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戎林作品】《作家教你写作文》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戎林作品】

作家教你写作文》(一)

【导读】

这是一本特别的作文辅导书。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已出版50多部图书。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从独特的角度,用故事手法教你如何写作文,生动幽默,好读好记。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经典、名著,深入浅出地解读作文的秘诀。只要读完第一篇,你就会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下去,你会惊叹,作文原来是这样写的呀!

这些文字曾在报纸上连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作家还曾用这些材料分别给中小学的小朋友们讲作文,有些同学就是因为听了讲座,从而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以优异的作文成绩考取了北大等名校。

本号自今日起,将陆续发布此书的相关章节,供广大中小学生与写作爱好者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记叙文

01.作文的爸爸在哪里

02.粗铁丝 细铁丝

03.垫块砖头朝前走

04.让真善美在细节里歌唱

05.性格藏在行动里

06.什么人说什么话

07.我们都有三只眼

08.真实是记叙文的命根子

09.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10.挤在一个房间里的7个父亲

11.把倒叙插叙玩得团团转

12.它真的断胳膀少腿吗

13.别一惊一咋的,我胆小

14.换个角度往上攀

15.风景跟着心情走

16.把景色织到人物的行动里

17.来,我们一起来打井

18.到菜市场去淘金

19.让凤凰把头扬起来

20.把豹子尾巴甩起来

21.灵感来了,抓住它

22.让思想走在笔的前面

23.抓住题目的眼睛

24.起个响亮的名字

25.钻进人的心里写

26.盐和味精不能多放

27.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

28.简练是文章的大美

29.插上想象的翅膀

30.别小看这些小不点

第二部分 状物

31.把“物”融入情感世界

32.小树也疯狂

33.鳄鱼王八也多情

34.嗨,我的哑巴朋友

第三部分  议论文

35.扼住小猫的脖子

36.两根柱子都得劲

37.你到底有几只口袋

38.对比之后有黄金

第四部分  说明文

39.按照空间顺序往下写

40.按时间顺序往下写

41.寻找逻辑里的顺序

42.选择最妙的说明方式

第五部分  读后感、日记能其它

43.三股道上跑的车

44.看清词的色彩,别安装错了

45.戴着“镣铐”去跳舞

46.写好读后感,书算没白看

47.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48.听你说说真心话

49.我怎么成了小偷

50.马虎成不了大事

51.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东西

52.投稿,投出志气来


小笑话:写作文

01.作文的爸爸在哪里

前不久,听一位教授讲写作,他说,作品是阅读的儿子。细想想,不准确,光靠阅读能写出好文章来吗?不可能。我认为,除了阅读,主要靠生活,没有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深刻体验,根本写不出好作品。作文也算是作品,它的“爸爸”依然是生活,只有认真观察生活,才能诞生出好儿子,写出好作文。

生活在哪里呢?难道非要满世界跑才能写出好作文吗?不对,生活就在你身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校门口烤山芋的老奶奶,穿着黄马甲扫马路的伯伯,爱涂红指甲的姐姐,还有鱼缸里的热带鱼,家里的小猫小狗,一切的一切,都能写进你的作文。也许你觉得,这些太平常了。是很平常,关键是有心的孩子能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你看见老母鸡带小鸡吗?开始鸡妈妈带着儿女们到处跑,可到了小鸡长大一点时,鸡妈妈就开始啄它们,撵它们,想让他们独立生活。这不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吗? 我读过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说的是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到讲台上来看一样东西,只准低头看,看了不要笑。一个学生走上台,从老师给的信封里取出一面小镜子,镜子上写着“我是一个科学家”,那孩子看见自己的样子,通红的脸蛋,鼻梁两边布满了雀班,歪嘴斜眼,嬉皮笑脸,天哪,我竟是个科学家!他忍不还是笑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老师一本正经地对他说,只要你努力,将来一定会成为科学家。那孩子写了篇作文,题目就是《我是一个科学家》。就是这篇作文,扬起了孩子们向上的风帆。那雀班娃娃后来竟然考取了北京大学,现在成了科学院的院士。

这样生动的课堂、有趣的生活,当然能诞生出漂亮的作文。

你也许要问,有生活就能写出好作文了吗?不一定。除了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外,还得有巧妙的表达手法。比如提炼、剪裁、联想等等。生活不可能完完整整地为你提供一个好故事,你必须运用创作技巧去完成它。

《西游记》你一定看过,你知道吗?500年前那位叫吴承恩的老爷爷为了寻找孙悟空跑了多少地方,吃了多少苦头。吴爷爷的老家在江苏淮安,一辈子想当官却连官毛也没摸到一根。到70岁那年,老人翻出小时候奶奶给他买的一册画本,上面全是妖魔鬼怪,还有一个专门跟妖怪作对的猴子。吴爷爷突发奇想,想写一个敢于担当、一往无前的猴子形象。于是,他跑到现在的连云港,看到那里有座花果山,就呆在那里体验生活,可怎么也找不到他心中的猴子。急呀,急得他吃不下睡不安。一次,他到采石矶游玩,听一个小和尚说起李白,说李白在皇宫里竟敢让太监头子高力士脱鞋,让皇帝的老婆扬贵妃磨墨,搞得皇帝一头雾水。吴爷爷心里一亮,他要写的孙悟空跟李太白不是一样吗?李太白醉酒大闹兴庆宫,孙悟空为什么不能大闹天宫呢?于是他设计出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让孙悟空到那里偷仙桃,喝美酒,搞得天宫一塌糊涂。就这样,吴爷爷写呀写呀,写了整整十年,才完成了《西游记》。80岁那年,他搂着这部厚厚书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间。爷爷走了,却把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孙猴子留给了我们,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你说,这不是来源于生活吗?只不过是折射了现实生活,比生活更高,更典型罢了。我说这些,你也许还不太明白,等你大了,看的书多了,甚至当上作家了,才会理解这些。

记住,作文的爸爸是生活,不会观察生活,就写不出好作文。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我会慢慢告诉你,别急。

“爸爸”是超人

02.粗铁丝 细铁丝

铁丝有粗细之分,粗的用来绑扎比较大的物件,细的有的跟火柴差不多,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如果把铁丝比作我们在生活里收集到的作文素材,粗的固然少不了,但最重要的就算细铁丝了。粗的好比人体的骨架,而细的则是身上的血肉。骨架有一定的规律性,许多人都能设计,而血肉必须从生活中掘取,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我读过一个小朋友的作文,说的是下大雨时外公拿着伞到学校来接她,她看见外公,一肚子火,冲进雨就朝家飞跑。刚进门外公回来了,她竟然冲着外公说:“以后你少到学校去!”外公伤心到极点。看来,这只能是情节,是一号、二号铁丝,小作者只是记录了这件事,但缺少细节。为什么她对外公去接她如此反感?是外公老态龙钟,还是身患残疾,还是有别的原因?没写深,没写透,自然就不会感动读者。

细节在哪里?就在你身边,只是你没留神罢了。有一次我下班从马路边上走,迎面一个骑车的老人直冲我而来,一下子把我撞倒在地,我跳起来大声质问,他向我不停地赔礼,说他是对面钟表店修理手表的。按规定下班前一定要摘下那只修表时戴的独眼龙眼镜,闭眼10分钟,让视力恢复正常,可今天,因为他要赶到车站接外出旅游的老伴,摘下独眼镜就跑。视力没得到调整,把笔直马路看歪了,这才撞上了我。你想想,没有这样的奇遇,哪知道这样的怪事!

我在读中学时,有年端午,妈妈叫我回来顺便买几只咸鸭蛋,我走到一家小店门口排了半天队买了四只。回到家“啪”打开一个,本以为是白色的固体蛋白,没想到,黄水直淌,我认为是鸭蛋坏了,再打一只还是稀溜溜的。我把两只坏蛋盛进碗里,端回那家小店。队伍依然排得老长,营业员还在忙碌,我大吼一声:“都别买啦,全是坏蛋!”年轻的小辫子女营业员瞟瞟我手里的碗,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话:“嘿,你没吃过蛋还没见过蛋哪,滚蛋!”三个“蛋”字砸得我晕头转向,逃之夭夭。回到家我才恍然大悟,人家卖的是生鸭蛋,得煮熟才变成我想象中的那样。这个细节正说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娃多么无知可笑。

人生苦短,即使你活过一百岁,得到的素材还是有限的,那怎么办?除了生活,还要学会倾听,要善于从别人的故事中获得你所需要的细铁丝。

在离我住处不远,有个叫戴小川的残疾青年。他的父亲从年轻时就背着儿子四处求医。一次他背着儿子在泥泞的小路上走了十几里。儿子感触到父亲的心在急烈地跳动,汗水顺着颈脖直往下淌。他恨自已,给父亲带来这么大的麻烦,急然冒出一句:“爸,电风扇来了!”说着撅起嘴巴对着父亲那汗漉漉的脖子猛吹,父亲再也忍不住,把儿子放在地下,紧紧地搂着,说他对不起儿子,到现在没治好他的病。

这么揪心的细节,就是小川父亲告诉我的。我把它写进一篇叫《认识父亲》的散文里,感动了无数读者。

我在唐山采访时听说过一件事,地震袭来,墙倒屋塌,一块沉重的水泥板从天而降,屋里一对年轻的夫妻跃然而起,头顶头,肩搭肩,死死地坚持着,不为别的,因为在他们身下有一个嗷嗷侍哺的婴儿。当抢救人员赶来把婴儿抱走后,他们再也无力支撑,水泥板轰然压下。

我不大相信这是真的,但讲述人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我分不清真假,只会泪流满面。

多么鲜活的细节,多么感人的父母,有了这些素材,你还怕写不好文章!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要写好作文,就得做一个心细如发的人,别人看了或者听了平淡无奇,你却从中悟出你所要的东西,别人大大咧咧的一扫而过,你却要细细品味,把有用处的记在本子上,刻在心里,这样到了写作时候就不犯愁啦。

我有好几个本子,记满了我收集到的细节,它们是写作的仓库。我常常想,等我老透了的那一天,我将成为一个富翁,那并不是拥有大量财产的富翁,而是一个满腹素材的富翁;到那时,我会坐在夕阳下,细细地品味年轻时采集来的这些细铁丝,用它们来编织奇妙的梦境。也许,在我进入火化炉的前一秒,说不定哪根铁丝会拨动了我的中枢神经,让我勃然而起……

到那时,你可千万别朝后退,而要朝我举臂欢呼,或者哈哈大笑,笑这个不想变成灰,到死还记得作文素材的老爷爷。拜托了!

作者简介about the author

戎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马鞍山市政府文化顾问,在海内外出版中长篇小说、散文等各类书藉数十种,作品多次获省以上奖项,包括两岸征文一等奖、文化部优秀图书奖、人民文学作品奖、五个一工程奖、安徽文学奖、台湾九歌中篇小说大赛二等奖、冰心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作品奖等。并有多篇作品选入国家中小学教材。

【图文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