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能与文明》116.我们为什么喜欢故事?

 巨蟹座思考者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偶读闻歌的《本能与文明》,其对许多事物的理解或许对当下有重要意义,问他为何不发表,他却认为人们追求的大多是短暂的愉悦,没人会对他思考的问题有兴趣,我便说今日自媒体发达,不妨一试,或许对部分人有所裨益,这也算不枉费思考与写作的辛苦,他仍然拒绝。而此次却找我试试自媒体发布,我自然欣喜。

116.我们为什么喜欢故事?
闻歌 著

当我女儿刚刚会说话时,一天我把一个布偶动物玩具给她玩,她看了一眼,无动于衷,扭过头去,她对这个布偶显得没有兴趣。我压着嗓子假装动物说话,并晃动着布偶的头和身子,像是布偶是活的。这时,女儿猛地转过头来,表情欣喜,两眼放光地看着布偶,并探头靠近,用手去触摸它。当布偶开始“说话”和“行动”时,一定有什么东西与女儿的大脑共振了,她不再认为布偶只是一个冰冷的东西,她感知到了布偶的“生命”,布偶有声音,有动作,仿佛一个有故事的剧目就要开始了。

在人类初期,对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缺乏了解,但是对未来的预测是人类的追求,借以消除对不确定性的恐慌。高级动物神经系统进化的方向就是存储各种“情景”和应对策略,以便未来遇到相似情景可以迅速做出合适的行为决策,保障生存。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更高水平后,想象就在每个人的大脑里游荡。对于所见的风雨、雷电、冰雪、疾病、生死等所有现象,人们必须有一个解释,这样才能觉得安全,因为解释通常也提供了行为依据,人便有自己掌控着未来的感觉。在缺乏科学知识来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之时,想象出一种解释,是早期人类所有群体都会自然而然地进入的一种状况。

那时,所有群体分别都把自然现象拟人化,即认为任何对生活有大影响的事件都是有“人”操控的,这样的“人”被称为“神”,连凶猛的动物都是“神兽”。稍微深思,我们会发现,无论哪个文化塑造的哪个“神”都是人的自我形象与未理解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混合体。这种混合与人们常批评古人的“愚昧”无关,任何人在未来人的眼里都表现得“愚昧”。拟人化的原因在于人是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认识别人的,把别的事物当做人,理解就变得轻松许多。同时,人脑是通过连续的过程来连接情景和应对策略的。所以,我们认为狂风大雨是因为“风神”生气了,那么生气的应对方式是“安慰”或“讨好”。神化故事就在这样对神的拟人化演绎中产生了。人类所有群体都有大量的神话故事,而且非常相似,说明背后的产生原理是一样的。

小孩子对“会说话的”的布偶突然就产生兴趣,那也是因为她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来映射布偶,感知布偶,与布偶交互和玩耍。尤其当孩子看见布偶似乎在表演故事的时候,她的相关神经被激活了。

人喜欢故事,通过故事来认识世界,不管是自然世界还是人类社会。这是由人类的神经系统决定的。我们的大脑里有一种神经元叫镜像神经元,它可能是通过共振与外界发生联系,它使人具有共情、模仿等能力,也是认知和理解能力的组成部分。当你看见别人在做一个动作的时候,你也会不由自主的想做同样的动作,好像是他的动作引起你大脑指挥你的躯体跟着去做。这样的神经活动显然是有意义的,因为你与别人联系起来。将别人的行为结合到自己身上,我们才能产生共情,理解到别人的想法。这个理解不是抽象推理,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理性,它是直觉的,并不需要我们个体的思考。有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缺乏镜像神经元,这可能是他们无法理解别人也无法表达自己的原因。

镜像神经元不仅将自己与别人联系起来,也帮助我们将自然、抽象事物与自己联系起来。对自然拟人化的结果就是鲜活的神通过各种自然现象与我们交互,神的“喜怒哀乐”是它们对我们的惩罚或嘉奖。在漫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将许多记忆中的自然事件连接成复杂的剧情,成为跌宕起伏的故事,并一代代讲述下去。

对于抽象的事物,例如书本上的知识,如果我们能够将它们想象成有情节演进的故事,我们就会感觉容易理解,并能够记忆更长的时间。那种零零碎碎机械强记的知识却很容易就会忘掉。我们擅长理解故事,却不擅长理解抽象事物,这也是我们抗拒抽象,面对抽象问题感觉困难的原因。如果你认为数学很难,你尝试将每个知识及其前因后果或产生来源用口头语言讲述给别人听,慢慢地,你会发现数学就不会那么难了。教育应该既要经常将抽象的问题用故事讲清楚,又要帮助学习者练习在抽象世界里巡游。

当然,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多时候在讲故事或听故事,聊些看上去无关痛痒的闲文轶事。据研究,我们一生中,闲聊占据我们说话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对话来传递知识或其它“有用的信息”并不是我们喜欢故事的主要原因,听和讲故事是我们本能的需求。相互讲述故事时,人与人之间不仅相互慰藉了心灵,还了解到彼此的好恶和观点,这将决定两人之间是否可能建立友谊。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类个体是通过闲聊来寻找伙伴的,就像黑猩猩通过相互梳理毛发结成伙伴一样。即使已经成为伙伴,我们还需要讲故事来维持和促进伙伴关系。

闲聊的时候,由于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我们极易于置身别人所讲的故事之中,跟随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生活中更难成为一个旁观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是我,我就会……”。这是为什么我们对看见的所有事情都有指手画脚的冲动的原因。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明知道那些情节是假的,我们也会因为人物的“愚蠢行为”恨得咬牙切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行为愚蠢”的是陌生人,我们会克制自己不“教训”他,因为有可能引起别人的愤怒和反击;若是亲密的人,如家人,我们往往没有此顾虑,于是常强行介入。虽然会引起不快,但是我们也很少反思自己,而是认为被“指导的”人太执迷不悟、太固执了。

感情的需要让我们在一起生存,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好好地在一起,是因为我们有实现我们相互理解的生物基础,形式上,故事是载体。

声明
本文章所有权归贝博文化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时,注明“来源:贝博文化”。违反上述声明者,贝博文化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