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实例一 ——新化方氏《重修谱》及其记载的“清房”徙四川遂宁12户简况 湖南新化方氏自始迁祖方震于明洪武初年(约1639年)落业湖广宝庆府新化县太阳乡唐家村后,震公长子继宝再迁本邑石马乡三都灵官庙前(今新化县圳上镇文教村),次子金宝、三子国宝亦迁今属隆回县的“白马庙”和今属新邵县的“鸟湖庙”,均后裔繁衍。继祖迁居今圳上后,后裔分为二派共八房,即“继祖孟派材、信房”,“继祖慕派斌、政、玉、聪、清、洪房”(四修谱增加“慕派秀房”),本文所称的“清房”是其中之一。新化《方氏重修族谱》(简称:《重修谱》),是新化方氏二修谱谱书之一,系由继祖慕派后裔以雍正三年的一修谱为基础编修的,只记载了“继祖慕派六房”的派衍世系。但其记载内容与“湖广填四川”具有关联性,对于微观研究“湖广填四川”具有一定作用。 《重修谱》是新化方氏二修谱重要的代表作,定稿付梓于道光十年(1830)仲秋月。其记载的岀生最晚的是乾隆五十七(1792)年岀生的人,谱序部份还刊载了“四川川东道重庆府永川县乐善乡二十八世嗣孙”,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抄录的老谱“公议排行诗”。说明至少是在乾隆五十七年即开始收集并编缉资料,而外迁包括入川分支系的资料是由外迁人或“填川人”的后裔自行收集并亲临新化提交的。《重修谱》的编修者似乎对外迁分支系尤其是“填川人”的“续谱”更为重视,对他们的派衍世系记载相对完整,有的记载到了“续”字辈(新化方氏第二十世),而对本土分支系的派衍世系记载则并不完整,有的只记载到“立”字辈(新化方氏第十六世),可能是对一修谱的“照抄”。有学者提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对自己的来历及祖先的业绩特别在意,入川安定后即回原籍迎取或续修族谱,《重修谱》反应的情况亦应证了这一说法。 《重修谱》清房世系图记载了清房后裔迁往四川遂宁的十二户,该十二户中有八户系康熙四十五年(1706)入川,二户系康熙五十五年(1716)入川,这十户应属“湖广填四川”中期也是高峰期的移民;一户系康熙六十一年(1722)入川,且在11年后的雍正十二年又转迁贵州遵义;一户是在兄弟入川17年后的雍正元年(1723)入川,属于为寻亲而入川者。同时据不完全统计,重修谱一共记载了清房“可”字辈兄弟117位(不含明确记有无传、泛嗣或子嗣失考、不详者),该十二户所涉的“可”字辈兄弟有27位,占23%,可见当时“湖广填四川”的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 本文试图对该12户的记载内容进行重新编辑,以介绍该12户“填川人”的入川时间和入川后的派衍等情况。因《重修谱》是按照“…朝廷兴正有…”的派语“品辈”,不符合清、洪房按照“…朝廷兴大正…”的派语取名的实际情况。为此清、洪房另修《方氏续修族谱》予以了修正,修正结果已为以后的历次修谱所认可。本文仍以《重修谱》的原始记载确定人名(文中小标题除外),但加括号注明了实际辈号,亦便于“填川人”后裔寻根问祖时对号入座。 一、有碧(清房万纪下发公称支) 清房万纪公下第五世正(大)发字明宇,生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寿七十八岁,配贺氏生四子。发公次子有(正)称生于崇祯十一(1638)年,年四十六岁殁葬回水湾,配何氏生六子。称公长子可(有)碧字魁先,生于顺治十三年(1655),自丙戍(康熙四十五—1706)年提家往川住居遂宁县西路,配賀氏生三子:长子立(可)烈字应升往川;次子立(可)杰号凤升配龚氏,往川;三子立(可)熹号旦升,往川,俱未详生卒子嗣。(《重修谱》清房世系图第二~四号、十一) 二、可葵(清房万纪下发公称支) 称公次子可(有)璋字聘先生于顺治十五年,配陈氏年三十七岁殁葬陈家湾,生子二。璋公次子立(可)葵字廷望,生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自丙申(康熙五十五·1716)携家往川住居遂宁,配刘氏系白岩塘人氏,生二子。葵公长子民(立)梁,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配刘氏生一子福;葵公次子民(立)鸿字鹏山,生于戍戊年(康熙五十七·1718),于乾隆二十三年戌寅(1758)年殁葬东禅寺官山,配孟氏殁葬遂邑忠诚里八甲詹家垻,生五子。葵公第三世:从(民)福庚午(乾隆十五·1750)年生,配黄氏生三子;从(民)道乾隆甲子(1744)年生,配杨氏生二子;从(民)德生于丁卯(乾隆十二·1747)年,配陆氏未详子裔;从(民)礼生于戊辰(乾隆十三·1748)年,配刘氏生三子;从(民)义生于辛未(乾隆十六·1751)年,配李氏未详子嗣;从(民)智配杨氏,未详生卒子嗣。葵公第五世:续(从)江,续(从)淮,续(从)河,续(从)清,续(从)耀,续(从)朝生于庚子(乾隆四十五·1780)年配罗氏,续(从)廷生于戊申(乾隆五十三·1788)年配李氏,续(从)印生于辛亥(乾隆五十六·1791)年。(《重修谱》清房世系图十二~十四) 三、有琏(清房万纪下发公称支) 称公四子可(有)琏,生于康熙六(1667)年,自丙戌(康熙四十五·1706)年提家徙川住居遂宁县西路忠诚里,配陈氏系三塘冲生长,生三子:长子立(可)伦无传;次子立(可)常生于康熙壬申(三十一·1692)年,配王氏生三子;三子立(可)礼生于癸未年(康熙四十二·1703),配陈氏生一子。琏公第三世:民(立)忠生于丁酉(康熙五十六·1717)年,配贺氏生一子;民(立)新生于已未(乾隆四·1739)年,配王氏生三子;民(立)望生于癸亥(乾隆八·1743)年,配吴氏生二子;民(立)归生于丙辰(乾隆十三·1748)年,配颜氏、贺氏生三子(谱赞:“归公初习地理、命理,二者精通不亚于王栩临凡”)。琏公第四世:从(民)瑞生子贤、坤,从(民)现生于壬午(乾隆二十七·1762)年未详配嗣,从(民)乐配王氏生子喜,从(民)璋未详配嗣,从(民)珍配胡氏未详子嗣,从(民)瓒未详配嗣,从(民)善配姜氏未详子嗣,从(民)化配氏未详子嗣,从(民)心配邹氏未详子嗣。琏公第五世:续(从)贤生于丙戍年(乾隆三十一·1766)配冷氏未详子嗣,续(从)坤生于癸巳(乾隆三十八·1773)年未详配嗣,续(从)喜生于丁末(乾隆五十二·1787)年未详配嗣。(《重修谱》清房世系图十五~十七) 四、有瑜(清房万纪下发公称支) 称公第六子可(有)瑜字觐生,生于康熙四年(1665,此处与称公四、五子的生年矛盾,疑为十四年),自康熙丙戌(康熙四十五·1706)年提家往川住居遂宁县西路忠诚里地名李子沟,配贺氏系半山人氏,殁葬桥顶山,生五子:长子立(可)荣字俊升,配冯氏生二子;次子立(可)华字茂升,配贺氏生二子;三子立(可)富字荣升,配周氏生二子;四子立(可)贵无传;五子立(可)禄字俸升生于乙未(康熙五十四·1715),配龚氏系遂宁县忠诚里七甲庄房沟人,生五子。瑜公第三世民(立)德、民(立)富、民(立)圣、民(立)贤、民(立)欢、民(立)乐、民(立)贵生二子、民(立)重生三.子、民(立)达生三子、民(立)瓒、民(立)瑄生二子,其中富、乐、贤移居陕西未详,德、圣、欢、瓒俱未详子嗣。瑜公第四世从(民)愷、悦、怀、性、彻、憐、俊、恤、悌、博(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共十人。瑜公第五世续(从)贤,生于丁未年(乾隆五十二·1787)。(《重修谱》清房世系图十七~十九) 五、有成(清房万纪下富公秀支) 清房万纪公下第五世正(大)富字腾宇生于万历三十一年(1604),寿69岁葬大陂头张家园,配邹氏年23岁,天启五年(1621)歿葬龙溪铺后,生子 穆;復娶杨氏寿80岁,康熙二十九年(1682)殁葬夫同山,生子 秀;三娶朱氏寿70岁,康熙二十四(1677)年殁葬夫同山,生子 公(恭)。富公次子有(正)秀字彩玉,生于崇祯十二年(1640),寿73岁殁葬大陂头张家园,配陈氏生五子:用、能、成、祚、祿。秀公三子可(有)成字公美,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殁于雍正三年(1725)葬四川潼川府遂宁西路忠诚里九甲地名何二沟,配贺氏殁葬与夫同山合塚,自康熙丙申年(五十五·1716)提家往川住居遂宁县西路忠诚里落业,生二子。长子立(可)文生卒配嗣未详;次子立(可)代字荣山,生于康熙丙戍(四十五·1706)年,寿73岁,配吴氏殁葬安岳县附郭乡地名赵家湾,生四子。代公长子民(立)义字灿仁,生于丁巳(乾隆二年·1737),配周氏生三子;次子民(立)让无传;三子民(立)礼字灿琳生于己未(乾隆四·1739)年,配邓氏生五子;四子民(立)诗字灿□生于戊辰(乾隆十三·1748)年,配杨氏生二子。成公第四世:从(民)元生一子,从(民)福生一子,从(民)禄配石氏未详子嗣,从(民)魁生二子,从(民)亮生一子,从(民)纬配吴氏未详子嗣,从(民)億配罗氏未详子嗣,从(民)杰配姜氏未详子嗣,从(民)爵生一子,从(民)玉生一子,俱未详生卒年。成公第五世:《重修谱》单列了名字的有续(从)恒、开、孝、忠、弟、榜、德等七名,俱未详生卒配嗣。(《重修谱》清房世系图二十六、二十七) 六、可瑛(清房万纪下富公恭支) 有公(正恭)公长子有(可)道字公连,配陈氏生六子。道公三子立(可)瑛字祝山,生于康熙三十八(1699)年,寿八十三岁殁葬龚家堰,配邹氏寿七十九岁殁葬与夫同山。“瑛公自康熙丙戍年(四十五·1706)随岳父贺德章徙川住居遂宁县西路忠诚里地名高庙子落业”,生四子:长子民(立)鸾字灿荣生于康熙五十六(1717)年,乾隆五十五年(1791)殁葬赵家沟无传;次子民(立)风未详;三子民(立)凰字灿岐生于雍正元年(1723),配邹氏系本邑八甲召桥沟生长,年四十二岁殁葬赵家沟,生二子;四子民(立)彩字灿碧生于雍正五年(1727),配伍氏生五子。瑛公弟三世:从(民)儒配邹氏生二子,从(民)良配邹氏无嗣复配贺氏生一子,从(民)斌配邹氏生二子复配黄氏未详子嗣,从(民)龄配王氏生一子,从(民)升配贺氏未详子嗣,从(民)新配刘氏无嗣续配李氏未详子嗣,从(民)禹配邹氏未详子嗣。瑛公第四世:续(从)科、续(从)第、续(从)韬俱未详生卒配嗣;续(从)尧生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配杨氏、续(从)舜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配黄氏,俱未详子嗣;续(从)灏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未详配嗣。(《重修谱》清房世系图二十八~三十) 七、有仁、有礼、有智三兄弟(清房万纪下荣公琦支) 荣公第三子有(正)琦生于顺治五年(1647),殁葬陈家湾,配陈氏生五子仁、义、礼、智、信。琦公长子可(有)仁、三子可(有)礼、四子可(有)智自康熙丙戍年(四十五·1706)徙川住居遂宁县,原老居新化石三都龙溪村。可(有)仁字公捷生于康熙十五(1676)年,住川,未详配嗣;天(有)礼字公仪生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未详配嗣;天(有)智字公惠生于康熙二十四(1685)年,配邹氏殁葬陈家湾,未详子嗣。(《重修谱》清房世系图第七号、三十五、三十六) 八、有义(清房万纪下荣公琦支) 琦公次子可(有)义自雍正甲辰(二年·1724)年提家徒川。可(有)义字公禄,生于康熙十八(1679)年,配陈氏生五子:义公长子立(可)光生于康熙四十九(1710)年,义公次子立(可)明生于康熙五十二(1713)年,义公三子立(可)正生于康熙五十四(1715)年,义公四子立(可)直生于康熙五十七(1718)年,义公五子立(可)公生于雍正元(1723)年,俱未详子嗣。(《重修谱》清房世系图第七号、三十五、三十六) 九、可璿(清房万经下孟公德支) 清房第五世兴桐公长子正(大)孟生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寿七十六岁殁葬回水湾屋后,配陈氏无嗣,抚弟正(大)颜之子有(正)德承基。有(正)德字安宇,生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五十三岁殁葬回水湾屋后,配谢氏生四子,再娶谢氏生二子。德公次子可(有)华字天秀生于天啟三年(1623),寿65岁殁葬回水湾,配贺氏生三子。华公长子立(可)璿字永哲,生于顺治六年(1618),配芳氏,自康熙丙戍年(四十五·1706)提家徙川住居遂宁县西路忠诚里,生三子,第三子炽乳名四哥抚于子惠为嗣。璿公长子民(立)灿字廷辉,次子民(立)煌字庆公,兄弟俱以往川,俱未详生卒配嗣。(《重修谱》清房世系图三十七~四十) 十、可舜(清房万经下孟公德支) 德公三子可(有)富字禄寰生于天啟七年(1627),寿84岁殁葬茶□垇和尚山,配王氏生二子:长之(可)明无传;次之(可)舜字有为,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配陆氏生七子,自康熙丙戍(四十五·1706)年提家往川住居遂宁县西路忠诚里。舜公长子民(立)鄯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配陈氏生三子。舜公次子民(立)郧、三子民(立)贵、四子民(立)郑、五子民(立)郁、六子民(立)印、七子民(立)邦,均未详生卒配嗣。鄯公长子从(民)璿、次子从(民)琢、三子从(民)瑢,俱未详生卒配嗣。(《重修谱》清房世系图四十、四十一) 十一、立德(清房万经下孟公德支) 德公第五子可(有)金字九纬生于崇祯九年(1636),配贺氏生三子:长子立(可)哲无传;次子立(可)彰配陈氏,生子汪;三子立(可)就字自成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殁葬新化龙溪陈家湾铺后,配聂氏寿61岁殁葬贵州住处龙形山,生子二。就公长子民(立)德字正山生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自壬寅(康熙六十一·1722)与母、弟迁川遂宁县,至甲寅(雍正十二·1733)年移居贵州遵义军民府正安州三江里五甲居住,丁亥(乾隆三十二·1767)年殁葬与母同山,配杨氏生子三。德公长子从(民)富,生于乾隆丁卯(十二·1747)年,配向氏生二子三女;德公次子从(民)贵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配万氏生子一;德公三子从(民)华生于乾隆三十七(1772)年(此处明显有误),配李世氏生三子三女。就公第四世:续(从)龙生于癸巳(乾隆三十八·1773)年,续(从)玉生于丙申(乾隆四十一·1776)年,续(从)孝生于已亥(乾隆四十四·1779)年,续(从)弟生于乾隆辛丑(四十六·1781)年,续(从)忠生于癸卯(乾隆四十八·1783)年、配贺氏,续(从)信生于庚戊(乾隆五十五·1790)年,均未详子嗣。(《重修谱》清房世系图四十三、四十四) 十二、可乐(清房万经下颜公学支) 清房第五世兴桐公次子正(大)颜,生于隆庆三年(1569),配陈氏续配邓氏生三子。颜公长子有(正)学字贵宇生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殁葬陈家湾,配陈氏生三子。学公长子可(有)志生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殁葬陈家湾,配邹氏生三子。志公长子诗无传,次子书配□氏,生一子字文功。志公三子立(可)乐生于崇祯九年(1636),殁葬牛顶山,配龚氏生七子,自丙戍年(康熙四十五·1706年)提家徙川住居遂宁县西路忠诚里分水岭。乐公七子:长民(立)志生子从(民)耀,次惠公、三为公、四晓哥、五恭哥、六六哥、七七哥,俱未详生卒配嗣。〔编者注:现有乐公后裔约1000人,主要居住在今遂宁市分水镇桂花湾、中兴镇夏家埧、五显庙和洞石乡等地,并已另修新谱〕(《重修谱》清房世系图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八~五十一) 方邑于2022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