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西泠春拍丨明天启崇祯·承云从制乌泥魁方壶赏析

 馱夫 2022-08-17 发布于福建



2021西泠春拍
Lot1077
明天启崇祯·承云从制乌泥魁方壶
款识:云从校制(底款)
参阅:1.《TheStonewares Of Yixing》P56,香港市政局出版,1990年。
2.《宜兴茶壶精品录》P11,台湾历史博物馆,1989年。
3.《印象中国·荆溪古器宜兴紫砂卷—·荆溪古器》P15,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3年。
高13cm 长15.6cm
RMB:800,000–1,200,000

《TheStonewares Of Yixing》P56,香港市政局出版,1990年。

《宜兴茶壶精品录》P11,台湾历史博物馆,1989年。

《印象中国·荆溪古器宜兴紫砂卷—·荆溪古器》P15,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3年。


此壶为目前首见之明代本朝承云从制紫砂方器,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其壶身作明代经典之魁方造型,四面开光外凸,造型硬朗周正,流把舒展大气,泥色暗如古金铁。整器比例协调匀称,气韵生动,是为明代方器佳作。

笔者尝见落“先民之遗风也”款方壶于2012年展出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又见台湾文物收藏家王度旧藏之“明末·紫泥魁方壶”展出于台湾历史博物馆。两者造型与此件承云从所制乌泥魁方壶一致。而香港茶具博物馆及台湾鸿禧美术馆亦有类似器物,底落“时大彬”款,气息韵味亦与本壶相近,可作为参考。

观此件乌泥魁方壶,特点明显,极为珍罕:

第一,此壶以乌泥制成,且窑温极致、恰当。其为少见的乌泥胎质,与其他同类器型的紫泥或紫泥调砂胎质不同。又因龙窑烧制氛围极难掌握,因此存世品往往窑温欠缺,而此壶窑温极佳,叩之有金石之声,堪称泥、火俱佳之器。


第二,此壶为承云从目前所见传世唯一到代器物。明·汪大心《叶语附记》:“承云从,天启崇祯间人。”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承云从,沈君盛善仿(徐)友泉、(沈)君用,并天启崇祯间人。”香港茶具博物馆藏有“桂花四瓣壶”底刻“云从制为履中先生”,然而在《北山汲古·宜兴紫砂》一书中,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中国装饰艺术馆原馆长、宜兴窑紫砂器研究专家谢瑞华等将此类“采用的特殊泥料称作调砂或仿古泥,质地细腻,带有少量杂质,是在宜兴当地混合调校之后运往上海应用。”的茶壶、博古与像生文玩,称为“仿古紫砂”或“上海名品”,当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国仿古所制。重庆三峡博物馆有茗壶刻双行楷书“崇祯九年承云从制”,与香港茶具博物馆传器如出一辙,推断亦为同时期产物。因此,此件“明天启崇祯·承云从制乌泥魁方壶”就显得格外珍贵。


《阳羡茗壶系》对承云从的记录

第三,此壶器型小而做工精湛。明末清初正值紫砂由大壶到小壶的转变时期,清乾隆吴骞《阳羡名陶录》载:“时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瑘、太原诸公,品茶试茶之论,乃作小壶。”小壶,乃是基于文人士大夫品茶试茶之风尚所做,故承云从此壶当为文人茶事订制,足见匠心文思。


第四,此壶章款极为特殊。“云从校制”此方章款,尚属首见。在整个紫砂古器体系中也从未用到“校制”二字。明代虽是紫砂制壶的发端,但由于时大彬、徐友泉等人的存在,可以说“刚刚开始便已是顶峰”。承云从属于“别派”,应是自成一家之存在。其作“校制”当是收集、总结、考据、归纳前辈或是当世优秀的作品,而校订出一套相对标准化的器物造型呈现,或为后辈之人做参考和表率。而参照的对象,我们也有理由猜测就是大彬之器。

此壶的出现,可以说很好地展现了《阳羡茗壶系》中“别派”之风姿。承云从制壶,不论制工、气度均不逊于“大家”时大彬与“名家”李仲芳、徐友泉等人之作品,足可堪称紫砂陶艺之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