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基础》连载——第2章 市场中的那些事儿

 巨蟹座思考者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很多事情看似毫无联系,但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其实它们都体现着相似的经济学原理。2009年气候不佳,葱、姜、大豆等农产品的产量下降,全国刮起了“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涨价狂潮。每年一到年末,平时的特价机票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特高价”机票。当石油价格大幅下降时,小轿车市场里也挤满了人……这都反映了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定理。

本章将介绍供给与需求及其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解释了市场中买家与卖家的市场行为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卖家形成市场供给,买家形成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而每个买家和卖家对市场价格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这可以由弹性来衡量。

只会织衣服的小依怎么能顿顿有肉吃?——什么是市场

原始社会的邛崃山有一个邛人部落,有人擅长编衣服,有人擅长打猎。

小依是部落里的一个小姑娘,她能编得一手好衣服,但身体瘦弱。如果她出去打猎的话,获得的成果很少,会填不饱肚子。部落里的阿牛身体强壮,并且擅长打猎,时常能捕回狗熊麋鹿。但阿牛笨手笨脚的,不会编衣服,因此只能披着粗糙的野兽皮毛,这让他觉得很不舒服。

有一天,阿牛挑着很多猎到的兔子路过小依的茅屋,他看见小依的门口放了很多编制精细的衣服,心里想:“如果,我也能穿上这样的衣服就好了。”正当他驻足沉思的时候,饿得肚子咕咕响的小依出得门来,看见了阿牛。小依看见阿牛的眼神,灵机一动,说:“你想要我的衣服吗?”阿牛点点头,小依接着说:“你用你的兔子跟我换吧,两只兔子换一件衣服。”阿牛看了看自己的兔子,心想,反正自己也吃不完,就跟你换吧。于是两人就交换了兔子和衣服。后来,其他猎人也开始到小依这里来用猎物交换衣服。自此以后,小依就专心编衣服,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打猎的人专心打猎,有舒服的衣服穿了;交换便这样产生。

后来,人们逐渐把多余的东西拿到村头寻找需要的人。部落里有人擅长采摘野果,有人擅长制作工具,有人擅长制盐、烧陶、织鞋等,他们都到村头从别人那里换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村头成为了固定交换物品的地方,这里就成为了市场。

市场是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和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产品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产品的供给。我们会经常穿梭于各种市场中,去农贸市场购买水果蔬菜、去超市购买生活日用品、去商场买衣服、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这些市场组织健全,买者和卖者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易。

还有一些市场并没有什么组织。例如,炎炎夏日,某个小镇的冰棍市场。冰棍的买者没有在固定时间聚集在一起;冰棍的卖者也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各个卖者标出冰棍的价格,而各个买者决定买多少根冰棍。然而,这些冰棍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冰棍买者从各个冰棍卖者中进行选择,来满足其需求,而冰棍卖者都努力去吸引冰棍买者,以便经营成功。尽管这个市场没有人去组织,但由冰棍买者和冰棍卖者组成的群体形成了一个市场。

为什么王婆婆的韭菜卖不出去了?——竞争

王婆婆退休后一直经营着一个菜园。每到蔬菜成熟的季节,她都要挨家挨户地给亲朋好友送菜。即便这样,还是会有很多蔬菜吃不完,尤其是韭菜,王婆婆索性将一些韭菜拿到集市上出售。和集市上很多卖韭菜的商贩一样,王婆婆的韭菜定价也是1元/斤。她早上出来,到中午的时候韭菜就都卖光了。王婆婆想,“如果我提高价格到1.2元/斤,可能到下午才能卖完,但应该还是都能卖出去的,这样每天就能多赚几元”。想到这里,王婆婆不禁感叹自己竟然如此“精明”。

心动不如行动,王婆婆把价格提到了1.2元/斤。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是王婆婆料想的那样。除了几个在她那里天天买韭菜的常客买了几斤韭菜之外,其他人都只是问了一下价格就走了

为什么王婆婆把韭菜的价格提高到1.2/斤,就几乎没有人去买了呢?这是因为王婆婆的韭菜与市场上其他人的几乎没有差别,如果卖得比别人贵,就没有人会去她那里买。但王婆婆也不会比别人卖的便宜,因为在1/斤的价格下她完全可以把所有韭菜都卖出去,她没有理由降价出售自己的韭菜。另一方面,每天买韭菜的人很多,每个人是无法影响韭菜的价格的,因为每个人的购买量很少。这就是一个竞争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有许多买者和卖者,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像这样不能影响市场价格的个人,我们称之为价格接受者

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市场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像韭菜市场这样高度竞争的,也有比韭菜市场竞争弱一些的,甚至还存在没有竞争的市场。了解导致市场不同的原因,我们能够分辨所处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决定合理的商品价格。

张小波为什么选择比亚迪而非宝马?——需求

张小波这几年在外面打拼,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万。最近他回到家乡长春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打算长期在长春发展。对于辛辛苦苦赚来的100万,他已经做好了规划:50万买房、30万买车、20万留作子女的教育费用。

他来到市里一家大型4S店,销售小姐向他推荐一款宝马SUV。可是,这款SUV价值42万,远远超出了他的预算,只好询问其它的款式。销售人员又给张小波推荐了一款29万的SUV,但是相比之前那款,这款空间太小,也不是他想要的。销售人员了解了张小波的购买预算和他对汽车的各方面要求,便向他推荐了一款32万的比亚迪。虽然这款车不如宝马品牌好,但是性价比可以比拟42万的那款SUV。张小波细致了解后,也很满意,认为符合自己需求,便购买了这一款32万元的比亚迪SUV。

张小波在买车的过程中,形成了对那款32万的比亚迪SUV的需求,却未形成对42万和29万两款宝马SUV的需求。这是因为42万的宝马SUV太贵,张小波买不起;而29万的宝马SUV未达到张小波的心理预期,他不喜欢。对于这三种商品来说,只有那个张小波买得起并且喜欢的才是张小波需求的。经济学的需求正是指市场上的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按照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判断是不是需求,依据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张小波虽然买得起29万的宝马SUV,但是这款车,空间狭小,性能方面达不到要求,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不构成对这款车的有效需求。第二个方面是购买能力。张小波虽然中意42万的宝马SUV,但是他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去购买,所以也不构成对这款车的有效需求。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人们的需求呢?

张小波买车时,放在第一位的是自己的爱好,在他看来,对实用性的爱好要超过对汽车品牌的爱好,所以他选择了性价比最好的那款32万比亚迪SUV。可见,消费者对商品的爱好会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产品自身的属性是不是符合消费者喜好,是决定需求量的关键因素。如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四川地区对于辣椒产品的需求就大;韩国人喜欢吃泡菜,对大白菜的需求就大。

面对拥有同样性价比、但是品牌更好的42万宝马SUV,张小波之所以没选,是对比了宝马SUV的价格和自身的收入状况。倘若宝马SUV的价格便宜一些或者张小波的收入高一些,那么张小波都有可能对该宝马SUV产生需求。所以商品的价格和人们的收入也是影响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那么,除了爱好、价格和收入,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需求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价格可谓是越来越低,但人们购买汽车时还需要考虑很多汽车之外的其它因素,比如汽油费用、停车费用等。一般来说,汽油越贵,人们购买汽车的行为就会越谨慎。由于电动汽车具有节能环保、噪音小、受到政府政策扶持等优点,有些人就会选择电动汽车而放弃对传统汽车的需求。其中,汽油是汽车的互补品,电动汽车是传统汽车的替代品。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的消费是一致的,消费者不能单独消费其中一种。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消费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的变化也影响该商品的需求量。

在所有影响需求的因素中,个人消费爱好直接影响产品需求,爱好的人越多,需求越大。如果说爱好是需求概念中意愿因素的体现,那么收入就是支付能力的体现,收入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产品需求。对于一个区域来说,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越高,对各类产品的总需求越旺盛。对于个人来说,随着收入的增长,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有量的变化,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同一个女生,在大学时期用的化妆品和工作十年之后用的化妆品,肯定有显著的差别,品牌定位会不一样。这种差别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收入。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中高档商品的需求量增大,低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声明:本文系FUTO玩转金融原创文章,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