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央频频提及的“经济大省”,将如何挑大梁?

 昵称71627124 2022-08-17 发布于北京

8月16日晚,李克强总理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的消息经《新闻联播》播发后,“经济大省”再次引发热议。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在7月28日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会议结束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纷纷召开工作会议,立目标、表决心,对全力以赴稳增长作部署。

无论是在经济结构转型、机制改革还是科技创新等领域,经济大省所发挥的效应都是其他省市所不可及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要让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大省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专家指出,抓住经济大省,就抓住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大头。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在采访中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并不是单一维度地要求经济总量增速,而是要按照国家的经济发展空间,努力挖掘经济大省的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达到预期目标。

何为“经济大省”?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及“经济大省”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于7月7日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要求,东南沿海五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今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

不过,目前对于“经济大省”的具体界定尚无统一标准。在陈鸿宇看来,所谓“经济大省”大多具备经济体量大、大口多、城市化建设水平高、吸纳就业多等特征。

从2022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来看,广东上半年GDP达5.95万亿元,排全国首位,广东也因此被称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与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上海在内的10个省市,被认为是普遍意义上的“经济大省”。上半年全国GDP成绩单中,增速超过4%(含4%)的省份有10个,其中增速达5.2%的山西、4.3%的内蒙古、4.2%的陕西等资源型大省也表现亮眼。

从分布的区域来看,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均属于沿海省份。统计显示,这五省市经济体量总和就已经占到全国的35.13%,财政收入占比也近四成。

除此之外,五省市还吸纳了全国近七成的跨省农民工就业。得益于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之后的政策优势,因此有分析认为,五省市构成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的版图,是“挑大梁”的主力军。

从上半年经济增速来看,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力省市的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在上述总量排名前四的城市里,仅山东一省的上半年GDP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值。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就此向《中国报道》指出,这些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增速放缓是必然现象。但这些经济大省的“能量”仍在,随着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这些“能量”会迎来有力反弹。他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尽管其上半年GDP增速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业内看来,它依然为区域及全国经济的想好形势提供了强劲动力,作为它发展亮点的数字经济也将在下半年为浙江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有条件指的是有潜力,即让尚未释放的潜力通过有效的工作部署得到充分释放,从而拉动经济增速。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的制约,多地很难实现经济增长,一部分消费潜力也难以释放。”杨志勇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各地需要找到有效的稳经济办法,挑战很大,但也没有别的路可走。

如何“挑大梁”?

8月16日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和广东省长王伟中发了言,江苏省长许昆林、浙江省长王浩、山东省长周乃翔、河南省长王凯、四川省长黄强通过视频发言。

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表示,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保障物流主干道、微循环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同时,李克强总理指出,6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要结合实际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他们恢复活力,在吸纳就业上继续当好“主角”,努力稳定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

在杨志勇看来,经济大省无论是在经济还是财政上,对全国经济稳定十分重要。而保障财政收入增长,需要稳定各地经济。稳定经济则需要保产业链,减少不确定性。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包括广东、四川、湖北等地就曾多次在政府会议中提及稳增长的工作目标,“稳中有进”的目标也被纳入各地方下半年工作部署中。具体来看,扩大有效需求、加大进出口、提振工业经济是政策着力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总体呈企稳回升态势。但市场需求不足、工业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偏低的问题仍是处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为此,广东提出“一企一策”“一链一策”帮助重点企业、链主企业等解决堵点卡点问题,全力打通交通“主动脉”和“微循环”,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福建强调,聚焦重点发力,全力抓好工业增长。山东也提出加快推新新旧动能转换,精准服务市场主体,加力提振工业经济。

采访中,陈鸿宇告诉记者,上半年山东的经济增速超广东和江苏,财政收入超上海,这与山东近几年推行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等措施有密切联系。同时,有分析指出,上半年山东的经济增速较好,也得益于其资源禀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得力,本省正常的生产活动得到保障。

陈鸿宇认为,经济大省要挑起大梁,首先就是要稳住自身的经济大局,有效扩大内需,为加快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格局做出大省贡献。其次,要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稳住本省的财政盘子、消费盘子和就业盘子。再次,经济大省对内、对外要更加开放,在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当好标杆,对周边省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比如大湾区的广东不单要带动中南、西南地区,还要努力推进与港澳的深度合作。

他补充道,经济大省对内、对外都要更加开放,在区域协调方面给全国树立榜样,对周边省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例如长三角的经济大省(市)上海、江苏要带动安徽、江西;大湾区的广东要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同时努力推进和港澳的深度合作。

记者注意到,在稳外贸方面,广东就针对性地提出,积极促进出口、扩大进口,加快畅通粤港贸易通道,全力服务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湖北则表示,着力培育壮大外贸龙头企业、畅通外贸通道、发展外贸新业态、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加快外贸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

“挑大梁”的重要抓手

“地方在补短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准。”陈鸿宇指出,各经济大省要充分分析国情、省情,针对本省市情况制定目标。发挥营商环境、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中的潜能。除此之外,在大变局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地方也要学会从开放过程中释放潜能。比如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从国际市场上创造需求,增加出口量。

此前一段时间里,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市场供需遭遇冲击。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工厂恢复生产,供给端已几近恢复,而需求端仍面临着收缩难题。


今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对此表示,补短板扩内需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7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则再次明确,推动消费继续成为经济主动力。

陈鸿宇认为,经济大省本身就是消费大省,在增加居民收入,保就业和正常经济运转的同时,还要利用好衣食住行旅的资源,创造消费需求。

为拉动有效需求,各地都在加大政策推行力度。四川近期出台意见,要求把促进消费恢复回升作为当务之急,全面清理抑制消费的政策措施,针对重点行业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撬动作用大的领域发放消费券,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湖北也提出,稳住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促进吃穿住行用游等传统消费,拓展线上线下消费空间,全力提振消费带动经济循环畅通。江苏则启动了绿色节能家电促消费活动,拿出2亿财政补贴对10类绿色节能家电提供10%的政府补贴。

杨志勇向记者坦言,从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侧来看,投资、消费依旧是重要抓手。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的判断里,下半年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仍是基建。据他介绍,7月份建筑业景气度上升,主要同基建投资加快有关;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完毕后需在8月底前使用完毕,所以各地基建投资速度均有加快。

从各省市的工作部署中,基建也被当作“压舱石”。江苏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布局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和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广东表示,结合实际新推出一批有含金量、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和专项债券资金,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发挥好并联审批机制的作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湖北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抓项目、抓进度、抓招商,全力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压舱顶梁作用。

此前在谈及广东区域内建设问题时,陈鸿宇就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三角产业转型、沿海经济带布局等方面,广东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特别是多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都让投资进入一个’水涨船高’的阶段。

“各地区之间要加强联动。”陈鸿宇说,尽管当前大型基建日渐完备,但还需进一步细化,区域间的城际轨道交通就是基建投资值得细化的方向之一。

陈鸿宇提醒,扩大基建投资、拉动消费需求也许能较快为经济增速带来量级的变化,但经济大省能否挑大梁并不仅以经济增速来衡量,而是要在推进国家的各项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起龙头的作用,可持续地激发市场活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和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带动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邱慧

责编:徐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