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浙西北抒怀

 昵称45109175 2022-08-18 发布于浙江
【临安三题】

一、钱王祠,叠加的细节

8月24日,这个下午的三点,与其说是我们走进了临安,莫如说是临安进入了我们。头夜的秋雨并未给这座由於潜、昌化、临安三县合一的古城带来多少凉意,空气仍旧湿闷、燥热。载着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抒写'两美’浙江”采风团一行的考斯特面包车停在钱王陵前,前来陪同我们的是临安市文联、作协的同仁。

首先入眼的是青田石碑坊。碑坊就立在街边,高耸、坚硬,将钱王祠与街道上的人流车流作了分隔。由于二者的间隔距离太近,感觉上便有些突兀。也因为拉不开距离,我在拍摄碑坊照片时只能取大仰角。碑坊的拱楣上铭有钱镠第三十三代孙钱其琛所题“钱武肃王陵”。石坊的右侧立有“临安吴越国王陵(钱镠墓)”卧碑。穿过碑坊迎面是石阶,默数了下,五级。沿神道往前是座五代建筑风格的单跨门楼,称墓阀,墓阀前的石阶是九级。过了门楼又是石阶,五级。石阶上是个面积达数百平米的祭祀平台,左右列有钟鼓,四株高挺的香樟树分侍在两侧,枝繁叶茂地形成一道浓绿屏障。来自岛国洞头的女作家陈赛玉不识树,采风团领队、剧作家海飞笑言:这几株便是你们散文家笔下的“宝物”老樟树,但凡描写乡村、村庄,没有不写到它的。

香樟掩映下是一座香鼎,有残香数支立于灰烬中。绕过香鼎又是石阶,仍是九级。“九五,飞龙在天” (周易·乾),九五为尊,古人将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故而以“九”和“五”作为帝王象征。凡与帝王相关的建筑,多与九、五两个数字相合,如故宫中轴线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面阔9间,进深5间,以及九龙壁、九龙椅、九九八十一颗的宫殿门钉,无不包含“九五”之数,隐喻着“九五”之意。再往前,有长条石案、三足塔鼎。仰头,已是钱王祠正殿。褐红色外墙,明黄色琉璃瓦,四角飞檐上各蹲坐着一组七尊瑞兽。阁楣上悬黑底金字“钱王祠”横匾,落款为“三十四代孙钱伟长”。左右有联曰:一代枭雄铸吴越,千秋鼎铭事中国。侧殿是钱镠生平事迹展室,以绘图展板罗列钱镠生平,配文简扼、明了。正殿塑有钱镠坐像,高大、肃穆。很难想象,以武力创立吴越国,辖区北起苏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称“一剑霜寒十四州” 的钱武肃王,思念起回娘家小住迟迟未归的夫人戴氏时,居然能写出柔情万千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家书来。

仍旧是石阶。仍旧是九级。陵园大门两侧各蹲石狮一座,气势颇为威严。墓道不宽,长约五十米,两侧立有石人石羊,石人中有文官武将,左右依次分列。又是九级石阶。钱王墓坐北面南,墓碑上有文曰: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

众人已先随解说员徐进去了墓园左侧的州池,我因为多拍了几张照片拉了后,索性收起相机独自转到墓前,正正身形,合掌胸前默默揖了一揖,揖罢,心底陡然生出几许感慨,钱王坟冢依山而起。山称太庙山,亦称安国山,海拨92米,多植松、樟、竹、杉,虽已是秋分时节,满目仍是绿郁青翠。《临安县志载》:“据安国山右脉,山自天目中支逶迤七十里到九仙、玲珑、葛仙诸山,峻峭奇绝,下十余里,平地隐隐隆隆,至是起顶,有屹然独尊之形。天目左支以余杭为之枕。右支以杭州为之关,苕锦二水合襟于中,而功臣山特来相对。”看罢州池,一行人拾级上山,顶上有安国亭,亭边古松苍虬。上了亭楼,有凉风来袭,顿觉神清气爽。就有好事者起哄,请临时为我们充任钱王祠解说员的徐进唱歌,徐进说我给大家清唱一曲越剧吧,众人一齐鼓掌,徐进退后半步,翘起兰花指,双手掌心向下徐徐外送,依依呀呀就唱: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样样会……。一曲方毕,众人齐呼“好”,又喊再来一曲!于是徐进又唱: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山边枫叶红似染,不堪回首忆旧游……。徐进是临安当地一个剧团的当家花旦,嗓音清亮柔美,曾获得过不少奖项,最近的二次,是获得央视戏曲频道《过把瘾》栏目“2013走进绍兴”第一名;第五届长三角越剧票友大赛“中青组银奖”。

临安自古物产丰厚,特产山核桃、鸡血石、茶叶、笋干。临安盛行越剧,临安乐平乡外伍村是越剧的首次试演地,是越剧第二故乡。

二、天目觅踪,江南古佛

山仍旧是那座山。山道仍旧是中峰明本赶赴禅宗寺受道的那条山道。

在临安市作协杨菊三先生陪同下,省作协党组书记臧军,采风团领队海飞,以及马叙、阿航、程思、陈赛玉、陈光辉、陈丽文、吴建伟、李辉星以及省作协创联部张旭、水妙萍和我本人,一行十余人由龙凤尖鱼贯入山。为了方便游人,西天目山核心区筑有环形栈道,山势呈南低北高之态。杨菊三先生引我们走的是南线。木栈道曲折蜿蜒一路向下,目力所及处林木并不甚高大,唯岩石边几棵簇生的珍希野核桃树,引起众人几声欢呼。山渐行渐深,过四面峰后,树木渐始粗壮,及至倒挂莲花岩,已觉林木葱郁蔽日,柳杉、金钱松、青冈、银杏,株株挺拔高企,直入云端。

时值正午,山间无风无雨亦无日,却不静。有蝉在高枝上鸣,有鸟在林深处啾啾,有泉汩汩,有枝头青翠欲滴,有花间蝶乱颤,这种种声响,俱是山中的自然天籁,伴随着我们于山道间停停走走。

天目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8峰,一对天目分据东、西两峰。世间名山僧占尽。天目山是佛教名山,被尊为韦陀菩萨的道场,历代高僧辈出。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高峰原妙禅师一反当时不少禅院建于闹市迎合富贵之积弊,登天目西峰入张公洞,闭死关,“足不越户十五年”,清灯作伴日夜苦修打禅悟道。世人仰高峰名,渐至汇聚其门下,学徒云集参请不绝,随其受戒者达数万人之众。其时,有年仅十五岁的孙姓少年,幼喜佛事一心出家,独身入天目山往参高僧高峰原妙。孙姓少年脾性孤峻严冷,不假人以辞色,高峰和尚“一见欢然”,佛语“缘由心生”,高峰禅师有心纳少年为徒,又忧其未得父命许可,终是婉拒。直到九年后的1287年,少年再度入山面参高峰,其时已年至二十四,高峰欣然为其剃染。

天目有幸。于是,就有了中峰明本和尚。

中峰明本一心向禅,处处以高峰禅师为楷模,清苦自持,行如头陀,多年苦修,中峰明本终于成就为一代宗师。后来高峰禅师圆寂,中峰明本无视官府和各方富贾的纷请,在打理安顿好天目山寺务后,孤身避走四方,时常以船为居,往来于长江上下和黄河两岸,聚众弘法,一时学人丛聚,当时的文坛名士如赵孟頫、冯子振等,亦拜归于中峰明本门下修禅问法。明本禅师名高位尊而不变其节,风骨独卓,被尊之为“江南古佛”,以至连当时的朝廷也“闻师道风,赐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之号”,而各路王公驸马“莫不致礼”。中峰明本继承了五祖法演禅师和高峰原妙禅师一路的“话头禅”,以苦苦逼拶、时久功成为传授禅宗心法的方略,抵斥狂禅及文字禅,得其法者如天如惟则、千岩元长等禅师皆铜头铁额,享誉中外。明本一系,渐成明清两代中国禅宗的主流,并流布于蒙古、云南,明本禅师在世之时,其影响已遍及朝鲜、日本等国。至今禅宗丛林,无不是中峰明本禅师的后世儿孙。

过四面峰后木栈道就到了尽头,由倒挂莲花岩下一线天再往前皆是石彻古道。天目山是佛教胜地,也是植物王国。天目山是柔和的,群峰逶迤俊秀,参天大地枝延藤绕,葳蕤蔓茏。铺彻古道的石块历经千年的踩踏磨砺,早已棱角不再,青褐色的岩表上包裹着密密厚厚的翠绿苔衣,将岩石本质的坚硬深深隐匿。隐匿在林木深处的还有僧塔。登过西天目山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大树王”、“五世同堂”老银杏、“开山老殿”等景观,但却少有人注意到隐匿其中的重云、法云、藏云、普同等墓塔。墓塔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砺,塔身苔迹斑驳,但造型独特的雕饰仍清晰可辩,高峰、中峰等诸多僧侣皆归寂于此。

中峰明本自称“幻子”,认为“人生犹如幻中幻”,所到之处结庐筑庵自居,皆以“幻住庵”为名。中峰明本喜诗书,曾作“幻住歌”:幻住室中藏幻质,诸幻姻缘皆幻入。幻衣幻食资幻命,幻觉幻禅消幻识。六窗含裹幻法界,幻有幻空依幻立。幻住主人行复坐,静看幻花生幻果。……(《西天目祖山志》卷五)。参禅弘法之余,明本祖师向往的是“半生心事寄烟霞,策杖闲过隐者家。啄木鸟啼山远近,采樵人语路横斜。乱风吹落青松子,细雨蒸开白豆花。”(《天目明本祖师杂录》)的悠闲。也正因为此,中峰明本在外漂泊苦行数十年后,最终皈依西天目山“幻住庵”,直至1323年8月14日,中峰明本示寂,归于法云塔。

天色渐暗,蝉声渐归于寂。该下山了,终究我们不是高峰原妙,也不是中峰明本,我们只是匆匆的天目过客。在我们身后,历经千年的喧嚣之后的天目山,似乎是真的要静下来了。

三、苕溪,太湖溯源

竟然感觉到了从未享有过的富有。  就那么轻轻地一挪脚,从白沙村口沿峡谷溯流向上,那山道、岩壁、树木、簇生的野草、浮云、天光以及岩壁上飞测起的水珠、翩跹的彩蛾、顿挫的蝉音甚至一片漂浮在空中久久不肯落下的细而薄的楸树叶等等等等,就都如诗人徐志摩所说——“全是你的。”了。那些原本单一、低调的事物,忽然就都在你面前丰富、明亮起来。

苕溪,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有东、西两大支流。东苕溪又名龙溪、仇溪、余不溪,上源由南、中、北三个支流组成,以南苕溪为正源。南苕溪源出天目山脉马尖岗南麓水竹坞,源头被称为太湖源。《杭州府志》有云:“临安虽山县,而溪流达乎四境,苕溪历县界七十三里”。苕溪之名,初见诸《山海经》,内有“浮玉之山,苕水出其阴,北流注入具区(太湖)。”《咸淳临安志》有道:“耆老传云,夹岸多苕花,每秋风飘散水上,如飞雪然,因名。”明代朱国桢在《涌幢小品》中亦云:“遍山生苕,望之翩翩作凤尾形,苕水出焉。自顶至麓,处处涌溢,山水草合而为一,以此称奇。揆其景象,一似山浮水上,伊然浮玉之义。”苕花即苇花,苕溪二岸多生芦苇。

太湖源头的水,是从岩隙间渗出来的。陪同我们游览的华天旅游公司董事长华抗美说。作为峡谷旅游的开发者,华抗美最得意的事是他给景区取了个好名——太湖源。“源”,是水流出来的地方。太湖源的水沿峡谷一直向下,恣意地流淌、漫涌,一路收纳充盈,曲曲折折,起起落落,一如书圣米芾《苕溪诗卷》中书迹,点线连贯纵横恣肆,浓纤兼出起伏自然,有跌宕跳跃的风姿,具快骏飞驰的神气。

流水蒸蒸,幻化为汽,穿透了你我的肌肤,侵入了你我的躯体。湿。湿了。径行十里长谷,只见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岩块铺就的山道是湿的;千仞崖倾斜的岩壁是湿的;神风谷直挺或曲折的树木躯干以及它们枝端的叶片是湿的;龙须壁上簇生的龙须草连同它茂盛的根须是湿的;浮动或不动的云、泼洒而下的天光、蛾羽的颤动、蝉的奏鸣以及从你身后越你而过或迎面而来擦肩而去的男人女人长者幼童甚至包裹你的空气,也都似刚刚被水清洗过,湿透骨里。

万千铅华皆洗尽,素面旦旦,单单地只是为“你”或“我”。谁也争不去。

自然谁也不用争。4G通讯,房价拐点,汽车限牌, “非诚勿扰”,有毒食品,择校费以及乌克兰伊拉克ISIS都与这里无关,与你我无关。“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米芾《苕溪诗卷》),你尽可以无视卖山货老妇的叨扰,无视把玩手机的窈窕女子身上夸张的艳红,无视姚明手植的“爱情树”;在太湖源里,你尽可以戏水观蝶,尽可以赏花品茶,尽可以横卧青石黄粱梦,直至“渔罾挂棕树,酒舫出荷花。”(《苕溪》宋·戴表元)。

水之源,人之初。这在水的源头,你只需要简简单单地舒展开禁锢已久的思维和身体,去真切地触摸,去拥抱,去感悟,去亲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放松,放松,再放松,直到天人合一,物人合一。

【天目苕水,安且吉兮】

一、江南桃花源,从来不是一个梦

跟许多人一样,我记忆中的安吉元素,完全是由竹子构成——竹林、竹海、大片大片翠绿翠绿的竹子,以及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中章子怡与周润发饰演的玉娇龙和李慕白两大高手决胜于竹林之巅、在随风摇曳的竹捎上飘来飘去打头的绝美画面。

26日上午10点,采风团一行到达安吉。安吉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站,县文联严明卯主持了一个简短的欢迎式后随即领我们去了位于报福镇彭湖村江南桃花源。彭湖村因有彭祖墓冢而小有名气,《孝丰县志》(今属安吉县)记载:彭祖墓在县之广苕乡彭宅里。彭宅里即今彭湖村。但关于彭祖墓址的史料记载比较混杂,有江苏徐州(古称彭城)、浙江临安八百里、河南鄢陵、陕西宜君县彭村、四川彭山县、山东临清等处。专家通常认为彭祖墓葬地在四川彭山县彭祖山,其他地方的彭祖墓可能是衣冠墓。《列仙传》谓彭祖“历夏至殷末,寿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彭祖是已经被神化的人物,一个活了八百岁的老神仙,后人如果真纠结于他的墓葬地,其实也就很有些可笑了。

江南桃花源是典型的一线型峡谷景区。峡谷并不大,游人可由入口处坐竹筏溯水而上进入景区。逆水而行数百米,弃筏上岸沿涧边游步道前行,两侧植有成片桃林,时值初秋花季已过,已无半片桃花可赏。手头有一份景区导游词,介绍说景区共分十个景点,分别为神农开荒、桃源开春、五谷开恩、月亮开花、石头开心、芝麻开门、阴阳开泰、神仙开路、盘古开天、老天开眼。整个景区参照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载的水陆地貌布局设计而成。天公不作美,我们刚到“月亮开花”便下起了细雨。躲进半月池边的“桃花酒坊”,烧酒师潘钦洲请大家品尝土法烧制的“桃花酒”,边倒酒边为我们送上 “喝桃花酒,交桃花运”的祝福。细雨沥沥中一行人继续向峡谷中行进。江南桃花源的设计、规范者是位诗人,景区在整体布局和细节设置上处处体现了诗人独有的富于想象、浪漫甚至有几分天真的特质,他将半月池边十余间房屋分别设置为“散文创作基地”、“摄影创作基地”等,并在每间房屋的门口垒上一口土灶,景区的门票也被设计成“神农国护照”,这让我想前上半年游历滇北泸沽湖时所见同为护照形设计的“女儿国”门票,虽一红一蓝,却有“异地同工”之妙。

过了“石头开心”,地势渐高,溪涧二侧水碧竹绿,景色渐行渐佳,回目远眺,竹林绵延成片翠波暗涌,几缕淡雾游离其间,若有若无。安吉有“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之谓,古称“秀挹南天”。安吉人种竹、居竹、穿竹、吃竹、用竹、画竹、赋竹,竹子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安吉有二块与护笋养竹保护林木资源相关的石碑,一块“奉宪禁碑”,是古代安吉官府勒立,另一块是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著名书画大师吴昌硕(原名吴俊卿)题写的“阖村公禁”碑,由吴昌硕家乡鄣吴村村民自发集资修建。

雨却越下越大,因为没带雨具,海飞、马叙和我先后放弃游览计划,按原路回撤下山,阿航、程思、林光辉、陈丽文、陈辉星、小张、小水等人则继续沿山峡向上攀行。

一路冒雨小跑下山,经过半月池时突然发现陈赛玉独坐在屋沿下,正盯着被密集雨珠测起的一池水泡发呆,原来她压根就没上山,一场小雨,便已将这个从基层乡镇干部岗位上锻炼出来的“女强人”打回了江南弱女子的原形。

二、博物馆与民间口述,进入安吉的另一个通道

是夜入住“鼎盛府”。“鼎盛府”位于县郊,属于“农家乐”型客栈。次日晨起散步见小楼前有个若大的庭院,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布局,亭台假山、小桥流水一应俱全,令人惊叹的是散摆于院落各处的大小盘景,有罗汉松、五针松、银杏、紫薇、木槿、杜鹃、红叶继木、山茶花……,略数了下,足有数十个品种。初秋时分正是紫薇、木槿盛开时节,香味分外浓郁。

安吉建县于公元185年,县名取《诗经?无衣》中“安且吉兮”之意。安吉为古鄣郡治所,一般认为,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鄣郡为三十六郡之一,但学术界一直对鄣郡是否始设于秦争议颇大,“鄣郡”的记载始见于汉初,《汉书?高帝纪》记高祖六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元代人方回、清人姚鼐、钱大昕则认为鄣郡是项羽自封为王的辖地梁、楚九郡之一,鄣郡最迟应为楚汉之际所设。

安吉之于我,一直有几分神秘。九十年代的整整十年里,因为生计我长期坐双层卧铺客车往返于104国道的杭宁公路。通常情况由杭州武林门长途汽车站发车,然后向西北走天目山路出城,经三墩、瓶窑、彭公、上柏、湖州往南京。印象很深的是104国道在彭公有个分岔口,一座小山将公路一劈为二,路边指路牌上的直行箭头是往德清、湖州,左岔箭头指向的正是安吉。那是个长途卧铺客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多数情况下车过安吉路口后我更会迷迷糊湖入睡,虽然车内人杂气味难闻,但总是抵御不过长途颠簸的疲惫。

到安吉后我们多次听到了同一个说法——安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末战地,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浙江后,安吉全县的战后人口仅余六千余人,如今的安吉居民,多数都是战后从各地迁徒来的移民。我虽对清朝时期的地理、人口知识知之不多,但还是被“全县仅余六千余人”这个数字震撼了。

感谢接待方的安排,让我们有机会走进安吉生态博物馆,得以从另一个通道进入安吉,多角度地了解、审视这片古老、秀美的土地。博物馆位于昌硕公园北侧,整体设计风格颇为现代,分设有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出土铜镜三个基本陈列展览。一楼展厅陈列年代最早的是上马坎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从馆内所展示器物看,商周时期是安吉历史的辉煌时期,文物遗存最为丰富,有青铜鼎、青铜觚、青铜爵等青铜礼器,以及大量印纹硬陶、原始瓷等,这些展品证明在3000年前安吉苕溪河两岸曾经是越人的集聚中心。馆内还展出了文物部门于2007年发掘了五福楚文化贵族大墓的墓室结构和出土的彩绘木俑、漆木瑟、漆木奁等漆木器,以及五鼎、五钫、五盒等彩绘陶器及部分铜器。在我所看到的馆藏展品里西汉时期的彩陶器皿最为丰富,有彩陶罐、鼎、盒、瓿、盆、豆、钵、瓢、勺、瓯、耳杯、牛、马、猪、狗、鸡、鸭、陶房子、陶灶、彩绘陶俑;东汉时期的酱釉系列有双系罐、五管瓶等,西晋时期的青瓷系列有堆塑罐(谷仓)、盘口瓶、水盂、虎子、灯盏、彩烛台、青羊烛台、粉盒等,产地分属越窑、龙泉窑、德清窑。离开安吉前,我查阅到一个最新消息,说距越窑古窑赴群很近但从未发现过古窑址的安吉,最近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窑址,安吉出土的同时期陶器很可能是“本土制造”。

不知是博物馆原本就没有收藏展示还是因为我们的行程过于匆忙未及发现,在博物馆里并没有看到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文物资料。与安吉本地人交流时意外发现他们的口音很繁杂,后经询问、查证得知,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战后的人口大迁徙、大移民,安吉的方言语系极为复杂,除隶属吴语系(太湖片苕溪小片)的本地话外,主要还有宁波话、绍兴话、台州话、龙游话、温州话、江北话以及外省的福建话、徽州话、安庆话、湖北话、河南话和畲客话等。由于长期的交往、相溶,很多安吉人都会说三、四种以上的方言,个个似乎都是语言天才。

人类的发展史悠长炫丽,但历史也无法回避它的背阴面,在安吉的历史记载上,就有一组惨烈、触目惊心的数字,而产生这组惨绝数字的时间,距今仅仅才一百五十余年!

安吉“自庚申(1860年)至壬戌(1861年),贼(注:指太平军)往来不计其数。民始时死于兵戈,其饿毙者尚少。至壬戌五六月,颗粒难得,民皆食木皮青草,由是八九饿毙。往时户口十三万有奇,至甲子秋贼退,编排止六千遗人而已。” (同治《安吉县志》卷18《杂记》)。而据历史学者曹树基教授考证,咸丰元年安吉县实际人口估计有29万, 战时人口损失27.9万,人口损失率高达96.0%。于1958年并入安吉县的原孝丰县“咸丰六年编排保甲,实在男丁十四万有奇,女丁—及老幼并十五万有奇。” ,“粤匪(注:指太平军)所经,仅存三十之—。”(光绪《孝丰县志》卷四《食货志?户口》。) “昔全盛时口三十余万,而今则落落星辰,散布四隅者仅八千余,不及三十之一也。” (光绪《孝丰县志》卷8《祥异志》)。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家乡鄣吴村,因为地处浙皖交通要道,“罹祸最酷”,兵燹前“聚族而家者众至四千余”,兵燹后生还者仅二十五人。(亢树滋《芜园记》,《随安庐文集》卷二。)幸存人口不足百分之一。同治三年,时任浙江巡抚左宗棠在奏折中提到战后浙江时曾说:“通计浙东八府,惟宁波、温州尚称完善,绍兴次之,台州又次之,至金华、衢州、严州、处州等处孑遗之民,则不及从前二十分之一矣。”(《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9。)

揖录这段历史,并无意评判太平天国起义与清政府的镇压孰是孰非,但毫无疑义的是,太平天国战争是近代中国社会特别是底层黎民百姓的一场惨剧。

在安吉的最后一站是探访西苕溪上游的黄浦江源头。安吉地处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主要水系为西苕溪,西溪、南溪为西苕溪上游干流。西苕溪在县内流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主流全长一百多公里,出县后经长兴、湖州注入太湖,再入黄浦江。我们一行先驱车至鹤鹿溪村,然后换竹筏顺流而下。沿途只见两岸林茂林密,溪水清澈,居然可以望见水底碧绿如毯的水草。竹筏于水面起起落落一路下行,时而水缓波平,时而滩险流急。岸边不时有鸡鸣犬吠声传来,与筏上众人嬉水打闹声溶为一片。

愿美丽安吉“天目苕水,安且吉兮。”

【德清二章】

一、庾村,乡村再造与黄郛

德清是我们这次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按原定计划,我们将走访这里的清境·莫干山文化创意园区、“洋家乐”、乾元镇联合村、洛舍镇东衡村、乐韵钢琴公司和下渚湖湿地。

27日下午,庾村。一个被称为“庾村文化市集”建筑群落。石砌的围墙,青砖灰瓦的砖混小楼或沿廊垒有青砖方柱的平房,简单的外墙粉饰,细石路面,老式的店招,旧海报上手执绢扇的旗袍女子,原始、随意的布局。

这里原本是一个有着十余幢民国时期遗存厂房、仓库的老旧大院,经过“清境·莫干山文化创意园”设计团队的重新设计、改造,在保持整个建筑群原有格局、风貌的基础上,被打造成拥有工业复古味道的“SHARE·飨”自行车主题餐厅、散发着艺术气息被称为“茧舍”的青年旅舍、造型独特的窑烤面包房、充满设计感的咖啡厅、简而不陋的“萱草书屋”、藏品丰富令人赞叹的陆放版画藏书票馆等包含文化展示、艺术公园、乡村教育培训、餐饮配套、艺术酒店在内的特色文化综合体,籍以让不同的人群都能在这里满足自己的情感、物质需求。

这是一座以“乡村再造”为梦想的文化市集。陪同我们来庾村的德清作协 杨振华介绍说。

庾村位于莫干山脚。莫干山以其风景秀美气候宜人著称,山上建有各式异国情调的别墅二百多座。莫干山别墅群与中国近代许多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国民党的蒋介石、张静江、张啸林、杜月笙以及共产党的毛泽东、朱德、陈毅、董必武、郭沫若等都相继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庾村“白云山馆”别墅当年的主人黄郛,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

黄郛(1880-1936),字膺白,浙江绍兴人,1904春入浙江武备学堂,后被选派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期间加入同盟会,1910毕业后回国。武昌起义后,黄郛与蒋介石参与了陈其美主持的光复上海活动,三人结义为兄弟,陈居长,黄居次,蒋居末,以“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相约。1928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后蒋介石为了北伐需要,只想与日本人妥协,但又不愿担当“亲日”骂名,将一切谈判都委由黄郛出面。黄郛深知蒋意,与日本人交涉中顾虑颇多,立场难以强硬,国人对黄郛的外交交涉强烈不满,将对日外交失败全归罪到黄郛身上。黄郛替蒋介石背了黑锅,落了个“卖国”骂名。6月,黄郛引咎辞去外交部长职务,携夫人沈亦云赴莫干山散心,不久黄郛便买下了英人琼司的春园(即现在的511号别墅),他想在莫干山隐居下来。

在莫干山的这段日子是黄郛政治生涯最苦闷的时期,他隐居山林,期望在山水间获得心境的平和。日子一久,他发现山民大多贫穷、守旧且目不识丁,孩子们也无书可读到处游荡,相比莫干山上度假的达官贵人的安逸富足,黄郛的心头引起强烈不安。1932年初,黄郛筹款开办莫干小学,学校耕读并重,校内设有“女红实习室”、竹工场等。黄郛认为,创办学校是改良农村、改变农民贫愚积弱现状最根本的做法。黄郛还在庾村推进改良中国农村的试验,1933年4月,他发起成立“莫干农村改进会”,自任理事长,黄郛与沈亦云夫唱妇随,他们以莫干小学为中心,兴办了一系列促进农村进步的事业,办农民夜校,改良农业技术,兴建蚕种场,建立农村信用合作,修建水库,开展灾荒救济,发展卫生事业等等,客观上造福了一方百姓。黄郛还兴建了文治藏书楼,藏有各种典籍万余种,既向学校师生开放,也欢迎村民借阅,“文治藏书楼”成为了庾村的公共图书馆。黄郛积极在庾村推行农村改良,既是他关爱民生,忧民众之疾苦为民解难,也是他在残酷的政治之外想要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体现。

行走于“庾村文化市集”内,可以明显感知它的设计、建造者对黄郛早年改良乡村计划的了解与赞许,“庾村文化市集”项目在很多方面借鉴了黄郛的“乡村改良”的做法,集市中的十一座建筑全部是黄郛当年所办蚕种场遗留下的废旧厂房改造而来。除了可以满足口腹之欲的主题餐厅、面包房、咖啡馆,在“庾村文化市集”的一角,还建有一座小小的“萱草书屋”,里面陈列着一些精美的纯手工制作竹制工艺品,书屋的每一本书,都来自于四面入方的捐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部免费提供给人们阅读。庾村实行的“乡村再造”计划,既是当前农村改造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黄郛当年“乡村改良”的延续。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个国难当头、极端动荡的时代,黄郛隐居山林,但他的盟弟蒋介石却没有“放过”他,他在庾村半隐居似的生活被打断了。1933年春,日本人的铁骑踏过长城,华北告急,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急于与日停战,力邀黄郛出任“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对日交涉。其时南京政府一方面义正词严地要求黄郛对日本人绝不姑息,蒋、汪都报纸上发表文章唱高调,而私下为了使日本人停止进逼华北,蒋汪都最大限度地授权给黄郛,要他“权宜行事”。当时民众反日情绪高涨,任何对日让步的协议都会被视为“卖国”,黄郛承受巨大的内外压力,后来黄郛实在忍受不了蒋、汪的冠冕堂皇而他却代人受过,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愤然说:“弟(蒋介石)如要兄(黄郛)依旧留平协赞时局者,希望今后彼此真实地遵守“共尝艰苦”之旧约,勿专为表面激励之词,使后世单阅电文者,疑爱国者为弟,误国者为兄也。”1933年5月 “塘沽协定”签订,日军暂时撤出长城之外。“塘沽协定”给黄郛的政治生涯带来巨大的屈辱,1935年春黄郛辞任,与夫人沈亦云重回浙西莫干山隐居。1936年12月6日,黄郛因患肝癌病逝于上海,死后归葬庾村。

黄郛死后,蒋介石亲笔为《黄膺白先生家传》作序,赞黄郛“志足以慑强寇之气,而势不能弭铄金之口,其忍辱负重,诚有非常人所能堪者。自来志士仁人,临汤火而不避者易,受疑谤而不辞者难,当其困心衡虑,不计毁誉。”蒋对黄的这个评价还是中肯的。黄郛一生谤多誉少,究其本源,除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不计个人名誉敢于担当外,也是因为他重兄弟然诺讲个人义气,以至“因小义失大义”,终使他成为一个民国史上的悲剧性人物。

离开庾村时已是傍晚,回望这个时尚与复古并存的风情小镇,看着街巷上行色匆匆或者店铺里闲散安逸的各色人们,想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那些沉重的夕年往事,不由有些唏嘘。

二、东衡村,下渚湖

27日晚入住的酒店在德清城内余英坊。余英坊号称“杭州后街”,是一个集餐饮、娱乐、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充满时尚感的特色主题商业街区,区域内店铺林立,有各色专卖店、主题酒店、特色餐饮、咖啡吧、茶楼、KTV、酒吧、影院、棋牌室、足浴、SPA等。我们到酒店时已是傍晚,放眼四望,一派灯红酒绿、燕舞莺啼。

28日上午,洛舍镇东衡村。东衡以地处衡溪以东而名,是德清县有名的文化村,村里人文遗迹颇多,但没有想到,进入东衡村后首先吸引了众人眼球的是一首词;“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更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首妻子劝诫丈夫莫要花心打消其纳妾念头的“闺房词”,竟然被高高地书写在村口最醒目的一堵粉墙上。东衡人还真是很有几分娱乐精神。想及当时已年届五十的一代书画大家赵孟頫被夫人管道升驳回纳妾申请时的灰溜溜尴尬模样,不禁哑然。

衡溪是东苕溪的支流,东苕溪发源于临安境内东天目山脉马尖岗,与中、北苕溪会合后流至瓶窑始称东苕溪,自瓶窑以下至全村,左有安溪汇入,至德清县城,左有湘溪、余英溪汇入。东苕溪又称余不溪。余不溪的“不”字,其本义竟然是“花蒂”。余不溪上游各河流源短流急,一遇暴雨,洪水翻腾而下。余不溪流经旧武康县治乾元镇前称余英溪,亦称前溪。清代邑人唐靖在《武康县志.山川总叙》说:“前溪者,武康邑治之前溪也,源出铜岘,两岸桃花十余里,春水时至,乱红蔽流,皆花英也,故名余英”。前溪落花是当时武康一处著名胜景,历代文人多有题咏,清代吴康侯《前溪落花》诗云:“曲罢前溪往事遥,春风花落贰红消”。一溪桃花顺水下,等流到老城关(现乾元镇)就只剩下一溪花蒂了。
    
“半山半水,半乡半市,半读半耕,半武半文。”是东衡的写照。沈、章两姓是东衡大姓,自东汉车骑将军沈戎因功赐居东衡后,仅沈氏一族中就出了南朝文学家,音韵学创始人沈约,宋朝监察御史沈畸,兵部尚书沈介,户部尚书沈诜等历史名人,东衡至今有“天下五部六尚书,东衡四部三尚书”的说法,村中尚有进士第、舒润堂、春晖堂、旗杆石、拴马碑等遗存。章姓一族亦人才频出,明万历八年至崇祯间共出进士三人,其中章嘉祯官至大理寺卿。东衡自古学风浓郁,学人之多为德清各地之首。
    
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赵孟頫亦与东衡结缘。咸淳十年(1274年),赵孟頫为避战乱与家人逃至德清境内,几经周折后在东衡村安顿下来。在这里赵孟頫结识了乡贤管伸的女儿管道升。管道升从小善画,优工墨竹梅兰。赵、管喜结连理后在余不溪畔一起读书绘画、吟诗唱和,两人心灵相通,志同道合。赵、管连书法风格颇为相似,他俩的尺牍行书如出一手,时常相互切磋,互为补笔题跋。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六月,赵孟頫逝于吴兴,与先逝的夫人管道升合葬于东衡,墓至今尚存。
    
在东衡村书记章顺龙的陪同下,我们瞻拜了赵孟頫、管道升合墓,走访、参观了农民藏书家陈景超的藏书楼和乐韵钢琴公司。东衡村富甲一方,村里有统一建造的漂亮排屋、楼房,村民只需缴纳极少的象征性钱款即可入住。以乐韵钢琴为龙头的钢琴制造业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乐韵钢琴以其优良的品质吸引了著名钢琴家刘诗昆、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美籍钢琴大师李民铎等专家学者前来考察,青年钢琴家郎朗弹奏乐韵钢琴出品的“拉奥特”钢琴后,欣然题词“十年拉奥特,真情永不懈。”
    
到达下渚湖湿地已是下午二点,天气闷热,秋老虎余威仍在。一行人急急登船入湖,只盼早些领受湖风的清凉。
    
下渚湖位于德清县东南,湖边防风山是传说中防风国创始人“防风氏”居住地。下渚湖湿地面积广阔,芦苇连绵成片一望无际,湖边生长着珍希野生大豆,湖心岛上建有被誉为动物中的“大熊猫”的朱鹮种群重建保护基地。船行湖上,透过清澈的湖水可以看见水底的水草于波流中婀娜摇摆,小鱼穿梭、跳跃其间,时有苍鹭、鸬鹚、翠鸟、野鸭在苇丛里出没。泛舟下渚湖,最惬意的去芦苇荡中的竹寮里喝一碗烘豆茶。为客人端上一碗烘豆茶,是下渚湖人自古就有的待客之道。烘豆茶浙西北各地都有,但下渚湖的烘豆茶又与别处不同,需由陈皮、野芝麻、青豆、红萝卜丝、茶叶等数种食料合成,豆需先经煮熟、晾干、烘焙。一碗上好的烘豆茶,汤色黄中泛绿,嘬一口,咸滋滋的,芳香四溢。竹寮外筑有步行道,蜿蜒曲折延伸于苇丛水巷中,近看有荷花朵朵于绿叶中轻摇微颤,花瓣粉红粉红,远观是白鹭于水面低翔,一击而起。茶后漫步其间,恍若于画中。
    
清代戏剧家洪升有诗赞下渚湖:“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三山浮水树,千巷划菰芦。埏埴居人业,渔樵隐士图。烟波横小艇,一片月明孤”。

这是下渚湖的极好写照。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