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能与文明》68.财富获得与个人目标

 巨蟹座思考者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偶读闻歌的《本能与文明》,其对许多事物的理解或许对当下有重要意义,问他为何不发表,他却认为人们追求的大多是短暂的愉悦,没人会对他思考的问题有兴趣,我便说今日自媒体发达,不妨一试,或许对部分人有所裨益,这也算不枉费思考与写作的辛苦,他仍然拒绝。而此次却找我试试自媒体发布,我自然欣喜。

68

财富获得与个人目标

闻歌 著


在当前的中国,一个人只要有钱,即便他是通过寻租、欺骗和讹诈得来的,绝大多数人都会羡慕他,认为他是一个成功人士。社会对人的价值判断局限在财富多少这个唯一标准上。这个现象是让人恐惧的。

经济活动中,个人的目标为更高的回报或更多的财富,这是符合人之本能的,无可厚非。获得更多财富,个人可以有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机会。财富是文明社会个人自由状况的一个量化指标,财富越多,个人自由越多,个人目标可以更高或更多,实现目标的可供选择的路径也会越多。

一个人进步的动力来自于职责、梦想和好奇心,这些动力大致对应了个人潜在地能为文明做出多少贡献。平均意义上,仅仅由职责推动的个人努力的潜在贡献最少,而由好奇心推动的个人潜在贡献可能最大,梦想推动者居于中间。当一个人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勤奋实现财富积累时,他对人与人、人与群体和人与自然三个关系的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其对三者的关注重心通常会由前往后移动。通过知识和勤奋增长财富的个人同时也在积累认知,其人生的目标也可能越来越高,而并不是仅仅为了财富积累。

如果个人财富不是经由个人知识增长,而是依靠财富转移而来,那么个人的生活目标并不会提高,甚至会产生变异的本能需求。比如通过掠夺别人财富而变得富有的人,他可能会追求更广范围或更奇特的性爱,而不是基于繁衍和文明之美的爱情;追逐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而不是寻求文明之美。其原因是这些人不具备知识和能力来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此时无论是失去财富者还是获得财富者都不会建立更高的人生目标,甚至于都会降低目标。群体内大多数人的个人自由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这些结果昭示着激励机制失效,社会组织功能紊乱,文明将会退步。

从一个群体层面看,如果绝大多数人都陷于生存挣扎而同时小部分人在满足变异的本能需求,寻求财富就成为了这个群体判断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那么,群体中只有很少能够抵抗世俗蔑视的人会建立探寻自然规律的人生目标。

如果个人财富的多少取决于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者说取决于个人以知识为核心的能力,那么个人很可能建立梦想和好奇心推动的人生目标,而且因为其知识的增长,个人自由也更多。基于梦想和好奇心的追求往往并不相同,因为能够成为个人梦想的方面有很多,人们好奇的自然点也有很多,从而群体内就展示出各种各样不同的个人目标。每个目标的实现都不容易,但都有一个可能,而且由于个人自由的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还会增大。我们并不知道哪个个人目标的实现将拓展人类的已知世界,但是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已知世界增大的可能性会更高。群体内个人目标越多,个人自由越多,其文明进步的可能性就越大。

社会组织的产生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人自由不受侵犯,但当其具有强大的力量的时候,能够决定这力量使用的人可能会违背这个初衷,他们容易受强大本能的驱动而侵犯个人自由以获取别人的财富。唯一的期望是限制组织的权力到能够保障个人自由的最小范围,但是这话本身并不意味着是一个方案,因为即便是更小一些的权利范围,实施者依然可以滥用权力来侵犯个人自由。

有时我们的确觉得一个文明陷入积重难返的状况是宿命,不过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文明在即将崩溃时又奇迹般地复活了,个人自由又有了空间,生机勃发,文明又开始逐渐进步。

人类拥有文明可能不是必然,即便是必然,人类历史上仍然有许多文明崩溃而消失,大自然也不会对任何文明的崩溃和消失掉一滴眼泪。依然存在的文明不一定能够持续下去,而消失的文明除了强大的自然或外来冲击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很可能是群体中个体的目标都是为了财富,或都是为了生存,或都是为了满足变异的本能需求。

声明
本文章所有权归贝博文化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时,注明“来源:贝博文化”。违反上述声明者,贝博文化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