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赤脚郎中的主页

 竺言小聚 2022-08-18 发布于重庆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1小时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一味枇杷做药引,消掉患者的“声带息肉”后,我想说:治病如同棋局,眼光短浅胜在一时,目光长远才能克敌制胜。
 
我这个人,向来对民间中医是敬佩的,因为,他们确实有很多独特的治病经验。
 
去贵州支医的时候,曾有一个乡镇卫生院退休的老中医,不开门诊,但也有零星几个老患者去他家就诊,每次见面他桌子上都放着一大堆严重泛黄的中医书籍。
 
有一天下午,他竟然主动给我谈了他几张经验方,还有使用的指征和注意事项,这让我很惊讶,萍水相逢,愿意把自己毕生绝学倾囊相授,着实令人感动。
 
之前我就遇到过一个“声带息肉”的患者,当时医生让把声带摘除,说情况容易恶化,之前做过两次手术,但都没什么效果,然后就各地求医,很多诊所屋子里挂着“苍生大医”的牌匾,还有密密麻麻的锦旗,药架子、桌子都是那种十分老旧的。
 
患者就信了,可结果呢?钱花了不少,方子里面十几味药,大多是没见过的,一点用都没有。
 
看诊后,我发现她舌淡,苔白,脉弦滑。伴有口粘口苦,头晕恶心,饭后经常反酸、嗳气,浑身困重无力,大便黏腻不爽等问题。
 
辩证后开方:西月石、黄芪、海浮石、海藻、甘草、安南子、诃子肉、枇杷叶。
 
结果用药7剂后,头晕的情况就明显减轻,食欲恢复正常,没再出现过反酸、嗳气的情况。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自觉身体没有其他不适,去医院检查发现息肉基本消失。后用10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无论是声带息肉,还是肠息肉、鼻息肉、胆囊息肉,凡是息肉,不过是痰湿在人体内的滞留与瘀阻。
 
但这股痰饮、湿气,可不是小喽啰,它在人体内呆了很久,通过千锤百炼,变成了非常坚硬的痰核。再加上患者正气不足,没有足够的动力把这些垃圾排出体外,它们就会趁机报复,
攻占人体最薄弱的器官。
 
所以,要先扶正再去邪,让脏腑的功能先富起来,迫使脏腑的自愈功能奋力反击,剿湿气、化痰饮。
 
方中黄芪是补气的第一要药,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正气充足,能帮助身体筑起一道紧密的防护墙,免受痰饮湿气的打扰。
 
再用少量的西月石单刀直入,除去息肉,这是治标。
 
海浮石、海藻两味药则是它的最强辅助,海浮石咸寒,既能清肺降火,又能软坚散结;海藻咸寒,既能消痰软坚,又能利水消肿。两药用在一起,增强化痰、软坚、散结的效果。
 
安南子也就是胖大海,与诃子肉用在一起可以碰出不一样的火花,胖大海甘寒质轻,擅长清宣肺气、化痰利咽,诃子肉酸涩收敛、敛肺利咽,两味药一滑一涩,一开一合,帮助患者缓解喉部问题。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分量,如果便秘,安南子多一点,如果便溏,诃子肉就多一点。
 
最后用枇杷叶、甘草做药引,润肺、和中化痰,做最后的收尾工作,发挥清化痰热的效果。
 
痰热既去,则声音可清,息肉、结节可除。
 
短期来看,声带切掉了,这些息肉肿瘤自然没有地方长在声带里,但是接下来可能会长在其他地方,用眼前的苟且换明天,值吗?
 
我不知道中医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一种生意,为了生意兴隆,而在墙上挂满锦旗,宣扬自己治好了多少患者、给哪位名人看过病,方子的来历多么多么的传奇,有的更可恶,把自己的祖宗都出卖了。
 
这样的中医,真是让人觉得寒心又可悲!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转发
评论
3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19小时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一张健脾方,消除患者12年的耳鸣后,我怅然若失:现在的中医就是守着金山要饭吃,裹足不前。
 
“守着金山要饭吃”一句形象比喻,道出了现在中医的几分尴尬与酸涩,也直陈了问题所在。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金山本该富得流油,却沦为要饭吃的“乞丐”,这不合理,也令人叹惋。
 
不知道是因为我老了,跟不上时代了,还是怎么了,总感觉现在很多事情我越发的看不明白了。
 
说简单点儿吧,中医人守着千年的传承,道路本应该是宽阔且光明的。可现在呢?一些人为了钱用西药弃中药,用仪器代四诊,把中医变得“四不像”,人人敬而远之,却打着“中医难”的旗号,来博同情、谋私利!
 
就拿我最近遇见的一位患者来讲吧,耳鸣12年了,耳朵里嗡嗡的,吵得自己心烦意乱,晚上觉也睡不好,工作也没法做,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差。
 
没经历过的人可能体会不了那种烦躁、又无奈的的情绪,据他说,有时候就那头在墙上撞,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医院也去过不少了,自己当了几年的药罐子,却没有丝毫作用,又去吃中药,同样没效果。这些年来可以说是非常煎熬了。
 
但是他没放弃,还是一直在寻医问药,用他的话说,就是:““除非我死了,不然我一定要把它治好,我就不信这么多医生,没一个人有办法!”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质淡,苔白,脉沉细。伴有心慌气短,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不佳,嗜睡却又睡不安稳,畏寒怕冷,长期手脚冰凉的问题。
 
辩证后开方:黄芪、白术、陈皮、葛根、牡蛎、炙甘草。
 
看完方后他却说:“大夫啊,我又不会差你钱,看你开药扣扣搜搜的,你尽管放手来,我啥药没吃过。”
 
我笑说:“那你吃了那么多药好了吗?你听我的就对了。”
 
结果用药5剂后,耳朵里的声音就明显减小,食欲有好转。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耳朵里的声音消失,听力基本恢复,睡眠也恢复正常,吃得香睡得好,精神自然也是很好。后用5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他跟我说:“您真是太厉害了,我这病前前后后都治了这么长时间了,没想到在您这儿不到一个月就好了,必须得好好感谢您。”
 
他还问我要卡号,说要给我打钱过来,我拒绝了。无论什么事都有个规矩、章法,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多收一分,那都是昧良心的钱。
 
言归正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其实我们看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这些情况,再结合畏寒怕冷、长期手脚冰凉,就能看出他的问题出在脾肾两虚,中气不足。
 
中医有种说法叫“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脾胃作为后天之本,主升清阳、运化水湿。也就是说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被脾升举至上焦,滋养心肺,并由肺布达九窍、四肢以及皮肤,清阳之气出于头面官窍,九窍就会通利。
 
否则,当脾虚失健,导致清阳不升,湿浊不化,阻滞经络,气血不能濡养三关九窍时,就有可能不通,这里的九窍自然就包括“耳窍”。
 
同样肾虚也会导致耳鸣,肾作为先天之本,离不开后天脾胃生化气血的滋养,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清阳之气不能上行濡养耳脉,也会引起耳鸣。
 
所以治疗的关键还是在于健脾益中。
 
方中黄芪、白术、炙甘草是健脾补中的第一大梯队,主要用来降浊。
 
黄芪大补中气,是清阳之气的加工厂,白术、炙甘草健脾养胃,负责清阳之气的运输工作,三味药合用就可以把优质的气血输送全身各处,替换掉带着浊气的旧气血。
 
陈皮、葛根则是行气提气的第二梯队,主要用来清升。
 
陈皮行气,令补而不滞,葛根升阳止泻,可以提升脾胃清阳之气,把下陷的中气提起来,“枪指哪打哪”才能一击而中,拿下敌军首领,两味药用在一起就是最快的枪手,把气血提上耳窍,耳窍得到优质气血、及精微的濡养,问题就能迎刃化解。
 
诸药用在一起,清升浊降,一上一下,转动起脾虚的轮子。
 
最后牡蛎用来重镇安神,改善患者睡不安稳的情况。
 
中医本是一座伟大的宝库,里面有太多的东西等着我们挖掘。但是现在中医混子太多,导致了一些患者对中医失去了信心,甚至抹黑中医。
 
诋毁的话轻飘飘就能说出口,一传十,十传百,对中医却是毁灭性的打击。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2
7
57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前天22:27
·
中医科主治医师
重用“海蛤壳”,帮助同学治好一位肝硬化的患者后,他却用此方获利上百万,我才明白:医院是面镜子,人情冷暖都被照得清清楚楚。

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医院就是一面镜子,所有的人情冷暖都会被照得清清楚楚,既会有痊愈后的高兴声音,也不乏悲痛声,所以在这个地方,最能看清楚人性。

刚开始我还没有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思,直到后来我帮助同学治好一位肝硬化患者。但可悲的是他却用这张方子谋取利益,据说一次吃药就收费超过了3000元,一年收入达到了300万,听到这些消息时,我整个人都在颤抖。

我师父曾经说过,做医者,就不要想着赚钱,以利为本的医者就是庸医,我想说这个朋友,他不配为医者,更何况他还拿着别人的成果在胡作为,他这人性我不敢恭维。

当然从这开始我明白了人心的善恶,时间会替你筛掉一些所谓的朋友,金钱会帮你看清一个人的图谋不轨。

这张方究竟有什么关键之处呢?为何能让活生生的人变成金钱的奴隶?

就拿这位患者来讲吧,最初因为反复黑便,伴气促十几天,而住进了医院,通过一系列的检查,诊断为肝硬化,但是在医院接受的治疗,却并没有明显好转,反而还出现了大量腹水。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质干红,少苔,脉沉细无力。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腹大如鼓,小便量少,大便干结的问题。

辨证后开方:牵牛子、茯苓、海蛤壳、川芎、防己、黄芪、鳖甲、莪术、三棱、郁李仁、赤芍、桑白皮、大腹皮 。

结果用药7剂后,精神好转,食欲好转,腹水也有减少,患者可以行动自如。药不更方再用20剂后,食欲恢复正常,腹胀消失,小便量增多,排便正常,复查超声显示腹水全消。后用10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患者舌质干红,少苔这正是体内有热邪的表现,再加上患者脉沉细无力,所以患者还有肝郁气滞的问题。

在中医看来,肝硬化是气、血、痰、湿、毒相互瘀结所致,和肝脾关系更为密切,这是因为肝主疏泄条达,主升主动,具有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运行的生理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调畅,经络通利,脏腑、器官活动也正常。但是当疾病影响肝脏时,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继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引起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水湿停滞时,就会出现胸胁胀痛、食欲减退、大便不爽、腹泻便溏等症状。

所以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清热疏肝、化痰散结。

方中海蛤壳是引领诸药的将领,擅长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再加上患者体内有气滞血瘀,所以再用赤芍、川芎、三棱、莪术、鳖甲,赤芍、川芎一个活血一个理气,三棱破血中之气、莪术破气中之血,鳖甲软坚散结,5味药用在一起把瘀血、气滞引起的瘀血包块层层包围,再打散。

黄芪有健脾养胃的效果,鳖甲兼有养阴清热之功,两味药是治疗肝脾肿大常用之药。

至于消肿利水,可以从上、中、下焦把关,使三焦气机通畅,水液代谢复常。而桑白皮入肺经,泻肺气、利水消肿,功在上焦;大腹皮、茯苓主入脾胃经,共奏下气宽中、泻下去积、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之功;防己主入肾经,利尿消肿。

4味药用在一起,逐一加固上中下三焦的功能。

最后再用郁李仁润肠通便、下气利尿。

诸药合用,理气破瘀活血为治本,通调三焦利水消肿为治标,标本兼治,问题就能迎刃化解。

医者,在学医的那天起,就应该想到自己能得到什么,应该失去什么,如果一心只图财,那大可不必为医,因为在医界你就是个祸害!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15
31
177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前天18:17
·
中医科主治医师
重用3斤“天然散结药”,消掉患者5年的子宫肌瘤后,她却骂道:“你这种做法,简直是在害死中医。”
 
前段时间,在去广州参加交流会的高铁上,因为路程六个小时,大家闲着无聊,就闲聊了起来。
 
大家聊得起劲,却独独只有一位40岁左右的女士一言不发,而且还一脸的沮丧难过。期间我发现她从包里掏出一个暖宫贴和卫生巾去了趟卫生间。
 
我还注意到,她用的卫生巾是比较大,比较厚的那种。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她换了两次卫生巾,行医多年,凭直觉,我觉得她这身体应该是有点问题的。等到中途人走得差不多了,我看她脸色难看,就坐到她旁边的空位上问她,是不是身体不太舒服。
 
她迟疑了一会,说:“我确诊子宫肌瘤有好几年了,每次来月经,量多不说,小腹还胀痛得难受。”
 
我问:“之前看过吗?”
 
她说:“看过,医生建议做手术。但我前两年刚做过卵巢囊肿的手术,所以有点儿担心,毕竟子宫对于一个女人来讲非同小可,不太想做。”
 
我说:“我是中医,要是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帮您看看。囊肿和肌瘤在西医里面是两种不同的病,但在我看来,这两种的病根是一样的,都是由痰湿、淤血混结在一起导致的。”
 
看诊后,我发现她舌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还伴有胸闷气短,头晕恶心,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大便黏腻不爽等问题。
 
辩证后开方:桂枝、苍术、黄芪、当归、茯苓、丹皮、甘草、浙贝母、夏枯草。
 
结果用药7剂后,小腹胀痛的情况明显改善,食欲有所增加。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胸闷气短的情况没有再发作过,来月经时她的小腹除了稍微有点胀之外,没其他不适,经量也少了。去医院检查发现肿块基本消失。后再用5剂巩固疗效。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首先,我们看患者舌红苔黄腻,这是体内有湿热的典型表现,有瘀点则说明还有气滞血瘀的问题。
 
再加上在我看来,不管是囊肿、肌瘤,还是结节、息肉,它们的本质其实都是痰湿、瘀血凝成的包块。
 
脾为生痰之源,所以患者这痰湿,主要是因脾虚造成的。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气不能帅血前行,易出现瘀血。同时气血不足,人体正气不足,就容易遭受寒湿侵袭。痰湿、寒湿以及瘀血在子宫缠结,日久成子宫肌瘤。
 
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健脾除湿、温阳化气、活血化瘀,赶走体内的的水湿和瘀堵。
 
方中苍术、黄芪、当归是健脾的第一大梯队,苍术健脾燥湿、祛风散寒,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当归养血活血,三味药固护后天之本,为脾胃撑起一张保护伞,不仅气血生化有了源头,人体正气足了,痰湿也会被消灭殆尽。
 
桂枝就像是中药里边的太阳,不仅可以温通经脉、通阳化气,还能活血和营、调和营卫,也能帮助身体逼走体内多余的水湿。
 
接着我们还需要一味丹皮,转起气血运行的轮子,因为它擅长活血化瘀、清热凉血。
 
而之所以重用蒲公英这味“天然散结药”,是因为它全身上下都是宝,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浙贝母、夏枯草同样也是散结能手,有它们三个在,再大、再坚硬的结节逃不过它们的手心。
 
最后我再借用茯苓来利水,加大管道内的压强,就能快速地将人体的浊水痰湿排出去。
 
再见面时她却说:“你这种做法,简直是在害死中医。”刚听到这话时,我有点茫然无措,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
 
但她接下来的话,让我瞬间清醒了过来,她说:“我把之前的诊费补给你吧,你这样治病是不行的,技术是个值钱的东西,中医只有靠技术挣钱,才能不靠买药挣钱。”
 
但我拒绝了,理由是行医治病,我不想将自己陷在世俗的各种条条框框里,改变不了别人,也改变不了整个大环境,我就做好自己。
 
所以我不想计较眼前的是非功过、利益得失,只想踏踏实实行医,能帮一个人是一个!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3
10
45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前天17:07
·
中医科主治医师
用“薄荷”做药引,治好患者3年的失眠后,我想说:中医本应该是宝贝疙瘩,现在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大学毕业后,我顺利留在了一家三甲医院,从那时候起我就对着身上的白大褂发誓,一定要守住初心,做一名为患者考虑的好医生,坚决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多受一分罪,可现实并不能如我所愿。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医院的水很深,按照医院的要求医生回味了业绩,总是希望病人能多做几次检查、多买点儿药,总之就是怎么治比较贵,就会让患者怎么治。
 
我看到这样的做法十分不齿,可是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并不能改变他们,所以我就只能默默坚持自己的底线,坚持用医院不看好的望闻问切和纯中药给患者治疗。
 
后来医院发生的一些事情和经历让我下定决心辞职,在老家开始坐诊行医,就算穷困潦倒,也不愿意多拿患者一厘一毫。
 
就拿之前遇见的一位患者来讲吧,刚见面时我看她面色不佳,问她什么情况?
 
她说:大夫,我都快愁死了,我这天天都睡不好觉到底是咋回事啊?
 
我仔细问了患者的情况,原来这位女士从三年前开始就出现失眠,期间一直依靠安神药入睡,虽说睡眠还算不上正常,但总归是能睡一会儿。但1个月前症状突然加重,每晚就能睡2、3个小时,药吃得少不顶事儿,又不敢一次吃太多药。
 
看诊后,我发现她舌质暗红,苔少有裂纹,脉细弦。伴有心情烦躁,头晕头沉,口干口苦,食欲不振,易醒多梦,大便干结的问题。
 
辨证后开方: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柴胡、薄荷、枸杞子、夜交藤、茯神、炒酸枣仁、栀子、合欢花。
 
结果用药7剂后,睡眠就有改善,每晚能睡4、5个小时,口干也得到缓解。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睡眠、食欲基本恢复正常,头晕消失,身体没有其它不适。后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其实失眠并不是什么难以治愈的疾病,只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愈效果。
 
上述这位患者就是典型的因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除有失眠外,还伴随心情烦闷,头晕头沉等症状,辨证当属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治疗的关键在于疏肝解郁、养血安神。
 
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就像是营养剂一样,涵养肝血,再加上当归的芳香可以行气,甘甜的味道又能缓急,所以两味药用在一起还能发挥疏通的作用,把肝经从层层气滞血瘀的围困中救出来。
 
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三味药用在一起滋补脾土,土壤好了,庄稼才能吸收养分,在风邪、湿邪入侵时,也不会担心它们在风中摇摇欲坠。
 
柴胡、干姜、薄荷三味药都是辛散气升的药,可以顺应肝的脾气秉性,而使之不郁。其中柴胡是疏肝解郁的一员猛将,炮制过的生姜,比起生姜温中和胃的效果更明显,薄荷疏散风热,两位小将可以在大将军打红眼时,及时劝阻,避免疏散太过,反而伤了根基。
 
栀子泻火凉血,还有利湿的作用,合欢花解郁安神,还能清热,两味药用在一起就像是一阵春风,吹走肝经这个爱生气的小孩子心中的阴霾。
 
再加入枸杞子、夜交藤、茯神、炒酸枣仁等养血安神宁心之物,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从安心神、养阴血、利水湿三方面围剿失眠。
 
如此配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立法全面,用药周到,诸证自愈。
 
中医治病,一直是以调理患者的全身状态为主,使之恢复平衡,把邪气化散掉,把正气扶起来,这样,人的状态好了,身上的病也就好了,这就是中医治病的思想。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舍弃了中医这个宝贝疙瘩,把所有的中医人当作人人都能喊打的过街老鼠,这究竟是谁之错?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转发
1
11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3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3味药,不做手术,消掉患者的脂肪瘤后,我终于明白:不消灭中药,西药就没办法在我们身上捞金!

前段时间,我看新闻说,四川绵竹有一位82岁老中医,无偿送药70多年,帮助了十几万人,最后却被罚款7万元。后来,惊动了一位89岁的老律师重出江湖为他辩护。

现在中医不受重视,就好像血战沙场的士兵不受重视一样。

薛岳在当年的长沙会战中,创出“天炉战法”,杀敌无数,却在97岁的时候,却因交不起房租被告上法庭,他站在被告席上仰天长叹:我曾击杀10万日本人!

上个世纪,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拿下中国的煤油和电力市场后,仍不满足,把目光瞄向了医药,他们发现:中药廉价有效,不消灭中药,西药就永远无法进入我们的市场。

所以,他们给中医扣上了不科学的帽子,自己边学中医,却用西方疗法西化我们的青年医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这样,慢慢地,中医的学科体系、框架体系、评价体系、培养体系就全被破坏掉了。

所以,在我的学医路上,相对于最新出版的医书药典,我更愿意去翻看一些中医前辈的治病和用药心得。

我翻阅焦树德老师的治病经验汇总,看完后才发现,世人都知道焦树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治得好,却不知道还有一种病他也治的很好,那就是脂肪瘤。在焦树德老师论述中:脂肪瘤,只是一团痰湿,只不过这个痰湿,不同于一般的痰湿,被称为“皮里膜外”之痰。

怎么解决呢?

焦老不建议做手术,因为在西医的理论中,脂肪瘤是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的,做手术就好像摘苹果,今年摘了,明年还会再长,除非人体完全没有脂肪,但这是不可能的。

有人问:不做手术,怎么治呢?

焦老给了一个方子,只有三味药:黄芪、伸筋草、白芥子。

刚开始我也不信这3味药就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知道后来遇见一位患者,全身上下20多处脂肪瘤,小的像黄豆,大的就跟鸽子蛋一样,在医院做过两次手术,但每次都是没过多久,
就会重新复发。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伴有头晕恶心,咳嗽痰多,食欲不振,大便黏腻不爽的问题。

辨证后开方:黄芪、伸筋草、白芥子。

结果患者用药7剂后,疮面就开始变软,小一点的脂肪瘤开始变平。药不更方再用20剂后,食欲恢复正常,脂肪瘤基本消失,身体没有其它不适。后再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正如前边所说,脂肪瘤不过是一团痰湿聚在一起形成的包块,患者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包括食欲不振等症状,这都是脾气虚弱、体内有痰湿的表现,所以治疗的关键应该在于化痰除湿、扶正祛邪。

1、扶正——黄芪

用黄芪,黄芪是补气第一药,这个气,就是正气,它是人体的护城河,也可以理解为三味真火,正气足了,任何贼风邪气都回不来了。

很多中医治疗脂肪瘤,忘了扶正,导致反复发作,扶正的目的,就相当于为了抵御异族侵略,修长城一样,没有长城,打跑一波,还会再来一波。

2、祛痰——小伸筋草、白芥子

用了小伸筋草和白芥子,就不怕赶不走体内的痰湿,因为小伸筋草可以拔除人身上的一切脓浊皮肉、痰饮水肿。

白芥子号称“顽痰可搜”,这个“搜”字意义非凡,就是再顽固的痰湿,它都能搜刮出来。

这张三味药组成的方,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痰湿除、脾气健,问题就能化解。

治病其实就是这样,能治好就是能治好,治不好就是治不好,有的医生对患者说:可以治,但是要长期用药,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句屁话。

治病的目的,就是让患者恢复到生病之前的状态,如果需要长期吃药,那病人生了病直接去药厂,买对症的药就行了,还要医生干什么呢?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39
56
453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3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便秘6年的患者问我:您这方子不仅没有大黄,反而多是上火的药,能治好我的病吗?我说:区区便秘,治不好你,我明天就回家养猪!
 
我说:便秘你也犯得着跑大老远地治,医院看不了?
 
他说:确实,听起来挺可笑的,可就是这区区便秘, 看了不少医生,中西药也用了不少,但就是根治不了。
 
别怕,这世上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尖红,舌苔腻。有轻微瘀斑,脉象冲而有力,重按却很弱。伴有口舌生疮,食欲不佳,白天没有力气,晚上睡不安稳的问题。
 
辩证后开方:肉桂、浮小麦、茯苓、玉竹、当归、桃仁、红花、升麻。
 
患者一看说道:我大老远跑来,您的方子里不仅没有大黄,怎么还多是上火的药?这能治好我这毛病吗?
 
我笑了笑,告诉他:你这便秘,不过是个纸老虎。要是只知道用大黄类的泻下药,那才是十足的庸医。不用担心,治不好你,我明天就回家养猪。
 
结果用药7剂后,食欲改善,睡眠及精神状态好转。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大便畅通,食欲、睡眠恢复正常,身体没有其它不适。后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给患者把脉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脉象虽然冲而有力,但稍微一用力按就会很弱,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就叫虚有其表,看似体内有火,但却是虚火。
 
再加上患者还有舌苔红、有瘀斑的情况,这就更明显了。所以说,你的便秘重点不在润肠通便,而是在于改善血瘀血枯的局面。
 
因此眼下,我们首先要任务就是“滋阴活血”了。
 
方中桃仁、红花是活血化瘀的老搭档了,两味药用在一起不仅活血化瘀,还能像润滑剂一样润燥滑肠。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当归补血活血,一个像灭火器一样,消灭体内的火气热邪,一个像营养剂一样,补足阴血,两味药一前一后,拿下阴虚火热。
 
接下来,就要把这虚火引到它该去的地方,这一步叫“引火归元”。
 
肉桂有补火助阳的作用,可以像将领一样把火引到该去的地方。火走了,心就可以安宁了,这时候再用浮小麦,益气又养心。
 
最后,就要用茯苓这个“天选之子”化湿健脾,照顾后天之本,因为脾的健运正常,食欲不佳、腹胀积食的问题才能改善。
 
升麻性如其名,有升举之性,正常来讲,通便应该用泻下的大黄才行,但是在这里升麻其实是起了关键作用。
 
为什么呢?
 
古人认为:“天地之道,能升而后能降,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也就是说,想要把大便通下来,不能让这一团气机拧巴在一起,而是要把清阳的东西升起来,这样才能让阴浊的东西向下走。
 
比如你干活的时候,斧头要下去,必然先要把它提起来啊。这就是中医“欲降者必先升之”的理念了。
 
听完之后,他立即竖起了大拇指。您这么厉害,早就应该名扬天下了,为何到现在还这么低调,寂寂无名呢?
 
我说,天下并没有谁是天生的强者,千锤百炼始成钢,精雕细琢方为器,况且,我也并不厉害,真正厉害的是中医。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2
7
53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4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用了一辈子中医,穷困潦倒但我无怨无悔,3味药消掉患者的耳鸣后,我的心就像是冬天里的白菜,被冻得稀巴烂!

看着现在医院、医馆里年轻的后辈们,开始给病人推荐西药、手术等治疗方案时,我就意识到了:我追求了一辈子的医道,恐怕要在这一代灭亡了。

所以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经常会想,那么多前辈为了中医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到底值不值?

倪海厦老师以一己之力,让外国为针灸立法,成为了很多重症患者最后的希望,可是在我们自己人这里,却成了招摇撞骗的骗子。汪精卫当年三番五次要废止中医,施今墨前辈东奔西走联合同道,他为孙中山治过病,也为杨虎城治过病,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中医。

再看看现在,中医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博士治起病来,却用起了仪器,开起了西药。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千年的中医、千年的文化、千年的传承,到了这一代,却培养出这么多酒囊饭袋?

就拿我之前遇见的一位患者来讲吧,患有耳鸣5年,他说自己之前找过中医,治了很长时间,耳鸣声一步一步从蚊子叫变成蝉鸣,再从蝉鸣变成机器轰鸣,苦不堪言。

我看了之前的中医给他开的药,竟然是西医的三环抗抑郁和抗焦虑药,我不禁错愕。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红,苔薄,脉细。除了耳鸣,还有头晕乏力、失眠盗汗的症状,这在中医里,是典型的心肾不交。

辨证后开方:玄参、生地黄、浙贝母。

患者嫌药太少,让我多开一点,我对他解释了一番,他才答应回去试试。

结果,用药5剂后,耳朵里的声音就小了很多。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头晕乏力、失眠盗汗连同耳鸣一块消失,身体没有其它不适。后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辨证患者证属心肾不交,那心肾不交与耳鸣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从中医的角度讲,心属水,肾属火,看似不相融,实则水火也可以相济。

如果心和肾打起了架,水火不容,通常会有两个后果:其一,肾寄心窍于耳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其二,肾只是付出,没有得到。得不到心火补充的肾阳,蒸腾的肾水,开窍于耳的功能同样会受到影响。

两种情况的最终结果都是耳鸣,患者原本在白天好好工作,夜晚舒适休息的耳朵,忽然耳鸣起来,听闻风雨之声,或如鼓角之响。

所以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滋肾阴、降心火。

方中玄参不仅能补肾水,还是苦寒的,可以降火,它的到来,不仅是用水稀释了快要熬干的粥,还相当于抽走了灶下的柴火,这样锅中的津液就不容易被炼化的粘粘稠稠。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和玄参同用,增强清热凉血,滋养肾阴的效果。

最后用浙贝母,气寒,味苦辛,辛能散郁,苦能降火,因此凡因心中不和,而生各种病的情况,都可以用。

这三味药中,属玄参这味药本事很大,它既能带领生地黄修复肾阴这片祥和之地,又能带领浙贝母共造心间一片绿荫。

诸药何用,滋肾阴、降心火,上下接通,就好像三国时期的刘关张三兄弟,大哥带着两个弟弟,征战于乱世,最后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很多人,就连患者都劝我,一个医生用不着这么拼命,有患者就看就行,为什么非要让自己这么辛苦?

就拿我的恩师来讲吧,90多岁依然坚持出诊,最后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一辈子都过过一天好日子,很多人觉得他可怜,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在有限的生命里多治好一位病人,这就是我毕生追求的医道,能倒在治病的路上,是无上的荣光。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3
20
43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4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重用鸡内金,消掉一家三口的肌瘤、结节、息肉后,我才明白原来这句话不假:生活只欺穷苦者,佛门只渡有钱人。

前段时间我遇见了三个很可怜的患者,一家三口却是个个都有病,父亲是大肠息肉,母亲是乳腺结节,女儿是子宫肌瘤。

让人心里泛酸的一点是,这些年,为了治好三个人的病,这个家是负债累累,正如那句“生活只欺穷苦者,佛门只渡有钱人。”现在夫妻二人宁愿割肉卖血,治不好自己,也要把女儿治好!

看诊后,我发现他们三个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舌暗紫且有瘀点,苔黄且厚腻,脉弦滑。除各自主症之外,都有口干口臭,浑身没劲儿,畏寒怕冷,时而腹泻,大便不成形,时而又有便秘的情况。

辨证后开方:附子、穿破石、干姜、皂角刺、鸡内金、桃仁、郁金、枳实。

父亲却不高兴了,他说:医生,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们,我们仨就用一张方就算了,方子里还就这几味药,实在不行您别给我们看,好好给我们姑娘看看就行,也不用在这儿糊弄我们!

我们虽然没钱,但只要能治病,砸锅卖铁也绝不会少你一分诊费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说:您误会我了,这张方是根据你们仨的情况开的,是完全可以放心用的,我看了这么多年病了,绝对不会干出糊弄患者的蠢事,砸了自己的名声。

一番解释后,一家人半信半疑地就走了。

结果女儿用药7剂后,口干情况缓解,食欲恢复正常,胸闷腹胀的情况也很少再有发作。调整用量再用20剂后,陆陆续续排出了很多黑褐色的血块,但身体已经没有其它不适,再做造影检查发现,肌瘤已经消失。后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夫妻的身体也在用药两个月内,恢复了正常,没有其它不适的情况。

最后再见面时,这位父亲很激动,痛哭着说了这些年都走了那些冤枉路,花了多少冤枉钱,女儿跟着他们遭了多少罪。

说着说着,就要跪下表示感谢,我连忙扶起说:天下最大的爱,莫过于父母爱孩子,而我们作为医生,面对病人同样也有一颗父母心,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心爱护。

言归正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看来这么多年的病,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形成肌瘤,肌瘤会像石头一样硬,是因为寒气停留在了子宫的门口,而导致子宫受寒收缩,而血瘀寒则凝。

就像是冬天河道结冰,水面无法正常流动一样,血遇寒则凝,就会气血流通受阻,身体内的瘀血无法随着月经而排出来,时间一久淤血积聚,就在了子宫里形成了肌瘤。

另外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有藏血之能,疏泄之职,患者经常因为工作的事情总是忧郁生闷气,导致肝的功能受到损伤藏血和气机无法输布,气血不行下注于胞宫形成子宫肌瘤。

息肉和结节也是,看似牛头不对马嘴的病,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因为在中医看来,它们的本体无非是气滞、痰湿、瘀血,堵在了一起就会像种子一样破土而出,光滑的皮肤上鼓出一个包。

所以治疗的关键都在于疏肝活血、理气除湿、软坚散结。

方中附子对于全方诸药来讲,就像是冬日里的暖阳,温阳化寒、引火下行,走而不守,可以把温暖传递给人体的每一处经络、筋骨,暖气够足,自然就没有寒邪、湿邪的生存之地。

干姜是它的最佳助手,温中散寒,最重要的是能中和附子的毒性,两味药用在一起可以解决体内的湿邪。

鸡内金有很强的健脾消结的能力,入药后就像是像狐狸一样狡猾的将军,机敏睿智、身手敏捷,在体内一圈一圈地寻找着结节的身影,结节碰到它就逃不开被破开的下场。

皂角刺、穿破石药如其名,皂角刺能刺破一切血瘀包块,穿破石有穿透之力,在包块散开后,桃仁活血化瘀重新让体内的血液流动起来,这三味药就像是大堵车时,从天而降的交警,再堵的车流也能恢复秩序,子宫肌瘤、结节也是,不下来都不行。

最后再用枳实、郁金理气活血,一升一降转动起气血运转的车轮,增强行气活血、解郁止痛的效果,气血得到运化了那么体内的垃圾也就没有了。

诸药用在一起,就像是把河道里堵的垃圾清理干净后,再重新放水,让气血这条河流动起来,不给包块、结节、肌瘤的形成留有余地。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15
41
241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5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一张“清肝泻火”方,治好患者3年的甲状腺结节后,我想说:医者要心存善念,因为人品重如山、良心比金贵。

我前段时间遇见了一位甲状腺结节患者,初见时左右各有一个结节,最大的一个有一个半鸡蛋那么大,另外一个有核桃般大小,而且在医院复查时体内还发现一个直径为7cm的子宫肌瘤。

医生跟她说,现在要是不把结节切除,有可能会癌变,等发展到下一步,最好的情况就是切除甲状腺。

她比较害怕手术,而且价格也不便宜,家庭负担不起,就想试试中医。

看诊后,我发现她舌红有瘀点,苔白且腻,脉弦滑。伴有口干口臭,心慌失眠,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时而干结难排时而黏腻不爽的问题。

辨证后开方:山慈菇、浙贝母、玄参、柴胡、白芍、枳实、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牡蛎、甘草、当归。

结果,用药10剂之后,脖子上的结节明显变软变小,月经来时量比较正常,血块也少的不少。药不更方再用20剂,核桃般大的结节基本消失,鸡蛋大的也基本也消下去了一大半,而且身体没有其他不适。后用7剂巩固疗效,包块完全消失。

后来在医院做造影检查,她说:“我的子宫肌瘤也消失了,上次给我做检查的医生都说吃了什么药,见效这么快!”

我说: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病,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在中医看来,什么包块、结节本质就是“气,痰,瘀”,患者的脾气很大,就是说明肝火很旺,就像炸弹一样随便一点就着。肝火旺导致肝气不舒,肝木无法克制脾土导致痰湿积聚,气夹痰而上,形成淤,即所谓的结节。

所以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清热疏肝、化痰散结。

方中柴胡是疏肝的第一要药,它秉春气而生,春天有一股向上的、生发的力量,与肝气最为吻合。而柴胡顺应肝的秉性,把肝气升起来,把郁结的陈旧之气都发散掉,让我们的肝像春天的树木一样自由自在地抽条、生长。
枳实破气,心胸中有郁闷之气的,把枳实放到药里去,就破气下行,像一把小锤子,能把胸中的闷气一直降到下腹。

芍药、甘草就像是温柔的风,一个人生气、郁闷、忧虑的时候,眉头紧锁,这个时候体内的气机也是拧巴的,像麻花一样纠结在一起,而芍药甘草可以把身体的紧张感柔散开,气顺了,就不怒了,就不心灰意冷了。

太子参性凉,它能把气补回来,又能养阴,是气阴双补之品。

麦冬是一种润肺又清凉的药,为了达到降金生水的效果。这就好比天上久不下雨地上自然干旱缺水。而肺就是人的天上云气,麦冬润肺使肺气下行,让人身体内下雨,火就烧不起来了。

五味子是一种很酸的药,一吃到嘴里满口生津,人就会感觉很润很舒服。

玄参这药捏手里柔软不硬,尝一点,苦中有甜,还带点咸咸的,但苦可以降,可以清热。

当一个人表现很亢进时,给他吃点苦东西,本来要冒三丈高的火气立马就降下去了。而且甜还能滋阴补益,所谓盈久必衰,肝亢久了叫虚亢,长期过度虚亢身体会表现出亏虚的样子,所以用点甘甜益力生肌肉的。

牡蛎、浙贝母和山慈菇功在软坚散结。肝气郁结与痰狼狈为奸,形成痰核,也就是甲状腺结节,所以软坚散结。牡蛎长在海里,海水是咸的,牡蛎的味道也是咸的,咸味的食物或者药物最大的功效就是软坚散结。

浙贝母外壳坚硬,山慈菇清热散结,自然就是牡蛎的最佳帮手。

最后用当归活血化瘀,化掉体内的瘀血,把子宫肌瘤消散于无形之中。

有人说既然听起来中医这么厉害,为什么很多人不信呢?

首先中医确实比较慢,但是中医治病是有深度的,它可以做到不开刀就将结节消除。其次,医院不大力发展中医,是因为中医带来的经济效益太低了,一副药再贵你也不可能要到成万块钱的价格。

相比之下,想赚钱还会会推崇西医,毕竟西医手术来钱快,但是作为一个大夫,我觉得要有良心,要心存善念,因为人品重如山、良心比金贵。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转发
2
18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6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用“麻黄+细辛”治患者的多汗时,他骂我是用错发汗药的庸医,痊愈后他却说自己拿着玉石当青砖——不懂装懂!

现在的中医中药,仅仅日本在全世界的市场中就占到了90%的份额,最让人尴尬的是,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我们只占2%。

与此同时,外国人还会中医当做宝贝,想法设法来偷艺。几年前美国人曾以旅行团的方式到山西运城治疗结核病,当地一位老中医有独门绝技,而美国病人来此,正是为了拿到他那张治疗结核病的方子。

有人学,没人信,这是我们中医的处境。

就拿前段时间我遇见的一位多汗患者来讲吧,5年前就有多汗的情况,同时还有畏寒怕冷、后背发凉的情况。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淡、苔白滑,脉弦而沉。

辨证后开方:麻黄、细辛、白芍、干姜、五味子、甘草、法半夏、浮小麦。

他一看方子,却大声骂道:我看你这个人也是个庸医,我本来就多汗,你再给我开麻黄、细辛这些发汗的药,你是怕我出的汗不够多?

我说:这张方子和你之前吃过的确实不一样,但它的点睛之处正是在细辛和麻黄这两味药,因为从你的症状来看,多汗的根源是肺气郁滞,造成痰湿水饮困于肺经,从而影响阳卫之气,所以一味地补阳气,是不牢靠的。

一番解释后,他半信半疑地问我:真的?你真的没骗我?我之前遇见的医生可是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是开完药,就不管我了,眼里只有钱!

我说:医者不打诳语,我要真是为了钱骗患者,这些年我治好的患者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我淹死。

结果患者用药7剂后,出汗的情况就有明显好转,出汗少了,晚上睡觉也安稳了不少。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畏寒怕冷、后背发凉的问题消失,出汗情况恢复正常,身体没有其它不适。后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看起来,确实与以往治疗多汗的方法,完全不同。从前,我们多从“虚”字出发,阳气虚,不能固摄毛孔,所以多考虑补充阳卫之气。

但我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呢?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肺水郁滞。

患者苔白滑、脉弦,不难看出,这是痰湿水饮的表现,苔白滑,主水湿蕴于内。脉弦,可以主痰饮。痰湿水饮困于体内,所以会让患者发汗畏寒、后背发凉。

因为水饮之邪来到肺脏,而肺主阳卫之气的输布。水饮停肺,则阳卫之气无法很好地输布,所以人才爱出汗、恶风、后背发凉。说白了,就是所谓那个水饮,停于肺,影响了患者阳卫之气的正常输布。

因此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宣肺散寒、辛温解表的同时,兼顾敛汗止汗。

方中细辛和干姜主要是用来温化肺中水饮,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作用,干姜也是温中散寒的关键角色,两味药用在一起就像是烘干机一样,把肺经郁滞的寒湿驱逐出去。

麻黄辛散苦泄,开宣肺气,擅长通调水、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就像是袋子一样从下边接着细辛、干姜从肺逼出来的水分,再从小便排出体外。同时它性温,有发汗解表的作用,细辛它们三味药用在一起同仇敌忾,不给痰湿水饮卷土重来的机会。

水湿在体内停留时间太久,再遇上寒邪,就会凝聚成痰,所以在除水湿的同时,化痰也是重要一环,半夏燥湿化痰的功力很强,凭一己之力就能逼走体内的顽痰。

浮小麦、五味子是敛汗止汗,再加上白芍养血柔肝,三味药用在一起,一能敛汗,二能制衡麻黄、干姜、细辛等辛燥之性,以免伤及患者正气。

诸药合用,肺气宣、水湿除,问题就能迎刃化解。

外国人对中医的看法就是,潜移默化地让我们把有效廉价的中医,扔进垃圾桶,这样它们才会有机会。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10
20
58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最后的赤脚郎中
6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上半身一片火热,下半身一片虚寒,我用“黄连+干姜治好患者的2年的失眠和腹泻后,师父却说我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刚从医那几年入,我虽名义上为看诊,但其实也大多是给师父打个下手,他老人家诊完脉,我再诊一次,最后交流一下,从中受益良多。
 
记得有次,应该是节假日,师父和我照例来了医馆,没啥病人,我们就各自研究医书,也很是惬意,突然,师娘一个电话叫走了师父,偌大的医馆,剩我一人。
 
想着没啥病人,我中午打算早早关门去吃饭,可刚走到门口,就来了一位患者。
 
这人是个年轻的女教师,说是趁节假日来看病。仔细一问,我才知,她有个上热下寒的毛病。
上热,就是经常反复长口疮、痘痘,时不时有失眠烦躁的现象。下寒,就是她小肚子那块经常凉凉的,容易拉肚子,夜尿多,来例假时还痛经,经血中有瘀血块。
 
看诊后,我发现她舌红,苔白腻,脉寸部细浮。
 
思索了一会,就想起前两日刚看的《伤寒论》里有个方子很是对症,于是辨证开方: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
 
我告诉患者,这个方子能打通她的中焦,让上中下焦一气贯通。
 
患者看了看方子,说:“我听说你们这个医馆看得好,可是医生是个老先生,您这么年轻,看着也不像啊!”
 
我笑笑说:“你说的那是我师父,他今日有事回家了,一时半会来不了,我也跟着师父好多年了,经常和他一起看诊,这个方子,不是我瞎开的,是咱医圣张仲景的方子,很对你的症状,你回家试试。”
 
患者笑笑说:“我也并非不信你,其实这年轻老师和年轻医生,很多时候的处境很像,我信你,况且你说了,这是医圣的方子,想起来也更靠谱些。”
 
说完,患者就抓了药走了。
 
师父忙完家里的事,到医馆时已经快关门了,询问我今日的情况,我老实说到:“今天就来了一位女患者,上热下寒的毛病,您没在,我就开了个甘草泻心汤的方子,我感觉挺对症的,效果也应该不错。”
 
师父仔细听我描述了患者的情况,又翻看了我写的就诊记录,然后一脸笑意地说到:“不错,不错,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子的?”
 
我说:“就是前两天看《伤寒论》里面讲了这个方子及适应症,觉得合适就用了。”
 
师父笑笑说:“你这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你要知道,一般的人,应对此症,是补不得也泻不得,这也是上热下寒最棘手的地方。而你仅凭一张经方,就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是你潜心学习的结果,但日后若是我不在,你开了方子还是最好联系我一下,毕竟患者身上无小事。”
 
我点点头,为自己的“鲁莽”捏了一把汗,也被师父的“仁心”再一次折服。
 
结果患者用药5剂后,腹泻的情况就有好转,脸上的痘痘也消下去了不少。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睡眠、食欲恢复正常,身体没有其它不适。后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半夏化痰,能把阻塞脾胃气机的痰湿化掉。干姜散寒,加上炙甘草,可以把干姜的热涵养住,让干姜的药力缓慢地发挥释放。
 
祛了痰,祛了寒,再用大枣把脾胃补一补,脾胃功能恢复了,身体的“交通堵塞”就解决了。
 
此时,我们加入黄芩和黄连两味苦寒之药,把停留在上半身多余的火气清一清。
 
如此一来,这个方子中既有寒药,又有热药,既有补药,又有泻药,相互辅佐,又相互制约,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如今翻出这样一件陈年往事,一是缅怀师父,二是也提醒我自己和后辈们,行医笃定的事,要大胆,不要受掣肘,但在自己经验不足的时候,为了患者的身体,我们还是应该咨询下更有经验的前辈,毕竟,咱这行业,关系的是患者的身体健康啊!
...
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