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好命就长!肝不好,5味中成药

 图书 馆员 2022-08-18 发布于内蒙古

肝好命就长!肝不好,会发出这5个信号,5味中成药对应帮你调理

肝脏在中医上被称为将军之官,掌管全身气机的疏泄,影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肝不好的五个信号,再参考相应的中成药帮你调理,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些情况。

第一个信号是经常心情不好、闷闷不乐,特别爱生闷气。中医上讲肝为刚脏,喜调达恶抑郁。长期的情绪异常、不稳定,大多数情况是因为肝气运行不通畅了,如果你是这种情况,平时还会伴随着胸闷、爱叹气,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总爱往坏处想,屁也很多。这时候我们可以参考一味柴胡疏肝散,把堵在一起的气打通,情绪低落也猛随着改善。

第二个信号是眼睛干涩、视物不清。有的人还会出现畏光、见风流泪,眼睛下面的眼袋很大。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阴不足,就不能及时向上输送到眼睛,从而影响到我们的视力,并出现泪液分泌异常。如果你还伴随着手脚心发热、晚上睡不好、失眠盗汗,心中总是感觉到燥热难安,我们可以参考一味杞菊地黄丸滋肝阴、明目。

第三个信号是脾气很大、经常生气,看谁都不顺眼。中医上讲肝在志为怒,当我们体内肝火比较旺盛的时候,我们就总是火冒三丈,对着亲近的人就是一顿输出。这类人还总是爱长口腔溃疡、长火疖子,甚至说反复发作的麦粒肿、中耳炎。小便的颜色也比较黄、经常便秘。这时候可以参考一味龙胆泻肝丸清清肝火,肝火一灭,坏情绪就不太容易找上门。

第四个信号是睡眠质量差,爱做梦、说梦话、总是凌晨1-3点就醒了。肝藏魂,主宰人的意识思维及梦幻活动。而且肝还能藏血,当肝血不足不能够养魂,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总是做梦,这种梦感觉很真实,还伴随着说梦话,甚至梦游。白天的时候经常感觉身上没劲、头晕。这时候我们可以参考一味当归补血丸来补充体内丢失的肝血。

第五个信号是经常抽筋,容易扭脚,还伴随着手脚麻木,指甲干瘪,有竖纹。肝主管全身的筋脉,其华在爪。所以说如果经常出现抽筋,甚至说晚上睡觉被疼醒,稍微一活动就崴脚,平时睡醒会感觉手脚发木,指甲还看起来不饱满,上面有很多竖纹,如果还伴随着看东西不清楚、有重影,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筋脉失养,肝血亏虚了,我们可以参考一味补血荣筋丸
中医养肝法:5个动作锻炼肝经,疏肝理气,滋养肝血,值得坚持

肝,将军之官,肝主疏泄。在中医上有养肝就是养命的说法,的确,肝脏功能众多,一旦出了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我国的肝病患者众多,肝不好的人越来越多,原因也多半出在自己身上,伤肝的事做多了!比如长期熬夜、动怒、滥用药物等,想要肝脏健康,就要学会养肝护肝,此文中医分享几个动作,坚持做,帮你滋养肝血,疏肝理气,肝或许慢慢好起来。

首先,自查一下你的肝脏健不健康?
肝不好的人,身上往往都会有一些共同点,对照下面几个表现看看,若你中招,要早点护肝了:
一喝酒很快就醉了——酒精进入体内大部分都在肝脏中进行代谢,肝不好的人,代谢能力会下降,喝点酒就容易醉。对于经常喝酒的人来说,如果以前酒量还不错,但现在一喝就容易醉,要重视了。反过来,长期喝酒的人,肝脏也会受到损伤,这两者会互相影响。
经常失眠多梦,睡到凌晨易醒——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血液能及时回流到肝脏中,睡得会更踏实。肝功能好,肝血充足,睡得就会更好,肝脏与睡眠同样也互相影响,如果经常睡不着,就算睡着了也经常做梦说梦话,睡到半夜就会醒来,质量比较差,或许是身体在提醒你要早点养肝了。
小便颜色深黄——在饮水量正常的情况下,小便颜色一般不会是深黄的,早起后的第一泡尿颜色会稍微黄一些。但若是总发现小便颜色异常发黄,要考虑肝不好的因素,肝功能下降,对于胆红素的代谢会出现问题,胆红素进入血液中,有一些就会随着尿液排出来。
若这几个表现你都有,或就要注意养肝了,分享几个养肝的锦囊妙计,下面5个动作,经常做,锻炼肝经,疏肝理气,滋养肝血,肝脏或慢慢变好。
第1个动作,闭目

都说闭目养神,其实闭上眼睛休息对肝脏也有好处。在中医的角度看,肝主目,肝脏也是人体内的藏血大户,肝脏健康,眼睛就能得到肝血的滋养,也会更健康。现在的电子产品应用非常广泛,很多人每天过度用眼,会损耗肝血,若能经常闭目,适度按揉眼周,肝脏会感谢你。特别是平时过度用眼,经常感到眼睛干涩瘙痒,红血丝多的人,更要注意。

第2个动作,敲打大腿内侧
肝经经过大腿内侧,敲打大腿内侧,就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肝气的运行,对于护肝有好处,坚持敲打几天,肝气或会逐渐变得顺畅、肝火也不旺了。敲打时注意适度用力即可,别过度用力,以免引起疼痛。
第3个动作,按揉太冲穴
肝火旺盛的人,可以经常按揉太冲穴,能帮你疏肝理气降肝火。找到脚背第一第二趾骨中间的凹陷处,适度按压,刚开始按可能会有明显的疼痛,注意调整力度,坚持按几天,或就没那么疼了。大家可以在睡前一段时间按揉,每天按5分钟左右即可。
第4个动作,横位拉筋

有句话叫筋长一寸,寿长一年。每晚睡前躺床上可以做一做横位拉筋,平躺在床上,两条腿尽量向两侧伸展。这个动作能促进血液回流,疏通经络,对于护肝也有好处,注意双腿伸展时的夹角不要太大,以免引起肌肉紧张、酸疼

第5个动作,深呼吸
呼吸跟肺部健康有关,但深呼吸对于调节情绪也有帮助,而情绪对于肝脏健康的影响很大。对于常常控制不住情绪,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来说,想要生气时,不妨做几组深呼吸,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对于梳理肝气也有好处。
除了这几个小动作,肝不好的人,平时在饮食上也要注意调整,中医认为,青色入肝,日常可多吃些青菜、芹菜、西蓝花等青绿色食物。

综上所述,养肝就是养命,肝不好的人一般会有以上几个共性,对照自查你有吗?若有,上述5个动作建议经常做,锻炼肝经,帮你疏肝理气养肝血,有助于肝脏健康。

中医讲柔肝、清肝、疏肝、舒肝是什么意思,一样吗

问:中医讲柔肝、清肝、疏肝、舒肝是什么意思,一样吗? 另外我经常上火,眼睛模糊,耳朵上起肿块,

有时咽喉发干热,是否是肝火太旺?(本人有过敏性鼻炎,指甲有竖纹)应该吃什么要调理呢? 三九胃泰、舒肝丸、麦味地黄丸、龙胆泻肝丸哪个合适呢?
答:
首先,四个分别针对不同的病因而来。柔的是肝血,清的是肝热,疏的是肝气,舒有两种,
一个是使肝舒缓之法都可称之,第二个也可从舒肝之血来说。气血寒热阴阳在中医里都是不同的,
但是又是相互关系的。肝在中医里跟西医里的肝脏是完全不同的。
中医的肝是主疏泄(就像数目一样,要舒展开来才行,这也能是气机必须舒畅,平时如果老是郁闷啊,
多数与肝气不疏有关,这时候可以用逍遥丸之类的疏肝之品),主藏血(女人的月经就与这个关系最大,
常言: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是刚脏,性强急,所以发脾气,性子急,暴躁,还有病的时候的抽搐等都与肝的特征相关,
这个时候,疏肝让郁闷的肝气舒展,柔肝,使硬的地方(如脾气、暴躁等)柔和起来。
其实其中很多大道理我这简要而通俗的只是触到了些皮毛,中医的治肝之法是多种多样的,不止这四种。
你的情况比较像肝火,肝经系目,所以肝火上炎,当然会耗伤津液肝血,
所以眼睛就会因为肝血无法正常濡养而模糊不清,头部的那些表现,喉咙痛,肿块多数与肝火上炎有关。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你没说,暂时考虑还是清肝为主,加点养阴之品。舒肝丸以舒肝之气血为主,
清的力不足。麦味地黄丸是用于滋阴为主的,清的力量不足。龙胆泻肝汤是以清肝为主的,你可以试试,
不过这些药是比较寒凉的,不宜长期服用,容易伤胃。

如果要完全用于你,还是去中医院用中药调理一下吧。成药毕竟治疗有限,而且效果没有水剂好。

王旭高治肝卅法浅析
天津中医学院(300193) 雒明池
清代名医王泰林,字旭高(1789~1862),晚号退思居士,江苏省无锡市人。王氏中医临床造诣极深,其医论贵在独创,尤其是对肝病提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的精辟见解,总结出著名的“治肝卅法”,集古今治肝方法之大成,是迄今为止全面论述肝病证治的唯一专著,具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现对其“治肝卅法”作一浅析,以供同道参考。
王氏在肝病的证治中,分为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肝寒肝虚证治等共四个方面。他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
1、 肝气证治共分九法。
(1) 疏肝理气法:如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用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之属。兼寒加吴萸;兼热加丹皮、山栀;兼痰加半夏、茯苓。
(2) 疏肝通络法:如疏肝不应,营气痹窒,络脉瘀阻,兼通血络,用旋覆花、新绛、当归须、桃仁、泽兰叶等药。
(3) 柔肝法:如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当柔肝,用当归、杞子、柏子仁、牛膝等药。兼热加天冬、生地;兼寒加肉苁蓉、肉桂。
(4) 缓肝法:如肝气甚而中气虚者,当缓肝,用炙甘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等药。
(5) 培土泄木法:肝气乘脾,脘腹胀痛,用六君子汤加吴茱萸、白芍、木香,即培土泄木之法。
(6) 泄肝和胃法:肝气乘胃,脘痛呕酸,用二陈汤加左金丸,或白蔻、金铃子,即泄肝和胃之法。
(7) 泄肝法:如肝气上冲于心,热厥心痛,宜泄肝,用金铃子、延胡、吴萸、川连等药。若兼寒,去川连,加川椒、肉桂;若寒热俱有者,仍入川连,或再加白
芍。盖苦、辛、酸三者,为泄肝之主法也。
(8) 抑肝法:肝气上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宜抑肝,如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
(9) 散肝法:“木郁则达之”,用逍遥散。《素问》所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即散肝之意也。
从以上肝气证治法可看出,对于肝气自郁于本经的病变,王氏先采用疏肝理气之法,若不应,则疏肝通络,疏之更甚者,改用柔肝法,肝郁较重者,又宜散肝。对于因肝气乖戾而致他脏病变者,中气虚者用缓肝法,肝气乘脾者用培土泄木法,肝气乘胃者用泄肝和胃法,肝气冲心者用泄肝法,肝气犯肺者用抑肝法。上述诸法的使用可谓运法缜密,丝丝入扣。
2、 肝风证治共分七法。
(1) 熄风和阳法:如肝风初起,头目昏眩,用熄风和阳法,用羚羊、丹皮、甘菊、钩藤、决明、白蒺藜等药,即凉肝是也。
(2) 熄风潜阳法:如熄风和阳不效,当以熄风潜阳,用牡蛎、生地、女贞子、玄参、白芍、菊花、阿胶等药,即滋肝是也。
(3) 培土宁风法:如肝风上逆,中虚纳少者,宜滋阳明,泄厥阴,用人参、甘草、麦冬、白芍、甘菊、玉竹等药,即缓肝是也。
(4) 养肝法;如肝风走于四肢,经络牵掣或麻者,宜养血熄风,用生地、归身、杞子、牛膝、天麻、制首乌、三角胡麻等药,即养肝是也。
(5) 平肝法:用金铃、蒺藜、钩藤、橘叶等药。
(6) 搜肝法:肝风门中,内外风夹杂,故搜风之药亦当引用,如天麻、羌活、独活、薄荷、蔓荆子、防风、荆芥、僵蚕、蚕蜕、白附子。
(7) 暖土以御寒风法:如《金匮》近效白术附子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此法非治肝,实补中也。
王氏认为,肝风一证虽多上冒巅顶,亦能旁走四肢。上冒者阳亢居多,旁走者血虚为多。
故其治法亦不同。肝风初起用熄风和阳法,如此法不效,当用熄风潜阳法,若肝风上逆的同时伴有中虚纳少,宜用培土宁风法。若肝风旁走于四肢,则用养肝法。此外,王氏对于搜肝法独有心得。他认为,凡人必先有内风而后外风,亦有外风引动内风者,故肝风门中,每多夹杂,则搜风之药亦当引用。由此可见,王氏对肝风证的治法简明扼要,颇为实用。
3、 肝火证治共分六法。
(1) 清肝法:用羚羊、丹皮、黑栀、黄芩、竹叶、连翘、夏枯草等药。
(2) 泻肝法:用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等方。
(3) 清金制木法:肝火上炎,清之不已,当制肝,乃清金以制木火之亢逆也,用沙参、麦冬、石槲、枇杷叶、天冬、玉竹、石决明等药。
(4) 泻子法:如肝火实者,兼泻心,用甘草、黄连,取“实则泻其子”之意也。
(5) 补母法:如水亏而肝火盛,清之不应,当益肾水,用六味丸、大补阴丸之类。此乃“虚则补其母”之法,亦即乙癸同源之义也。
(6) 化肝法:张景岳治郁怒伤肝,气逆动火,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用青皮、陈皮、丹皮、山栀、芍药、泽泻、贝母,方名化肝煎,以清化肝经之郁火也。
肝火燔灼,游行于三焦,一身上下内外皆能为病,其症候多端,难以枚举。然其治法则又以清肝与泻肝为首选。清肝不应,上炎犯肺,又当清金制木,肝火炽盛,又当兼泻其子。
如因水亏而致肝火亢盛,又当补其母。若因肝经自郁化火,又当清化郁火。王氏对肝火的治法,不但重视本经病变的治疗,而且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顾及其他脏腑的病变,其论述颇有见地。
4、 肝寒肝虚等证治共分八法。
(1) 温肝法:如肝有寒,呕酸上气,宜温肝,用肉桂、吴萸、蜀椒等药。
(2) 补肝法:用制首乌、菟丝子、杞子、枣仁、萸肉、脂麻、沙苑蒺藜等药。
(3) 镇肝法:用石决明、牡蛎、龙骨、龙齿、金箔、青铅、代赭石、磁石等药。
(4) 敛肝法:用乌梅、白芍、木瓜等药。
(5) 补肝阴法:用地黄、白芍、乌梅等药。
(6) 补肝阳法:用肉桂、川椒、苁蓉等药。
(7) 补肝血法:用当归、川断、牛膝、川芎等药。
(8) 补肝气法:用天麻、白术、菊花、生姜、细辛、杜仲、羊肝等药。
从以上治法来看,颇似用药加减,无论肝气、肝风、肝火,只要与其病机相吻合,皆可随症采用。
综上所述,王氏对于肝病的证治从肝气、肝风、肝火、肝寒肝虚等四个方面立法三十条。

其论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广而不乱,深得治肝之要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为中医的治肝八法?
这是名医王泰林(旭高)首创的,王氏将肝病治法归纳为三十种。
如肝气证治,分为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缓肝、培土泻木、泄肝和胃、泄肝、抑肝八法。
上述八法,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疏肝理气法针对肝气郁滞,故以散气为主。
疏肝通络法,以散瘀活血为主。柔肝法,重在养阴补肾。缓肝法,注意甘缓培中。
以上四法,前二法针对实证,后二法针对肝虚。
至于培土泻木、泄肝和胃二法,虽均为木病及土,一为木强土弱,一为木旺胃逆。
泄肝、抑肝之法,一是肝气犯心,—是肝气犯肺。
其肝风证治,分为熄风和阳、熄风潜阳、培土宁风、养肝、暖土以御寒风五法。
熄风和阳与熄风潜阳二法,均是针对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而确立的治法,只不过和阳之法较潜阳之法为轻,
前者重在凉肝,后者重在养阴。培土宁风、暖土御寒风之法,均适应于虚风,前者重在养中焦气阴,后者侧重于补益中阳。
养肝法,适用于肝血虚之风动,故重在养肝血而非养阴。
其肝火证治,分为清肝、泻肝、清金制木、泻子、补母、化肝等六法,其中清肝、泻肝之法,
针对肝火实证。清金制木、泻子、补母之法,适用于肝火影响他脏。化肝法侧重于治疗肝经郁火。
除此之外,王氏还有温肝、补肝、镇肝、敛肝、平肝、散肝、搜肝之法,其用药各有不同。
如补肝法药用制首乌、菟丝子、枸杞子、枣仁、山萸肉、黑脂麻、沙苑蒺藜等,
镇肝法药用石决明、牡蛎、龙骨、龙齿、金箔、青铅、代赭石、磁石等,
敛肝法药用乌梅、白芍、木瓜等,平肝法药用金铃子、蒺藜、钩藤、橘叶等,
散肝法药用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
搜肝法药用天麻、羌活、独活、薄荷、蔓荆子、防风、荆芥、僵蚕、蝉蜕、白附子等。
对于肝虚之人,王氏又提出补肝阴法、补肝阳法、补肝血法、补肝气法。
补肝阴法药用地黄、白芍、乌梅等;补肝阳法药用肉桂、川椒、苁蓉等;
补肝血法药用当归、续断、川芎、牛膝等,补肝气法药用天麻、白术、菊花、生姜、细辛、杜仲、羊肝等。
答案补充
后人归纳《伤寒论》治肝8法即:
和解少阳,疏肝解郁,祛寒暖肝,清热凉肝,温凉治肝,散寒燥湿,清热利湿,养血通络。
答案补充
伤寒论又有治肝六法,是根据六经辨证的。

伤寒大家刘渡舟,妙方治肝病!

在中医里,肝的作用甚广,是最坚强的,但也是脾气最大的。肝为将军之官,能够顶很大的压力;肝在志为怒,却有着火暴脾气。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鸭梨山大,肝病的发生率也是逐渐增加。对于肝病的治疗,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颇有良方妙法,下面不妨一道来看看吧。中医学中有关肝的论述,内容甚为丰富,其生理病理极其复杂,头绪纷繁,病证广泛,变化多端。所以古人有肝为百病之贼肝病如龙等说法。在临证所见杂病中,与肝有关之病,常在半数以上,因此,历代医家对肝病论治极为重视。刘老在《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前贤魏玉横、王旭高等医家对肝病的诊治经验,提出许多精辟见解,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临证诊治肝病,每多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刘老认为,肝病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然从其发病来看,多从肝气郁结开始,进而可以及血、化火、伤阴、阳亢,甚至动风。现根据刘老的临证治验,遵循肝病的变化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肝病的论治。
一、肝气郁结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喜条达舒畅,畏抑郁和怫逆,因郁则气结而不疏,怫逆则气屈而不顺,因而影响肝的疏泄和生、升的功能,发为肝气郁结。刘老强调指出,七情致病,多有气郁,气郁则肝病,并认为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一源,气机不利而抑郁则为肝气,郁久而发则为肝火,肝火盛而生风或血虚生燥生风,则为肝风。
郁不离肝
。肝气郁结,开始病在本经,继而可侵犯他脏,如上犯肺、心,中逆胃、脾等,多为临床所习见。
1 肝气郁结症状:胸胁发闷,甚则胀痛,不欲饮食,善太息,嗳气则气闷得舒,面色发青而神情抑郁,女子乳房胀痛,脉弦,舌苔白。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疏肝汤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郁金)。
肝气冲心 肝气冲心,能使心之血脉涩滞不利。
症状:除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出现心胸疼痛,甚则痛闷欲绝。脉沉弦迟涩,舌边尖青暗。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处方:失笑散与金铃子散合方(川楝、延胡、蒲黄、五灵脂)。
此方亦治冠心病患者因气恼而出现心胸痛闷不堪或掣及肩背等症状,应在失笑散与金铃子散的基础上,加柴胡、香附、枳壳、橘叶、郁金等。
3 肝气犯肺 肝气横逆太甚,可上犯于肺,迫使肺气不得下降而为病。
症状:除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可见突然胸痛,暴发气喘,胸中憋闷,呼吸不利。脉弦直,舌苔白。
治法:疏肝利肺理气。
处方:三皮汤(桑皮、瓜蒌皮、陈皮、杏仁、香附、郁金、苏梗)(刘老自拟方)。
4肝气犯胃
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影响胃的功能,使胃失和降,亦称肝胃不和(木乘土)。
症状:脘腹胀痛,呕吐酸水,嘈杂不适,嗳气呃逆,烦躁易怒。脉弦滑,舌边尖红,苔白腻。
治法:疏肝和胃。
处方:茱连二陈汤(黄连、吴茱萸、川楝、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焦栀子)(刘老自拟方)。
5 肝气乘脾 肝气乘脾,先因脾气之虚,然后肝气方得乘之,致脾不健运。
症状:胁腹皆胀,四肢无力,饮食不振,食后胀满。脉弦,舌淡苔白。
治法:疏肝健脾。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炙甘草、茯苓、半夏、生姜、陈皮、木香、砂仁)。
二、气病及血 肝气不舒,日久不愈,可使肝的血脉瘀滞,发生气滞血瘀的症状。
1 肝着症状:胸胁痛如锥刺,日轻夜重,得热则减。脉弦,舌边紫暗。
治法:疏肝活络。
处方:旋覆花汤加减(旋覆花、红花、茜草、当归须、青葱管、紫降香)。
若服上药效果不明显,为病重药轻,可酌加炒山甲、虫等破瘀之药。血脉瘀滞之冠心病,用之亦效。
2 肝脾肿大症状:胁下痞硬,疼痛不舒,面色黧黑,脘腹胀满,天气改变则肝区隐隐作痛。脉弦而涩,舌边有瘀血斑。
治法:疏肝活络,软坚消痞。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黄芩、党参、炙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赤芍、桂枝、生牡蛎、鳖甲)。
此方以小柴胡汤疏肝利气,健脾和胃;桂枝汤调和气血营卫;加红花、茜草活络;生牡蛎、鳖甲软坚消痞。此方须久服才能收效
,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刘老指出,肝旺太过,势必伤阴,治疗大法当重视养阴。若其人肝脾肿大,而又有阴虚之症状,如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低烧不退,舌光红无苔,脉来弦细或数,应治以滋阴柔肝,活络消痞。
处方:柴胡鳖甲汤(柴胡、鳖甲、生牡蛎、丹皮、白芍、红花、茜草、苏木、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刘老自拟方)。
此方的特点是活络而有滋阴,消痞兼能柔肝。参考沈绍九(近代名医)
柔肝当养胃阴之说,方中以益胃汤滋肝胃之阴,配以平肝活血与软坚消痞之品,临床效果较好。应用此方应注意加减,如吐衄的,应减红花、茜草、苏木,加白茅根、玄参;低烧夜甚的,加龟板、地骨皮;腹胀而大便不爽的,加紫菀、枳壳、枇杷叶。此方对肝炎出现蛋白倒置的,用之也有效。
三、肝气化火肝气何以化火? 因气郁则阳抑,阳气不伸,久则化火,古人说,气有余便是火。肝火既成,逞其势力,可有以下诸证。
1 肝火上炎头目症状:头痛,目赤或痛,颊赤,心烦,急躁喜怒,口苦,或耳中疼痛。脉弦而数,舌边尖红绛。
治法:清泄肝火。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夏枯草、黄芩、栀子、丹皮、白芍、生地、菊花)。
2 肝火扰心症状:心烦不寐,口苦,舌糜,脉弦数,舌赤。
治法:泻肝清心。
处方:加味黄连导赤汤(黄连、栀子、生地、竹叶、木通、丹皮、白芍)。
3 肝火犯肺症状:咳嗽或气喘,胸胁发满,口苦,咽干,大便不利。寸脉弦数,舌红,苔薄黄。
治法:清肺柔肝。
处方:清肺汤(枇杷叶、瓜蒌皮、杏仁、石决明、沙参、天冬、麦冬、石斛)(刘老自拟方)。
4 肝火夹湿下注症状:胁痛,口苦,心烦,小便短赤灼痛,妇女或见阴部瘙痒及带下黏秽等。脉弦数或弦滑,舌苔黄腻。
治法:泻肝火,利湿热。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龙胆草、栀子、黄芩、土茯苓、木通、泽泻、当归、车前子)。
四、肝气化火伤阴 肝气化火以后,必然内伐肝肾之阴,阴虚则津液不润,而使肝气不柔,其横逆之势更为突出。
亦有胃阴先虚,继发肝阴不足,而使肝胃气逆为病,在此一并介绍。
1 肝火下伤肾阴肝肾同源,故肝火旺则伤及肾阴。
症状:烦躁,面赤,目赤带眵,性急易怒,阳易勃起,梦遗走泄,腰腿酸软,五心烦热。脉弦而尺部细数,舌光红无苔。
治法:滋肾清肝。
处方:知柏地黄汤加味(生地、熟地、丹皮、白芍、知母、黄柏、龟板、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
2 阴血不足,肝气郁结症状:胸胁胀满,或发生疼痛,心烦,口渴,咽干,五心烦热,唇红,颊赤,妇女则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时冷时热。脉弦细,舌红苔薄。
治法:养阴疏肝。
处方:丹栀逍遥汤加减(柴胡、白芍、当归、生地、丹皮、栀子、麦冬、玉竹、香附、郁金)。
3 胃阴不足,肝气郁结症状:胸胁发闷,心下痞塞,噫气不除,口燥咽干,尤以睡醒后明显,自觉胃中灼热,心烦,食减,甚厌荤腥。脉弦细,舌红绛,少苔。
治法:滋胃柔肝。
处方:益胃和肝汤(麦冬、玉竹、生地、沙参、枇杷叶、荷蒂、川楝、白芍、佛手、郁金)(刘老自拟方)。
4 伤阴动血 在上述阴虚气逆的情况下,其中每有伤阴动血,出现吐衄,其治法当用张景岳的化肝煎(丹皮、白芍、栀子、青皮、陈皮、泽泻、土贝母),亦可酌加生地、玄参、白茅根等药。
肝气郁结,初起而肝阴不伤者,可用疏肝理气法。日久化热伤阴之后,多为血不制气,阴不潜阳,因而发为肝气化火伤阴,其治法则与前者迥然不同。若误用疏肝理气法,必然促其病情恶化。魏柳洲(清代名医)说:阴血虚则肝叶柔而下垂,阴血不足又加怒火,则肝叶燥而升举。魏氏的肝叶垂举之说,虽不足信,但是,血虚之后,肝气一定横逆,这是必然现象。因此,治疗阴虚的肝气逆,主张甘寒凉润,忌用香燥辛热,以防劫阴。这一学说的出现,是受了叶天士养胃阴学说的启发,并由魏柳洲、王旭高等人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划清了疏肝柔肝的界线和治疗阶段,丰富了肝病的辨证论治。
五、肝阳上亢 在肝阴虚的情况下,可导致阴不潜阳,肝阳上亢的病证。
症状:头目眩晕或者胀痛,满面潮红,耳鸣,目涩,口渴,心烦少寐,下肢无力。脉弦滑或洪大,舌红少苔。
治法:滋阴潜阳。
处方:滋阴潜阳汤(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龟板、白芍、生地、牛膝、益母草、丹皮、玄参)(刘老自拟方)。
肝阳上亢而血压高的,根据刘老经验,可用五味潜肝散(刘老自拟方,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玄参、白芍各等份,碾成粗末,和匀,每次用
30克,煎汤代茶,待药汤变淡,掉换再煎),此方降压功效缓慢,但能持久,且无任何流弊,宜于久服,唯大便溏者,不宜服用。
方中用石决明潜阳凉肝,白芍平肝凉血,玄参清浮游之热,滋水上润,决明子清头目,降热下行,又滋肝肾,夏枯草清肝热以保肝阴。
若肝阳上亢之证,其人又有心阴不足,症见心中憺憺大动,手指搐搐而颤,心烦少寐,脉见结代,舌红少苔者,治宜滋心阴,潜风阳,用三甲复脉汤加减(炙甘草、生地、麦冬、五味子、阿胶、鸡子黄、龟板、生牡蛎、生鳖甲、白芍)。
此方本着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方法,药用阿胶、鸡子黄等有情之品,填精补血,功效为胜。然此证非三五剂所能取效,可做成丸剂久服。
六、肝风内动肝之气为风,若肝肾阴虚,阳亢无制,则可引动肝风。叶天士说,肝阴虚,风上颠,又说,肾液不营,肝风乃张。由此可见,肝风为病,其本在于精血之虚,其标则是阳气之变动。王旭高通过临床观察,提出了肝风一证,虽多上冒颠顶,亦能旁走四肢。上冒者,阳亢居多,旁走者,血虚居多。此说对指导临床治疗很有价值。
1肝风上冒颠顶
症状:头目眩晕,呕恶,颈部强直,舌颤或歪斜。脉弦,舌红。
治法:镇肝潜阳息风。
处方:镇肝潜阳汤(紫石英、石决明、珍珠母、女贞子、白芍、生地、玄参、淡菜)(刘老自拟方)。
2 旁走四肢症状:四肢抽搐或发麻,或手颤,肩背窜痛,或口眼斜,或肌肉萎缩,体倦无力。脉弦细,苔薄或无。
治法:养血息风。
处方:养血息风汤(当归、熟地、白芍、何首乌、炒胡麻、钩藤、天麻、桑寄生)(刘老自拟方)。
临床加减:风胜窜痛、麻木、面歪者,加全蝎、僵蚕,平肝息风。血液不足而肌肉萎缩者,加玉竹、石斛,滋液为佳。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还可以加红花、茜草、桃仁、鸡血藤、生地等药。
以上简单介绍了肝气郁结、气病及血、肝气化火、肝气化火伤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六个类型的论治。这些证候之间互相联系,并有其规律可循,在运用脏腑辨证治疗肝病时,不能把一证一方孤立起来,必须立足整体,谨守病机,方能施治不误。
肝病常用治则可概括为:气郁宜疏,慎用香燥;血瘀宜通络,误补益疾;气病及血,疏肝与活络必须兼顾;肝火宜清宜泻,切勿蛮补;化火伤阴,宜养阴,忌香燥,避苦寒;肝阳、肝风,宜用潜阳、息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