方
面因素建立的。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领导层真正重视;从业人员积极参与;专家把关。2、安全
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一个核心思想,它体现了管理持续发展的过程。持
续改进包括:1)分析和评价现状,以便辨识改进区域。2)确定改进目标。3)为实现改进目标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4)评价这些解
决办法。5)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6)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证明这些目标已经实现。7)正式采纳更改。8)必要时,对结果进
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的改进机会。本章提要第4章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1节防火基础知识第2节防爆基础知识第
1节防火基础知识【学习目标】了解燃烧与火灾的概念、分类、防治途径、阻燃方法及灭火的相关知识,掌握点火源及其控制方法,
建筑的防火安全、灭火器配置、消防设施,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和原则以及人员疏散逃生路线。第1节防火基础知识【知识要求】一、燃烧
与火灾1、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会同时出现火焰或可见光。在时间或空间
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即为火灾。(2)发生的必要条件燃烧一般应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和点火源。这3个要素通常缺一不
可。2、火灾的分类《火灾分类》(GB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6类:A
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是有机物质,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沥青等引起的火灾。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甲烷、氢气等引起的火灾。D类火灾,是指金属
火灾,如钾、钠、镁等引起的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燃烧引起的火灾。3、闪燃
、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阴燃
则是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爆燃是指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发生
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4、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1)火灾防治途径
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评价、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2)阻燃方法高分子材料阻燃化技术主要通过阻燃剂使聚合
物不易着火,如果着火也使其燃烧速度变慢。阻燃剂按其使用方法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种。5、火灾探测原理(1)接触式探测
接触式探测是利用某种装置直接接触烟气来实现火灾探测的。(2)非接触式探测非接触式火灾探测器主要是根据火焰或
烟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接收器发射器6、灭火原理及基本措施(1)灭火基本原理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可燃物
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火灾发生后,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
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4种,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2)灭火基本措施掌握了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以了解预防和扑救
火灾的原理。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3个条件同时存在,所能采取的基本措施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
燃物,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灭火剂:气体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烟气控制烟气控制两条途径:挡
烟和排烟排烟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防烟分隔、烟气稀释、加压、空气流、浮力7、火灾危险评价应用较多的火灾安全评价方法
主要有如下几种: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蒙德法,预先危险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
析(ETA),故障树分析(FTA),数值模拟方法,因果分析,管理疏忽和危险树分析(MORT)。二、点火源及其控制1、点火源
的概念及其分类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
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也可以是机械能。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
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2、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
2)电气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3)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4)静电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三、消防设施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四部分组成。2
、灭火系统灭火系统分为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干粉灭火系统。四、建筑灭火器配置1、建筑灭火
器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划分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
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应选用抗溶性灭火器。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第3节安全
评价的程序和依据【学习目标】安全评价的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
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第2节安全评价的程序和依据【知识要求】一、安全评价程序安
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
价报告。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6)国际法律文件。二、安全评
价依据1、法律、法规(1)安全生产法规的种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中华人
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4)《安全评价通则》。(2)安全评价的主要法规依据2、标准(1)标准分类1)按标准来源
可分为四类:一是由国家主管标准化工作的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二是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行业标准;三是地方政府发布的地方标准;四是国际标准
和外国标准。2)按标准的法律效力可分为两类:一是强制性标准;二是推荐性标准。3)按标准对象特征可分为
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又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3类。3、风险判别指标风险判别指标或判别准则的
目标值,是用来衡量系统风险大小以及危险、危害性是否可接受的尺度。常用的指标有安全系数、可接受指标、安全指标(包括事故
频率、财产损失率和死亡概率等)或失效概率等。本章提要第2章安全系统工程第1节安全系统工程基础知识第2节事
故的致因理论第1节安全系统工程基础知识【学习目标】掌握系统及系统工程的定义,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内容及发展
概况。第1节安全系统工程基础知识【知识要求】一、系统及系统工程1、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
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明确目的的有机整体即为系统。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
、整体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2、系统工程(1)系统工程的概念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组织管理系统的研究
、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实质上,系统工程具有以下三重含义:属于工程技术,主
要是组织管理的技术;是解决工程活动全过程的技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2)系统工程的任务和目的系统工程的任务就是
从横向方面把纵向科学组织起来的一种科学技术。其目的是应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规划、设计新的系统或改造已有的系统,使之达到最优化
的目标,并按此目标进行控制和运行。(3)系统工程的特点系统工程有以下3个基本特点:整体化;综合化;最优化。2、安全
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安全系统工程就是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评价和消除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实现系统安全的一整
套管理程序和方法体系。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系统安全分析;2)系统安全预测;
3)系统安全评价;4)安全管理措施。第2节事故的致因理论【学习目标】了解事故的含义
、分类及构成要素,事故的影响因素和原因;熟悉事故模式理论,事故发展阶段、特性、法则及预防原则。第2节事故的致因理论【知识要求】
一、事故及其特征1、事故定义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
止的一种意外事件。生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包括设
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险肇事故(有的称为未遂事故)3种。人身伤亡事故又称为工伤事故。2、事故的特征事故的特
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从宏
观上看,事故的发生可分为由自然界因素(如地震、山崩、海啸、台风等)影响和非自然界因素影响两类。具体地说,影响事故是否发生的因素有5
项:人、物、环境、管理、事故处置。二
、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1、人的原因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
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
、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2、物的原因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有: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
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
工)场地环境不良。3、环境的原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1)自然
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2)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
、颜色等方面的问题。4、管理的原因管理的原因即管理的缺陷,主要包括:1)技术缺陷。2)劳动组织不合理。
3)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误。4)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
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5)教育培训不够。6)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
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5、事故处置情况事故处置情况是指: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
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
措施是否妥善。显然,这些因素对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出现的。三、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的预防工作应该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预防第一,防患未然2)根除事故原因3)全面治理四、
事故模式理论事故模式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
目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事故模式理论有十几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事故因果类型1)因果型
2)多因致果型(集中型)3)复合型2、多米诺骨牌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中,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是人们所
共知的。它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3、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把人、机械和环境作
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原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4、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综合了各种事故致因理论的积极方面。其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
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
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五、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1
、由事故致因理论得出的基本结论1)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现象,然而又有其必然的统计规律性。2)由于产生事故的原因是
多层次的,所以不能把事故原因简单地归咎为“违章”二字。3)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以归结为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4)人和物的运
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追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和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进行。5)人
、物、环境(环境也可包含在物中)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2、运用事故致因理论防止发生事故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
知事故的发生是人和物两大系列轨迹交叉的结果。因此,防止发生事故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人和物的运动轨迹中断,使二者不能交叉。本章
提要第3章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第1节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第2节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第1节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
学习目标】掌握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含义及内容,了解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意义。第1节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知
识要求】一、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含义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是保证安全评价工作质量的一系列文件。安全评价作为一项有目的的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水平,才能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所谓安全评价的质量是指安全评价工作的优劣程度,也就是安全评价工作体现客观公正性、合法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程度。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第01章安全评价理论第02章安全系统工程第03章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第04章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05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提要第06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第07章矿山安全技术第08章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第09章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第10章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提要第11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12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13章事故应急救援第14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要第15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第16章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第17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要本章提要第1章安全评价理论第1节安全评价概述第2节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第3节安全评价的程序和依据第1节安全评价概述【学习目标】掌握安全评价的定义、内容、分类;从宏观上认识安全评价工作。第1节安全评价概述【知识要求】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一、安全评价的定义安全评价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目的在于辨识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二、安全评价内容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如图所示。(确认)采取措施1.消除危险2.减低危险安全评价危险度评价危险性辨识危险源辨识(辨识)1.危险、危害因素2.危险性变化计算风险率(确认)1.事故发生概率2.后果严重度危险性控制判别指标(设定)风险判别准则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安全评价可分为三类:1)安全预评价2)安全验收评价3)安全现状评价三、安全评价分类研究与开发初步设计建造启动正常运转改建扩建退役记录销毁拆除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1、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从而做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措施,以保证系统安全。2、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和工业园区内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和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3、安全现状评价第2节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学习目标】掌握安全评价的原理,规范评价师在评价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熟悉安全评价的原则,掌握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第2节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知识要求】一、安全评价原理虽然安全评价的领域、种类、方法、手段繁多,评价系统的属性、特征及事件的随机性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其思维方式却是一致的。安全评价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理,即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1)系统的基本特征安全评价把研究的所有对象都视为系统。系统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由多种彼此有机联系的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有大有小,千差万别,但所有的系统都具有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适应性6个基本特征。1、相关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可用下列公式表达:E=maxf(X,R,C)式中:E——最优结合效果;X——系统组成的要素集,即组成系统的所有元素;R——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集,即系统各元素之间的所有相关关系;C——系统组成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在各阶层上可能的分布形式;f——X,R,C的结合效果函数。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就是要寻求X,R和C的最合理的结合形式,即具有最优结合效果E的系统结构形式在对应系统目标集和环境因素约束集的条件,给出最安全的系统结合方式。在评价之前要研究与系统安全有关的系统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它们在系统各层次的分布情况。要对系统做出准确的安全评价,必须对要素之间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相关形式和相关程度给出量的概念。(2)因果关系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危险、有害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表现为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危险、有害因素是原因,事故是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各因素的特征、变化规律、影响事故发生和事故后果的程度以及从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关程度,才能在评价中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采取恰当的对策措施。2、类推原理“类推”亦称“类比”。类推推理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常作为推出一种新知识的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还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此种属性。(1)类推推理的基本模式类推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所以应用时要注意提高结论的可靠性,方法有:1)要尽量多地列举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2)两个类比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越本质,则推出的结论越可靠。3)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属性与类推的属性之间具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则所推出结论的可靠性就越高。类推评价法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它不仅可以由一种现象推算另一种现象,还可以依据已掌握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科学的估计推算方法来推算得到基本符合实际的所需的资料,以弥补调查统计资料的不足,供分析研究使用。类推评价法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取决于评价对象事件与先导事件之间联系的性质。若这种联系可用数字表示,则称为定量类推;如果这种联系关系只能定性处理,则称为定性类推。(2)常用的类推方法1)平衡推算法2)代替推算法3)因素推算法4)抽样推算法5)比例推算法6)概率推算法3、惯性原理(1)惯性概述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利用惯性可以研究事物或一个评价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从一个单位过去的安全生产状况、事故统计资料找出安全生产及事故发展变化的趋势,以推测其未来的安全状态。1)惯性的大小。惯性越大,影响越大;惯性越小,影响越小。2)一个系统的惯性是这个系统的各个内部因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状态趋势。只有当系统是稳定的,该系统所表现的惯性发展结果才基本符合实际。但是绝对稳定的系统是没有的,这样就需要在系统主要方面不变而其他方面有所偏离时,应根据其偏离程度对出现的偏离现象进行修正。(2)利用惯性原理进行评价的注意事项在一个系统中,许多有关安全的因素都存在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在评价一个系统是否安全时,也离不开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例如:许多定量评价方法中,有关危险等级的划分无不应用着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如“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七版)中,关于按F&EI(火灾、爆炸指数)划分的危险等级,分为“最轻”级、“较轻”级、“中等”级、“很大”级、“非常大”级。4、量变到质变原理(1)惯性概述二、安全评价的原则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评价工作以国家有关安全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提出预防、控制、治理的措施。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和针对性的原则。1、合法性安全评价是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的一种行政许可制度,安全评价机构必须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资质许可,取得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方可开展工作。安全评价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取得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依法从业后,方能进行安全评价工作。2、科学性现有的评价方法均有其局限性。评价人员应科学地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必要时,还应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3、公正性评价结论是评价项目的决策依据、设计依据、能否安全运行的依据,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执法依据。因此,对于安全评价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客观和公正。4、针对性进行安全评价时,首先应针对被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收集有关资料,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其次要对众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单元进行筛选,针对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重要单元应进行重点评价,并辅以重大事故后果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价。最后要从实际的经济、技术条件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对被评价项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国内将安全评价分为三类。
献花(0)
+1
(本文系纪晓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