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地黄花》油印快报带着墨香 从这里飘向沙场——老照片的故事

 老兵原创之家 2022-08-18 发布于黑龙江

永远的铁道兵


《战地黄花》油印快报带着墨香 从这里飘向沙场——老照片的故事

1965年6月26日,执行越援抗美任务的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从友谊关出境。
在援越抗美战场上,以铁道兵二师为主,组建的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里,传阅着一张张《战地黄花》油印快报,部队于1965年6~11月先后从友谊关、河口出境,执行中越两国政府协议,对越南北方4条铁路554公里的战时工程保障任务,以及对空防护、对空作战任务。

援越抗美第一支队领导龙桂林主任(左)郭延林政委(右)在友谊关合影。

部队入越在友谊关宣誓与祖国告别。

一支队铁路保障兵力部署图。

部队进入援越抗美战场,正值暑天,帐蓬内2米高处,温度达48℃,冒烈日,战酷暑,投入铁路抢修、路网改善工程、新建铁路工程,施工中,战士每天要喝十多壶军用水壶的水,衣服成天湿漉漉,普遍患阴囊湿症:蚊虫、小咬、蚂蟥,叮咬使人难以承受,引起淋巴结发炎:各种毒蛇繁多;眼镜王蛇、竹叶青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一不小心被咬,将威胁生命。面对这些不适应的环境,涉及到“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完成任务的大问题,必须放在首先位子加以解决。期间,在部队里抢修、新建、改建、对空作战中涌现大量先进事迹,有许多解决不适应环境的小智慧、小窍门等,需要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

争分夺秒改建铁路,战士们不顾天气炎热,扛枕木汗流浃背。

夜以继日赶进度,摸黑施工担钢轨。

部队改建米轨与标准轨均可行驶的世界上第一条“三条轨”铁路。

战士为了提前完成新建铁路任务,光着膀子在隧道里施工。

我身边的洞,是宣传科的防空洞,《战地黄花》油印快报,就在这里编辑、刻印、分发,由通信站送达各单位的。
因此,支队党委为确保完成援越抗美任务,决定由政治部主办一个小报,作好战场上的宣传鼓动工作,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用实际行动为“五个伟大”(即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伟大的领袖、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争光!由宣传科承办。在王福章科长的领导下,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紧锣密鼓地抽调人员,组织通讯网络,筹办快报所需设备资料。抽调两位学历较高、有—定文字功底、会刻钢钣的陈亨初、梅其瑞专职,科里人协办。购买了钢钣、铁笔、蜡纸、油墨、油印滚桶、印刷纸等。一张条桌:一头用于刻钢钣、一头用于油印。建立以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员、团宣传股为骨干的通联网息,要求重大信息及时报、—般信息天天报,抢修、对空作战中的典型人物、重大事件,进行专题采访。战时,机关干部没有办公桌,铺板白天办公晚上睡觉,板凳是一人一个马扎。

支队政治部开始用“简讯”宣传部队英雄事迹的。后来改为《战地黄花》油印快报。

当年支队宣传科参与办快报人员合影,左至右第一排:蔡祖派、王福章(科长)、张世发;第二排陈亨初、梅其瑞、刘琮、张锁龙。
油印快报定个什么名?集思广益,在战场、在重阳节,自然联想到毛泽东的诗词:《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动,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科里讨论后,一致赞同用“战地黄花”,经政治部首长批准,即采用。油印快报《战地黄花》刊头四个空心字,由张世发干事书写;采编、组稿、排版、油印、发行由陈亨初、梅其瑞负责;钢笔画插图由刘琮干事负责;重大题材组织力量采访,科里人员参与;审稿由王福章科长负责。一切就绪后,《战地黄花》油印快报出版发行。

开始支队办,应满足不了需求,各团也先后办起《战地黄花》《战讯》《简讯》等形式,大力宣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先进人物和事迹。

活捉的美军飞行员。

九团庆祝改建任务完成,乘标准轨火车头试行。
陈亨初、梅其瑞日夜奋战,点着马灯刻钢钣,小心翼翼地推着油印滚筒,生怕腊纸破,印不到起码的份数,确保《战地黄花》及时发到连队。如火如荼地组稿、采编、刻印、分发,一篇篇短文,似战斗号角吹响在抢修现场、高机阵地,激荡着战士的心,为祖国争光。首先组织“站住脚,是完成援越抗美任务的基石”的系列报道,发动广大指战员响应支队党委号召:开动脑筋,想办法,找巧门。许多防毒蛇、蚊虫等办法应运而生,我们运用《战地黄花》快报,作了报道:出门—人一根棍,打草惊蛇——防蛇咬;睡前抖抖被子——防蛇钻被窝;走路扎裤腿——防旱蚂蟥叮;站岗擦防蚊油、戴防蚊罩——防蚊虫叮咬;餐餐吃瓣大蒜头——防止拉肚子等。

守卫在改建好的“三条轨”铁路线上。

紧接着《战地黄花》快报又组织“边学边干,为国争光”的系列报道,报道指战员在“战争学习战争”,学中干,干中学,出色完成任务的经验体会,促进了改建工程的顺利推进。在援越抗美期间,我们一支队共完成铁路改建、新建、抢建等中越两国签订的101项协议的工程任务,项项都有报道。如我们报道了“桥梁抢修首战告捷”,1965年9月20日11时30分,美机首次空袭河友线上的宋化桥,也是美机首次空袭我们支队管区铁路桥。那天,美机在宋化桥地区投弹40余枚,其中2枚命中,致铁路桥1号墩炸毁,其余桥墩受损;第1联和第2联连续桁梁,均遭炸弹冲击波或弹片伤害,致梁移位1.1米至3.1米,部分梁的弦件、杆件毁坏;桥面和两端线路共破坏130米。该桥属六团二营管辖,时任团参谋长潘成忠在美机轰炸后15分钟就赶到现场研究抢修方案,组织指挥部队抢修。宋化桥抢修由六连为主,五连配合,从全团四个连队抽调技术骨干30余人增援。参战指战员斗志昂扬,纷纷表示:坚决打好抢修第一仗,发扬—不怕苦、二不怕死和连续作战的精神,经过25小时的苦战,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美国侵越飞机,对越南北方交通空袭不断升级,宋化桥、车站炸了,铺谓、郎梯车站炸了,市求大桥、北江大桥、安员大桥、龙边特大桥炸了,1965年10月5日,支队部驻地炸了……这些都没有吓倒英雄的铁道兵指战员。我们《战地黄花》快报组织“首战必胜”“战,务求胜”的系列报道,报道指战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所取得的战绩、作战经验、战例等。1965年10月5日,支队部遭美机袭击,直属高机连不怕牺牲,迎着敌机痛击,获得击落1架、击伤1架的战绩,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1966年12月2日,美机RF—4C4架,超低空侦察克太铁路合进车站和七团团部一带,时刻警惕的团直高机连指战员当敌机进入阵地,仅用40秒,耗弹604发,击中敌机,空中爆炸,活捉了跳伞逃生的2名飞行员,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我们作了“开火40秒,敌机被击落”的报道。

遭美军机袭击的多福大桥。

遭美军机袭击的龙边特大桥,正在抢修中。

为了避免更大损失和伤亡,排弹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深挖14米排除定时弹。

遭美军机袭击的安员大桥。

遭美军机袭击的合进车站。

七团直属高机连向学习采访人员介绍1966年12月2日,击落美军RF—4C侦察机的经验。

在执行援外任务中,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对援越抗美部队提出了新课题,为了鼓励指战员勇于实践,总结新经验,我们《战地黄花》快报组织“尊重越南政府,爱护越南一草一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谱新篇”“再创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组合报道。先后报道了排险英雄杨元才(二团十一连战士)的事迹:1966年2月6日晚,他不顾一天紧张抢修的疲劳,主动去执行搬迁营地的赶猪任务。当他于次日凌晨赶着五头肥猪路过文富铁路巡官桥时,由河内至安沛的71次旅客列车疾驰而来,—场车翻人亡的车祸迫在眉睫瞬间即可发生,杨元才不顾个人安危拉着猪耳朵,推着不肯动弹的猪屁股,拼命地把猪赶下铁路,避免了列车脱轨翻车事故,使几百名越南乘客脱险。可是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他已经来不及避让,被疾驰而来的列车撞成重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光荣牺牲。杨远才舍己为人英雄行为,受到越南人民的高度赞扬,安沛省外事处及安沛铁路部门等派代表到连队向烈士敬献花圈。《战地黄花》快报及时报道了12位一等功的英雄事迹,有力地鼓舞着广大指战员在援越抗美战争中不断立新功。

在多福大桥抢修现场,担任卫勤保障的七团二营卫生所张金春。

被美军机炸毁的龙边特大桥。

挑灯夜战在龙边特大桥工地的六团一营、十团一营。
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在五年援越抗美中,一张张《战地黄花》油印快报,在基层传阅着,歌颂着改建世上独一无二的战士称“三条轨”铁路(即标准轨与米轨共用的混合铁路)的指战员们,歌颂着对空作战、排除定时弹、抢救战友和越南人民英雄事迹等等,广大指战员弘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吃大苦,耐大劳,头顶“三角钣”(指敌机),脚踩定时弹,胜利完成了援越抗美任务,为伟大祖国争取荣光!部队先后荣获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单位:六团一营、十团一营、支直高机连、七团直属高机连、九团三营高机连;荣记集体二等功单位:54个、集体三等功单位:559个;荣记个人一等功12人、个人二等功46人、三等功10751人。

九团参谋王砚耕在拆卸美军菠萝弹。

守卫在铁路旁的高机战士,时刻准备歼灭来犯之敌。

1967年8月13日,被九团三营高机连击落的美军飞机并抓获飞行员2名。

烈士亲属和老战友赴越南祭奠牺牲在战场,安葬在异国他乡的战友。
(图片:由铁道兵援越抗美战争博物馆馆长张金春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