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央苏区,毛主席是怎么抓经济工作的?

 人老颠东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除了在军事斗争上运筹帷幄之外,还要花时间和精力抓好经济工作,毛主席知道,经济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军队的后勤补给,决定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质量,最终也决定了战争胜负的结果。

现在有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污蔑毛主席,说他老人家不懂经济建设,不知道怎么做好经济建设工作,这完全就是对他老人家进行抹黑和造谣,事实上毛主席搞经济工作也是一把好手,只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才华过于突出,才让人往往会忽略了他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和才能。

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毛主席就写过专门的文章来论述如何开展经济工作,比如19338月,毛主席就写了一篇文章《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开展经济工作。

毛主席指出: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蒋介石纠集了百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全方位的包围,采取堡垒推进的方式来蚕食中央苏区,最终要达到消灭中央红军的目的。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战争的彻底胜利,这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还有许多次要矛盾需要解决。

比如红军的物资补给问题,比如如何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的问题,比如加强工农联盟,巩固工农民主专政的问题。

这些次要矛盾同时指向了一个问题,只要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就能够顺利解决上述问题了。

这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建设工作。

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这个矛盾的集中点,认为革命战争已经忙得不得了,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经济建设的问题,甚至谁谈经济工作,都要被骂“右倾”。

有些同志认为在革命战争环境当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要等战争最后胜利了,有了和平的环境之后,才可以进行经济建设。

其实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些同志是不理解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那么军队的物质条件就没有保障,人民群众在长期的战争当中也会感觉到疲惫,甚至工农联盟也无法得到巩固和加强。

比如,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进行了封锁,一些生活必需品就无法运进来,盐、药品这些就出现了短缺,这个不光是打仗要用,只要是个人,生活当中都用得上。

一旦苏区被彻底封锁了,这些物资进不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就会出现极大的困难,这对于稳定苏区的民心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因此,要做好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就必须要提供相应的生活物资给老百姓,而如果通过普通的商人来进出口的话,商人为了赚取暴利的天性就暴露了,巨大的差价全部都给商人赚走了,老百姓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中间商吃了巨大的差价走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毛主席就安排有商业头脑的人,直接去白区开设商行,出口苏区的商品,如粮食、钨砂、木头、烟叶等等,赚的钱用来购买食盐、药品甚至是军火,运回苏区。

你看,要是不进行经济工作,这些苏区自己无法生产的商品,怎么能够得到呢?

通过苏区与白区的贸易,红军基本解决了自己的后勤补给问题,也能够在敌人前四次围剿当中生存下来,做好了经济工作就是解决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时通过做好经济工作,也解决了苏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问题,这对于扩大红军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啊。

红军来之前,普通老百姓要么受到地主压迫,要么受到豪绅的剥削,反正日子是快要过不下去了。

红军来了之后,进行土地改革,农民们能够分到土地,地里的收成终于能够养活自己一家人了,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一切都是红军来了,建立了根据地,成立了工农联盟的政权之后才有的。

换做是我,我也愿意在吃饱肚子的情况下,积极参加革命战争,保卫这得来不易的胜利果实。

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广大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建立根据地,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根本所在。

红军打仗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过上了好日子的老百姓当然愿意积极参加,捍卫胜利果实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短短三年之内,工农红军的数量和规模可以扩大数十倍的原因所在。

这也是毛主席群众路线的真实体现,为了群众的利益而战斗,群众也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而战斗,红军就这样快速发展起来了。

可是,当时有许多同志并没有搞清楚革命战争与经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是停留在要一心一意打仗上面,而忽视或者轻视了经济工作的重要性。

毛主席在当时的南部十七县的经济工作大会上强调:在全体政府工作人员中,在广大工农群众中,造成一种热烈的经济建设的空气。要大家懂得经济建设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性。

毛主席指出做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的目的不但要发展生产,并且要使生产品出口卖得适当的价钱,又从白区用低价买得盐布进来,分配给人民群众,这样去打破敌人的封锁,抵制商人的剥削。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

这一段话,毛主席就已经把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给讲清楚,讲透彻了。

这是一个伟大的任务,这是一个伟大的阶级斗争。

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

革命战争是主要矛盾,经济建设是次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是为了解决主要矛盾而服务的。

这就是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了全国解放才结束。

强调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之后,毛主席还提出了做好经济工作的几点方法。

第一,从组织上动员群众。

发行国债,发展合作社,调剂粮食,发展生产,发展贸易。

你看,这些工作是不是跟建国之后咱们的经济建设工作一样,苏区的经济工作其实就是后来共和国经济工作的一种预演。

从组织上去动员群众和宣传群众,提高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经济建设的目的。

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应该是群众化的方式。

要采取每一个工人、每一个农民所喜欢的接受的方式,努力宣传,说服群众,做好经济动员的工作。

第三,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需要有很大数量的工作干部。

工作干部是经济战线上的指挥员,广大群众则是战斗员,指挥员与战斗员协同合作,才可以做好经济工作。

第四,经济建设在今天不但和战争的总任务不能分离,和其他的任务也是不能分离的。

比如深入查田运动,消灭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比如坚决实行劳动法,改善工人的生活,使工人积极地参加经济建设事业。

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的水平,这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同样有极大的重要性。

至于扩大红军的工作,那更加是经济工作的重点目标了,只有扩大了红军,红军取得了更大的胜利,老百姓的生活才会更好。

以上就是毛主席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针对开展经济工作提出的观点和方法。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毛主席辩证地看待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心任务是革命战争,经济工作是为完成中心任务而服务的。

同时毛主席还具体地提出了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只要按照他的方法去执行,经济工作就能够做好,就能够解决次要矛盾,进而促进革命战争的胜利。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打仗很厉害,其实毛主席搞经济工作同样厉害,从矛盾的角度来看待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进而解决好经济与战争的矛盾。

这就是毛主席的过人之处,从根本上处理好了经济与战争的矛盾,这样的思想一直延续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经济工作一直都是人民军队的强项。

敌人都说共产党的军队打仗厉害,殊不知,共产党的军队搞经济建设也是天下无敌。

你不信,看看开拓的疆土,发展的经济版图有多么强大吧。

你不信,看看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通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一百多年甚至两百多年的老牌西方国家,已经来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上,超越美帝重新站在世界之巅,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伟大的毛主席万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