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友主页丨刘志宇:雨天的故事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08-18 发布于山东

酝酿了一晚上的雨终于还是落下了,就像楼上被训斥了一早上的小男孩终于哭了出来一样,听起来撕心裂肺的。

到了单位,坐下,突然想起初中时的那场大雨。

一切都起源于一个很俗套的故事,“青春期”的我,肆意张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自己的青春,当然会不可避免地与家长产生矛盾。

在一个看起来天气晴朗的午后,忘了因为什么跟家里吵了一架,并很“硬气”地甩下一句“以后不用管我”的话,顶着太阳去了学校。

下午,下起了大雨。看着在楼外淋雨的自行车,看着去班主任办公室打电话让家长来接的同学,我心里毫无波澜。我在想着晚上回家的时候,走哪条路可以少淋雨,走哪条路可以更快速地回家。

一阵急促的下课铃响起,放学了。我裹起校服就要往外冲,却被同学喊住了,并指给我看——校门口处,爸在等我……

后来再提起当时的情况,我跟家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我爸坚持说那天的雨并不大,而且是我主动打电话让家里来接的。但我分明记得那天的雨很大,是家里主动来接的。

我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分歧,直到后来我看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说的那句话“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们的情感改头换面”。

忘记第一次有意识地“认识”雨是在初中还是高中了,只记得某一篇课文的课下注释中有一首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我奉为圭臬。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无意去解释这首词的含义,这首词浅显易懂,我们都能看见一个垂垂暮年的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感情无需太多的修饰,或许这就叫大道至简。

有时候,我们会悲春悯秋,但事后想来,悲的不是春,是自己,伤的更不是秋,是尽管有沟沟坎坎依然让我们热爱的生活。

一上午的忙碌终于结束了。走出办公楼的时候,发现虽然雨依旧在濛星地下着,但是已经无需打伞了。

回家的路上,树叶仍在摇曳,天空依然阴沉沉的,小区门口做核酸的医务工作者仍在岗位值守,一切同往日一样。

但从积水处望去,才欣赏到何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的意境,总觉得几朵相连的云彩的缝隙里透漏着太阳的光亮。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可能未来仍有阴雨连连,但是太阳依然会东升西落,我们依然会奔向前方。你越是哭得波涛汹涌,回头看的时候就越风平浪静。

就像我回家后才知道,那个小孩子只是因为不愿吃饭而哭……

(已载8月19日《德州晚报》)


■作者:刘志宇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