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军歌怎样诞生,词作者为何终生不主动提及,背后什么故事?

 新用户10557412 2022-08-18 发布于四川

志愿军军歌怎样诞生,词作者为何终生不主动提及,背后什么故事?

原创2022-01-08 16:15·浮云索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大家知道,这首气势昂扬的歌曲就是耳熟能详的志愿军军歌,它在志愿军中的地位,如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在解放军中的地位一样。当然,它的正式名称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随着抗美援朝作战应运而生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美国远东空军赴朝参战。27日,又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9月15日,远东美军第10军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中部的仁川登陆,迅速切断朝鲜人民军归路,整个战局立刻呈一边倒的局面,朝鲜政府和人民军危在旦夕,战火甚至烧到了中朝交界的鸭绿江边。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国排除刚建国时国内局势复杂、工业基础薄弱、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百废待兴、武器装备落后、保障物资缺乏等等一系列困难,在苏联未派空军掩护的不利条件下,坚决毅然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从1950年10月开始,志愿军分批赴朝参战,在之后的近三年时间里,累计约有240万志愿军将士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在我们原先的印象里,志愿军都是唱着这首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的。但实际上,早期志愿军过江虽然是唱着这首歌,但曲子却完全不是这首,歌词也不是“跨过鸭绿江”,而是“横渡鸭绿江”。

一、激情谱曲,唱响全国

这首战歌真正成为歌曲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11月26日,也就是长津湖鏖战的前一天,战场的千里之外——北京,时任我国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周巍峙在一次工作会上,偶然看到了当天出版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报导志愿军的通讯。

周巍峙是从抗日烽火中成长起来的革命艺术家,后来当过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务。他创作的《苏武牧羊》《前线进行曲》《上起刺刀来》等歌曲都广为传唱。在周总理逝世之后,他把人民的哀痛和对总理的思念,以及北京街头无数人群泪送总理的感人场面,用音乐汇成了一曲《十里长街送总理》,最后由他的夫人,著名歌唱家王昆老师登台演唱,立时震撼全场,台上台下所有人瞬间热泪奔涌而出。

周巍峙早年既教部队歌曲,又当过战地记者。长期的军旅生活令他对援朝志愿军的情况特别关注,所以一看到这篇通讯就不禁阅读了起来。很快,其中的一首短诗跃入了他的眼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诗的内容没有几句,但每个字分量都很重,情绪饱满,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周巍峙立马被诗中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激发了热情,浑身热血沸腾,感觉自己就是一位即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看着看着,就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创作激情。

据周老后来回忆,他当时脑子完全被这首诗激发的旋律给占领了,他一边小声哼哼,一边用手在腿上敲打着拍子。反复几次后,灵感一下子出来了。然后快速用笔将谱子标了出来,总共也就半个小时的工夫,一首慷慨激昂的乐曲就一气呵成了。

另外,周巍峙根据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成了“抗美援朝”。这一作品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题,于11月30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随后,各大报刊杂志纷纷转载,12月1日出版的大连旅大区团委杂志《民主青年》,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题,在杂志的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歌曲。

周巍峙看到后,眼前一亮。本来他就对原先的标题《打败美帝野心狼》不是很满意,认为大连这个杂志的“战歌”一词非常用得到位,贴合词的主题和曲的旋律,就将歌曲名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后经总政治部批准,将此定为正式歌曲名。

195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题,再次发表了这首歌。此歌曲一经发布就在全国广为传唱。4月2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知: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与《义勇军进行曲》一起作为五一劳动节游行基本歌曲。

就这样,战歌很快传遍全军,响彻朝鲜战场和祖国大地,成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一致心声。伴随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前方,装备简陋、斗志昂扬的志愿军将士冒着酷寒和炮火奋勇杀敌,大量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保家卫国,数不清的孩子争先恐后地捐出自己仅有的零花钱,城市工人、乡村百姓,纷纷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热情……

1953年~1954年,文化部和全国文联组织对建国以来产生的优秀群众歌曲进行评选,志愿军战歌从一万多首参评歌曲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正要表彰优秀、颁发奖金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这首战歌的词作者不知道到底是谁,因为词作者那一栏写的是“志愿军战士”。这么好的歌曲,作者怎么能不搞清楚呢?于是,组委会赶紧开始寻找原创作者。

二、辗转寻找,作者不认

首先找到作曲的周巍峙,获知歌曲的原文是出自《人民日报》的一篇战地通讯,题目叫《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通讯记者是新华社的陈伯坚。

根据这一线索,调查组又马不停蹄找到了陈伯坚,谁知,他并不是词作者。据他回忆:在志愿军入朝之前,自己作为新华社随军记者到炮兵一师进行采访,看到连队的墙报上贴满了各种决心书,其中有一首表决心的诗写得特别好,充满了战斗气氛,就抄录了下来:“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的好儿郎,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他在写战地通讯时就把这首诗作为开头,不过为了增强英雄气概和读音脆度,把原文中的“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把“中华的好儿郎”改为“中国好儿女”。

作者出自炮兵一师!锁定具体单位就好办了,调查组很快通过师里找到了歌词的原创作者——当年的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

麻扶摇是黑龙江绥化人,曾跟随炮兵1师参加过辽沈、平津、太原等战役,一直打到湖南衡阳,随即第一批入朝参战,1955年授大尉军衔,后来调任第二炮兵某基地组织处长、后勤部副政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军职)等职。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好不容易找到麻扶摇,他却不认为歌词是自己写的,并且表示,这首歌在他们部队传唱已久,有战友也说这是他写的歌词,他却从不这么想。他认为,这几句词谁都能写出来,它们表达的是志愿军官兵共同的心声。

那么,到底是不是麻扶摇写的呢?调查组通过交谈询问,获知了歌词最初的创作过程。

三、肺腑誓言,难抑豪情

1950年10月,麻扶摇所在部队奉命开赴鸭绿江边待命,准备参加抗美援朝。在他们5连表决心大会上,全体指战员群情激奋地表态发言,有的表示要“保卫和平,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有的发出“横渡鸭绿江”的豪言壮语,有的高喊“打败美帝野心狼”,麻扶摇心潮澎湃地听着,边听边记录……

“报告!”这时,门口闯进来一个高个子战士,气喘吁吁地大喊道。

“四班长,批准你回家结婚,怎么就回来了?”麻扶摇惊讶地问。

“指导员,我要去打仗,为祖国开炮!”高个子战士用沾满汗水的双手递上请战书。

这位年近30岁的炮兵班长,叫石宝山,老家就在附近几十里地处。年迈的母亲多次催他回去结婚,组织上也批准了。但部队参战在即,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家和家人商量,达成一致意见,要先保家卫国,并咬破手指写下血书:

“战火烧到了家门口,我是党员是班长。定要卫国保家乡,打败美国野心狼。立战功,打胜仗,捧着奖章见爹娘。”

麻扶摇接过请战书,看着那浸透鲜血的字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最后颤抖着说:“你这个头带得好!”

这时,耳边又响起一声“报告”,“我们也要求参战!”原来是两个生病住院的战士,他们显然是从医院里偷偷跑出来的。

麻扶摇紧紧握住他们的手:“等康复了再说嘛!”

“四班长搁下婚事不办跑回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请战!”

这时,又跑过来一个女战士,满眼泪花喊着:“我绝不留守后方,男女平等!指导员不能偏心眼!”

战士们的决心,深深打动了麻扶摇:“好吧!我代表连里,接受你们的请战!”

表决心大会继续进行,战士们出自肺腑的誓言,无处不表达着冲锋陷阵的激情、一往无前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决心。麻扶摇听得难以自已。会后,他按捺不住激荡的心情掏出笔,写下了前文所述三句出征诗:“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

据他后来回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只是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是战士们出征前昂扬的斗志,令他不由自主产生的激情。

在第二天的动员大会上,麻扶摇慷慨激昂地朗诵了自己写下的这首诗。战士们立刻被这首气势磅礴、充满战斗激情的诗震撼了、沸腾了,感到把他们想说的话说了,把他们想呐喊的声音喊了!全都不由自主地跟着麻扶摇,激昂地向祖国宣读着心声……

很快团里编印的《群力报》和师里的《骨干报》相继刊登了这首诗,连里一位姓曾的文化教员还为它简单谱了曲,教大家唱。这不是后来世人熟知的那首曲子,没有流传下来,不过第一批入朝的部分将士就是唱着这一曲跨过鸭绿江的。战士们也纷纷以此表决心、贴墙报,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就是这样看到这首诗,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这回找到了歌词的源头,显然就是来自麻扶摇所创的出征诗,但他坚持认为,其中的词句和意境,都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英雄行为描绘的,只是战士们豪言壮语的记录和表达,他们才是真正的作者!

所以,他不认为歌词是自己写的,署名“志愿军战士”也很确切。况且,他还有个理由,就是词内容略有不同,“跨过”两个字肯定不是他写的,“中国好儿女”也不是原话,“抗美援朝鲜”变成了“抗美援朝”。当然,这个理由是很牵强的,这几处只是在原创的基础上稍作了修改。

麻扶摇坚持自己不是词作者,但师里的领导急了,说:“这不是你麻扶摇个人的事,它关系到我们部队的荣誉!”甚至找出来当年部队创办的报纸,指出:“在大会上宣读这首誓词表决心的,不是你麻扶摇吗?”

找到歌词作者的消息传回北京,当时的评委会成员之一、后来升任总政宣传部长的李伟将军说道:“我是老炮兵,麻扶摇我知道,是位模范政治工作者。这首歌词的产生过程我是知道的,当时我还带着文工团慰问过他们。”

1959年,大型歌集《歌唱祖国》收录了志愿军战歌,第一次正式标明“麻扶摇词”。从此,各种媒体登载这首歌曲时,词作者都署名为“麻扶摇”。

但麻扶摇后来从未主动提起过自己和这首歌词的故事,以至于他认识的人中,至今还有许多人不知道:他就是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

直到晚年,麻扶摇仍然坚持说:

“词虽然是我写的,但反映的是部队指战员当时的心声,也是全国人民当时的心声。即使我不写,别人也会写出来。不是我有多么高的才能。就算我成了名人,也是时势造出来的。”

“战歌唱响后,有人说我成了名人,是歌词作家,我一概摇头否认。我不是搞创作的,以后再没写过什么,我只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是人民军队里的一名政治工作者。”

是啊!麻扶摇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写出了当时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的心声,写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则是唱着这首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亿万中国人民也是在这首歌的感染下,迸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情,支援前方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四、激昂雄壮,催生斗志

让我们再次通过这首战歌来感悟那个荡气回肠的英雄岁月、保家卫国的强烈情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可以想象到,面对鸭绿江对岸翻滚的战火,志愿军将士们那种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那种面对强敌,敢于亮剑,敢于用战斗去争取伟大胜利的气势!

要知道,那时的中国还一穷二白,工农业生产总值不过100亿美元,物资极度匮乏,军队基本上是步兵,只有少量炮兵,海军空军尚处初创阶段,武器装备相当落后。而美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是我们的30倍,拥有强大的海空军、有着大量先进武器和现代化后勤保障的地面部队,甚至还有原子弹。

敌我力量如此悬殊,更反映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风雨来临、军号吹响时所表现出的义不容辞、冲锋向前的万丈豪情。

战歌响起,英雄的志愿军,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用一次次卓绝的胜利,把侵略者从鸭绿江边一直赶过三八线。让人感受到的是战士的忠诚与无畏,是排山倒海的战斗气势,是舍我其谁、勇往直前的亮剑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内忧外患过程中逐渐培育起来的浩然正气!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可以想象到,志愿军将士把保家卫国和保卫世界和平融为一体的强烈情感和博大胸怀,是指战员神圣使命感的写照,也是自我感情的抒发,更加突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驻守的高地仅仅 3.7平方公里,却在43天里承受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炸弹的轰炸,整个山头被整整削低了两米。在殊死战斗的日子里,战士们凭着对祖国、对和平的热爱,在心里默默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罕见的英勇,打退了“联合国军”九百多次冲锋,歼敌25000多人,击落飞机300多架。最后,当冲锋号角吹响,更是把胜利的旗帜重新插回主峰!

在更多的战线上,战士们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不得不昼伏夜出,更不敢生火做饭,饿了就嚼几口炒面,渴了就塞几口雪水。而当主要交通线被炸毁后,物资被滞留在后方,雪成为了前线战士充饥的粮食之一。

深冬季节,一场场暴风雪,让夜间的最低气温骤降至零下40度,部队在茫茫雪野中匍匐前进,身着单薄棉衣的战士,被冻得四肢都失去知觉,有的耳朵冻掉了,有的结了“冰胡子”能到胸口。冲锋开始后,他们又生龙活虎地奋勇向前,面对敌人不分昼夜的炮火倾泻,一线战士不断地被打光,不断地补上,又不断被打光,有的甚至被炮弹炸掉了一条腿,自己包扎止血后,仍然高喊着向前冲锋……

这时候,战歌就是动力,就是旗帜,引领着大家前进。最苦的时候,为了取暖、鼓劲,大家就一起唱志愿军战歌。据老兵庞兴海回忆,这种旋律更像是一种思念,一个旧时老友,从不远去、温暖陪伴,在当时的困苦条件下,这首歌极大鼓舞了士气,激起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像大海中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可以想象到,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神州大地,大江南北,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情景。

当时,每一村庄、每一街道、每一机关、每一学校、每一工厂、每一商店全都动了起来,积极参加支援前线的运动。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通知》仅4个月,全国人民就捐款1186亿元,捐慰问袋77万多个,慰问品126万件。1951年6月,总会又发出捐献飞机、大炮的通告,仅3个月,就捐献飞机2481架,另加9970亿武器购买款。

这场新生共和国的立国之战,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信,打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在1950年“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期间,收到中朝军队收复平壤的消息,与会几十个国家的几千名代表振臂高呼:“毛泽东万岁”“新中国万岁”,时间竟长达10分钟之久。

伴随这首英雄的歌、战斗的歌、胜利的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鼓舞激励着中华儿女无惧任何艰难险阻、不断奋勇前进,无论是危亡之际的英勇无畏,还是和平岁月的感恩在怀,都将焕发出广大中华儿女心中的光耀底色,铸就起中国的脊梁!正如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元帅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