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涂的“姑孰八景”在哪儿?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雕塑    祖隽《姑孰八景赋》

姑孰是当涂的历史称谓,包括今马鞍山市及芜湖市部分地区。姑孰大地,向为“江南佳丽地”,不仅为“仙家”和帝王所青睐,更使得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南齐著名山水诗人谢朓称姑孰为“山水都”,李白、李之仪、张孝祥等把姑孰大地选为终老之所。千百年来,在众多名人的称颂、关注之下,生活在姑孰大地上的人们渐渐地总结出了“横山八景”、“丹湖四景”、“灵墟四景”及牛渚、天门、龙山、白纻等绝色佳境。历经数代筛选,终于在南宋《姑孰志》中有了“牛渚春涛、龙山秋色、白纻松风、尼坡梅月、丹灶寒烟、凌歊夕照、玄晖古井、太白遗祠”八景之说。明代《太平府志》对“姑孰八景”作了详细记载,直至《永乐大典》编纂参与者之一的当涂湖阳人——祖隽写就《姑孰八景赋》后,“姑孰八景”才最终被广泛认同,确定下来。
姑孰大地美景多多,何以这八景脱颖而出呢?
置身古时的历史地理环境,不难发现,“姑孰八景”既有自然景色也有人文景观,不仅有一日早晚之时景还有一年四季之佳象,是姑孰美景的集中代表和精华所在。“姑孰八景”以江边自然景色打头,以青山人文景观收尾,其间奥妙多多。

“牛渚春涛”对“龙山秋色”

牛渚春涛


龙山秋色

这是一对以自然景观见长的绝色风景。
万物源于自然。春季和秋季是郊游赏景的最佳时节。“姑孰八景”以自然美景开篇,将春秋天的最佳景致放在“八景”前列,以春景为首,合理有序。
“牛渚春涛”,以“翠螺”出落大江边为背景,体现的是春潮涌动之时,上游下泻之江水与下游两股上涌春潮,在牛渚矶三水交汇,形成汹涌澎湃、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致。
“龙山秋色”,以“蛟龙”盘卧长江岸为背景,表现的是秋高气爽之时,江水环绕、水天一色的龙山,漫山枫叶红遍,登高望远,颇具诗情画意。
“牛渚春涛”体现的是磅礴气势,“龙山秋色”讲究的是浪漫色彩。“龙山南指,牛渚北临”,对仗工整,有色有声。

“丹灶寒烟”与“凌歊夕照”

丹灶寒烟


凌歊夕照(代)

这是两个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致。
“丹灶寒烟”,包含着名道葛洪、陶弘景在姑孰横山修道求仙的故事,表现的是:清晨,横山之麓,苍松翠柏之中,仙道炼丹炉灶之侧,地上水气蒸腾、烟雾袅袅的景致。
“凌歊夕照”,蕴藏着南北朝刘宋在姑孰小黄山凌歊台“三千歌舞宿平台”的帝王趣事,表现的是:傍晚,宝塔、楼台在晚霞照射下,与江水交相辉映的美景。
“丹灶寒烟”呈现地之灵气,“凌歊夕照”享受天之霞光。一东居横山麓,一西立长江边。一仙一王、一早一晚,相得益彰。

“白纻松风”和“尼坡梅月”

白纻松风

尼坡梅月(代)


这是两处看似表现自然风景、实则暗藏人文佳境的美景。
“白纻松风”,表现的是夏秋之际,骄阳当空,置身姑孰城东白纻山中,松涛阵阵、凉风送爽,不禁让人回味起晋代文人雅士,山中欣赏“白纻歌舞”的动人景象。
“尼坡梅月”表现的是冬春时节,夜深人静,姑孰城东南的尼山楼台,梅花飘香、月光洒地,使人联想到东晋尼山之上,佳丽云集、清香四溢、暖意融融的舒心情境。
“白纻松风”和“尼坡梅月”以姑孰人文鼎盛的东晋时代为背景,一昼一夜,一动一静,冬暖夏凉。
“玄晖古井”连“太白遗祠”

玄晖古井(代)

太白遗祠
这是一组以著名山水浪漫诗人为题的人文景观。
“玄晖古井”,以晋代山水诗人谢眺(字玄晖)为题,展现的是青山之麓,谢公祠内古井泉涌的景象。
“太白遗祠”,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为题,展现的是太白祠亭台楼阁,青山背景下的诗仙圣境。
“玄晖古井” 和“太白遗祠”以青山相连、以诗人为题,一源出地下,一矗立地上,以自然风光作映衬,扬人文景观之主题。集两大山水诗人于一体,树姑孰“山水都”形象大旗。
“姑孰八景”,有“牛渚春涛”之磅礴气势,有“尼坡梅月”之清香静雅;有“龙山秋色”之热烈,有“白纻松风”之清凉;“丹灶寒烟”与“凌歊夕照”集天、地、人早晚之灵气,“玄晖古井”与“太白遗祠”展姑孰人文之深厚与广博。“姑孰八景”以太白遗迹贯穿始终,由自然美景过渡到人文景观,自然秀色中蕴藏人文底蕴,人文景观后有自然美景相映衬。“姑孰八景”每两景一组,每组前“动”后“静”,动静结合;八景四对,有分有合,浑然一体。

当涂凌云山与凌云塔
【图文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