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狱再起

 阿呆码字 2022-08-17 发布于江苏

公元一六九年,汉灵帝把董贵人从河间接回京,封为孝仁皇后,居住永乐宫。又拜董贵人的哥哥董宠为执金吾,侄子董重为五官中郎将。

夏四月,在皇帝御座上出现了青蛇,又刮起大风,天降暴雨和冰雹以及雷电,许多大树被拔起。

大司农张奂上书说,这都是因为窦武、陈蕃等忠臣被害,上天给予的警示。

所以现在应当好好的安葬他们,还要迁回他们的家属,并且解除掉被牵连人员的禁锢。

另外还有,皇太后虽然还住在南宫,但是却被冷待,应该迎回太后。

汉灵帝倒是觉得张奂说的很有道理,就去询问诸常侍,但是这些宦官就很讨厌张奂的言论,汉灵帝自己也作不了主。

张奂又和尚书刘猛等人举荐王畅、李膺,曹节等人又在皇帝面前说张奂和刘猛的坏话,朝廷下诏责备了他俩。

张奂等人自己去了廷尉认罪,过了好几天才放出来,最终用了三个月的工资赎罪。

郎中谢弼又上了秘密奏书,要求迎回窦太后,替窦武和陈蕃喊冤,还让皇帝不要亲近宦官小人,重新启用王畅和李膺等人,回朝处理政事。

结果,谢弼又被迁为广陵郡丞,最终又给谢弼扣上了其他的罪名,严刑拷打,死在了狱中。

最初的时候,李膺等人虽然被废锢,但是名声还在,天下士大夫都崇尚他,众人都称扬他们。

称窦武、陈蕃、刘淑为三君;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㝢为八俊;郭泰、范滂、尹勋、巴肃、宗慈、夏馥、蔡衍、羊陟为八顾;张俭、翟超、岑晊、苑康、刘表、陈翔、孔昱、檀敷为八及;度尚、张邈、王孝、刘儒、胡母班(姓胡母)、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

陈蕃和窦武又启用了李膺等人,后来陈蕃和窦武被诛,李膺等人又再次被废锢。

即便如此,李膺他们的威望还在,所以宦官还是痛恨他们,经常让皇帝重新禁锢这些士大夫。

因为之前张俭毁坏了侯览家的宅地坟墓,所以侯览特别怨恨张俭。

侯览的同乡朱并,为人奸邪,他也知道侯览的心思,就上书告发张俭和二十四个同乡互为党羽,危害社稷,而张俭就是头目。

朝廷下诏抓捕张俭等人,大长秋曹节又让有关部门上奏,弹劾虞放、李膺、杜密、朱寓、荀翌、翟超、刘儒和范滂等人,让各州郡查办这些人。

有人就劝李膺赶紧逃走,李膺不肯,最后又被拷问至死在狱中,他的门生故吏也被禁锢。

汝南督邮吴导受诏抓捕范滂,他到了征羌县后,趴在床上痛哭,众人都不知道原因,范滂明白是为了自己,就自行去请罪了。

县令郭揖大惊,赶紧追赶出去,解下官印,要和范滂一同逃亡,范滂不愿连累郭揖。

因此而死的党人有一百多人,他们的妻儿都被迁到边境,许多天下豪杰和儒生,都被宦官指为党人,平时就有矛盾的人,互相陷害,死掉的,被迁走的,废锢的,监禁的,共有六七百人。

张俭逃亡到了东莱,投奔在李笃家,外黄县的县令毛钦带着士兵到了李家,最终毛钦被李笃劝说而走。

然后李笃又带着张俭逃到北海,再从渔阳出塞,张俭和鲁国孔襃(bāo)是故友,就去投奔他,结果孔襃不在,遇到了他的弟弟孔融。

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他把张俭藏匿了起来,后来事情泄露了出去,张俭又只好逃走。

国相把孔襃兄弟全部下狱,不知道要把谁治罪。

孔氏兄弟争抢着认罪,后来孔母又争着认罪,郡县官员犹豫不决,就向朝廷请示,最后朝廷下诏降罪孔襃。

直到后来党禁解除,张俭又回到了乡里,最后又当了卫尉,八十四岁的时候才去世。

中常侍张让的父亲去世,安葬在颍川,但是却没有名士去吊唁,只有陈寔一人去了,张让特别生气,后来诛杀党人时,因为这件事,陈寔得以幸免。

南阳的何顒(yóng),他和陈蕃、李膺的关系也比较好,所以也在抓捕名单中,何顒改换姓名藏在汝南。

他和袁绍有些交情,常常偷偷的到洛阳,和袁绍一同商议,帮助一些党人逃走,许多人因此而免于党锢。

袁绍是袁汤的孙子,太尉袁汤有三个儿子:袁成、袁逢和袁隗,袁成生袁绍,袁逢生袁术。(也有史书记载说,袁绍和袁术都是袁逢的儿子,后来袁绍过继给了袁成)

中常侍袁朗,他看袁家和自己同姓,而且袁逢和袁隗本身也是官员,就推崇袁氏为外援,所以袁氏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袁绍身材健壮有威仪,喜爱名士,门下有许多宾客,袁术也以侠气而闻名。

袁逢的堂侄袁闳,他平时以耕种读书为业,袁逢和袁隗经常赠送他东西,袁闳都不肯接受。

袁闳见当时天下有些混乱,而袁氏家门盛大富有,就常劝说兄弟守德,不要争权。

后来党锢之祸大起,袁闳想要隐居山林,因为母亲年老,不宜远行,就在自己庭院四周修起围墙,平时除了见母亲以外,都闭门不见人,就连兄弟妻子都不肯见,潜身十八年,最终在土室中去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