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做好旅游与产业的协同开发?

 创艺园文旅设计 2022-08-18 发布于广东


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

自2018年党的十九大会议中,已经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提上了工作日程中。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五大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01)
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通常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重点在于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的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从而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以新型专业农民、适度规模经营、经营外包服务和绿色农业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需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一体化以及发展,促进农民产业链的延伸,创造更多的就业、收入的机会。

02
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其内容包括了建立干净整洁的村庄,村里的水、电、路和其他基础设施是完美的,保护自然,适应自然,倡导保护乡村气息,保护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态系统,管理乡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乡村生活环境有绿色,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03
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风文明建设包括了促进乡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改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并充分借鉴国内外乡村文明的优秀成果,使得乡风文明与时俱进。

04
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一般治理的效果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越好,因此,需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平安乡村。

进一步加强党群和干部群众关系,有效的协调农民和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以及长远利益,确保乡村充满活力且和谐有序。

05
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通常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需用农民的富裕程度来评价,因此必须努力保持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时继续降低乡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使广大农民和全国群众能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稳步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旅游开发中的困境

在乡村振兴项目的开发中,旅游仍然是一种重要开发手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2020年年报)

回望过去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在不断缩小,同时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上升。这其中得益于全社会在高速发展中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一个清晰的事实: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
原因


究其根本,在乡村振兴中的旅游开发其实就是一种调控手段,通过充分利用农村、乡镇地区的本地资源优势,吸引与引导城市的各项资源,为乡镇赢得产业回归、客源市场等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然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政府、企业都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从决策到执行,从规划到落地,其中既有部分主管部门对此类开发项目的业务能力不高而导致项目失控,也存在企业在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利益回收,短时地进行掠夺式开发,快速消耗了许多需要时间培育的资源而导致项目崩盘。

旅游市场经过多年的开发与耕耘,出现了许多旅游开发的思潮。从早期的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开发,到后期以地产开发为利润平衡点的文旅项目。不少企业也经历了旅游市场的“过山车”。在初始开发的项目中“爆红”,自以为触摸到旅游开发的“财富密码”,然而后续的项目却在不断变化的旅游环境中日渐衰退,最终只也只能望洋兴叹。


如何有效进行乡村振兴的旅游开发

在长期摸索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旅游项目的本质还是依靠客流消费产生利润,但再优秀的项目也会存在着游客审美疲劳,尤其在当前的乡村振兴项目中,一些地区并没有很丰富的名山大川的自然资源,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旅游开发“提质”,将是此类项目的一个重要命题。

0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产业具有可循环性。在乡村振兴的旅游开发中,如果导入了产业,将极大的摆脱项目对旅游收入的依赖性。旅游收入来源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受到季节、假日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产生巨大波动,而项目基本支出确是相对固定。因此在众多旅游项目,如何稳定收支平衡也是非常考验项目决策者的能力。然而相对于旅游而言,产业自身具有相对稳定的市场收入,而产业的开发过程更是需要政府的引导以及企业和乡镇居民的通力协作,因此产业开发对以上三者都存在巨大的正向作用。

(新会陈皮村、陈皮展销交易中心)

新会是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也是广东著名的侨乡之一。新会陈皮村是以新会陈皮“种植、收储、鉴定、研发”为核心,集陈皮交易、特色餐饮、休闲养生、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中国首个大型特色农产品商业文化综合体,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4亿元。利用文化旅游、大型活动、微信和电子商务平台为抓手,保持与商家、消费者持续互动,不断推动交易平台的打造和服务平台的搭建,让陈皮文化走出江门,让陈皮交易走向全国市场。

新会陈皮是江门市新会区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的标志产品,并于2019年入选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新会陈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现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新会陈皮
02
品牌化、产业化是稳固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陈皮村项目是一个将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优秀案例,整个园区以陈皮为主题,通过挖掘陈皮历史文脉与食用、药用价值,将新会陈皮进行品牌化、产业化的开发。类比旅游业,所谓品牌化,即为打造项目自身IP主题,将产品背景文化与故事进行提炼加工,并以此作为贯穿整个项目核心体验;而产业化之于旅游,则是将项目资源进行重新设计整合,打造出有趣的旅游场所,营造游客所需的游玩、消费场景。两者在逻辑与思路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整个场地被划分出多个功能区域:陈皮文化体验馆、新会陈皮投资交易中心、新会陈皮交易市场、987陈皮商业街、新会陈皮生活空间以及新会陈皮柑茶加工批发基地。以旅游作为项目的引流方式,以产业输出作为项目的进项手段。

(新会陈皮产品展示图)

产业的产品价值的在于销售输出,而旅游的产品价值也同样体现在游客的消费。如何打造出适宜游客消费的场景,恐怕在这点上旅游业的做法更符合现代人的消费模式。目前较为主流的旅游消费都更加强调与游客的共情,在销售方式上,除了各种为游客贴心考量的“消费刚需”外(如用餐、饮料等),更注重游客的“体验感消费”——打造与主题产品相匹配的游玩场景,引导游客在游玩中体验,在体验中消费。

(新会陈皮村茶饮区展示图)

03
包装设计是项目的点睛之笔

在所有类型的项目之中,包装设计永远都是体现项目品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是在项目的公共区域,需要体现出产品与项目的关联性,更加需要有引导游客“入画”的能力。通过各种包装设计,将游客带入到项目的场景之中。

在包装设计中,着重对核心主题概念的抽象提炼,通过设计将元素重构复现,展现出更具吸引力的体验场景。在陈皮村的设计中,设计师利用竹子良好的延展性,完美的将陈皮这种具有多项异性的产品,通过吊顶、装置等方式进行场景搭建与重构,不仅为游客提供空间上的趣味,更是直观地传达了视觉上对产品的认知。让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文化与认知的“陈皮空间”,兼容并蓄的表达出了项目的核心内容,为项目增加更多特色亮点。

 

(新会陈皮村博物馆展示空间) 

 

(新会陈皮村博物馆展示空间)

 

(新会陈皮村景观节点)

04
追求配套服务的品质感

通常在旅游项目中,开发者只是着重对主要的游玩的场景进行设计,对一些配套区域进行有意无意的忽略,例如停车场、洗手间等位置往往存在与项目品质不匹配,只保证了基本的使用功能。然而在实际运作当中,这些区域却是非常重要,他们会让游客直观的产生对项目的“第二印象”,从而决定了项目是否可以满足对游客的真实的心理预期。

 

停车场通常是游客抵达项目地的第一站。除了需要做到停车场的布局选址合理、人行车行流线合理外,在造型与包装上也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确保停车场也能和项目产生空间和视觉上的相互呼应,从而让游客在心理层面对项目产生了一种“进入场景”的认知。

 

卫生间可以说是游客游玩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市场越发成熟的当下,对“生理需求”的空间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在使用功能上要经过系统而周全的规划外,也要在游客的体验感上做足功夫。品质感来源于对环境的抽象认知,而在一系列的认知中,刨除了基本的使用需求外,剩下的无外乎就是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的感知。因此在营造场景中,需要更多通过技术手段,结合声、光、影像等方式,将项目的核心元素与形象不断的在游客心中“印染”,加深对游客的心理暗示,从而达到心理与生理上的双重满足。 

小结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略,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浪潮中。在林林总总的项目中,政府、企业与村民常常会出现三者相互肘制的局面,从而导致项目无法呈现出应有的结果。

一个好的落地型项目,应该抓住开发重点,推陈出新,始终保持着对市场的吸引力,双轨并行,利用产业与旅游的加持,通过产业驱动项目发展,通过旅游带动市场流量;兼容并蓄,让产业与旅游相互融合,挖掘自身优势,形成产业与旅游的开发互补,从而实现项目的长远生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