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8-18 发布于山东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章太炎从民族语文现代化的高度,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展开了批判性反思,推动了清末民初文学的近代变革和现代转型。

在西来文艺审美和文学观念冲击中土的情况下,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流变,循名责实,制名指实,推出“文学总略”说。1906年他在《文学论略》中提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他认为文字是区分书面文学与口语的根本标志,是文学得以确立和存在的基本指标。文学包括无句读文和成句读文。无句读文包括无所谓兴会神味的图书、表谱、簿录等。成句读文可分为有韵文和无韵文,有韵文包括赋颂、古今体诗、词曲等;无韵文则包括小说、杂文、历史等。成句读文大都有兴会神味,有韵文和小说、杂文以感人为主,亦有不感人者,而历史可感人,可不感人。章氏的这种界说继承清代朴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传统小学发挥到现代“语言文字之学”的高度,在学理上深刻地揭示了文化本身的即物性和符号性,而“文学总略”说显然是一种从逻辑定义的角度对汉语文学传统的全面总结,它强调“汉字”对汉语文、文学和民族文化的重大意义,突出“汉字”在文化中的基础性内涵和作用,由此形成一种独到的“文字文化”论。

在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文学“雅俗论”。雅俗论一方面强调为文要讲究“轨则”:“先求训诂,句分字析,而后敢造词也”,“工拙者系乎才调,雅俗者存乎轨则。轨则之不知,虽有才调而无足贵。”章氏认为一切文章文学观其会通,都有自己的文类,都有“自性”(即规律),自有“法式”和“雅俗”。但它们有其共性,即“文字性”。他认为人类文明、文化、文学归根结底的功能,就是书契记事,形诸文字。章氏强调“文字性”,就是要求文学以质实性和直接性为基础。文学在“文字性”的基础上衍生出艺术性,即在不以文害辞、以辞害意的前提下讲求装饰性和蕴藉性,达到“文质彬彬”。另一方面,雅俗论又从整体文化的高度,平视“雅”“俗”。“徒论辞气,大上则雅,其次犹贵俗耳。俗者土地所生,婚姻丧纪所行也,非猥鄙之谓。”在这里,章氏把精英写作的书面文化与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化平等看待,既承认两者的互动,又强调“二者殊流”。这样的“雅俗论”不仅有效地打击了当时的古文“载道”说、桐城“义法”说和“骈文正宗”说,同时,平视雅俗的思路更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崛起的内在思想依据。

(摘编自童庆炳等《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文学史上直到1906年,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一文学定义包括了文学文本和文学研究。他反对以有韵无韵区分,视前者为“纯文学”后者为“杂文学”,而主张“文”无论有韵无韵,无论成句读不成句读,无论纯杂,“包络一切著于竹帛而为言”。他的这种极为宽泛的文学定义,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仅举一例,法国的孔帕尼翁在反思何谓文学时说:“广义上讲的文学指所有印刷品(或书写品),包括图书馆里的所有藏书(以及已然笔录在案的口头文学)。”因为“文学”是一个其含义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名词,想要以一劳永逸的方式提供某种终极的定义注定是徒劳的。今日的网络文学甚至已经不是印刷品,明天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媒介作为文学平台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力。文学理论讨论的文学定义,主要是在确立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特定的研究视角,期待从不同方面揭示被隐藏在文学背后的图景,从而在生活中对未来拥有更为多彩多姿的想象。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章太炎定义中的下一句话“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来继续思考。能够成为我们研究对象的“文学”,不仅有作者要表达者,还有如何表达。而“如何表达”在更多的场合下,是与特定的法式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现实”,即以作者的“文心”为研究“核心”。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开宗明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其精美复杂如同雕龙,需要“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所以,文学研究也就应该将重心放在“法式”上。这样理解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即便是最广义的含蕴,也仍然保持了文学的独特性。

所以在今天看来,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具有两大“异彩”:第一是打破了狭隘的文学天地,其在当时的意义是有助于挣脱“纯文学”观念的作茧自缚,而在今天的意义则是可以与近50年来欧美的文学概念对话;第二是将文学研究纳入文学范围,其意义不仅结合了“什么是文学”和“怎样研究文学”,而且引申出文学活动不是由作者和作品垄断,“研究”也不是“创作”的附庸的意涵。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越来越多的批评家以其理论著作加入到文学活动中,诺斯罗普·弗莱就指出“这种把批评家视为寄生虫或不成功的艺术家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两大异彩也许可以看作是对章太炎文学定义的“激活”吧。

(摘编自张伯伟《重审中国的“文学”概念》)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特点和历史变化提出的“ 文学总略” 说,既有对文学概念的界定,也有对汉语文学传统的总结。

B .章太炎认为,文学的艺术性是建立在“ 文字性” 基础上的,不论雅俗,都不能以辞害意,都应追求“ 文质彬彬” 。

C .章太炎和孔帕尼翁都认为文学的范围不需要设限,因为给含义不断变化的文学下一个终极定义是无法实现的。

D .章太炎关于文学“ 法式” 的观点给后来学者带来启发,文学既有表达什么的问题,还有如何表达的问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章太炎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也引发了后世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B .章太炎承继了传统句读学和韵文分类法,对文学的界定以文字为准,可见清代朴学和传统小学仍是现代汉语文学的基础。

C .网络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学作品不再需要印刷;而文学平台不断的变换,导致文学的确立和存在的指标也在不断变化。

D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 言为文之用心也” ,开“ 文学” 概念研究之先河,为今人拓宽文学范畴奠定了理论基础。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章太炎先生可谓“ 全史在胸” ,借助旧学新知的融会贯通,试图为现代中国建立牢靠的根基,为后来者开无数法门。

B .章太炎论文之语,矫八股文、桐城派、新文体之流弊;提倡质朴的文学,只有从纠正一般人重文轻质的文学观入手。

C .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的文艺理论家特里· 伊格尔顿指出,文学评论家们“ 在评论文学的过程中也生产文学” 。

D .英国汉学家吴芳思认为,“ 在高雅文化的精神心理定势和非人化的诱惑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尚不为人所知的纽带” 。

4 .材料一、材料二画横线处,同是引用章太炎的观点,但作者的意图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章太炎提出全新的文学概念,成就非凡,他的治学之道更值得当代青年学子借鉴。请结合材料,谈谈章太炎在治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之晨

老舍

东方既明,宇宙正在微笑,玫瑰的光吻红了东边的云,大黑在窝里伸了伸腿,把嘴更往深里顶了顶,稍微一睁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毛。

“大黑!”

老太太!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好吧。夹起尾巴,到门洞去看看。顺着门缝往外看,喝,四眼已经出来遛早了!四眼是老朋友:那天要不幸亏是四眼,大黑一定要输给二青的!二青那小子。处处是大黑的仇敌:抢骨头,闹恋爱,和大黑过不去!

“大黑,快来,到大院去跑一回!”

大概也要开门了,大黑猜摸着。这么一想,赶紧跑到大院去。果然,刚到大院,就听见开门声。大黑心中暗笑,觉得自己的智慧足以使生命十分有趣而平安。

出了街门,抖了抖身上的毛,向空中闻了闻,觉得精神十分焕发,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早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

刚这么坐好,黄子由东边来了。黄子是这条胡同里的贵族,身量大,嘴是方的,叫的声音瓮声瓮气。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心里嘀咕: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他知道黄子的厉害,同时又要顾及自己的尊严。他微微地回了回头,呕,没关系,坐在自己家门口还有什么危险?耳朵又微微的往上立,可是其余的地方都没敢动。

黄子过来了!几乎是要挨着大黑了。大黑的胸部有些颤动。可是黄子还好似没看见大黑只顾过去。

大黑不像黄子那样在道路当中卷起尾巴走,而是夹着尾巴顺墙很往前溜。这样。如遇上危险,至少屁股可以拿墙作后盾,减少后方的防务。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大黑并不“大”;大黑的“大”和小花的“小”,都不许十分较真的。可是他极重视这个“大”字。特别和他主人在一块的时候。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狗的世界是不和平的,大黑专仗着这个“大”字去欺软怕硬地享受生命。

远处有吠声,好几个狗一同叫呢。细听,有她的声音!她,小花!大黑向她伸过多少回舌头,摆过多少回尾巴,可是她,她连正眼瞧大黑一眼也不瞧!不是她的过错。战败二青和黄子,她自然会爱大黑的。大黑决定去看看,谁和小花一块唱恋歌呢。快跑。别,跑太快了,和黄子碰个头,可不得了,谨慎一些好。四六步的跑。

看见了:小花。喝。围着七八个。哪个也比大黑个子大,声音高!无望!不便于过去。可是四眼也在那边呢:四眼敢,大黑为何不敢?可是,四眼也个子不小哇,至少四眼的尾巴卷得有个样儿。有点恨四眼,虽然是好朋友。

大黑叫开了。虽然不敢过去,可是在远处示威总比那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的小哈巴狗强多了。那边还有个小板凳狗,安然的在家门口坐着;大黑的身分增高了很多。凡事就怕比较。

那群大狗打起来了。打得真厉害,啊,四眼倒在底下了。哎呀四眼:呕,活该:到底他已闻了小花一鼻子。大黑的嫉妒把友谊完全忘了。看,四眼又起来了,扑过小花去了,大黑的心差点跳出来了,自己耗着转了个圆圈。啊,好!小花极骄慢的躲开四眼。好,小花,大黑痛快极了。

那群大狗打过这边来了,大黑一边看着一边退步,心里说:别叫四眼看见,假如一被看见,他求我帮忙。可就不好办了,往后退。眼睛呆看着小花,她今天特别的骄傲,好看。大黑恨自己!退得离小板凳狗不远了。唉,拿个小东西杀杀气吧!闻了小板凳一下,小板凳跳起来。善意的向大黑腿部一扑,似乎是要和大黑玩耍玩耍。大黑更生气了:谁和你个小东西玩呢?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小板凳真不知趣:轻轻抓了地几下,腰儿塌着,尾巴卷着直摆。大黑知道这个小东西是不怕他,嘴张开了,预备咬小东西的脖子。正在这个当儿,大狗们跑过来了。小板凳看着他们,小嘴儿噘着巴巴的叫起来,毫无惧意。大黑转过身来,几乎碰着黄子的哥哥,比黄子还大,鼻子上一大道白,这白鼻梁看着就可怕!大黑深恐小板凳的吠声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把大黑给围在当中,可是他们只顾追着小花。一群野马似的跑了过去,似乎谁也没有看到大黑。大黑的耻辱算是到了家,他还不如小板凳硬气呢!

风也似的,小花在时,他们在后紧随,又回来了!躲是来不及了。大黑的左右都是方嘴——都大得出奇!小花,好像是故意的。挤了他一下。他一点也不觉得舒服,急忙往后退。后腿碰着四眼的头。四眼并没招呼他。

一阵风似的,他们又跑远了。大黑哆嗦着把牙收回嘴中去,把腰平伸了伸,开始往家跑。后面小板凳追上来,一劲巴巴的叫。大黑回头就了龇牙:干吗呀,你!似乎是说。

回到家中。看了看盆里。老太太还没把食端来。倒在台阶上。舐着腿上的毛。

门外有人拍门。大黑立刻叫起来,往下扑着叫,觉得自己十二分的重要威严。老太太去看门,大黑跟着,拼命地叫:

送信的。大黑在老太太脚前扑着往外咬。邮差安然不动。

老太太踢了大黑一腿:“怎这么讨厌,一边去!”

大黑不敢再叫。回去依旧卧在墙根。肚中发空,眼瞭着食盆,把一切都忘了,好像大黑的生命存在与否只看那个黑盆里冒热气不冒!

【注】①《狗之晨》是一篇写人于狗,寓庄于谐的幽默小品,把人性的弱点放大到狗的身上,透视现实社会的世态人心。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黑认为自己的灵魂在老太太手里拿着,既表现大黑是一条忠诚的狗,也与结尾呼应。

B .老太太给狗取“ 大黑” 这个名字,寄托了她对狗的希望,希望大黑改变胆小怕事的性格。

C .大黑对小花的爱并非是真诚坚定的。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自恋的心理安慰和自大的臆想。

D .人黑在知道门外的是送信的邮差的前提下,依然作“ 扑着往外咬” 之势,可见护主心切。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写了一只狗从早晨睡醒到胡同上跑了一圈回到住家这样简单的故事。但情节却起伏有致,变化多端。

B .小说在描写人黑时采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以及对比的手法,通过细节展示出大黑形象的丰富性和典型性。

C .小说的情节冲突主要来自性格矛盾,如大黑的自大和白甲,想象中的野心和性格上的惜射、行动上的懒惰。

D .小说以“ 狗之晨” 为题日,“ 晨” 既是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也展现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

8 .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了“ 大黑” 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9 .有评论家认为西方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俏皮,讽刺,以及新奇的叙述视角,均被老舍吸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单于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正月,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上至广武赦刘敬。匈奴数苦北边,上患之。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可无战以渐臣也。”帝曰:“善。”冒顿死,子稽粥立,帝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言曰:“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上从其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胡人数转牧行猎/ 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 卒少则入/ 如此连年/ 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 忧边境/ 遣将吏发卒以治塞/ 甚大惠也/

B .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 以候备塞之卒/ 卒少则入/ 如此连年/ 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 忧边境/ 遣将吏发卒以治塞/ 甚大惠也/

C .今胡人数转牧行猎/ 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 卒少则入/ 如此连年/ 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忧边境/ 遣将吏发卒以治塞/ 甚大惠也/

D .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 以候备塞之卒/ 卒少则入/ 如此连年/ 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忧边境/ 遣将吏发卒以治塞/ 甚大惠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翁主,西汉时指诸侯王的女儿,也称“ 王主” ,大致相当于后世的“ 郡主” 。

B .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

C .邑里,泛指乡里。“ 邑” 指城邑,城镇;“ 里” 是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

D .亲戚,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与“ 悦亲戚之情话” 中“ 亲戚” 同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冒顿单于藏匿强壮的士兵及肥壮的牛马,故意显示己方虚弱不堪,引诱汉军攻打。刘敬识破了这一诡计。

B .高祖不听刘敬劝告,被围困在白登。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他趁雾逃跑。

C .刘敬提出和亲、赠送财物、派辩士以礼规劝匈奴的长远策略,这样就可以不必通过战争而使匈奴臣服。

D .汉朝建立以来,匈奴屡次侵犯,成为北方边患。景帝时,晁错提出一系列边疆防御策略,被皇帝采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

(2 )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

14 .为巩固边防,防备匈奴入侵,晁错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三)

苏辙

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

烟波坐觉胡尘远,皮币②遥知国计长。

胜处旧闻荷覆水,此行犹及蟹经霜。

使君约我南来饮,人日河桥柳正黄。

【注】① 又名《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其一)》。② 皮币,指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奉命出使途经雄州,历史上该州曾经是战乱频发之处,现已是和平安宁之地。

B .望千里方塘烟波浩渺,诗人觉离契丹尚远,看着随行贵重的礼物,深感责任重大。

C .诗人为错过雄州荷花盛开的美景而惋惜,但庆幸赶上了经霜之蟹,可以一饱口福。

D .本诗押“ 江阳” 韵,“ 嫌”“ 长”“ 霜”“ 黄” 均字音洪亮,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情感。

16 .诗人奉命北上,尾联却写“ 南来”“ 人日” 之约,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 .默写

(1 )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 ,也不能超过十步;“________” ,能走到终点是因为不舍弃,所以学习要持之以恒。

(2 )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一针见血地点明了“ 士大夫之族” 以地位和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的心理原因。

(3 )古典诗词中常用“ 流水” 这一意象比喻时光的流逝,或指代知音,或表达不尽的愁情,或以景衬情,如“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________中国特有的艺术,不但能配合建筑与雕刻,而且能呼应文学与绘画;不但能美化生活的环境,而且能加强艺术的欣赏。无论是登高临水,或是俯仰古迹,只要有宏美的书法跃然于匾额、楹联或石碑之上,现场的情景便得以聚焦,怀古的气氛立刻就点醒了。

所以面对名胜古迹,我常低回于历代的题咏之前,幻觉祖先的魂魄(①),(②),在顿挫转折的点捺之中向我手语,幻觉历史就躲在那后面隐隐地向我题词,有时是楷书的端庄,有时是行书的从容,而有时是草书的________。

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常在登临之余邀请我题词,我对于题什么词,倒不难。只是实在是难以下笔,因为拙腕管不住顽笔,轻毫控不了重墨,只要一落笔就满纸云烟,不,就乌烟瘴气了。看到书法家的朋友健笔淋漓,________,墨渖上纸,或驻或行,或舞或飞,或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或盘马弯弓、________,或轻舟出峡、顺流而下,看他们一管在握如挥魔杖,我总是艳羨之余,以指书空,摹拟那夭矫笔势。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失为   放纵   挥洒自如   一触即发

B .不愧为   狂放   挥洒自如   蓄势待发

C .不愧为   放纵   洋洋洒洒   一触即发

D .不失为   狂放   洋洋洒洒   蓄势待发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我常在登临之余,被邀请题词,题什么词,我倒难不了。

B .我自己不擅书法,近年来,常在登临之余,邀请我题词,对于题什么词,我倒不难。

C .我自己不擅书法,近年来,常在登临之余,被邀请题词,题什么词,对于我来说倒不难。

D .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在登临之余,我常邀请题词,对我来说题什么词,倒难不了我。

20 .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选用下列材料中的词语,在文中括号①② 处补写两句话,要求符合语境,前后衔接,句式整齐,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材料:呐喊低语泄密述说

浓淡之中行楷之中俯仰之间篆隶之间

流畅雅正飞扬灵动神秘难认繁复艰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腐殖质是土壤的调色师。腐殖质是由动植物残体演变而成,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会影响土壤颜色深浅。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腐殖质含量较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从灰到黑,土壤颜色① 。

矿物质也会影响土壤的颜色。比如,氧化铁就是善变的调色高手。当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时,土壤会呈现偏红色或棕红色。同时,② 。在低洼潮湿的环境中,氧化铁极易转变为水化氧化铁,这种地方的土壤常显黄色;当通风不良、氧气缺乏时,土壤中的氧化铁又变成了氧化亚铁,土壤呈现出灰蓝色。

此外,土壤颜色还会随深度增加而变浅。(),其在土壤上部累积较多,所以土壤颜色较深,越往下有机质含量往往急剧下降,因此土壤颜色较浅。③ ,比如黄土高原一些植被覆盖不佳的黄土剖面,上下就都是很均一的黄色。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凋亡的植物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

B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植物凋亡形成的

C .植物凋亡融入土壤而产生有机质

D .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累积是由植物不断凋亡产生的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中说:“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朱光潜先生并举其《无言之美》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 .C

2 .A

3 .C

4 .① 材料一引用的意图是点明论述的对象,以展开对章太炎“ 文学” 概念的解说、分析和论证;② 材料二引用的意图是明确论述的起点,从而引发对章太炎“ 文学” 定义当代价值的阐述。

5 .① 立足历史,对历史文化展开批判性反思;② 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国有学术观念的桎梏;③ 针对现实,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目标;④ 面向未来,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前瞻性的观点。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 都认为文学的范围不需要设限” 错,原文材料二“ 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 他的这种极为宽泛的文学定义,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 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仅举一例,法国的孔帕尼翁在反思何谓文学时说……” 可知,章太炎和孔帕尼翁都给文学下了宽泛的定义,并不是认为文学的范围不需要设限。

故选C 。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章太炎承继了传统句读学和韵文分类法…… 可见清代朴学和传统小学仍是现代汉语文学的基础” 于文无据,由材料一“ 章氏的这种界说继承清代朴学' 实事求是’ 的精神,并将传统小学发挥到现代' 语言文字之学’ 的高度” 不能得出选项的推论。

C.“ 网络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学作品不再需要印刷” 错,由材料二“ 今日的网络文学甚至已经不是印刷品,明天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媒介作为文学平台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力” 不能得出“ 文学作品不再需要印刷” 。

D.“ 开' 文学’ 概念研究之先河” 错,材料二“ 刘勰《文心雕龙· 序志》开宗明义:'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是说写文章一开始就阐发“ 文心” 这一主旨,没有对文学概念“ 开先河” 之意。

故选A 。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即便是最广义的含蕴,也仍然保持了文学的独特性;打破了狭隘的文学天地;将文学研究纳入文学范围。

A. 是说章太炎在历史方面的作用,与材料二研究的“ 文学” 概念无关。

B. 是说章太炎的文学观,提倡质朴的文学,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C. 是说文学评论对文学的作用,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D. 是说有责任感的学者对精神力量的探索,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故选C 。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作用的能力。

由材料一“ 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流变,循名责实,制名指实,推出' 文学总略’ 说。1906 年他在《文学论略》中提出'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可知,画线句出自章太炎《文学论略》,这里直接引用章太炎的论著,提出“ 文学” 的概念,意图是点明论述的对象,从而为下文进一步阐释“ 文学总略” 做铺垫,以展开对章太炎“ 文学” 概念的解说、分析和论证。

由材料二“ 中国文学史上直到1906 年,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这一文学定义包括了文学文本和文学研究” 可知,引用章太炎关于“ 文学” 的定义,亮明观点,用于开篇有总说的作用,下文“ 他的这种极为宽泛的文学定义,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 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 西方学者观点进行比较。可见引用的意图是明确论述的起点,从而引发对章太炎“ 文学” 定义当代价值的阐述。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由“ 章太炎从民族语文现代化的高度,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展开了批判性反思,推动了清末民初文学的近代变革和现代转型”“ 在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文学' 雅俗论’” 得出① 立足历史,对历史文化展开批判性反思。

由“ 文学理论讨论的文学定义,主要是在确立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特定的研究视角,期待从不同方面揭示被隐藏在文学背后的图景,从而在生活中对未来拥有更为多彩多姿的想象。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章太炎定义中的下一句话' 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来继续思考。能够成为我们研究对象的' 文学’ ,不仅有作者要表达者,还有如何表达。而' 如何表达’ 在更多的场合下,是与特定的法式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 现实’” 得出答案③ 针对现实,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目标。

结合材料二“ 在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文学' 雅俗论’”“ 打破了狭隘的文学天地,其在当时的意义是有助于挣脱' 纯文学’ 观念的作茧自缚” 概括出答案② 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国有学术观念的桎梏。

由“ 中国文学史上直到1906 年,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这一文学定义包括了文学文本和文学研究。…… 他的这种极为宽泛的文学定义,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 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 因为' 文学’ 是一个其含义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名词,想要以一劳永逸的方式提供某种终极的定义注定是徒劳的。今日的网络文学甚至已经不是印刷品,明天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媒介作为文学平台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力” 得出④ 面向未来,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前瞻性的观点。

6 .C

7 .D

8 .① 四眼曾经帮助过大黑,而现在四眼被其他大狗打倒在地,“ 哎呀四眼” ,大黑不免有些担心四眼。

② 大黑嫉妒四眼比自己更亲近小花,现在看到四眼被其他大狗打倒在地,“ 呕,活该” ,幸灾乐祸,心中痛快。

9 .① 俏皮:本文寓庄于谐,笔调幽默风趣、灵动机智而又蕴含戏谑调侃,显出俏皮的特点。心理描写,“ 大黑” 碰到“ 黄子” 时的心理;动作描写,“ 大黑” 夹着尾巴顺着墙根往前溜;语言幽默风趣,如“ 主人一喊“ 大” 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 ;情节生动逗人,如“ 大黑” 与“ 小板凳” 的“ 玩耍” 等。

② 讽刺:通过对大黑的形象刻画,暗讽时人,揭示国民性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③ 新奇的叙述视角:相较于一般小说的叙述视角,本文的叙述视角独特,以“ 狗” 的视角展开叙述,显得新颖奇特。老舍在小说的创作上把三者融为一炉,自成风格。

【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 .“ 既表现大黑是一条忠诚的狗” 理解有误,依据文中内容,老太太是大黑的主人,饮食由老太太提供,大黑对老太太更多是依仗与服从,是否忠诚,依据文中内容无法判断。

B .“ 寄托了她对狗的希望” 错误,老太太给狗取名“ 大黑” ,结合“ 老太太踢了大黑一腿”“ 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 等分析,从文中老太太对大黑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并非是有所寄托。

D .并非是“ 护主心切” ,而是狗仗人势,想在主人面前表现一番。

故选C 。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 .“ 也展现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 错误。“ 晨” 确是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但“ 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 脱离文本与作者原意,属于曲解臆断。小说着力揭示病态,倾向于批判而非乐观。

故选D 。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四眼倒在底下了,由“ 有点恨四眼,虽然是好朋友” 可知,四眼与大黑是好朋友,而现在四眼被其他大狗打倒在地,“ 哎呀四眼” 体现大黑对四眼的一丝担心。

由“ 小花,喝,围着七八个,哪个也比大黑个子大,声音高!无望!不便于过去。可是四眼也在那边呢;四眼敢,大黑为何不敢”“ 到底他已闻了小花一鼻子”“ 大黑的嫉妒把友谊完全忘了” 可知,表现出大黑对四眼的嫉妒。因为大黑也喜欢小花,所以他们成了情敌,此时看到四眼被其他大狗打倒在地,出于嫉妒四眼比自己更亲近小花,大黑幸灾乐祸,心中痛快。因而“ 呕,活该” 体现其幸灾乐祸的心理。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俏皮与幽默。例如大黑与主人老太太之间,大黑与小板凳狗之间,特别是当大黑被动地卷入大狗之间的那一场战争的时候,就在主客观直接摩擦中产生了色彩鲜明的性格幽默。

大黑处处要表示出对主人的驯顺。但是到了结尾,他拼命向邮差狂吠,被老太太踢了一脚,他讨好主人的“ 聪明” 立刻变成了愚蠢,他与小板凳狗在一起的时候,对这个“ 小东西” 十分看不上眼,傲慢地投以鄙夷的眼光,但是当大狗们跑过来的时候,小板凳噘着嘴儿巴巴的叫起来,“ 毫无惧色” ,而大黑却怕得不敢作声,还深恐小板凳的吠声会为自己招来灾祸。

“ 大黑的耻辱算是到了家,他还不如小板凳硬气呢” ,战前他还想着要打倒二青,战败黄子,称雄狗的世界,等到他身陷大狗的战阵,立刻就被吓得骨头散了架,战事过去,“ 大黑哆嗦着把牙收回嘴中去,把腰平伸了伸,开始往家跑” ,性格与情境的摩擦,在变化中形成强烈对比,语言俏皮,由此生出了具有讽刺意味的幽默。

讽刺,“ 大黑心中暗笑,觉得自己的智慧足以使生命十分有趣而平安”“ 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耳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 大黑专仗着这个' 大’ 字去欺软怕硬地享受生命” ,小说中大黑的形象其实就是当时中国人的形象,通过对大黑的形象刻画,暗讽时人,揭示国民性的弱点,想以此唤醒麻木的国人,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笔调幽默风趣。体现小说主题的讽刺性。

新奇的叙述视角:大黑是一条狗,但是经过作家的艺术处理,以“ 狗” 的视角展开叙述,叙述视角非常独特。作者赋予狗以人的性格,大黑的心理如同当时国人的一般心理,通过一只狗来表现当时中国社会问题和国民精神,这样的处理可以让作者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让小说的叙事显得新颖奇特。

10 .D

11 .D

12 .B

13 .(1 )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

(2 )陛下如果能把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她,立她为阏氏。

14 .① 选择百姓在边塞定居。② 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③ 给边塞之民以实惠。

【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塞放牧狩猎,侦察汉军在边塞戍卒的状况,汉军人少时就入侵。这样持续连年,中原贫困而百姓无法安宁。多亏陛下担忧边境的安全,派遣将领征发士兵治理边境,这是对边境百姓的最大恩惠。

“ 于塞下” 作“ 转牧行猎” 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

“ 陛下幸忧边境” ,此处“ 幸” 是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不能和“ 忧” 断开,排除B 。

故选D 。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 错误,亲戚,古代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在内。

故选D 。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 错误,原文为“ 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 ,可知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的直接原因是他怀疑王黄与汉朝有密谋。

故选B 。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矜” ,夸耀;“ 见” ,显示;“ 徒” ,只;“ 羸瘠” ,瘦弱的牲畜。

(2 )“ 诚” ,如果;“ 妻” ,做妻子;“ 奉遗” ,赠送财物;“ 慕” ,爱慕,敬仰。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 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 可概括出,选择百姓在边塞定居。

结合“ 要害之处,调立城邑” 可概括出,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

结合“ 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 可概括出,给边塞之民以实惠。

参考译文:

汉高祖住在晋阳城,听说冒顿单于住在代谷,准备去攻打他。他派人去侦察匈奴,冒顿单于将匈奴强壮的士兵、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汉军使者只看到老弱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派往匈奴的使者有十来批,都说匈奴可以攻打。高祖又派刘敬前往出使匈奴,还没等他回来,汉军就发动全部三十二万的兵力向北追击匈奴。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我认为匈奴不可攻打。”这时汉军已经出发,高祖非常恼火,用刑具将刘敬押到广武城。正月,高祖先到了平城,但部队还没全部到达,冒顿出动四十万精练的骑兵,把高帝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之久。高帝用陈平的秘计,派使者暗中用重金厚礼贿赂阏氏。阏氏对冒顿说:“两国的国君不应该相互围困。现在即使得到汉朝的土地,而单于您最终也不能居住在那里。况且汉朝的国君也有神灵保佑,希望单于您考虑吧。”冒顿与王黄约好会合的时间,而王黄的部队却没有来,冒顿怀疑他们与汉朝有密谋,便打开包围的一个角。正遇天有大雾,汉派使者来来往往,匈奴没有察觉。陈平请求高祖命令士兵用强弩再加两支箭面向敌军,从解围的一角直接冲出去。高祖出了包围圈。高祖到广武后赦免刘敬。匈奴屡次侵扰汉朝北部边境,高祖非常担忧。刘敬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士兵因战争已很疲劳,因此不能用武力征服冒顿。冒顿杀父自己代立单于,凭借武力建立权威,是不能用仁义说服他的。只可用计策做长远打算。”高祖说:“怎么做呢?”刘敬回答说:“陛 下如果能把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她,立她为阏氏。陛下按时节将汉朝多余而匈奴缺少的东西,经常慰问赠送他们,再顺便派能说善辩的人士用礼节奉劝他们。这样可以不用战争便使匈奴逐渐臣服。”皇帝说:“好。”冒顿去世后,他的儿子稽粥即位,皇帝派诸侯王的女儿做单于的阏氏。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上书说:“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塞放牧狩猎,侦察汉军在边塞戍卒的状况,汉军人少时就入侵。这样持续连年,中原贫困而百姓无法安宁。多亏陛下担忧边境的安全,派遣将领征发士兵治理边境,这是对边境百姓的最大恩惠。然而现在远方的戍卒守卫边塞,一年一轮换,不了解匈奴的作战能力。不如选一些人长期居住在那里成家立业,从事耕作,并且防备匈奴的入侵,利用地形建成高城深挖沟堑。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 每个城规模不小于千户人家。边塞的百姓,如果不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就不可能使他们长久居住在危险困苦的边地。匈奴入侵时,有人能阻止他们入侵,(敢于从匈奴手中夺回所抢掠的财物),就将其中的一半给他,官府出钱赎回所掠夺的人口。像这样(边塞的百姓受到这种待遇)乡里之间就会相互救助,攻击匈奴时不避死亡。这样做不是对皇上感恩戴德,而是想保全亲戚保护财产。这样做,利益将传到后世,陛下将得到圣明的美名。”皇上采纳了晁错的建议。

15 .B

16 .

(1 )使君约“ 我” 从契丹回来重聚畅饮,“ 我” 想这个约定在明年人日柳黄时就会实现;(2 )想象出使归来与友人欢聚的情景;(3 )表达对成功出使的信心;(4 )也暗含对友人关心的回应。

【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诗人觉离契丹尚远” 错,“ 烟波坐觉胡尘远” 是描写此处美景让人留恋忘返,似乎出使一事都离自己很远,表达的是对雄州风景的赞美。

故选B 。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诗歌手法的鉴赏能力。

尾联写诗人此次奉命北上出使契丹,而“ 使君约我南来饮” ,人日饮酒,是诗人想象出使归来与友人节日相聚的情景。

“ 约” 字既是二人的约定,也表达出友人对自己的祝福与顺利出使归来的期盼;“ 饮” 写出二人在节日欢聚的欢乐场面,可以想象出诗人对成功出使的信心,出使归来又见到好友,心情何等畅快愉悦。

“ 人日河桥柳正黄” ,人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这时候已是初春时节,柳条已经泛黄,春天已经展现出美丽的面貌,呈现出勃勃生机。想象回来之时正是春天来临,借助春天美景抒发喜悦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友人治理好一方的称赞。此景既表达诗人对成功出使的信心,也暗含对友人关心的回应。

17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或“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示例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示例三: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示例四: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骐骥、驽、卑、谀、鸦。

18 .B

19 .C

20 .① 在那神秘难认的篆隶之间向我泄密。② 在那流畅雅正的行楷之中向我低语。

【解析】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 不愧为” ,当之无愧,当得起。“ 不失为” ,还可以算得上。“ 书法” 作为“ 中国特有的艺术” ,当之无愧,所以应选“ 不愧为” 。

第二空:“ 狂放” ,指任性放荡。该词广泛用于文学艺术领域,尤其是在对一些人物性格及其作品的形容。“ 放纵” ,指纵容、不加约束;不守规矩;没有礼貌。语境修饰“ 草书” ,是艺术领域,用“ 狂放” 更合适。

第三空:“ 挥洒自如” ,写文章、写字或绘画得心应手,随意运笔,不受拘束。“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语境为“ 看到书法家的朋友健笔淋漓” ,对象是书法,用“ 挥洒自如” 更符合。

第四空:“ 蓄势待发” ,指随时准备进攻。“ 一触即发” ,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语境为“ 盘马弯弓” ,意思是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用“ 蓄势待发” 更合适。

故选B 。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三处语病:

一是“ 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 语序不当,“ 近年来” 应该修饰后文“ 常在登临之余……” ,不是修饰“ 自己不擅书法” ,所以“ 近年来” 应放在“ 常在登临之余……” 的前面,即“ 自己不擅书法” 的后面。又“ 自己不擅书法” 的前面加上主语“ 我” 语意更清晰,所以改为“ 我自己不擅书法,近年来” 。

二是“ 常在登临之余邀请我题词” 主客颠倒,偷换主语,整句的主语是“ 我” ,应该是“ 我” 被邀请题词,所以改为应在“ 常在登临之余,被邀请题词” 。

三是“ 我对于题什么词,倒不难” 主客颠倒,应该是“ 题什么词,对于我来说倒不难” 。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C 项。

故选C 。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结合“ 在顿挫转折的点捺之中向我手语” 可知“ 顿挫转折” 修饰“ 点捺之中” ,那么第三组的词语需要修饰第二组的词语,篆书具有神秘难认的特点,“ 神秘难认” 可以修饰“ 篆隶” ,“ 流畅雅正” 可以修饰“ 行楷” 。

再看第一组,既然是“ 神秘难认” ,那么第一组的词语可以选“ 泄密” 与之搭配。“ 流畅雅正” 与“ 呐喊”“ 泄密” 搭配都不太恰当,用“ 述说”“ 低语” 均可。

所以“ 泄密”“ 篆隶之间”“ 神秘难认” 可为一组,“ 低语” (或“ 述说” )“ 行楷之中”“ 流畅雅正” 可为一组,最后结合“ 在顿拙转折的点捺之中向我手语” 可以写成:① 在那神秘难认的篆隶之间向我泄密;② 在那流畅雅正的行楷之中向我低语。

21 .B

22 .(1 )随腐殖质含量升高而加深

(2 )氧化铁性状经常发生变化

(3 )但也有例外情况

【解析】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由后文“ 其在土壤上部累积…… 越往下有机质含量……” 可知,这里的“ 其” 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补写的句子应以“ 有机质” 为主语,排除AC ;

D.“…… 累积是由…… 产生的” 搭配不当,排除D 。

故选B 。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 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 腐殖质含量较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 可知,腐殖质量越高,土壤颜色越深。所以“ 从灰到黑,土壤颜色随腐殖质含量升高而加深” 。

第二处,“ 同时” 表明此句和上句“ 氧化铁就是善变的调色高手” 是并列关系,也是说“ 氧化铁” 的情况;由后文“ 在低洼潮湿的环境中,氧化铁极易转变为水化氧化铁” 可知,此处是说氧化铁的性状会发生变化。

第三处,上句说“ 土壤颜色较深,越往下有机质含量往往急剧下降,因此土壤颜色较浅” ,后文又说一些黄土剖面“ 都是很均一的黄色” ,可知,上句所说并非绝对的情况,可以表述为:但也有例外情况。

23 .例文:

直面缺陷

“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命运似乎总是喜欢用“ 缺陷” 考验人们,如果面对缺陷你坦然视之,那些在艰难的遭遇中百折不挠的人终会为成功所垂青。

生命如梦,五彩斑斓;生命如歌,激越高昂;生命如涛,意境深远。

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看上去完美的皎月,表面却是坑坑洼洼;看上支光润无瑕的美玉,里面却夹杂着瑕疵。昙花冰肌玉骨,艳溢香融,却留给人昙花一现的遗憾;玫瑰雍容华贵,惊世骇俗,它的刺却让人惊而又叹。有情芍药,无力蔷薇,傲雪梅花,天山雪莲,他们本身并不完美,但它们极尽自身价值,组成了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自然。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缺陷,但这绝不能成为悲观甚至失败的理由。小的时候,常常喜欢在童话世界里寻求完美的人生,横扫一切的君王,美丽多情的公主,试卷上的满分…… 但是,年龄渐大之时,发现“ 完美” 其实是一种奢侈,一种叫“ 缺陷” 的东西走进了生活。

突然之间发现,生活留给我们的只是“ 完美” 的空壳,我们生活在自己所制造的空壳里。一切的幻想只是海市蜃楼,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冲破那所谓完美的壳,在奶酪被咬了一口之后,勇敢地面对。

翻开与缺陷抗争的哲学日历,发现命运所开的残酷玩笑,却让人收获辉煌的人生:

安迪直面人生缺陷,真诚面对观众,收获的不是鄙视和嘲笑,而是热烈的赞美与歆羡;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没有被缺陷吓倒,而是凌驾于生命之上,奏响人生撞击缺陷的凯歌;华盛顿面对自己跛足的缺陷没有自暴自弃,顽强努力,终成开国元勋,美国之父……

坦然面对被咬的奶酪,你会欣喜地发现,缺陷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激励人昂扬的催化剂。在弥补人生缺失的过程中,生命的意义会因之升华,会体验灵魂升华的颠峰状态。美国著名滑雪运动员戴安娜高登,同骨癌作斗争,她选择坚强,勇往直前,当她站在高高领奖台上,缺陷已被强大的意志消磨殆尽,穿越痛苦的深渊,又如火山爆发前酝酿的惊人力量,一旦爆发,展现的是生命永恒的色彩。

“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 人生不必抱憾缺陷,更不必讳莫如深,既然“ 立根原在破岩中” ,又何惧“ 东西南北风” 。

人生如潺潺流水,只有遇到礁石险滩,才会激起浪花,绽放生命的五彩花朵。

面对被咬了一口的奶酪,不回避它,而是搏击之,战胜之,人生定有别样的精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较为简短,第二段是对第一段的说明,具体阐释了“ 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的观点。这里的“ 悲剧” ,比喻人生、世界中的“ 缺陷” 与“ 不完美” 。朱光潜先生的用意,是帮助青年正确认识人生与世界,正确对待“ 缺陷” 与“ 不完美” ;更为重要的是,以“ 缺陷” 与“ 不完美” 来引发“ 希望” 与“ 想象” ,来提供多种“ 可能性” ,从而激励青年为创造更好的人生和世界而奋斗。换言之,虽有“ 缺陷” 但不止步“ 缺陷” ,虽不“ 完美” 仍应追求“ 完美” 。这也是材料带给考生的主要“ 启示意义” 。

写作时,应针对“ 缺陷” 进行辩证思维。从对“ 缺陷” 认识的角度来立意: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完善都是相对的,一个人总会有他的缺陷;在一个人身上,突出的优势与突出的缺陷常常是并存的;心理的缺陷可能更可怕。例如自卑、仇视他人、自私自利等;只有了解自己的不足与缺陷,知己知彼,才可能成功;艺术上也有一种缺陷美,如断臂的维娜斯、《红楼梦》中湘云的“ 咬舌” 等等。也可以从如何对待“ 缺陷” 的角度来立意:如适当修饰、掩饰自己的缺陷,使自己的形象更理想,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对他人的尊敬;如缺陷促使人加倍奋斗,使缺陷成为优势;如要学会扬长避短(“ 缺陷” );如用人要用人之长,不能光盯着“ 缺陷” 不放;如团队组合可以弥补个人某一方面的缺陷;如一个人所具有的优势只有在群体中完美配合他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优势,否则就可能成为缺陷;如缺陷加以修饰也会成为一种风格。等等。至于文体,可写成议论性文章,也可写成记叙性文章。还可写成散文、小说、戏剧、寓言、童话等。

立意:

1. 笑看“ 悲剧” ,直面“ 人生” 。

2. 感恩“ 缺陷” ,放飞“ 希望” 。

3.“ 完美”“ 缺陷” ,对立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