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贿索要发票,牵出了一场考学腐败案!这个望族大户败落...

 激扬文字 2022-08-17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鲁迅先生13岁那年,家中发生了滔天大祸,他的祖父周介孚被捕入狱,光绪皇帝朱笔御批“斩监候”。

三年之后,他的父亲周用吉因病去世,一个望族大户,瞬间破落,少年的鲁迅,跟随母亲,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三十年后,鲁迅回忆起他出身的家庭经历过的这场从小康坠入困顿的悲剧,在《呐喊》自序里,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这个悲剧源于一场科场舞弊案。科场舞弊案的主角,正是鲁迅的祖父周介孚。

先从周介孚的经历说起。

周介孚29岁中举,33岁进士及第进了翰林院。三年散馆之后,外放江西金溪知县。因顶撞上司,被降职。

在同乡京官指点之下,他卖田捐官侯补,补了一个从七品的内阁中书的京官。

在闲差任上熬了十年后,他的母亲去世,按照惯例,他回乡丁忧。

周介孚回家守丧这一年8月,朝廷为了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下令全国各地增加一次恩科乡试。而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的殷如璋和周介孚是同榜进士,且颇有交情。

得知这一消息的周介孚,看着已经33岁还只是秀才的长子周伯宜(鲁迅父亲),周介孚动了心思了…

那时,科举舞弊已经司空见惯,夹带、雇佣枪手、行贿考官屡见不鲜,何不利用这次机会,为儿子谋取一个举人呢?

他知道,殷如璋也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有了银子,加上两人的交情,这点事还不是小菜一碟吗?

就在他筹备资金时,有五家亲戚带着银子前来请求帮忙。他想,一个牛是放,十个牛也是放,何况,钱多了,把握性更大,就爽快地答应了。

他给主考官殷如璋写了一封信,附上了行贿人名单和约定的暗号,连同一万两银票装进信封,交给心腹仆人陶阿顺,命他在苏州等官船岸休息时,把信交给殷主考。

临行时,他反复叮嘱,先投上名片,请求拜会殷如璋,再当面递交信函。毕竟,信函是见不得光的。

奉命赴浙的主考官大人离开京城,乘船经京杭大运河,奔赴杭州。

船过苏州时,官船抵达苏州阊门码头,稍作整休。苏州知府王仁堪按照官场礼仪,带着几名苏州官员,前来官船上行礼节性拜访。

图片

▲ 苏州阊门外码头

已经在苏州等待数日的陶阿顺,当他找到殷如璋的官船时,就急不可待的跳上船去,却被殷如璋一个跟班拦住了。跟班问他有什么事?

他说:我家主人是殷大人同年,我奉主人之命,给殷大人送信,信中还有万两银票,我务必要亲自交给殷大人。

跟班说:殷大人正在船上会客,除了副主考大人,还有苏州府的地方官,这时不便见客。然后又说:这样吧,你把信交给俺,俺转交给殷大人。

陶阿顺是一个没文化的仆人,没有见过世面,又图省事,竟然将名片和信函放在一起交给了跟班。

跟班把信交给殷如璋,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苏州地方官自然晓得是怎么回事,赶紧端起茶杯喝茶,当作没看到。

这时的殷主考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退回银票,大义凛然地将周介孚和下人报官;第二是找台阶下,收下银子帮忙办事。

他看看银票,咽了口水,装进口袋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和客人闲谈。

跟班出来之后,看见陶阿顺还在船上,就问:你怎么还没走?

陶说:你家大人收了信和银票,连个收条也没有,我回去怎么和主人交待?

行贿还索要发票?!跟班不耐烦了:刚才告诉你了,俺家大人正在会客,你下船去等着吧!

下了船,陶阿顺老觉得心里不踏实,一万两银票,可不是个小数目,连个凭据也没有,万一对方不认账,他陶阿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陶阿顺虽然对主子忠心耿耿,却从未在官场混过,不懂得官场的游戏规则,更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关系到主子的身家性命,比那一万两银票更重要。

他愈等愈烦燥,愈觉得时间难熬。可是,左等右等,天快黑了,仍不见那跟班送收条来。就站在岸边,扯起嗓子大喊:

殷老爷,信封里装有一万两银票,那是我们家周老爷托您办事的,您怎么连个收条也不给我?

他想,这样一喊,就把事情挑明了,如果殷大人说他收到了,他心里就踏实了。

殷如璋这时正在陪客人在船上吃饭,陶阿顺的喊声,船上的人听得清清楚楚。几个人面面相觑,殷如璋则显得十分尴尬。

不过,殷是个官场的老油条了,他知道,这件事瞒不住了,拍案大怒,请将下书者严究,以明心迹。把信件、字条以及银票交给苏州知府,让他从严查处。

由于人脏俱在,案件很快传到光绪龙书案上。

周介孚行贿乡试主考,人证物证俱在,而且是被抓了现行。

此时,正处戊戌变法,光绪帝正要发奋图强。看了卷宗,光绪帝震怒了,他朱笔御批,主犯周介孚斩监候,所列生员革去功名,不得参加应试。

事发之后,周介孚逃往上海,官府逮捕了周用吉。由于是钦犯,周介孚无处可藏,又怕连累家人,只好回乡自首,然后被押往杭州大牢,等待秋后问斩。

周用吉放出来之后,变卖田产四处打点,想留住父亲一条命。他本来身体就不好,经此打击和惊吓,三年之后便辞世了。

戊戌变法之之后,光绪帝被囚,国家处于动荡之中,再也没有人追究此案。由于周家舍尽家财贿赂有关官员,周介孚在入狱八年之后,被赦免出狱,三年之后在家中病逝。

关在杭州狱中的时候,周介孚曾给儿孙们写了一本《恒训》,在书中他写道: 诚实虽然贫窘,必有转机;或安享晚年,或子孙昌盛……

不过作为周家长子长孙的鲁迅,对这本书并不感冒,在搬家时一把火烧掉了。

但鲁迅日后的性格冷峻与多疑、文章中对世道人心的洞透与深刻,以及尖锐刻薄的语气,恐怕多多少少都与这件事本身导致的家道变故有着莫大的关系。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